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心“与“知行合一“的一点粗浅看法 -- 九霄环珮

共:💬13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心“与“知行合一“的一点粗浅看法

设想一个特殊的场景:你站在一个真正的“鲤鱼背上“,此山岭只有一个脚的宽度,两侧是万丈深渊,旁边没有护栏。你的任务是朝前走。为了给你助兴,脸庞还有清风徐徐吹。

设想另一个场景:你站在停车场上,沿着分隔车位的白线走并保持不偏离,白线的宽度也就一脚宽,脸庞也有清风徐徐吹。

可想而知,在停车场,你可以很容易地做到,但是在“鲤鱼背上“呢?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原因是什么?就是心!你的心在鲤鱼背做不到镇静,慌乱了,即使鲤鱼背上提供给你走路的空间和你在停车场上实际走过的空间是一样大小,你在鲤鱼背就是做不到你在停车场上能做的事情。但是,不排除有些牛人能做到,这些人与常人的不同,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心的修炼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心的修炼,除了这个特殊的例子,在平常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天生的智力是一方面,但是,我认为学习是否专注更为重要,学得进去还是学不进去,从学生时代,人的“心“就不同了。

治国者,外敌百万人马兵临城下,你当如何应对?是战是和,战如何战,和如何和?上位者周围谋士多多,你一嘴我一嘴,你到底听谁的?这个时候也还是首先镇静下来,不慌,这才能使自己的大脑至少发挥到正常的水平。当上位者方寸已乱,其把握局势的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奥运会许多比赛,心理素质至关重要,许多运动员当然知道不应该紧张,可他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结果动作走样,成绩失常。这在深层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表面上可以说他们太在意结果得失了,如此云云。可是,有些事情你无法真正做到不在乎,看空了一切你还参加奥运会干什么?

这里的一个关键在于:人们常常在知觉上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比如参加比赛和考试不要紧张,可人们常常又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认为,这就是知行不能合一的一个方面,也就是“心“不够强大的一个体现。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许王阳明的学说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如果学习王阳明的学说的话,还是应当同时学习唯物主义,学习实践论,两手兼备才能避免走入歧路。

家园 【讨论】其实还是容许犯错误的余地的问题

老兄说的比喻,确有心理因素在内。然而深究一步,为何心境会有不同呢?无他,容错余地的不同而已。

走在“鲤鱼背”上,一步踏错就万劫不复。走在平地上,踏错一步又能怎样?

很显然走在“鲤鱼背”上的容错余地小,出错后存活机会低。而走在平地上,容错余地无限大,出错后存活机会无限高。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一旦置于险境,当然不得不小心翼翼,紧张万分。

在“鲤鱼背”上能否成功当然和心理因素有关。但造成心理紧张的原因却是外在的,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不是内在的。心可以练,以提高自己对外界因素的承受能力。但却不能练成像王阳明主张的“心外无物”。如果真那样就成了疯子了。

至于“知行合一”,其实王不过是想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罢了。然而如何达到“知行合一”?王的主张其实就是禅宗那套。

王的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偶然会有一两句类似诗意的妙语,又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自然受到“平时袖手谈心性”的士大夫的欢迎。说白了,其实是魏晋玄谈的一次借壳回归。而真到了“临难一死报君王”的关头,真正能“知行合一”的少而又少。

家园 理论和实际结合,话是不错,问题是你如何做到呢?

心学也许能提供一点可以参考的经验之谈,但我不想拔高那一套。从根本上说,我想我和任兄在唯物主义上是相当一致的。唯心主义的许多东西,如果值得参考的话,其实还是可以归结到唯物,比如很多是大脑开发的问题。

王阳明的东西也许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如果你有所全面了解的话。魏晋风度也不只是玄谈。人的修养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唯物主义并非否定这一点。

家园 背后的东西应该是堪破生死

这样的人是一群疯子。

不疯不颠不成神仙。

家园 真正的共产党员和

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经受得住严刑拷打,非人待遇的,难道共产党员是超人?有真神护体?或体质超群?那些假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怎么就不能知行合一,遵守自己许下的誓言,和平时确实在坚持的真理了?都是人,怎么就不一样呢?

我的想法是知行合一这个看起来很理念,很唯心的东西是和很多‘很唯物,很具体’的东西相联系的。不是口头喊一喊,简单想一想就可以的。首先各种相关的道理必需真正的‘心证’(真真正正自己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明白,体会,成为自己的理念)后才可以做到。而要想做到心证就必需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索和总结,反反复复,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不断求证,对各种事物形成自己的想法,也许你的想法和真理有差距,但必需在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进步,再求证,来日臻完善,不断成长。

知行合一,我的一个简单想法就是,你想的就是你做的,反过来说,你做的就是你想的。

都是共产党员,严刑拷打后,你的表现就是你内心的表现,你理念坚定性的考验。没有天生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后天自发自觉修炼成的。

再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学骑自行车:

很多人初学骑自行车时,都被告诉,抬头看路,扶稳车把。。。这些当时听着都很废,很可恶的话,在我们学会骑车之后被一一证明其正确性,我们终于知行合一了。可当时我们干嘛去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讨论】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

但无论如何,应该区分以下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1 知道一种行为规范而不遵守,如知法犯法

2 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脱节

前者根本不应该放在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框架中讨论。

我的意思是说,关于知行合一,根本不应该讨论这种问题。

前人喜欢纲纪天下,所以老是把前者后者混在一起谈。

其实,逻辑上是很分明的----

不要说,有好的行为规范可以成为知的对象,还有

坏的行为规范可以成为知的对象。

如果为了强调贯彻好的行为规范,而说知而不行非真知,又该如何面对

坏的东西呢?

我们能不能知古今恶人恶行呢?

为了真知这些恶行,是否必须实践一回呢?

还是说,恶人恶行不可知?

剔除前者后,讨论一下后者,

王阳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比较含混和不一致,

一方面说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另一方面又说: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按照前者,知未待行,就尚未完成。

按照后者,知自身即已完满。

其实,这还是对社会分工认识不清晰造成的:

1 对普通人来说,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知行合一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使人积极进取,使知识不被束之高阁

而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让世界变得更好。

2 而对爱因斯坦,霍金,陈景润等等等等,知就是行,没有什么可增添的。

当然,要给他们强行划出知和行的分野也是可行的,就是把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叫行,学习别人的叫知,

但这种划分意义不大,还可能造成无限递归的困境---学别人的东西,其中又包括前人自己研究的和学来的,这样一直推下去,

就推到认识如何成为可能--又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虽说猿猴进化到人,可以说行促进了知,但草履虫之类无论如何行,日日夜夜地行,也得不到什么知。

补充:知即是行,因为任何认知都是一个特定的物理过程,这个物理过程也要人去干,比如说拿起一本书,读书,思考,等等这就是行。

而事实上人们一般谈知行合一时,这个行是专指社会实践。

这两个行不分清楚,知行的问题就永远都谈不清楚。

家园 花两手都要硬
家园 心物一元,两手其实是一手

制心是为了无我,无我不是真的没我,而是顺应自然,不带成见。

家园 宝谢指教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哲学好歹也是一门学科。

唯物和唯心谈的是世界的本原,我觉得这是很专业的话题。

心学和禅宗,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子,与西方哲学和印度佛教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如果要谈“知行合一”,以西哲和印度佛教的特色,那是要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而换成中国哲人,可能会这样回答,谈这个你有病啊吃饱了撑的?一还是二干你P事~,你自己一堆破事都处理好了?钱挣得太多没处花了?昨天你要泡的MM到手了?

家园 说得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问题就是这套“玄之又玄”的东西
家园 恩!你说的这个也只是练气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恐龙随于后而神不散,美女裸于右而心不乱。

至于怎么做到呢!还是要靠手段和策略,心不乱只是排除外界的干扰呵呵

家园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口念三个代表,左右两脚自然和谐~

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最高境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