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家祭(上) -- 月色溶溶
陆放翁有诗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要是哪张初高中语文试卷上要求写出几句“爱国主义诗词”,学生们是不会忘记写上这句的。然则何谓“家祭”,各地的人们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了。陆游乃越州山阴(现绍兴)人氏,而我家虽然在宁波,却是一半儿绍兴人一半儿宁波人,家里不少绍兴习惯,在绍兴也有不少亲戚。虽然时移千年,这“家祭”的遗俗,却还是古今相通的,跟陆放翁惦记的“家祭”应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陆游故居:陆家后人应该就在那里面做祭吧?
亲人去世以后,我们这儿有四时祭奠之礼,或者叫“做羹饭”、“做忌日”。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冬至、除夕,佳节倍思亲,思的不仅仅是生活在远方的亲人,也包括那些离去的祖先家人。家里要点香燃烛,好好请他们“吃一顿”丰盛的筵席,然后还要备好能在阴间使用的钱----“佛”,烧化给他们。
这丰盛的一顿,上多少盘菜上什么菜,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七上八下”,放七碗菜是可以的,八碗可就不好,会让家运“下”去的。如果想多些,就十二碗好了。荤素皆可,最好有碗“囫囵蛋”,就是把一个或者两个蛋的蛋清蛋黄放入碗中不搅散,整个蒸熟。还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羹玉饭”,取囫囵蛋黄之金黄色和蛋白的白玉之色。若再有盘“蛤蜊”类也不错,那叫“元宝”。要是有鱼呢,鱼头一定要朝里。菜越热越好,据说是因为,阴人吃的就是那点“热气”。
冉冉香烟中,酒需三巡。这一巡,不是作祭的人自己喝了又满上,而是给先人的酒杯加一次酒。一巡加一些,三巡酒杯差不多就加满了。有几个先人要祭祀,就摆几个酒杯。一般是父亲这边去世的直系亲人。如果去世的兄弟姐妹没有后人,或者母亲这边的先人没有男性后人,也要代祭。总之要让去世的先人在那几日,有人祭祀。
每巡之间,家人排队三跪九叩,有什么心愿,也可以对祖先念念有词。然后上饭,烧“佛”,待“佛”完全星灭灰冷,最后一次叩头,仪式结束,再移动一下椅子以示送别祖先。过程中,小孩子是严格管制不许碰一下椅子的。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接香火”吧。一世世,一代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没有子孙接香火,那可就成孤魂野鬼了。看到这些仪式,就知道,绝后是个很严重的事。同样,这些先人也给祭祀以真实的意义。祭祀,是很重大的事。
那么一个家族的祖先,就这么一直每年四时回家“吃”下去吗?那样的话,朝代一长,家里每一次“做忌日”就要招待庞大的祖先群体,可是八桌十桌也招待不下了啊!
当然不是的,那就是另外一个系统的方法了,我前一阵刚参加过一回,下回再说。
(待续)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月mm好久不见啦
这些天太忙。
我家这里传下来的传统貌似有些copy也走样,例如
菜,是必须全素的。当然,这有可能因为我外婆信佛教。
另外数量也不同:我家做羹饭是6道。
而且,上桌的时候基本是全冷的。我外婆对于这个做得很仔细看得也很重,不过我没听说过要吃点儿热气这样的说法。
上酒这个我家是上茶,仍然估计和佛教有关。
对了,烧化的那些“佛”,在我家是一个个黄草纸做的信封,上面写着过世先人的名字 收,信封里面还有一张黄草纸,在我看来,有点类似存单的意思。每次外婆念完十次地藏经就叫我拿笔在黄草纸上写下:“《地藏经》十部,xxx赠xxx收用”。另外烧化的还有一种东西,锡箔做的元宝,也有做成立方体的,叫做方锭。这个最好是一边念经一边折,据我外婆的意思呢,这就是有法力加持了,在阴间更加“值钱”OTZ。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看大体还是差不多的,因为你说的那些啊,我们这儿也有,有很多不同场合的。
好奇ing
参看《封神演义》
当年张道陵受太上老君传道时只是拜了拜,再无别的礼仪。等到了寇谦之受道祖传道的时候,便须焚香礼拜,多出好多规矩。这些规矩都是抄佛教的。
佛教传到中土,也吸收了不少道家的思想。
问一句:那幅画是谁画的呀?
月MM一回来就到处灌水
一提陆游偶就想到唐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