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米格的终结 -- 晨枫

共:💬60 🌺2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米格的终结

2008年11月14日,英国权威航空杂志《飞行国际》报导,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OAK)旗下的米格和苏霍伊设计局将合并,由苏霍伊主导。至此,已经有近70年光荣历史的米格终于偃旗息鼓,从此寄人篱下了。

阿尔腾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格列维奇的设计局开始于1939年。在这个二战前夜的时候,苏联战斗机相对于先进的德国Me-109和英国“喷火”式战斗机显示出概念和技术上的老旧,差距在西班牙内战中纤毫毕现。为了加速苏联战斗机的发展,斯大林亲自在1939年2月主持克里姆林宫会议,决定广为招标,择优组建新的设计局。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的设计方案入选,获准组建设计局。苏霍伊、雅可夫列夫、伊柳辛设计局等日后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是在这个时代组建的。不过米格是苏联唯一将总师和副总名字并列的设计局,即使在格列维奇去世后,米高扬依然坚持使用米格的名字,体现了对格列维奇的敬重。

年轻的米格设计局很快设计出米格-1、米格-3战斗机,在卫国战争初期担当了保卫苏联天空的重任。战后,米格跟上了喷气时代的步伐,终于在朝鲜的天空打出了苏联航空的一片天地。在F-86出现之前,代表西方最高水平的美国空军竟然一时没有在技术上可以匹敌米格-15的战斗机。在50-60年代追求速度和高度的疯狂军备竞赛中,米格紧跟世界航空技术前沿,最终推出了三倍音速、三万米升限级别的米格-25,引起美国朝野的极大震动,最终在70-80年代导致包括F-14、F-15、F-16、F-18的第三代(在苏联称为第四代)战斗机。苏联的回应是米格-29和苏-27,但这也是米格设计局的衰落的开始。

和米格设计局的青云直上不同,苏霍伊设计局的道路十分坎坷。苏霍伊组建设计局的时间和米格差不多,但苏-6强击机的设计和斯大林钟爱的伊尔-2争夺战时生产能力,被迫下马。战后初期的几个喷气战斗机设计都是无疾而终,苏霍伊本人也不讨斯大林喜欢,设计局在1948年竟然被解散,直到斯大林死后才被赫鲁晓夫恢复。苏霍伊不负众望,重出江湖后,接连设计苏-7战斗轰炸机和苏-9/苏-11截击机,以后前者发展成为变后掠翼的苏-17/苏-22,成为苏联空军的前线攻击主力;后者最后导致苏-15,成为苏联国土防空军的主力。

为了回应美国将F-15和F-16高低搭配的策略,苏联也将苏-27和米格-29高低搭配。但米格-29与其说是苏-27的低档型,不如说是苏-27的短程和轻装的袖珍版。远程重装的苏-27负责攻势制空,短程轻装的米格-29负责前线防空。但米格和苏霍伊的技术传统使这个差别在日后对两者的命运起到微妙的作用。

米格战斗机一向以点防空为主要使命,强调简单、轻巧和低价,在性能上针对点防空的要求高度最优化,而不追求全面赶超西方先进技术。这可以及早形成战斗力,但在作战中使用弹性很小,技术改进的余地也很小。米格-29的航程之短,以至于被讥嘲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保卫机场围墙的战斗机”,很难发挥空中长臂的作用。相反,苏霍伊在苏联航空界中是属于技术型的,三倍音速的T-4轰炸机被苏霍伊的老师图波列夫称为技术上的疯狂,“苏霍伊绝不可能研制成功这样一架飞机。我知道,因为他是我的学生。”当然,T-4的设计是成功的,后来由于非技术原因下马。苏-27不甘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曾经在研发中陷入困境,但在凤凰涅磐之后重生,一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至于苏霍伊靠炒冷饭渡过了苏联解体后最初的困难年月。米格的短平快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技术上的寅吃卯粮,在临战时代用于应急十分有效,但在和平时期作为可持续地发展策略就缺乏后劲,这最终导致了米格目前的窘境。

十几年来,苏-27在亚非拉很多国家落户,但米格-29除了苏联解体前的军援国家外,很少新用户,仅有的几个也是怨声载道,阿尔及利亚甚至要求退还已经交付的米格-29。马来西亚买了一批米格-29后,现在也转向苏-27/苏-30。近年来,只有印度海军订购了一批新的米格-29K,但这是俄罗斯海军没有选用的舰载型,用于“维克拉马迪特亚”号航空母舰(即原俄罗斯海军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因为印度自己的LCA舰载型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服役,印度还计划将米格-29K用于自建的新航母上。俄罗斯方面要求将最初协议的4500万美元的单价提高到7500万美元,涨幅达到60%,但印度只接受15%的涨幅。这里面当然有大量采用新技术改进的原因,但和米格的产量锐减、米格的全部日常费用差不多都摊到这点可怜的订货上不无关系。说到“维克拉马迪特亚”号航空母舰,原计划2008年交付,现在已经推迟到2012年。配套的米格-29已经开始交付,但米格飞机的寿命一直不长,这也和米格的“一切为了早打大打”的设计哲学匹配,到“维克拉马迪特亚”号服役的时候,飞机寿命可能已经去掉一小半了。

米格-29的改进型如过江之鲫,但基本上都是旧瓶新酒,因此在世界上鲜有问津。米格曾经有过一次机会,米格I.44集中了90年代苏联航空技术的精华,声称可以和F-22一争高下,但米格I.44的下马使米格永远地失去了在战斗机世界东山再起的机会。相反,苏霍伊除了不断以苏-27为基础推出改进型,成为近年的出口主力,还试飞成功了S-37前掠翼研究机,现在正在俄罗斯空军的支持下,展开T-50的研制,力争填补和F-22的技术差距。

苏霍伊的成功经验是后发制人,在时机上错过了,就要在技术水平上赶超,至少要拉平。否则后发了还不能制人,那就要被历史淘汰。美国的F-22已经大批服役,苏霍伊能否在T-50重演苏-27的后发制人还不知道,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是当年的苏联了,除了口头上的豪言壮语,有没有胃口再和美国在航空技术前沿一争高下,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但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势头正健,米格和苏霍伊的经验值得借鉴。中国不比欧洲,欧洲有美国的保护伞,后发也不必制人。中国要撑起自己的天空,就不能永远沉迷于短平快,后发一定要制人才行,但这是题外话了。

关键词(Tags): #鹰击长空元宝推荐:黄河故人, 通宝推:silencsrv,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 首花

今天第2次,RP好啊

家园 后发而先至

短平快,或者剑走偏锋,总有个极限,在航空技术上的追求才是正路,从这个层面上看,国内的航空技术,追求扎实的基础才是正路,这个是不是晨枫准备告诉我们的?

家园 随便占个座吧。
家园 我想说的是

国内航空应该走苏-27的路,后发能先至当然最好,但后发至少应该能够制人。苏-27滞后了F-15差不多10年,但苏-27比F-15机动性更加出色。中国研制四代,在时间上滞后F-22是肯定的了,但要是在技术上再打折扣的话,尤其是在技术路线层面上永久性打折扣,一代一代“跟踪发展”下去,是要误入歧途的。

家园 赞同!!!
家园 米格战后从米格9到29,都是前线战斗机

追求的就是廉价、轻小灵,当然从米格23开始向重型化、复杂化转变,如果苏联没有解体,苏联的空军、防空军体制并存米格依然有其存在价值。

家园 苏联的空军体制也已经落后于时代

把空军划分成防空军和前线空军,就和英国二战中的步兵坦克和骑兵坦克一样,已经是过时的概念了。空军的生命力在于进攻,前线空军没有足够的航程,防空军又不担负攻势制空任务,这样的空军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苏联解体前,“前线”空军已经开始装备苏-27,开始转型。苏联解体后,防空军和前线空军合并,前线空军主导,这不光是一个节约开支的做法,也是时代的必然。

家园 包子终于出来了,插个队
家园 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一句话

战机临空的地方,剩下的是一片焦土

说的我击节赞赏,空军的作用,说大点,军队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减少我方的焦土,增加对方的焦土,由此推知,空军,进攻是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

家园 不光是航空

整个工业界也是这样:

短平快,或者剑走偏锋,总有个极限。追求扎实的基础才是正路。

家园 如果苏联不解体

这苏联军工日子也不至于如此难过,苏-27会不会大规模的出口就值得怀疑了,很有可能的是米格-29会成为苏联主要出口机型,而苏-27只是自己装备。

家园 这个源于苏联对制空权的认识

饶是苏联一直发展航空力量,但是苏联的战略核心一直是陆权,制空权不过是陆权的拳套,是给拳头提供保护或者加强拳头的硬度的,说到底,即便是拥有强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前苏联的空军的战略思想也没有摆脱战术空军的羁绊,追求的是对战略对手的“反制”,典型的防守策略。

西方对制空权的理解要走的更远,西方国家大到美国小到以色列,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其空军的战略思想一直是攻势战略,其空军秉承杜黑《制空权》中的理论,并且在战争中的应用也以攻势为主,追求的是对对手的“超越”,是典型的战略空军,其作战飞机一般性能比较均衡。

家园 曾经如日中天的名字就这样消失了

让人唏嘘不已。很赞同晨大最后一段话。

家园 顺便说下天朝的军工科研问题 上我的建议

由于保密,不能多说

1 一定要以我为主

  不要搞敢超,老美的路~接轨接轨,接上去要撞鬼。老美爱吹,但是保密可是天下一流的。

2 尊重一线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3 应该学习苏联的一些做法

  一些科研所 应该裁掉,

  成力新的研究机关。

  不破不立

4 扩大科研的外围

  吸收重点大学,民营企业的科研生产能力

  相关的保密、匹配工作要作好。

5 XXXX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