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蓝色的浪漫 -- 晨枫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大概就是电影里西西养病的地方。是弗朗兹的弟弟马克西米利安的家。陈设和这里很像,也有一个他自己的小书房,小卧室,苦行的感觉。
难怪茜茜公主到那里疗养。可惜我们没有过去。由图片吗?
先前的照片就那么糟吗?
离开威尼斯,下面去哪呢?这是一个问题。嗯,这也不是问题。威尼斯靠海,下一步当然是往海里走。嗯,也就是坐旅游船(cruise ship)去“哐哐”啦。牛LP很逗,有时候故意把逛逛说成“哐哐”,所以我们现在就“哐哐”了。
我们坐的是Holland America的Zuiderdam。在东地中海里开航线的旅游船公司很多,选中Holland America是因为他们的路线合我们的胃口。这是我们第一次坐旅游船,据说选对了,Holland America和Princess算比较好的,Oceana就太豪华了,价钱比Holland America要贵至少50%,Carnival要便宜,但是据说比较cheap。我们就坐了这一个,也没有比较,都是听说而已。
远处的是我们要坐的Holland America的Zuiderdam,近处的是Cunard的“维多利亚女王”号,两艘都是八九万吨的大船,快赶上“尼米兹”号航母了
Cunard在威尼斯有自己的交通船,别人都不能坐,真是气派
9万吨的“维多利亚女王”号也和Zuiderdam其实是同一个厂里出来的,不过更新,2007年12月刚做处女航。图左远处可以隐约看到威尼斯连接大陆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船一靠码头,工人就忙着刷漆。这船体其实是黑的,在光线下显得是蓝的
威尼斯现在是东地中海的旅游船的主要出发地之一,另外一个是罗马,实际上是Civitavvechia,离罗马有80公里。伊斯坦布尔和雅典也有一些旅游船作为起点,但不多。威尼斯的旅游船码头在Dorsoduro和Canaregio的角落上,很大,离罗马广场不远,可以同时停靠4-6艘巨型旅游船。我们去的时候,有3艘停靠着,有我们要坐的Holland America的Zuiderdam,有一艘Crystal的船,但意外的是,Cunard的Queen Victoria也在。Cunard是大西洋上航运的先驱,在蒸汽船时代就往返于大西洋两岸,后来才有“白星”,才有“泰坦尼克”。现在Cunard已经不再跑定期邮船了,也做旅游船生意,其主力船只就是一系列女王号,最有名的是刚退役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还有新的“玛丽女王”号,还有的就是这艘“维多利亚女王”号。Cunard还是气派不减当年,大家都是旅游船,但Cunard在威尼斯有自己的交通船,有自己的时间,而别人都要坐公交船。
Zuiderdam是Holland America的Dam Ships中的一艘,四艘姐妹船,另外三艘是Oosterdam,Noordam,Westerdam,是以荷兰文中的东南西北命名的,Zuiderdam是南。Zuiderdam排水量82000吨,2002年下水,是四姐妹中的第一艘,都是意大利Finccantieri公司在Maghera的船厂建造的,就和威尼斯一水之隔,在大陆这边。Holland America是荷兰的公司,当年专跑北美航线,现在也专做北美人的旅游生意,即使是欧洲的航线,美国游客也占大多数,尤其是犹太人,船上到处看到戴小帽的犹太人,不戴小帽的我们就认不出来了。除了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总之,英语国家的人,加起来占绝大多数。在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三个星期之后,突然碰到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环境,还真有点恍惚呢。
Holland America属于Carnical集团,但Carnival面向年轻家庭,Holland America面向“成熟”人士。我们是后来才知道的
这是Zuiderdam的船徽
船上的装修相当于一个豪华酒店
有一个相当大的剧场,每天早晨上岸一日游也是在这里点名出发
人们都到顶曾露天甲板去了,中厅里没有多少人
顶甲板的前段是图书馆、瞭望台和又一个酒吧,要是不想晒太阳,在这里观海、听音乐或者看书是非常舒服的。这里也是船上连互联网的地方
餐厅门口放一个冰雕,大热天的立马就是一股凉意
冰雕还每天换,挺下功夫的
酒吧里有小乐队演奏
但是还没有到开饭的时间
这里是要花钱吃饭的地方,来的人很少,多数人还是去“免费”的大饭厅
船在下午4点离岸。令人惊叹的是,8万多吨的大船,没有任何拖轮的帮忙,完全靠自己的动力离岸,掉头,然后徐徐驶出。回来后查了一下才发现,Zuiderdam用的是柴电推进,螺旋桨又电力驱动,而整个驱动装置装在船尾的吊舱里,可以转动。难怪动作这么灵活。
船不是直接向大海开走,而是穿过Dorsoduro和Giudecca之间的水道,绕威尼斯半圈,经过圣马可广场,然后炫耀地驶向大海。
说她炫耀,一点不假。威尼斯是建造在泥滩上的城市,地面勉强比水面高。威尼斯的房子最高不过5、6层楼,虽然钟塔和教堂的圆顶要高一些。但8万多吨的Zuiderdam的主甲板就和威尼斯的平均房顶差不多高,顶甲板就比威尼斯高出一大截了。居高临下,看着这徐徐收起的浮动的画卷,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好像坐在直升机上看威尼斯一样。
在码头上远望威尼斯,只看到连片的屋顶
起航了,远处那艘白色的大船在我们前一小时起航,近处的大帆船也是旅游船,面前的就是Dorsoduro和Giudecca之间的水道
这些地方都走过,但是在船上居高临下一看,感受就不一样
远近错落的钟塔是中世纪意大利的特色,富庶的威尼斯的钟塔特别多,正中远处的方形钟塔是Frari大教堂的,这是威尼斯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其实也是维内托哥特式,和法国或者德国的“正宗”哥特式不一样,更像Romanesque
蜿蜒的水巷,辉煌的府邸,这一切很快就要变成记忆
红房子背后的褐色木屋就是San Trovaso造gondola的作坊
已经能看到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教堂(左)和San Giogio Maggiore教堂了(右)
那艘大白船像在我们前面探路一样,一路引领着我们。这里也可以看到船和房子的相对尺度
快要到圣马克广场了
圣马克广场向平日一样熙熙攘攘
我们在看着人们,人们也在看着我们
大运河相对于我们的大船来说,突然不那么大了。远处地平线上是大陆上的Maghera,就是Zuiderdam和“维多利亚女王”号造船的地方
游客们自然都拥在各层甲板上,贪婪地向威尼斯抛送最后的媚眼。岸上的人们热情地挥手,公交船、游艇和过往船只上的人们也热情地挥手致意,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时刻。
渐渐地,土红色的瓦顶退却了,直立的或者倾斜的钟塔成了剪影,Arsenale的水城融合进了远方的地平线,东Castello和Lido也融合进远近大小有人无人的岛屿,我们真的起航了。
左面的红色哥特式建筑就是Daneli饭店,中间的白房子也是它的。这是当年乔治·桑使得阿尔弗莱德·穆塞happy得昏过去的地方
看见Arsenale的一对塔楼吗?木桥里面就是当年威尼斯造军舰的地方,可惜现在是军事禁区,不让人进去
绕过San Giorgio Maggiore教堂,威尼斯已经在身后了
夕阳下,再望一眼威尼斯
在弯来弯去的水道中,前面的大白船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
这些炮台一样的建筑,当年是不是用来防卫威尼斯的?
现在已经废弃了,没有人。远处是做玻璃出名的Murano岛
海湾中,浮现着一个个小岛,远处有一个歪斜钟塔的就是Burano,还记得那个有很多彩色房子的小岛吗?
Lido快到了,海上有与世隔绝的几个修道院
Lido的外面就是大海了
兴奋的人们已经下去了,只有他们在悠闲地晒太阳
前面,白船已经快要驶入大海了,我们也快了
其他地方在艺术双年展Biennale时都是开放的.不过里面就是处于半退休状态的码头和废弃厂房.如果不是在venezia闲得发慌,也没有去的必要.
……要是贴出来的话……
一觉醒来,我们已经到了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Split)。斯普利特在狭长的亚得里亚海的顶上,如果说亚得利亚海像一条长臂一样的话,斯普利特就位于亚得里亚海的胳肢窝里。
清早起来,船已经到了斯普利特
船上的救生艇放下来了,在水里试航呢
我们从船肚子边上的大门里走上交通艇,不远处另一艘跨海渡船正在经过
斯普利特的老港有渡船进出,挺大的,但不知道是开到哪里的。Zuiderdam太大,不能进港,只好停在海上。我们订的舱房是inside,也就是没有窗的走廊内侧,但上船的时候给升级到靠窗的一面,不过正好在救生船的边上,所以有阳光,但只能勉强能看到外面。既然是免费升级,我们也就不抱怨了。不过一清早,就听到外面叮咣乱响,原来是水手们在检查救生艇。不一会儿,竟然把救生艇放下来了,啊,今天救生艇作交通艇用呢。
这些救生艇是玻璃钢的,轻巧,永不生锈,抗碰撞和抗沉性特别好。由于玻璃钢比水轻,捅破了个大洞也不会沉,天然是做救生艇的好材料。在船上吃饱喝足后,大家兴致冲冲地坐上交通艇,上岸去了。
第一次听到亚得里亚海是在小时候,那时是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好的如胶似漆的时候。听说过湛蓝的亚得里亚海,但不知道还可以有这个蓝法。这是一种绿中带蓝、蓝中带绿的晶莹透剔,是流动的翡翠。早晨风平浪静,海面像滚动的绸缎一样,叫人不忍打扰。交通艇肆无忌惮地撕开这绸缎,大呼小叫地朝岸边开去。还好大自然是宽容的,微笑地把蓝绿的绸缎重又天衣无缝地缝合了起来,流动的翡翠完美依旧。
斯普利特在英文里和“分裂”是用一个词,但斯普利特来自于拉丁文Spalatum,从这里的希腊名字阿斯帕拉索斯(Aspalathos,得名于本地的一种白色带刺植物)而来,和分裂没有关系。斯普利特是达马提亚(Dalmatia)海岸上最重要的城市,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达马提亚是现克罗地亚经斯洛文尼亚到意大利北部的亚得利亚东岸,在罗马时代之前就很重要。不过今天人们知道达马提亚更多的是通过达马提亚狗(Dalmatian),由于迪斯尼动画片《101个达马提亚狗》(101 Dalmatians)更加出名。这是一种浑身洁白但带黑点或黑斑的狗,起源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达马提亚,故而得名。当年也是看家护院用的,现在则是太太小姐们的宠物狗。
希腊人在公元前就在这里定居,但斯普利特的兴起开始于公元3世纪末罗马皇帝戴奥克利先在这里修建巨大的皇宫。戴奥克利先是罗马帝国后期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达马提亚的一个卑微家庭,靠军功最后在罗马皇帝卡卢斯手下升任帝国禁卫军的骑兵指挥官。在公元284年出征波斯之战中,卡卢斯被闪电击死,儿子努美利安在回师罗马的途中离奇而死,戴奥克利先被拥立为新皇帝,但他直到打败卡卢斯的另一个儿子卡利努斯之后,才坐稳皇帝的位子。戴奥克利先时代的罗马帝国的疆界东起波斯,西至不列颠,南达埃及。为了更好地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他在公元285年任命了战友马克西米安为共治帝国的奥古斯特(皇帝),公元293年进一步任命加勒利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为共治帝国的凯撒(比奥古斯特低一档的皇帝),并将帝国一分为四,四人共治。戴奥克利先还推动政改,将军政分开,并改革税制,使税负更加公平。但是对于基督徒来说,戴奥克利先的名字和宗教迫害相连。公元303年,戴奥克利先发动了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血腥迫害,教堂被毁,经卷被烧,教徒不准祈祷,重要基督教领袖被残忍地杀害,其中圣徒彼得(和耶稣的大弟子圣彼得不是同一个人)被文火慢慢烤死。有说法加勒利乌斯才是罪魁祸首,但戴奥克利先作为四皇帝之首,也难逃罪责。24年后,康斯坦提乌斯之子君士坦丁战胜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珊提乌斯,成为整个罗马帝国一统天下的皇帝,后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大帝。出于政治和宗教原因,君士坦丁大帝使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合法化,最终被基督教奉为圣人,这一定是戴奥克利先想不到的。
戴奥克利先在罗马帝国行将崩溃的时候力挽狂澜,使帝国又得以延续了一百多年。但戴奥克利先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做出了另一个惊人之举,在江山终于重新稳固的时候,在公元305年以健康原因自动退位,回到离出生地不远的斯普利特,在专为自己建造的巨大宫殿里安度晚年。马克西米安也同时退休,但马克西米安不甘寂寞,试图重返权利中心,被戴奥克利先严令禁止,再次试图重返权力中心无果后,被命自杀。在戴奥克利先的有生之年,君士坦丁和马克珊提乌斯已经开始了内战。当人们请求戴奥克利先重返权力中心时,他手捧着自己在宫廷中菜园子里亲手种的菜说道,“把这卷心菜拿回去交给你们的皇帝,他就不敢用人间的贪婪来打搅我这里的平静了。”戴奥克利先想急流勇退,但激流没有离他而去,有说法他是因为绝望而自杀的。
戴奥克利先的宫殿就是今天斯普利特最重要的古迹:戴奥克利先皇宫。这是斯普利特老港水边的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建造开始于公元293年,在戴奥克利先退休前就开始了。宫殿像一个巨大的罗马军营,南墙濒海。斯普利特的历史也从戴奥克利先皇宫的建造正式开始。斯普利特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罗马帝国崩溃后,达马提亚先后在蛮族、威尼斯、奥匈帝国和形形色色的地区强权中倒手,《音乐之声》里冯·特拉普上校的老家就是达马提亚。1700年来,斯普利特从来没有遭到过攻击。斯普利特第一次遭受战火是在二战中,尽管斯普利特人民积极参加铁托的游击队,积极抗击德意法西斯的占领,但遭到的战火不是来自德意,而是盟军的轰炸。在1991年的南斯拉夫内战中,效忠于塞尔维亚的“斯普利特”号护卫舰向城内开火,伤亡不大,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一艘军舰向自己得以命名的城市开火。今天,斯普利特和杜勃罗夫尼克是亚得里亚海东岸并列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追寻罗马遗迹的众多游客。
1700年的泥沙沉积使今天的宫墙已经从水际线退后了。在罗马帝国崩溃的时候,临近萨洛娜(Salona)的罗马臣民纷纷逃入斯普利特的墙高寨固的皇宫,寻求避难。戴奥克利先早已故去,这里已经被遗弃。先是难民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久而久之,吉普赛人或者任何无家可归的人都到宫中寻找一席安身之地,这里成为一个拥挤不堪的城寨。辉煌的宫殿沦为杂乱的贫民窟,宫殿被人们遗忘了。
随着住进皇宫人们的增加,住房越来越紧张,于是人们自己动手,从原来的皇宫结构上拆下石块,造起新的简易楼,好住更多的人。久而久之,皇宫的原地面建筑基本被毁,留存的只有城门、城墙,地面的原建筑布局也无迹可寻了。由于住在皇宫内的住户太多,日常的生活废物排泄成了问题,于是地下结构的空间成为 垃圾场和粪坑。为了省事,人们甚至在地面上凿一个洞,直接往地下排泄,今天地下结构的天花板上依然有很多洞。久而久之,地下结构堆满了垃圾和粪便,但这却意外地使地下结构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专家们根据古籍复原的戴奥克利先皇宫想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墙直接靠海
罗伯特·亚当绘制的戴奥克利先皇宫南墙在17世纪时的情形
从东面小山上看过去,在戴奥克利先陵寝原址建造的圣多米尼乌斯大教堂已经在那里了
17世纪时,苏格兰建筑史学家罗伯特·亚当(Robert Adam)根据古典文献找到这里,将遗址绘制下来,在西方建筑和历史学界引起轰动,戴奥克利先皇宫的建筑也成为西方古典复兴的一个源泉。从19世纪起,遗址的地下得到开掘,人们发现对戴奥克利先的皇宫和罗马的建筑技术有了第一手的认识。罗马时代的大型建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地下结构要建成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的格局。地下建筑(substructure)本来是用于帮助地上建筑保持地面干燥用的,也可以用于存储东西或供下人使用,建成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的格局简化了地基的设计,地上建筑的重量直接承受到地下结构的地基上。地面地下完全一样还有一个更加实际的作用,古代大型建筑的工期常常超过人的一生,地下结构不需要装潢,也没有门窗和外墙的问题,可以先把地下结构完全建好,有助于后人按照原设计完成施工。这样一来,尽管戴奥克利先皇宫的地面建筑基本被毁,人们依然可以对皇宫有一个精确的认识,唯一的缺失是窗外的景致和室内的装潢。
美丽的小城斯普利特
戴奥克利先的皇宫本来是濒水的,现在退离水际线了
靠水的宫墙还是罗马时代的原物,这一面相对花俏轻灵,面向陆地的三面都是森严的城堡式的厚墙
海湾里停靠着豪华游艇,不知道是地头蛇还是外来户
昔日的垃圾场和粪坑在今天是斯普利特最大的旅游点,吸引了无数游人。在阴暗的地下,小贩们高声叫卖,导游们竭力压倒噪声和回声,但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摇曳忽闪的灯光下,古老的穹顶似乎消失在黑暗的虚空中,残破的隧道和门洞不知道通向哪里,如果不是身旁如鲫的游客,似乎可以看到罗马时代的魅影在黑暗中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