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文人与行·梁实秋和郁达夫 -- 陈郢客

共:💬312 🌺1362 🌵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MM好久没有更新了~~~~

俺在这里翘首以待呢~~~~~~~

希望不要等到花儿也谢了~~~~~

家园 跟庄,赢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戴印度帽的徐志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家园 说话要客观,梁与鲁迅,梁的成就当然与鲁迅有

很大的差距,但无论如何也不是无名小卒与乔丹的差距.正好前不久当地图书馆有鲁迅全集,里面有些鲁迅的翻译作品,大致翻了一下,觉得梁对鲁迅的翻译作品的批评是站得住脚的,鲁迅的那些东西真是惨不忍睹.正好同一图书馆也有几本梁的莎士比亚翻译(中英对照的),可以说在翻译这个方面鲁迅与梁的差距才是无名小卒与乔丹的差距.鲁迅的那些"硬译"之类的理论才真的是胡说八道.

当然我也认为鲁迅的成就大大高于梁的成就,但具体到一件事情,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好.比如你提了梁的生活中某些不太光彩的一面,这很好,我也很高兴读这些八卦,但鲁与郭,尤其是郭, 我觉得比梁都还有差距.

家园 还有好多文人以美人自喻呢,古时不同啊
家园 同意,仅仅考虑文学的话,梁实秋是很厉害的
家园 鲁迅的“硬译”

鲁迅“硬译”,是因为他处在现代汉语的草创阶段,需要“硬造”新词汇、新句式。因为是新造,一些失败的创造后来被淘汰了,于是你看着“真是惨不忍睹”。

在这个语文巨变的时期,晚十年的译文会显得比早前的文字“成熟”得多。毕竟新的文法、句法、词法经过筛选,剩下的已经比较妥当、比较成熟了。后人评论时特别应该注意翻译的时间点。不知你看到的几本梁的莎士比亚翻译是什么时候译成的呢?

实际上,我认为只有当三十年代中期朱自清的散文(如《春》1933)、茅盾的小说(如《子夜》1933)被大家认同之后,现代汉语才比较成熟了。在那之前,“硬译”是汉语变革中的重要探索。能有像鲁迅这样精通古文的人“硬着头皮”造词、造句,实在是汉语之幸。

-----------

以下摘自《“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

我但以为文法繁复的国语,较易于翻译外国文,语系相近的,也较易于翻译,……日本语和欧美很“不同”,但他们逐渐添加了新句法,比起古文来,更宜于翻译而不失原来的精悍的语气,开初自然是须“找寻句法的线索位置”,很给了一些人不“愉快”的,但经找寻和习惯,现在已经同化,成为己有了。中国的文法,比日本的古文还要不完备,然而也曾有些变迁,例如《史》《汉》不同于《书经》⒃,现在的白话文又不同于《史》《汉》;有添造,例如唐译佛经,元译上谕,⒄当时很有些“文法句法词法”是生造的,一经习用,便不必伸出手指,就懂得了。现在又来了“外国文”,许多句子,即也须新造,——说得坏点,就是硬造。据我的经验,这样译来,较之化为几句,更能保存原来的精悍的语气,但因为有待于新造,所以原先的中国文是有缺点的。有什么“奇迹”,干什么“吗”呢?但有待于“伸出手指”,“硬着头皮”,于有些人自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家园 梁的那些作品延伸了40年,从30年代一直到60年代,

这个时代的差距我倒是没有考虑太多,不过梁作为学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超过鲁迅应该是没问题的,这些只要读他的书就知道.

五四那一代人,大都学贯中西.梁的国学国文水平当然不如鲁迅,但西学水平则过之,无论如何也是一名大师级的学者,不是无名小卒.

家园 文章锐气很重,也是不容人的,难免也有些“狭”的。呵呵
家园 1926 年梁的确是无名小卒,楼主的话没有问题
家园 好文章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中奖了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