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歼-10冲击波过后(增补版) -- 晨枫
歼十鸭翼和主翼距离比台风近,在同时兼顾高速截击和近距格斗的情况下单靠鸭翼俯仰方向力矩不够,但是采取了一个简单而不太引人注目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清晰无码大图上猜猜。
不知‘真正起到鸭翼的作用’是指什么。以我的理解,鸭翼的作用,涡升力是一种,配平也是一种。远耦和近耦的区分点在于以上面哪一种为主。而且单从鸭翼主翼间的互相影响看,j10这种增升和配平兼顾的方式才是最复杂的,因为在这个距离上,脱体涡对主翼的增升和鸭翼对主翼的下洗都明显,互相影响较为显著。
涡升力用边条产生更加简单,用鸭翼没有必要。中距耦合的脱体涡和鸭翼下洗作用都明显,更加凸现中国在鸭翼研究上的功力。你说得对,我的远距耦合气动设计更复杂的说法不确切。谢谢纠正。
国内对边条掌握的没鸭翼深。10号对配平的兼顾,一方面是10号定位的时候历史要求,从技术上说也是以j9固定鸭翼的遗产吧
作为涡升力发生器,边条的效率更高,阻力更小;用鸭翼作涡升力发生器的阻力可能较大。用了鸭翼,就应该用作配平,能一同产生涡升力当然更好。“台风”的远距耦合没有涡升力作用,只好另外增加涡流发生器,阻力还是跑不掉。看来还是这个中距耦合最优呢。
不打白不打,打了也白打,还有军费赔款战争赔款可拿,稳赚不赔的生意谁都要做。自从朝鲜战争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这种好事了,所以很多承担不起风险的商人就不做这生意了。
刚看了《兵工科技》上对雷强的专访。兰字是我key in的
机动性非常好。
当时高度1000米,马赫1.2,全加力,压最大坡度,双手拉杆到底,带着加力开始进入盘旋。完全是靠机翼升力才能硬生生把飞机速度从1.2飞到0.6马赫,当时稳定盘旋过载到了8.9G左右。
F-16的水平盘旋能力和咱们不在一个量级上。。。尽管他的推重比比我们大,但由于垂直筋斗的曲率半径比我们大,所以其推重比优势在机动过程中并不一定能显示出来。
江湖传言苏27就是歼10的靶子恐怕是真实度很高。
苏27的盘旋和歼10差不多。。。但滚转机动性比较差,1.2马赫时,极限滚转角速度才每秒20~30度。同样条件下,歼10可以做到每秒200多度。就是说在这种条件下,我要把机头指向苏27很容易。。。垂直机动,苏27强一些。
LAVI和的关系恐怕比江湖传言还要深一些
去国外操作LAVI的模拟器。。。。1986年我们三个就去了国外。
1984,以色列提供我国打PL-8导弹,用歼7打。。。那次实验之后,以色列人就说。。。。。----他们已经为外销飞机技术预先铺垫了。
可以猜一下。雷强到底飞过多少种三代机。
国家把我送到俄罗斯、英国、包括以色列,以及埃及、瑞典进行培训。
您在巴基斯坦飞过他们的F16,当然也很熟悉苏27。。。
财迷心窍兄,老人言:不可贪心。
这不,您荷包里的宝都多的掉出来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虽然俺一般是懒的弯腰捡的,但是这次吗,还是勉为其难了。
毕竟,砸到花花草草是不好的,污染环境的,环保还是很重要的
别的不说。10的短距离起降,上航母的味道很浓啊!
因为四代的方案竞争已经结束了,611所的方案胜出,虽然2010年左右611和601各自会做出一架样机PK,但是四代的最终还是会是611的方案。生产是132厂和112厂合作。
又据说4带机比较贵,不可能生产太多,所以或可能让601再出一个中型机方案。
上述两段话,前面一段可靠些,后面一段变数大些
加上试训基地的,应该在80架以上了--这个数值还是去年的
个的标准的时候进行的“搞不完的方案吹不完的风”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把鸭翼的技术吃透了,后来又和格鲁曼一起搞超7,在技术储备上一下子超过了生产任务和su27仿制繁重沈飞,就像苏霍伊在二战没生产两家战斗机却战后在技术上远远的把雅科夫列夫和伊尔甩在身后一样
但是,成飞所和沈飞所的差距没那么大,而且军队也希望保留至少两家具有主站装备研制能力的生产厂和设计所,所以才会出现4代的合作生产以及传说中的中型四代机的问题。
然后,我个人觉得沈飞自己能吃的东西确实多,比如舰载的歼15。这个也是蛮大的一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