主题:【原创】深蓝和深红 -- 哥城
虽然这个部队成立比较晚,但是有皖南事变突围的老底子,成分复杂,所以内容还是不少的,而二师还是头一次接触到,要是能从他们身上挖出些内容来,那可是太难得了。真是时间不等人啊,我苦恼就苦恼在人不在国内,没法去做。
飞马第一任厂长似乎是叶挺的亲戚,故有此问。
我坚决拥护党的说法:“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是汉奸,走狗,卖国贼!”我坚决相信党说的为屠杀广大的爱国同胞,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凇沪会战!
前两天听某人谈起来,先人竟然是罗炳辉的警卫员。人说给罗炳辉当警卫员可不容易,他选警卫员要踢一脚,不倒,留下,倒,滚蛋。
这位老爷子调到司令部,罗炳辉只看了看,好像没在意。
某天,老爷子从台阶上下来,罗在侧后方忽然猛起一腿。
老爷子踉跄两下,没倒!
心说,早就等着你呢。。。
罗炳辉很满意 -- 留下了。
罗炳辉就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小箩筐的原型。
您看,这描述多生动啊,如果他去世了,这段故事再不会有人知道。就太可惜了。
一战西线几年的残酷战斗,防御战已经发展出一整套的战术技巧。如果说,用敌军用同等水平的大炮和飞机互攻,限于国力和国军的装备水平,客观条件上还无法做到的话,那么,起码的步炮协同、陆空协同、纵深防御和前轻后重的弹性配置,这些WWI中的防御战术技巧,在二十年后的淞沪国军防线上,完全看不到----法国佬说国军防守世界第一,完全脱离现实;还是那句话:摧破世界第一防御的日军算啥,宇宙第一? 法国佬是存心给我们添堵吗?
现在对老蒋的严厉指责,在于他为了等布鲁塞尔九国公约开会,耽搁了一两周,贻误了国军有序撤退的战机,使撤退变成溃退,连带影响了南京保卫战。他等九国开会干什么:和日本妥协,停战。也就是对长期抗战决心不够,想打几个月就停手。
在长三角平原依托既有国防工事节节抵抗打持久战,是国军战前的预定规划;由于老蒋抗战信心不足,想和日本弹劾才导致规划落空。所以今天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当时如果换一个人----那怕是陈诚和白崇禧,也能比老蒋干得好得多!
万一我给打了咋办。。。
说来也怪,百战老将给部队里留下最深的记忆是“打交警”,还在追悼会上说给我们听呢
一个非常清晰明了的判断线。
10月26日大场失守以后,退据国防线是和日本人持久抗战到底,死扛淞沪则是等待九国公约开会调停斡旋,就酱。
老蒋作为政治领袖,当时在中国还找不到人来替代;但他作为直接的军事统帅,在淞沪,尤其是战事末期的指挥一塌糊涂,白崇禧和陈诚都可以做的比他强得多。
但对于他几十年后,对于国民党在淞沪战役末期的种种举措失当,特别是因为持久战信心不足,试图和日本人妥协不成而导致全线溃退的情形毫无认识,我也只有苦笑了。
或者说吧:他尊敬的领袖对他和其他国军官兵说要抗日到底,另外一边又通过种种渠道,在抗战期间和日本人颇有往来,他是不知道,还是知道了拒绝承认?
淞沪战役的时候,国军基本还是想好好打一仗然后双方签一个体面点儿的条约。没有意识到这将是八年血战的开始。那个时候言和并不见得被当作汉奸看待,北边宋哲元也在谈,南面陶德曼也在谈,在上层是公开的,都有打出一个“体面的和平”的想法。
南京的大屠杀,让中国人骤然清醒,明白这个仗是不死不休的路数了。
不过陈诚和白崇禧恐怕也不行。陈诚在淞沪指挥过反攻,牺牲很大,效果几乎没有,这人打仗不怎么在行的。白崇禧则是指挥不动这些老蒋的嫡系部队,另外,他当时也是主张战而后和的。
至于蒋介石那最后一两个星期的顽固坚持,确实是犯了兵家大忌,很没有意义。
就这样说吧,10月26日之后,在历经两个半月的血战,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好评之后,国军开始逐步从淞沪撤退,退据国防线准备持久战,会有怎样的不同结果? ---- 反正不会比实际中的九国开会毫无作用,正面战场一路大溃要糟!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