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年庐山(五) 七月二十三日 -- 史文恭
首先,这些干部总要有地方住。
那么怎么住最经济?当然是住现成的房子,但是又要考虑到一个安全,一个不能扰民。
那么利用国民党和外国人留下的房子是最经济和现实的。
而这些房子都是“好”房子,那么给人感觉的就是共产党进城住的都是“好”房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共中央进驻中南海,这实际上是最经济的办法。
否则,若让共产党平地起高楼,重新建造新的住房,那个成本可就海了。
这个得搞清楚了,50年代省委书记也好部长也好,住的房子都是按职务配备的公房,有官邸的性质,退休了就得搬家,人死了就得收回。
他们要保住自己的省委书记职务。。
关键还是政治待遇,而政治待遇不仅决定生活待遇,而且决定历史评价。革命家,要追求的主要还是精神上的东西。
比如彭总,戴了个“右倾”的帽子,开始生活待遇其实没变,但62年还要上万言书要求平反。还有周公,反复强调“晚节”问题,甚至说“晚节不忠一笔勾销”。我觉得这种心态具有代表性。
教头的文章警句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好文!
再花这一句:
随后育容同学正是从这一点入手大获圣心,不愧为百万大军的统帅,一下子就抓到了问题的实质。
特别花这一段:
总理也对国朝日渐入奢无奈,唯有自苦表示无声的抗议。泪。
高级干部们的历史评价标准是以当时党内的价值观为准的。。。。。这是TG的凝聚力所在。。也是TG的问题所在。。。
事实在哪里?
我觉得TG的价值观,首先是实现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大体上应该说没问题。
有问题的倒是TG的组织文化,从上而下有余,自下而上不足,集中有余而民主不足,命令有余而反馈不足。这种组织文化,在战争年代形成的时候是纪律严明执行得力的,但是在和平建设年代,不适合了。
国民党的最低级别和最高级别的差别是15倍,从每月55元到800元。而50年代,最高级别的工资是最低级别工资的27倍,从每月20元到560元。考虑到当时的年人均GDP仅为100到200元
继续倒行逆施,最终人神公愤,大饥荒笼罩全国。而后刘少奇一群宵小执掌中枢,M不得不采取文革这种极端手段夺回权利,倒霉的是老百姓,10年内连遭大难,这难道还不算帝国政治?
TG的价值观,如果如您所说,是“实现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的话,首先这应该不算是一种“价值观”。而是一个治国目标。---如是,自然是正确的。
但她的军事共产主义道德观,我们且不论对错,但是否“与时俱进”,则可以商榷。-----朱老总号称简朴,也的确简朴。但后来他老人家被批评说“玩物丧志”的时候,之后把家里养的兰花送进了公园,。。。。。。但问题是,他老人家养的兰花数目达到了几千盆。-----很多时候,老人家出巡,兰花还跟随他的专列。----在此,俺并非要指责朱老总生活过于精致,一国的总司令,若是连这样的爱好(况且还是如此精致的雅好)都保不住,那这个总司令的位置也未免太可怜了。---所以,俺是非常赞成朱老总的这个爱好的。---但关键在于很多宣传资历非得想让各个老革命家都做道德完人,所以结果更适得其反。
举一个例子,开庐山会议,高干们上山,吟诗作对,跳舞串门。可庐山东谷片区的居民被全部搬迁到西谷居住。中小学提前放假。停售九江到庐山的汽车票。----若是以前在延安开会,会有这样的情况吗?周小舟一方面忧国忧民,一方面用去九江公干的飞机带了六筐竹叶菜上山,一筐给东哥,四筐给大会接待生活组,一筐给湖北,河南,湖南来开会的同志们。----菜是小事,但是否有特殊化呢?
所以,做为后来者,俺不很认同将这种TG斯巴达道德准则一以贯之,因为这是违反基本的人性的。也因此是难以持久的。------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如此,所以,就让他们停留在书本之上吧。
至于TG的组织文化,您说的很对,有必要注意到当时解放军的大量复员官兵都在基层做干部。所以,雷厉风行在当时幅员辽阔的中国,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治国方针。尤其是,当时总的决策已经错了。
这个很重要啊。如果是毛泽东违背多数人的意见,或者是毛泽东定调在先其他人附和,把彭德怀打成右派,那么可以说是帝国政治, 皇权思想。
可庐山会议的进程不是这么一回事吧?毛泽东的7.23讲话,打极左的多还是打彭总的多?可有把彭总打成右倾反党的片言只语?没有吧!
实际上彭总的右倾帽子是在事后的政治局“帮助会”上定调的,其中第一个把彭总定性为“不是张飞是魏延”的是谁呢?
邓小平在80年代不也说,8大时期是党内民主气氛最好的时期吗?可是不巧,庐山会议恰好在这个时期。
不适合整个经济发展过程。
战争其实也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大部分科技发展都是战争带来的,所以大家说,战争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虽然战争很残酷。
你说得也有道理,建国后高级干部的特权膨胀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在国家经济水平还很低老百姓生活还很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