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起而不飞 -- 晨枫
在10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印度空军司令法里梅杰空军上将表示,印度空军的“多功能战斗机”(MRCA)项目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该项目将采购126架新型多功能战斗机,合同总价值可达120亿美元,用来替换印度空军中现役的米格-21战斗机。美国的F-16IN和第2批次F/A-18E/F、俄罗斯的米格-35、法国的“阵风”、英德意西的“台风”、瑞典的JAS-39IN参与了竞标,据说美国的两种战斗机最有希望夺标。最后入选的厂家将必须向印度提供补偿贸易和大量转移先进航空技术,目的自然是保证印度的工作岗位和最终自主研制和生产先进战斗机的能力。
传统上,印度是俄罗斯战斗机最大的出口用户之一,但印度从未放弃自制先进战斗机的努力。早在60年代,印度就曾请来在二战期间就著名的德国飞机设计师库特唐克,设计了印度第一架喷气战斗机“风神”(Marut)。但性能平平的“风神”只吹起一丁点不痛不痒的微风,就偃旗息鼓了。为了接替已经老旧的英国“猎人”式战斗机,印度从苏联购买了大批米格-21,并引进技术按许可证在印度生产,以后的米格-29和现在的苏-30MKI也是同样的模式。
时间快进到80年代,印度的科技水平比60年代有很大的提高,拉吉夫甘地政府有意借军事技术拉动一次科技大跃进,决心再次尝试自己研制先进战斗机,名为“轻型战斗机”LCA,后由前总理瓦杰帕伊亲自定名为“辉煌”(Tejas),不过人们还是习惯叫它LCA。LCA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仅包括全新的战斗机,还包括全新的发动机、航电和武器系统,样样都是印度的从零开始,目标都是世界最高水平。LCA计划在1982年得到批准,计划细节于1988年完成,1990年冻结基本设计,1991年中开始制造一号技术验证机。在落后于计划九个月后,一号机于1995年11月17日公开亮相。原计划1996年6月首飞,结果到2001年1月4日才实现首飞。LCA的服役时间更是一拖再拖,9月27日时,梅杰证实LCA的服役时间现在已经推迟到2015年了,20架初期生产型将转为训练用。从计划批准到服役用了32年,这大概是一个世界纪录了。
印度航空界将LCA的难产责怪于印度空军不断更改设计要求。这也难怪,30多年了,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不能改变设计要求,哪国空军也做不到。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尽快推出合格的产品,抢在空军更改要求的前面。但印度航空工业的水平和经验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还眼高手低,对技术风险控制毫无经验,于是越拖问题越大。
LCA的问题不光在于拖延,印度国产的“卡维利”发动机比LCA更加遥遥无期,好在美印关系解冻,印度可以大批进口美国的F404发动机。问题是,F404的推力只有80-85千牛,而LCA需要95-100千牛的推力才能发挥出设计性能。印度正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合适的发动机。但即使找到了,也将需要重新设计进气道和部分机体,重新试飞,进一步的拖延在所难免。
早些时间在3月19日,印度空军声称将由波音接手LCA的后期研发,保证LCA在2010年入役。波音还没有确认得到这个合同。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这问题就大了。LCA已经试飞7年了,在正常情况下,现在应该是印度丰收的时候,现在还要波音帮忙,那只有几个可能:1、设计问题,试飞暴露出一些现有设计中印度解决不了的基本设计缺陷;2、试飞问题,印度没有能力试飞出整个飞行包线;3、生产问题,印度没有能力组织高效高质量的大批生产,考虑到印度自行研制INSAS步枪后,竟然忘记配套的5.56毫米子弹生产线,这个可能性可是老大不小。
印度空军曾打算将米格-21升级,换装雷达、航电和武器系统,使米格-21的作战能力达到米格-29的水平,填补LCA服役前的空白。但这个计划似乎已经取消了。如果继续等待LCA服役,印度空军将面临作战能力的空白,这或许是现在订购MRCA的原因。
印度坚称不会取消LCA计划,印度还推出比LCA更大、更重、具有隐身能力的中型战斗机(MCA)的计划,决心在自主研制先进战斗机的道路上走下去。不难想象,印度国内对于LCA耗资超过二十亿美元而依然不能形成战斗力很失望,但对于半途而废更加难以忍受。问题是,LCA如果不做根本性的重新设计,将面临还没有服役已经落后的窘境。试飞结果表明,只用机内油量,LCA只有40分钟的续航时间;挂上两个800升副油箱,续航时间也只有不到一个半小时,对于经常需要重载远程出击的现代战斗机来说,显然不够。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FC-1/JF-17“枭龙”战斗机或许谈不上惊天动地的先进,但在技术水平上至少不亚于LCA。更加重要的是,“枭龙”已经投产了。如果LCA要再磨蹭10年才能投产,那真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印度要维持自主的先进战斗机研制能力,只有继续交学费。问题是,参与竞标的所有西方和俄罗斯战斗机都远比LCA先进,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印度还在利用和西方关系改善的机会,大举购买其他先进军事系统,印度空军已向美国确认订购了6架C-130战术运输机(总金额9.28亿美元),将在明年4月就采购6架加油机的合同与俄罗斯或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进行最后谈判,还从俄罗斯购买“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米格-29K舰载战斗机、预警直升机和主战坦克,从以色列购买“费尔康”预警机、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中距空-空导弹和近程舰空导弹。印度要一面大量进口新型战斗机和其他先进军事系统,一面维持耗费巨大的自主研制但并不先进的战斗机项目,这要有非凡的远见和定力,更重要的是几乎无限的军费。在“印度闪光”的前些年,这或许还不是不可思议的。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今天,印度已经不能独善其身,印度还有这个能力吗?
技术和经济资源向引进转移,可能扼杀印度还在襁褓中的航空技术产业。但要是印度放弃了LCA,影响也将是灾难性的。且不说技术队伍的散失和士气的涣散,随同进口战斗机的技术转移和按许可证生产已经证明不是自主研制战斗机的捷径,印度战斗机没有因为米格-21、米格-29和苏-30MKI的技术转移而催生。来自西方的技术转移条件更加苛刻,靠这个催生印度战斗机更不可能。印度战斗机最终还是要靠印度人自己,不能靠一时一事的大跃进,而是要靠持之以恒的长期投入,包括建立完整的科研体系和测试设施。中国的歼10、FC-1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几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但印度人准备好了吗?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32年,每年的拨款够项目组吃到退休得了
极其精彩的分析,非常喜欢晨枫老大这篇文章。
LCA还没造好,又嚷嚷着弄MCA,再忽悠20年,接着搞XCA重型战机。印度人最热衷的事,就是自己忽悠自己,到了一事无成。
网上的印度人10年前就开始比较LCA和FC-1的性能,做了许许多多的美梦。可是到如今,LCA连初级试飞许可(IOC, Initial Operation Clearence)都没拿到。实在是太可怜了。遑论拿到最终飞行许可(FOC,Final Operation Clearence)。2015服役?到了那时恐怕印度人又要做2020年的美梦了吧。梦毕竟是梦,它仅仅有自我安慰的作用。
看看FC-1,现在已经有8架在巴基斯坦空军飞行。今年开始,巴基斯坦的FC-1生产线也在建立中。中国人只做不说,踏踏实实前进,忍辱负重,艰难地为FC-1打下扎实的基础。
LCA在和FC-1的赛跑中已经失败,它早已丧失了和FC-1比较的资格。印度人应该明白,他们想拿图纸上的东西和定型装备部队的FC-1比,那纯粹是自取其辱。
对印度很多事都不理解,他们的米格21都生产装备多少年了,听说印度现在还是没法完全自主生产,咱们文革耽误十年,到了八十年代也能改进歼7了,印度这么多年都干什么去了。
佛教产生在印度不是没有道理的。佛教拿来生来安慰今生,和今天印度人拿LCA和JF-17性质也就相差不远。
更离谱的是,又开始YY还没有一点谱的MCA了。我真怕他们靠拿MCA和F22比,又产生了新的希望和自豪。
平心而论,LCA的无尾三角翼设计还是比较先进的,倘若能尽快服役,未必不是一款优秀的三代机。问题是,战斗机的设计和制造,严重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中国的基础工业发展了50年,走了多少弯路,才搞了个J-10出来。印度的基础工业那么差,偏偏眼光又很高,老是想玩大跃进,LCA不延期才见鬼了。
和中国一样,印度要完整的走完战斗机的设计和制造全过程才有资格被称为航空大国(虽然还不是强国)。中国历尽辛苦才完成了这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如果印度人有远见的话,也应该坚持下去。LCA对印度航空产业的意义,正如J-10对中国航空产业的意义一样重要。
怕的就是最后顶不住,像陆军的阿琼主战坦克一样流产了,那就完蛋了。有这样失败的阴影在,几十年内印度恐怕别想再涉足战斗机制造了。
一:92年前后国际上掀起一股高温超导材料热。因为在接近临界低温下才会有超导现象产生。那段时间国际上不断有人宣布自己的实验室实现了临界温度的提高。人家好歹试验数据还靠点谱。印度最牛,干脆直接宣布在室温下实现了超导。一下子大家晕倒,阿三真敢想敢说啊。
二:十几年前中国宣布实现粮食自给自足。阿三立刻宣布自己已经完成了粮食战略储备。
三:中国神五上天,阿三立刻宣布自己将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神七上天,阿三立刻又公布自己的登月计划。
四:LCA,阿琼坦克,大家都说过了。
再补充两个自己经历的例子。
1. 遇一在印度开公司的英国老板,问他对印度员工的感受。人家举个例子:让一个印度文员去发一封传真急件,要求马上就发出去。第二天问员工:
老板:“Did you do it?"
员工:“Yes, I will do it tommorow"
2. 哥们去印度出差,当地客户和他谈起中国经济,对中国非常佩服,说“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不得了啊。照这样再过15年,肯定就超过印度了”
断句失误,琢磨着印度咋也有“人大”啊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花
问我为什么印度人阅兵时飞机是架在车上拉着的。
应该是看到新闻上LCA的画面
原来咱自己也学会这套把戏了。
非常同意您的总结。
J-10和FC-1积累了中国航空界几代人多少甜酸苦辣啊。几十年步履艰难,经历多少失败和挫折才有今天,太不容易了。
即便在局面稍微好转的今天,中国的航空工业还是面临许多严重的挑战。前面的路途依然坎坷。
但是,当前咱们中国人能够客观冷静地正视现实,所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很扎实,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是和印度相比根本的不同。
欲速则不达,老话说的有道理。
钢铁,石油,水泥,粮食,汽车,电脑产量?
出口?
外汇储备?
我的印度邻居欢天喜地地回印度探亲,哭丧着脸回来了,说脏乱差极度恐怖,以后再也不回去了。
回中国时在德里机场碰上一个美籍印度人,是一个大家族的成员,从小在美国长大。在印度家乡的老辈人过世了,就临时回来参与分家产的。问他对印度的感受,人家说“I never known before, India is such a rubbish country". 看来他对印度真是伤心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