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2009年开始的几大猜想 -- 凡影随风
把它囚禁在空腔里就行了。
要是辐射出去,和一般的火箭没啥原理区别。
有链接吗?
貌似已经产生了电磁辐射,再把之聚焦发射出去应该不是难题啊。
JET,JT60U,ASDEX中等离子体温度是什么量级,密度是什么量级, 再想想压强是什么量级.
不解:"太阳为什么能够控制得住这么个大热气体球".
从来不知太阳的热核聚变是受控的.
不过要把量子尺度上的东西变成宏观尺度上的东西,就象薛定鄂的猫一样,比较有难度的说.
这可比神话还TMD神话,难道有突破了?
对不起楼主了.
超导TOKAMAK是很FANCY, 但当今几个大TOKAMAK装置,JET,JT60U, DIII-D, 无一是超导.
全球化已经进入了单行道,不可逆转,否则山巅之城就要变成马里亚纳鸟。也许,马克思所憧憬滴幽灵在欧洲沉睡了两百年后又要苏醒鸟。
对你最后的顾虑应有所发。
中国人行动并不慢。
太阳的温度本来不能进行一般的核聚变,但是因为测不准定理,一些核子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从而促成太阳的极端缓慢的核聚变
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机理,太阳的核聚变可以进行得非常的久,如果太阳像氢弹那样核聚变,很快就燃烧忘了
现在量子理论只是一个实用化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建立在对量子的本质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的纯理论--如果人们真正理解了量子,那么人们就拥有更多的控制量子的手段,可控核聚变也就有了更大的可实现的可能性
所以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不能仅仅从货币供给这一个角度去看
我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之一在于经济微观主体的资金匮乏---比如在某个经济链条中的一个企业资金链抽紧,就提高了自己的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了下游所有相关产品的价格的上涨,这也就是休克疗法造成俄罗斯物价上涨几千倍的原因
微观主体受压迫而提价的行为导致了全局性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更多的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局的传导过程
货币发行增多导致通货膨胀的微观机理是什么我不清楚
太阳的温度是多少?何为"一般的核聚变"?
"测不准定理"与"一些核子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有关系?
"太阳的极端缓慢的核聚变","如果太阳像氢弹那样核聚变,很快就"
这些话要是正确, 今年NOBEL非你莫属.
我还是来抄一段书吧
安东尼.黑 帕特里克.沃尔特斯《新量子世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86页
著名的英国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sir Arthur Eddington)爵士,非常不幸的发现恒星内部的温度太低,之子不能克服它们之间的排斥势垒,相互靠近而发生核反应!尽管如此,爱丁顿还是确信,核能是恒星唯一可能的能量来源,他向怀疑者们挑战说:“我们不会跟批评家们争论恒星是不是还不够热,无法发生这种反应过程,但我们会让他们去找一个更热的地方。”结果证明爱丁顿是正确的,只是需要用量子力学来提供解答。利用加莫夫提出的,我们在第五章讨论过的量子隧道效应,一位英国天文学家,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Atkinson),和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弗里茨.候特曼斯(Fritz Houtermans),解决了恒星的能量产生问题。他们在论文开始说到:“最近加莫夫证明了,即使传统观念认为它们的能量不够,带正电的日子还是可以穿透势垒进入原子核。”他们提出,轻原子核可以成为捕获质子的“陷阱”当四个质子被俘获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阿尔法粒子。这个阿尔法日子再从原子核当中放出来,因而释放出四个氢原子核转变为一个氦原子核这一聚变过程的大量的原子核结合能。他们的原始论文题目是:《怎么才能在一个势场锅中烹调出氦原子核?》,但是这个题目被科学杂志的编辑改成了一个更符合常规的题目了!这篇论文是现代恒星内部热核反应理论的基础,10年吼,1939年,汉斯.贝蒂(Hans Bethe)提出了一个碳循环理论,这一理论中碳起的作用与阿特金森和候特曼斯说的质子俘获核起的作用类似
----------------------------------------------
我认为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伟大的胜利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在核聚变研究中取得重大科研进展,在国际技术保密的情况下,独立研发出了核聚变反应装置中的关键核心部件。
据报道,屏蔽包层是核聚变反应装置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铍,之前,提取这种高纯度铍的技术国外对中国保密,而目前这一技术被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
此外,专家介绍,核聚变装置有2万多吨重,工作时还会剧烈震动,要保证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震动状态时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还必须研制这个装置的重力支撑部件。
目前,这些核心突破都已经获得国际核聚变组织的认可。中国将把这些产品与国际同行共享。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7/9/5/100879568.html?coluid=45&kindid=0&docid=100879568&mdate=0206173759
目前,这些核心突破都已经获得国际核聚变组织的认可。中国将把这些产品与国际同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