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老兵观点】我看文革及中国革命 -- 老兵帅客

共:💬66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的看法

目前国内改革基本上只限于经济,试图用经济的繁荣来淡化社会矛盾,文化方面则谈不上,而且不涉及真正的政治层面,也就是权力来源及其方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建立有效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平衡机制,而这个机制则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革命的目的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上文中说后者的革命并没有实现革命的目的。

我在上文中一直试图用一种比较抽象的言论而不是现实政治来说明我对文革和中国革命的看法,其目的是避免无谓的意识形态争执。但是既然目前的讨论已经涉及到了现实政治,我也只好用现实政治术语来讨论一下。

中共的新民主主义提出于国民政府时期,它并不是中共的执政思想而只是为了统一战线。一旦国民政府被赶出大陆和完成原有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即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中共的治国方针本质上和苏联是一样的,即严格自上而下中央集权下的专制政治,它的基础是对政权所有权的绝对垄断,这个特点到现在没有任何真正的改变。

家园 重新读了一遍

谢谢老兵的回复和解释。

重读了一遍你的文章,发现我昨天完全没有读懂。

你说的是政治权力的分享问题,并认为这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核心是 “权力方向的变化过程和参与的利益集团的变化过程是否稳定和谐是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权力来源方向的转变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及其平衡能否顺利进行则是这个过渡是否彻底的重要标志”

对此,我是否可以理解成,你并不太赞同,或在这里认为不宜用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发展阶段,而是采用权力结构及权力平衡体系来衡量一个社会是否现代化。换言之,是以民主程度与方式来衡量。由于权力结构只是社会的一个方面,而且,如果坚持决定论的话,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以你说“这种做法,为正统治史者所不屑”。

而我理解的革命,和梦里依稀理解的差不多,是“包括观念,意识,社会结构的全面改变和现代化”。是全方位的。

先是经济。经济发展,社会分化才形成了各种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发展,冲突及妥协为分享权力打下了基础,当然也使得权力的再分配更加迫切。

再是文化,我觉得中国这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可能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有所不同。我说的变化主要是人的观念的变化。开放国门,特别是网络的开通,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中国的传统文化几遭重创,现在与各种思想的融合,为将来走出一条新路打下了基础。放弃斗争哲学,学会妥协,也为权力的整合提供了可能。

同意你关于专制政治对政权所有权绝对垄断的定论。我认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它是最终会被冲破的。(所以我认为中国正在发生革命。)但是,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是我们的担心。

家园 同感; 我在国内也看过唐老的这本书

我们中国现在就是在过长江三峡...最险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内部矛盾...我个人的观点:既然现在是卢布党在当这个稍公,何妨让他搞完这一段...要民主什么的,一切的一切,等过完这时节好不? 那时候再让老共靠边站不好? 而且那时不要搞阶级清算和报复...

家园 再回;转贴

【万维读者网】中国在西方模式之外经济持续增长20多年,至今已成为举足轻重的经贸大国。这一事实,无疑令一些西方模式及其经典理论的信奉者们很不舒服。因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中国崩溃论”一直不绝于耳。一些中国信众也随声附和,似乎唯恐事实不会如此。

对于信仰者来说,对信仰的虔诚比什么都重要。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劲,使“崩溃论”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这无疑已损及某些人信仰的伟光正属性。因此,许多西方模式及其经典理论的信徒一直在寻找可证明自己信仰颠扑不破的新论据。大体遵循西方民主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近些年较好的经济增长形势,让某些人看到了缝补其信仰或普世真理漏洞的希望。于是,“印度将赶超中国”预言开始成形,并且日益声音嘹亮。

这些所谓自由主义者的愿望总是不难获得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支撑。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论证:印度具有良好的法律体系、开放的制度环境、良性运作的资本市场,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后劲都优于中国,赶超中国指日可待。

中外西方模式及其经典理论的虔诚信徒们因这一剂强心针而兴奋起来,欢欣鼓舞,他们马上再次附和这种“新观点”,再次唯恐它“不是真的”。经济学家们的静态分析有其道理,但他们据此所作的动态预言就像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的许多预言一样,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确实优于中国,不像中国包含、压制着那么多严重隐患。但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动力相对于中国严重不足、或者说阻力太大,社会环境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支持。

印度不可能赶超中国的首要原因是人口。印度人口现在直逼11亿,与中国已相距不远,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但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中国已找到抑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印度至今还束手无策,民主制的印度无法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人是资源的消耗者、社会秩序的作用对象,人口问题至今仍是制约中国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最顽固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因素对中国的制约将越来越小、对印度的制约将越来越大。一个轻装、一个负重,赛跑结果不言而喻。

印度不可能赶超中国的第二个原因是改革带来的贫富分化。印度是一个社会主义传统深厚的国家,虽然在政治方面大体奉行西方民主模式,但在经济方面一直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和政府管制。在上个世纪末开始的经济改革中,印度引进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出激烈的贫富分化。这是无可超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改革及其发展成就,最终将主要被少数人攫取;大多数人所得无几,还要承负改革的主要成本。中国今天也处于相同阶段、面临同样问题,但是权威主义的中国能够压抑矛盾、限制冲突,强行驱动整个社会向前;民主制的印度,却没有这种条件。

就在世界为印度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化赞叹不已时、就在全世界自由主义信徒诚心期待印度赶超中国时,带领印度改革并取得惊人经济绩效的印度人民党却在大选中失败,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大党重新执掌政权。这说明大多数印度人并不认同这种为自由主义者赞叹不已的经济社会改革及其经济增长,他们拒斥这种导致了贫富快速分化的改革和增长。对此现象,自由主义的辩护者们、“印度赶超中国”的预言家们,照例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它。

可见,导致印度不可能赶超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印度奉行的西方民主制度。民主本身是值得追求的人类价值,但放在一国具体的约束条件下、放在社会多目标系统中,民主制未必适用于当下。由于民主制的印度无法有效处理人口增长、大多数人抵制导致贫富分化的改革等系列问题,再加上印度原来的种族、宗教矛盾,新出现的改革既得利益者与反对改革的大多数人的必然冲突,印度未来隐忧重重。印度改革至今,才真正步入深水区和地雷阵;从此不但将步履蹒跚、难以赶超中国,而且可能连维持现状和稳定,也十分艰钜不易。所谓“印度赶超中国”的预言,只能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除非中国真的发生如某些人所预言的“崩溃”,否则印度不可能赶超中国。“印度赶超”的预言者们,只能到时候又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它。(多维社)

家园 您客气了

在我看来,任何社会都有其利益集团的划分,也就存在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调整平衡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稳定程度,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各个利益集团有足够的表达需求意愿的能力和相互之间妥协平衡的能力,这两个能力之间的平衡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各个利益集团有足够的表达需求意愿的能力意味着权力的来源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相反,这样才能够保护不同利益集团表达自身需求意愿的权力。规则不能够依靠善意而只能够依靠实力均等下的平衡来稳固。平等的对手才有谈判的可能,奴隶和奴隶主谈判则完全不可想象。

各个利益集团之间有妥协平衡的能力意味着行政权需要和规则的制定者以及利益的裁判权相分离,一个兼有这三者的政府可以认为是社会的太上政府,它会破坏利益集团的这两个能力。还是那句话,规则不能够依靠善意而只能够依靠实力均等下的平衡来稳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权力来源自下而上与行政权需要和规则的制定者以及利益的裁判权相分离,事实上,它就是西方社会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尽可能地维持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西方社会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经常能够比较好地予以解决,例如人权。

我这里所讨论的是社会平衡能力而不是讨论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后者更多地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范畴。在我看来,后者带来的只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不是平稳的解决办法,马克思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没有能够看到这种平衡能力的平衡作用,而列宁则是实用主义大师,在他看来,只要可以抓住老鼠,猫可以比老鼠还小。

我认为,用生产力/生产关系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是不适当的,因为同样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可以应用于完全相反的两种制度,例如民主的美国和极端专制的纳粹德国。

我认为利益集团的存在是基本的,它并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产生的而最多是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而调整变化。

上面是些纯理论的东西,下面则涉及了国内政治现状。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经济技术上的确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文化方面的发展则受到了相当的限制。原因在于国内绝大多数人所看到和理解的东西都是基于当局为他们精心准备和允许的,除此之外则基本没有变化,国内虽然淡化了斗争哲学,但是却代之以犬儒主义。当局在政治方面,在本文所涉及的领域,则没有任何真正的变化。

现在的问题在于,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意味着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变化,那么对于利益的诉求和平衡之需要与权力自上而下的绝对垄断则形成了日益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不是廉政措施和亲民形象所能够解决的,而正是今日的危机所在。

经济改革必须和政治改革相匹配,国内目前的形势是政治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这二者的矛盾将愈积愈深。

家园 受教了

谢谢,回头学习群众兄,也把《论美国的民主》和《联邦党人文集》仔细读一读。

不知老兵有什么可推荐的?英文的也行。可别藏私呀。

国内是政治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冲突也的确尖锐,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有韧性,距离矛盾的爆发可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样的条件下,是眼看着冲突的积累,等待革命发生,几十年可能的动荡,还是可以做点什么?

我认为能起作用的地方还是文化,国内的文化发展是还有一些限制。但是已经相当宽松了,起码象我们这样的帖子和《论美国的民主》这样的书可以畅通无阻。犬儒主义的盛行并不是说就没有人在思考,很多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犬儒主义似乎对防止强烈的正面冲突还有正面效应。当中国人放弃犬儒的时候(那是肯定会发生的),你说的革命大约就要发生。

希翼那个时候,人们能多几分理智,少几分狂热。这些都要靠积累。我一直对甘地那样的人心存向往。

家园 您又客气了

其实我所说的革命也可以不发生的,凑合着也是过得去的,也就是难受一些。咱们不是一直在凑合吗?

家园 衷心拥护大右派老兵同志散毒

扩张我们的队伍。

家园 文革呢?

文章很不错, 但没讨论文革.

在我看来, 文革并不是一场文化意义上的革命, 它所触及的只不过是儒家文化的表皮而已. 实际上自汉朝以后儒家就已经把法家完全吸收了,所以毛的尊法轻儒并不是对中国文化的革命,实际上儒家的忠孝甚至孟子的民本主义都被毛继承了.

网上讨论毛和文革的文章不少, 但多集中在政治方面.文革对于中国人的真正意义和影响却没有被讨论.

希望看到这里的思想家们对毛时代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家园 这观点很特别,老兄何不自己写一篇?

老兵这篇收尾收得不好。

另外我不同意把文革与欧洲革命看作相似的观点。欧洲革命是利益引发的自下而上的革命,文革除了老毛自己的利益不见得有什么利益上面的目标。

家园 文革我已经包含在文章内了

只是写得比较隐讳,建议您对照看一下法国革命的高潮部分。

没法子,这样的文章,涉及这样的时事,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不犯规的,不得不写得小心一些。

坦率地讲,文革破坏的意义远比建设的意义大,它很类似于法国雅戈宾专政和罗伯斯皮尔暴政,尽管两个领导人的出发点并不一样,然而效果却是一样的。

家园 和梦晓讨论

在我看来,文革的起因除了发动者的私利以外,还包含着发动者的理想,就像红色高棉的波尔布特,虽然结果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暴政,但毕竟是一个时期人的理想的结晶和爆发。

我觉得文革基本就是法国革命晚期的雅戈宾专政,它们的发起者都是含有私利的理想者,导致的都是悲剧性的暴政,虽然结果并不完全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是在讲法国革命之后才讲的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在雅戈宾专政失败以后就走向了尾声,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法国革命基本结束,拿破仑法典则是法国革命的最终结果和结晶。而中国革命在毛死后随着四人帮的被捕而走向尾声,邓小平的胜利意味着现实而世俗政府终于替代了理想主义政府。这是中国人民的幸与不幸,前者意味着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喘息之机,而后者意味着革命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只要权力还处于自上而下的绝对垄断,就很难作到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有效解决,矛盾也就很难得到迅速有效的缓解和解决,再来一次革命的阴影将始终笼罩在中国人民的上空。

革命本质上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妥协过程,它是不以个人的善良愿望为转移的,经济的繁荣只能够缓解这个问题,却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家园 散得不好,大家一起来散。
家园 理想和现实

我基本上同意你有关革命作为权力平衡机制欠缺的后果,但我不认为文革是一场革命,也不认为它和法国革命有可比性.

我感兴趣的是你提到的毛的理想主义,但不知具体是什么样的理想.

从严家祺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看,毛发动文革主要是为了恢复他的绝对权力,为此他列举了文革初期的一系列事件,很有说服力.如果你认为这种看法错了,不知有什么根据说毛是为了理想?

从严家祺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看,毛发动文革主要是为了恢复他的绝对权力,为此他列举了文革初期的一系列事件,很有说服力.如果你认为这种看法错了,不知有什么根据说毛是为了理想?

许多文革的参与者,尤其是年轻的红卫兵,确实是有理想主义的倾向,但也并不清楚他们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感情上的冲动.与法国革命前期哲学家思想家们早已做了几个世纪的铺垫,全民拥有相当程度的民主自由共识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到后来毛发现目的达到,红卫兵变得碍事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乡下去了.

你是怎么看出毛的理想的? 它是什么?

家园 运动发起者的愿望和运动的结果经常是不一样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