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所谓三皇五帝 -- 王威

共:💬90 🌺1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多谢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14)

 

  帝颛顼去世之前,他的众多子裔都有自己的封地。

  毕竟帝颛顼统治天下78年,要维稳,以当时的政治设计,也只能安排自己的子弟家人。

  照理,以如此庞大的家族势力,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帝位似乎并不难。

  这些子裔之中,又以帝颛顼的大儿子穷蝉呼声最高。

  那么这个帝位怎么就落到帝喾的头上去呢?

  这个帝喾到底又是什么来头?居然能在各氏族的选举中,得到各氏族元老们的支持,一举胜出。

  

  帝喾的老爸是蟜极,蟜极的老爸是青阳(玄嚣),青阳的老爸是黄帝。也就是说,帝喾是黄帝的曾孙。

  青阳在生前也为自己这个儿子打算过,为他迎娶了黄帝一族陈丰氏(又称陈锋氏、陈酆氏)之女握裒。

  陈之一字,由左边的旌旗,右边的车轮的象形组成。酆即蜜峰,文为蜂头,丰为蜂尾,逢为飞翔时的蜜蜂。

  可见陈丰氏一族,,既擅长于造车,也擅长于养蜂。当他们强大而富裕之时,驾着战车征战,得以扬名天下。

  这一族迁徙到那个地方,都会为之取一个和陈相关的地名,诸如陈仓、陈丰、陈留之类,又可见他们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今之河南。

  应该说青阳这个安排还是挺高明的,他在晚年已经隐隐意识到河南的共工氏一族将成为少昊氏最大的威胁,是以才决定与盘踞于河南之地的望族陈丰氏联姻。

  万一打起战来,至少能一挥手,喊声,你先上,一定要顶住,我们可是亲家哦。

  握裒来头大,自然派头也大,连生孩子都不需要蟜极的努力,据说她怀上孩子的过程和华胥氏生下伏羲是一样的,就是在野外乱跑,踏着一个巨人的大脚印,于是肚子就有了。到了握裒生产的时候,肚子里的孩子一点也不为难自己的母亲,一不小心就滑出来了,握裒本人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个孩子就是帝喾,生下来特别神异,整天哭喊着喾喾喾,大家看他这么执着,算了,就让这个小子叫这个名字吧。1

  长大了之后,是个大帅哥,特别是嘴巴上有两排排列整齐的牙齿,一说话,闪闪发光。2

  蟜极很喜欢他的这个孩子,从小呢,给他扎了盾模样的头冠,戴在他的头上。3

  蟜极的这个做法,也许是觉得现在生逢乱世,少昊氏、共工氏、祝融氏三族整天打打杀杀,正斗得天昏地暗,想过上个太平儿子实在是难啊。

  他教导他的儿子,不要为了建功立业,就去杀人,但是一定要手执盾牌,保护自己的家园。

  蟜极的这一信念,可以说影响了帝喾的一生。当帝喾执政之时,哪怕面临再艰难的局势,只有有一点可能,他也不放弃依靠政治手段去解决,而不是选择发动战争。

  帝喾作为贵族,一出生就注定了要当上大巫师。蟜极对他的教育很是尽心,还为他请来了一位老师伯招。4

  

  小篆,喾

  

  帝喾对于当一位大巫师所必须掌握的天文历法之学,特感兴趣,大加钻研,对于太阳历、太阴历、火历的推演筹算,很是精通。5

  我们看小篆“喾”的写法,上半部是就是两只手在摆弄“爻”。爻就是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为阳爻,“——”阴爻。

  下半部的“告”,是个会意字,当牛撞到了人,是件新闻,要赶紧告诉大家。6

  这个字的用途之小,小的只用在帝喾一人身上。

  我们都知道,后世武则天给自己取了个怪名字——曌。想来帝喾的喾,也一样,是自己造出来的,纯属自娱自乐。

  青阳去世之后,蟜极没能取得各氏族元老的支持,顺位继承。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各氏族元老收回了对青阳一族的支持。

  二是蟜极本人没有意愿,也没有勇气承担洪水天灾之责任。

  当然,不继承少昊国君主之位,蟜极不等于就一无所有了。他还可以老实不客气的当本族人之族长。

  蟜极是青阳的儿子,帝颛顼是昌意的儿子,同为黄帝一族,空投到少昊之国的历史并不长。

  论起家门的势力,青阳和昌意两族即便联手,也未必能和少昊之国各氏族元老相抗衡。

  帝颛顼是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在这种形势之下,加以了解蟜极的性情,当然不可能视蟜极为威胁而打压之,而是大加笼络,扶持栽培。

  蟜极性格似乎深受他父亲青阳的影响,也很认命。尽可能支持帝颛顼的每个决定。

  为了酬庸蟜极的支持,帝颛顼也不吝封赏,他让蟜极已经长大的儿子、十五岁的帝喾前去管理高辛(今河南商丘)一带的人民。

  因此,帝喾在后世称之为高辛氏。这个名号的由来和帝颛顼被后世称之为高阳氏是一样的。7

  当然,帝颛顼的用意可不是让帝喾到那里去享福,当土豪。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今之商丘位于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的黄淮平原(华北平原南部)腹地,濮阳之下方。

  商丘与濮阳之间,两地航空距离为178公里。

  从商丘再到少昊之国旧都曲阜,两地航空距离又是多少呢?180公里。

  而从商丘直扑共工氏的基地今河南辉县,两地航空距离则是210公里。

  也就是说,帝颛顼的这项人事任命,用意至为明显。

  一旦濮阳、辉县、曲阜三地用兵,调动商丘的军队奔赴战场,时间都是一样的。

  翻开中国历史,商丘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很多著名战争的古战场。

  如商王朝时代商汤讨伐葛伯之战、春秋时宋楚泓水之战、西汉平定七国之乱、刘秀伐梁、唐代睢阳之战等著名战役均在此展开。

  这些战役中,尤其以唐代张巡固守睢阳,影响甚大。正因为张巡的死守,有力地阻止了安庆绪叛军的南下,使得江淮及江汉得以保全,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格局。

  像这样一块战略要地,帝颛顼将之交付到帝喾手中,当是基于莫大的信任。

  帝喾也不负受托。

  当共工氏之子术器率领余部继续反抗帝颛顼,一度收复失地,并以长江中下游为根据地,向黄帝王朝发起反扑。。

  帝喾在帝颛顼的命令下,自高辛起兵,一举扑灭之。8

  这一战应该是打的极其的精彩漂亮,给少昊氏各氏族的族长元老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然,帝喾之所以最终得以上位,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各氏族族长元老们,都认同和爱戴帝颛顼,并决意在帝颛顼死后“按既定方针”办,沿着帝颛顼拟定的路线走下去。

  那君主之大位,帝喾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事实上,帝颛顼活那么长,让大家都已经到了忍耐之极限。

  很简单的道理,各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图腾,都想祭拜自己的祖先,帝颛顼却一意推行他那一套“绝地天通”。

  凭什么就只拜拜你黄帝一族的神明和祖先啊。

  再说,最初大家都是被帝颛顼忽悠了,认为共工氏是个专门搞破坏的大坏蛋,国难当头,只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然,愚民政策,从来只能愚一时,不可能愚一世。

  到了帝颛顼晚年,大家多少都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在帝颛顼的挑拨下,少昊氏既然和共工氏结下梁子,杀了人家那么多人,自家也死了那么多人,再去向共工氏主动道歉、进而和好是谈不上了。

  只是少昊氏各氏族族长元老们,对于被帝颛顼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肯定是异常之窝火进而窝心。

  是以帝颛顼一死,强人铁腕统治的时代遂告终结。

  这一年,刚刚三十岁的帝喾被少昊氏、祝融氏两族共尊为天下之“共主”,君临天下。9

  

  关于帝喾时代,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也搞不清楚,只能大抄特抄《大戴礼记·五帝德》10

  帝喾广泛的施予万民钱财物品,而不给自己什么。

  他聪颖并明晓历史,明辨而体察入微。

  他遵循天的预示,了解万民所急需解决的事情。

  他仁慈而有威严,仁爱而讲信用,培养自身的品德而使天下臣服。

  他节约使用土地上的各种作物,抚养教育万民而用适当的言语教诲他们。

  他根据日月的运行为历法,明晰神灵的预示而恭敬的从事祭祀活动。

  他神色肃穆,德高望重。他的行动遵循天意而为天下,然而自己却穿着士人的服装而过着普通的生活。

  帝喾治国就像用水浇灌土地一样,平等秉持公道而广泛的施于全天下,全天下没有不臣服的。11

  总之一句话,生活在帝喾时代,实在是太美好了,太幸福了。

  那么帝喾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司马迁说了,但是等于没说。

  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要是靠以上的办法就可以达到,那中国历史的好皇帝就不至于那么少了。

  即便是少数几个被吹捧德配“鸟生鱼汤”的皇帝,诸如唐太宗、康熙帝。

  他们一生之遭际,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要一一化解之,所需要的绝对不是“德”,而是高超的政治手腕。

  帝喾又怎么可能自外呢?

  

  帝喾登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和帝颛顼一样——迁都。

  迁到那里,亳(今河南偃师)12

  亳是一个只用在地名上的字。所以很多人不会读这个字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估计和喾字一样,也是帝喾硬生生造出来的字。

  亳这个字的用途实在太特殊了。

  亳上半部,从高。神权时代,建都之地,首重祭祀,是以选定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之后,就开始建高台了。

  那么他的下半部“乇”又是什么东东呢?

  乇是古代野生的一种草本植物。

  有穗,但这种穗很可能不结籽粒,而是靠根须再生,叶围茎而长,可以耐久,用时带根拔出。

  古时没有像今天割草的镰刀,古时的所谓石镰、蚌镰,都是绑在手上使用的,用来把谷穗或麦穗割下来就行了,其余茎、叶、根全都丢弃。

  乇是穗、茎、叶、根连在一起的,这种植物晒干了之后,用来做盖房材料,是最合适不过的。13

  这种建筑风格在上古时代,流行很长一段时间。

  根据《周礼?考工记》等古典文献记载,殷代的建筑风格就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建筑。

  “茅茨”即用茅草铺缮,覆盖屋顶,以防雨水漏入室内;

  “土阶”即用夯土垫高房屋的台基,以防雨水流入室内。

  “四阿重屋”即指屋顶的形制为四面斜坡形、双重屋檐。

  可见中国人在建筑方面比起其他文明古国实在是落后的厉害。

  

  

  

  帝喾定都于亳用意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先来看看今之偃师的地理环境,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洛阳附近。

  偃师四周之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

  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正由它地处中原,“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

  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

  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正所谓“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迁都到这里,好处是明摆着的。

  因为十分之土地,山区占去四分,丘陵又占去四分,剩下的两分才是平原。

  正适合得了“大洪水后遗症”的人民居住。

  民众住在这样的地方,大可以吆喝——

  洪水你来啊,再来啦,来的再猛烈一下。我们往山上跑就是啦。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15)

  当然,驱使帝喾做这样的决断,不惟是出自民生上的考虑,还有政治上意图。

  两个理由,一个是明的,说的出口的。一个是暗的,说不出口。

  明的理由,就是毛主席提倡的,在大好形势之下,“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彻底解决平而复叛、一再起兵的共工氏余部。

  共工氏之子术器虽然被杀,但是余部反抗并不停息,他们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一带发展。

  为了让共工氏彻底臣服,帝喾建都于亳,可以将重兵迅速投放到战争的最前线。

  暗的理由呢,则是帝颛顼在濮呆在太久了,整个濮地仅在帝颛顼一族的掌控之中,他们和南正重氏、火正黎氏两大家族互为婚姻,形成盘根错节的宗派。

  帝喾要在那里发号施令,肯定要受到很多的干扰。

  事实上,帝喾即位不久,就已经频频面临帝颛顼一族的挑战,其中第一个跳上前台的是火正重黎氏。

  重黎氏是帝颛顼推行“绝地天通”的最大受益者,自然怎么看帝喾怎么不顺眼,再加上位居火正(相当于今天的总理),专属民事,是个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

  这样的人物一旦和君主别起苗头来,那整个政府的行政运作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内争必产生内耗。

  帝喾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很简单,他下了一道死命令,让火正重黎氏放下手中的政务,上前线去——

  要是共工氏一族有一人漏网,提头,提自己的人头来见吧。

  让文官首脑去打战,明摆着就是借刀杀人。

  受命讨伐共工氏的火正重黎氏虽然带领的是黄帝王朝最精锐的军队,可是专业不对口,即便拥有优势,也只能和共工氏陷入了拉锯战。

  黄帝一族伤亡惨痛,却不能彻底平底叛乱。

  帝喾见重黎氏久战无功,遂于庚寅日诛重黎氏。这一手大大震慑了帝颛顼一族,从此之后,终帝喾一生,国中再无人挑战帝喾之威权。

  当然,帝喾诛杀重黎氏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将重黎氏一窝端。

  真要对着干,干到底了,吃亏的肯定是帝喾自己。因为离开了重黎氏的支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动摇了,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呢,帝喾在狠狠的用大棍子敲打了重黎氏家族之后,起用重黎氏的弟弟吴回接任居火正一职。

  意思也明摆着,只要你们重黎氏家族不和我对着干,我保你们家族特权世袭无忧。为了把这层意思传达的更显豁一点。他不惟让吴回接任火正,还索性立吴回为祝融氏。

  其时,南方正牌的祝融氏已然势微,帝喾将祝融氏的名号转手倒给吴回,倒没有遇到祝融氏太大的反弹。

  帝喾的这一做法,等于是让重黎氏一族拥有三项世袭之祭天权——

  一是祭祀大火星,二是祭祀四时神之夏天,三是祭祀四方神之南方。14

  实是对重黎氏一族尊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帝喾这几手可谓是软硬兼施,挥舞大棒同时不忘了递上胡萝卜。重黎氏经过这一番调教,彻底老实了。

  当然了,重黎氏一族身兼三任,尊贵无比,很有可能日后尾大不掉。

  这点,同样难不倒帝喾,他还有最后一记杀手锏——通婚。

  帝喾迎娶重黎氏之女,生下了儿子阏伯。

  其时尚是母系社会,阏伯一身兼黄帝、重黎氏之血统,等到重黎氏族长去世,则阏伯接掌重黎氏族长之位,出居火正,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帝喾登基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这样解决了。

  

  第二道难关则是因为搬家搬出来的新问题。

  共工氏此时已经被彻底的打垮打残了。帝喾搬到了亳,想法很简单,直接坐镇这里,共工氏就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

  然而共工氏世代居住于此,自身也有一本难念的经,那就是他们直接承受了活动于今陕、甘一带一支异常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压力。

  这一支游牧民族由于本身飘忽无踪的特性,让进入王权时代之夏商周三代的历任君主头疼不已。

  西周之所以灭亡,一大主因,便是这支游牧民族在对周王朝多年侵略骚扰的基础上,骤然发力。

  镐京因之陷落,西周王朝之末任君主周幽王也被这支游牧民族杀死于骊山之下。

  为中国人内心留下了一道永远难以安抚的伤口。

  它们就是“犬戎“15————像狗一样卑贱的野蛮人,这是周人对之贬低性的称呼,恰恰证明了周人对此一支戎族的恐惧。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就是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属于西羌族。

  帝喾对于这个比共工氏更难搞定的对手,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对策,派兵远征吧。谁不知道这些人是住哪儿。

  游牧民族嘛,本来就不设定居点。

  防守吧,天天防,日日守,谁扛的住啊,不过日子,不种庄稼了啊。

  应该说,黄帝王朝并不是第一次直接承受游牧民族的压力,在首任君主黄帝时代,黄帝曾经北逐荤粥,荤粥据说即是匈奴之前身。

  然而青阳时代、帝颛顼时代,大家都在中原之地瞎忙活,很久都不知道游牧民族到底长的是啥样了。

  对犬戎不熟啊。莫名其妙的打了很多战之后,也就只根据一些俘虏的口供,知道犬戎带兵的将领,名字读音为“吴”。

  相传,帝喾思来想去,挂出了招贤榜,只要有哪一位勇士能取得犬戎首领“吴”将军的脑袋,赏赐黄金千镒,邑万家,还把自己的小儿女嫁给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帝喾的帐下,有一个身份低下的仆人,名叫盘瓠。

  这位盘瓠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呢?

  因为盘瓠本就是出自西戎,以犬为图腾,风俗语言和犬戎都很相近,是以找到并潜入犬戎部落,相对于多数人来说,就容易的多了。

  盘瓠接受使命之后,踏上征途,历经种种艰险,终于取得了“吴”将军的手头。

  帝喾大喜过望的同时,也多了个心眼,让手下大臣检验无误,切系“吴”将军之人头。

  然而真到了论功行赏,履行诺言的时候,帝喾做难了。

  帝喾心想,盘瓠虽有大功,却是个下人,将女儿许配给他,未免太抬举了。再说自己的女儿能不能吃苦,愿不愿意吃这份苦呢。

  做父亲的犹豫不绝,做女儿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浮想联翩,盘瓠以身犯险,立下大功,足证其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子。

  于是,帝喾的女儿便向父亲进言——父亲作为君主,金口玉言,一字千金,不可失信。

  帝喾很舍不得自己这个心爱的女儿,听女儿这么一说,不得以之下,也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盘瓠有了自由之身,又娶了帝喾的女儿,他的选择也很奇怪,不是老老实实的当女婿,而是背着帝喾的女儿,前往南方的大山之中,居住在山中之天然石室之内。

  这对夫妻所呆的地方可谓险阻到了极点,是个人迹不至的所在。

  帝喾听到女儿失踪,又是悲痛又是思念,派人出去寻找,可是那里找到啊。

  每个使节回来之后,当然不能说自己没有用心去找过了,只能向帝喾汇报在寻找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把责任推给诸如狂风暴雨之类的客观因素。

  又据说,据《后汉书》说,盘瓠和帝喾女儿,在没人打扰的情况下,埋头猛生孩子,三年时间,就生下了十二个子女。

  (这是什么速度啊,今天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也不过如此)

  而且还很凑巧,偏偏是六个男的,六个女的。

  这些孩子在父亲死后,自相婚配。

  他们用木皮缝制衣服,还很臭美,用植物的果实给衣服染色,剪裁出来衣服,都有尾巴。

  帝喾的女儿晚年回家探亲,将这些年来的经历告诉帝喾。

  帝喾一听,自己居然多出来了那么多子孙,很高兴,派人将自己的子孙叫到身边。

  结果,帝喾看到的孙子们一身穿着稀奇古怪、听到的则是叽里呱啦的鸟语,又了解他们已经习惯了住在山里头,不喜欢平原的生活。

  帝喾也不勉强,他将南方的名山大川赏赐给这些孙子们,让他们好好的生活。

  无数个时代过去,在中国的南方就此多出了一个新的民族——南蛮。16

  

  讨平共工氏余部和击退犬戎的窥视,是帝喾生平两件值得一书的武功。

  应该说,帝喾对于用兵之道并不是不精通,但是他打的每一战,都是被动出击。只要能够达成战略意图,便已知足。

  帝喾深知,战争只是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而在很多时候,有比战争更好的选择。

  现在,摆在帝喾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前任帝颛顼努力打造的国际新秩序并不是很成功,所组成的大联盟,即便是维持表面上稳定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难在那儿呢?

  无它,民族问题。

  今天之中国媒体,谈起中国民族之崛起,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语调激昂唾沫横飞。然究其实,是个伪的不能再伪的概念。

  正如美国汉学家白鲁洵所断言的:

  (现代)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国家。

  事实上,中国人主要是从文明国家的角度而不是从民族国家去看待自己的。

  中国人的这一自我认同观念,远在春秋时代便已经定型。

  具体的例证,我们可以从《左传》找到。

  一方面,对于异族的压迫和侵凌,其时之中国人固然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异反应。

  另一方面,则明白宣示“入于夷狄则夷狄之,入于中国则中国之”的信念,

  前者自然是基于民族观念。后者则是文明观念。

  这两种面目有时同时出现,常常达致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这里不妨举个例子:

  清代雍正帝即位不久,有一位叫做曾静文人,手无尺寸之兵,居然筹划推翻清朝的统治。他听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后代,想当然的投书岳钟琪,劝其起兵反清。

  岳钟琪当即懵了,还有这样的呆子。当即上奏朝廷。

  曾静被捕之后,雍正下令将审讯曾静的记录整理成册,并在前面加上了长长的按语(上谕),起名为《大义觉迷录》。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多,其中很重要就是雍正为清王朝的统治的正统性辩白。

  他是个对研究儒学颇有所得的君主,对于曾静那一套所谓:

  “中国内乱,夷狄(满洲)得以乘虚而入,占领了华夏,整个天地都被颠倒了。”17

  又所谓:

  “分清华人和夷人之界限,大于君臣之伦理。华人相对于夷人,之间的分别就是人类和野兽的分别。”18

  的“民族观念”理论,其重点在于强调民族气节,认为要分清华夷,然后才能讲君臣关系。

  这一套“华夷之辩”,在清朝前期特殊形势之下很是流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到了雍正时代,上距满清入关,都有八九十年了。

  这就让雍正很郁闷了,因此他不惜屈帝王之尊,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你这个呆子,不懂本朝自称为满洲人,其实和中国人所常说的籍贯,概念上是一样。古代的圣王,像舜本身是东夷之人,周文王姬发本身是西夷之人,他们的出身难道妨碍了他们向天下百姓施行德政,并造化后人么?”19

  这话中把中国历史上的圣王舜说成东夷,即异族,把周朝的文王说成是西夷,不是雍正说的,而是中国儒学中的亚圣孟子在他的书中说的。

  雍正又说——

  “再说了,上古时代的中国,所谓的一统,其疆域之幅员有其局限,地盘并不是很大。

  对于那些无法征服,又不愿意接受华夏文明的国家,便诋毁它们是夷狄,比如上古时代的苗族、荆楚等等,说起来,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山西之地。

  那么在今天,我们是不是将这里的人看作是夷狄呢?”20

  这句话就更厉害了,如果中国人不是一开始就抱着平等的观念,对待异族人,便接纳之,融合之,则中国疆域断乎不可能由小而大,进而主宰东亚。

  雍正的这番话虽然是在为自己为整个清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做辩护,我们还是得承认,他的逻辑确实很完美很漂亮。

  他之所以能讲的这么漂亮,当然是有前提,那就是历史,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现在,我们再回到帝喾所面临的困境上来,他可就没有雍正那么轻松了。

  因为中国历史,就是从三皇五帝,从他身上开始的。

  根据文献记载呢,再经过黄帝王朝历任君主的努力之下,到了大禹时代,据说尚有一万个诸侯(诸侯万邦)。21

  如果一个诸侯,意味着一个民族,那就是一万个民族。

  帝喾是大禹的前前前任,治下所统治了民族比诸大禹,肯定只多不少。是以,帝喾自然也不可能唱雍正的那一套高调。

  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帝颛顼时代已经将武力征服运用到了极致,效果并不好,不然也轮不到帝喾上台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16)

  帝喾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主,他和黄帝、帝颛顼的做法截然不同。

  后世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徵等人谈论国家大事。

  无意间,唐太宗询问二人:“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 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魏征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君主 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歼灭敌人,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创业并不太难;得到天下后, 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 ,而失之于安逸。”

  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魏 征与朕共定天下,深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故知守业之难。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 过,眼下守业的困难,正是诸公必须谨慎对待的!” 22

  到底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属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之类的问题,估计洋洋洒洒写上百万言也是扯不清的话题。

  提出这个问题的唐太宗,首先对房玄龄、魏征的分歧做了分析,各自的经历决定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进而结论不同。

  也就是说屁股决定立场,态度决定一切。

  最妙倒是唐太宗的结论,创业期过去了,大家再去讨论创业难还是守成难的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守成,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帝喾深切的了解到,黄帝王朝在黄帝和帝颛顼的努力之下,已经确立了黄帝一族的老大地位,但同时也抵达了黄帝王朝开疆拓土的局限。

  想当老大,很容易,拳头大就是老大,不服打到你服,这种丛林法则即便今天也是很有效的。

  老大还分两种,一种是黑老大,只管要钱,不管别人死活的,都可以名之黑老大。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往往都是黑老大。他们一到了冬天,没有吃的了,就挥师南下,抢粮抢钱抢女人,抢光了之后,拍拍屁股,走人。

  而中原的农耕民族,则是白老大,他们最初的地盘当然也是打下来的,打下来之后,就设立行政机构,管理人民,换句话说,就是收保护费。

  白老大会说,我来当老大,罩着你们,不让黑老大骚扰你们,保你全家平安,你们只要在能力的范围之内,定期给我送粮送钱送女人就行啦。

  这种聪明的做法,演变到后世就是所谓的“赋税”23

  帝喾时代,黄帝一族是白老大,犬戎则是黑老大。

  

  对于战争狂人的黑老大来说,他们是不会有王朝疆域问题的。

  但是对于白老大来说,则就要将风险和收益挂钩,好好的核算一下成本了。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一辈子武功赫赫,花了22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之后出击北元,打的蒙古人晕头转向。

  然而也正是他,列出朝鲜、日本等十三个“不征之国”,告诫自己的子孙,别去收保护费了。

  在他政治遗嘱《皇明祖训》之《箴戒章》,为我们留下了中国这位白老大难得的内心独白——

  四方诸夷相对于中国,远隔重山大海,所处的位置非常之偏僻,得到他们的土地呢,不足以供给中国,得到他们的人民,也无法让他们接受使唤。24

  说白了,就是中国即便占有那些国家,征服那些国家的人民,也没啥油水。

  没有油水,自然就没有搞头了。

  对于帝喾来说,他的守成,并不是没有进取心,而是黄帝王朝此时的疆域,已经抵达了局限。

  现在,对于帝喾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他在击退犬戎之后,并没有趁机进军。把今天陕甘一带也纳入黄帝王朝的势力范围。这就是风险最小化。

  将主要的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问题,这就是收益最大化。

  

  处理民族问题,其核心必然是平等原则。

  这是帝喾在实践中领悟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当然了,上古时代是没有平等这个词的。而是有另一个词,一个字“中”。

  史记上总结帝喾时代政治的清平,就说帝喾依靠平等原则,赢得各族人民的爱戴。25

  这里就要谈谈中国人的平等观,所谓的“中”,这个帝喾首创的处理国际关系和国内民族问题的技术手段,到秦王朝统一天下之前,广泛运用,长达两千余年。

  而作为观念,影响深远,一直到今天。

  “中”,中之大道,体现在经典政治文献《尚书》里头,是大禹答复帝舜的一句话——

  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26

  而帝舜本身在后世的孔子看来,他作为政治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坚持中道精神。他说——

  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

  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

  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

  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吧!27

  考诸典籍,事实上,自尧、舜、禹,降自夏商周历代圣贤。他们的施政之所以受万民悦纳,乃在乎一个“中”字。

  所谓的中道政治,无疑是要掌握认识事物的过与不及的两个方面,采取中正的办法,施政于民,有度而不过度。

  中道政治是先秦时代每个君主孜孜以求的目标,以至于周文王姬昌在离世之时,还以之为政治遗嘱,交付给自己儿子姬发。

  他看着守候在床前的姬发,周国即将即位的新君,他是这样说的——

  发儿!!!历代君王传位,都要将生平之所遵循的大道告知后任。

  当帝舜还是低微的小人物的时候,亲自躬耕于历丘,满怀惶恐的奉行“中”之大道,他体察自己生平之心愿,不和老百姓的欲望相冲突。

  当帝舜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在自己的上下远近推行,并不断的调整,使得天地鬼神都不会因自己的做法而受到打扰。

  舜既得到了“中”之大道,他的施政,总是设身处地,从正反两面考虑,勤勤恳恳,小心翼翼,努力将事情做好。

  使得个人的情操达到最高境界——刚与柔并济,而又正直。帝尧嘉奖他,让他接替了自己的位置。

  其后,姬昌又举了商人始祖的例子,既然说明“中”之大道是何等难能和可贵。28

  

  然而老大要和手下打工的讲“中“,讲平等,太难了。

  因为老大谁都想做,一讲平等了,就成了老大轮流做了。

  这肯定不是任何老大想要追求的平等。

  但是要让手下定期给老大送粮送钱送女人,还要让手下心甘情愿,不讲平等又不行。

  那么就得设计出一套的制度,在保证老大永远做老大的同时,让手下永远心甘情愿的当手下。

  这一套制度的设计,是各大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道槛。

  跨过去了,文明才有可能延续下来,以至于今日。

  跨不过去,就只有一个命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绕了半天,到底是什么制度呢?

  两个字,国家。

  

  西塞罗那如是说——

  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29

  列宁如是说——

  国家就是暴力机器,是一个阶级用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形式的暴力。30

  韦伯如是说——

  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31

  其实这些说法,还不如最近流行歌曲《国家》中的一句歌词来的痛快直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事实上,在上古时代,先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国。

  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奋斗,进入黄帝王朝时代,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化族为家的历史性转变。

  我的族就是我的家。每个人都可以为了捍卫本族的生存空间,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族的观念的顽固和盛行,对于白老大想要构建一个稳定国家的想法,是个极大的挑战。

  再则,白老大之所以当上老大,靠的就是本族人的力量。他本身也很在乎维护本族人的利益。

  在黄帝时代和帝颛顼时代,黄帝和帝颛顼发起了无数次征伐,成功的确立了他们白老大的身份,使得黄帝一族在整个中原大地唯我独尊。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各族在接受黄帝一族支配下,和谐相处。

  “五十六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32

  唱的好听,做出来就不容易了。

  而在帝喾时代,那可是一万个民族,一万朵花,这一万朵花,就是数上一遍,叫出他们的名字就很够呛了。

  更不用说让他们和谐相处了,围绕在以黄帝一族为核心的黄帝王朝。

  

  平等,是一种感受。

  亲如一家,其实就是一种平等的感受。

  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

  中国进入信史时代,处理民族问题,最为成功的莫过于清代的康熙帝。

  对于历来让中国君主头疼的北方游牧民族——蒙古,康熙采取的策略是用婚姻控制蒙古人,结果证明是very good。

  1691年,康熙在今内蒙古多伦大宴蒙古高层,席间,很多蒙古王公都是他的外甥或外孙,不是喊他“舅舅”,就是喊“姥爷”。

  多伦会盟当晚,康熙就得意的对随从大臣说——

  以前秦王朝征兆天下百姓修筑长城,我朝则通过和亲,施恩于喀尔喀,让他们作为中国北方的屏障,比起长城来,更为坚固。33

  追溯起来,满洲贵族与蒙古贵族“和亲”,始自清太祖努尔哈赤。

  就连康熙帝的奶奶都是蒙古人,康熙帝的五女儿、六女儿、八女儿都嫁给蒙古贵族。

  于是,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作为满清人的嫁妆,就此并入永久的中国版图。

  白老大通过和手下通婚,成了一家人。于是国事也就等同于家事。

  在家庭之中,建立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就容易接受的多了。这就是所谓的和亲政治。

  和亲政治,作为一种生殖器政治。后世之中国君主运用的很成熟,在帝喾时代呢,也不无先例。

  但是像帝喾这么卖力,把心思全放在这上面的君主,少。

  谈了这么多,我们现在就来端详一下帝喾的婚姻生活。看看他的每次婚姻都结出什么样的硕果。

  

  根据传说,帝喾一共有四位妃子——34

  长妃姜嫄,次妃简狄,三妃庆都,四妃常仪。35

  

  姜嫄是有邰氏之女,姜姓,是炎帝之后,邰则在今陕西武功县境。

  帝喾之所以迎娶她,当然是因为她的身份。

  黄帝王朝刚刚平定共工氏,事后检讨,认为共工氏之所以野心勃勃,意欲独霸天下,当是因为有了炎帝一族的血统。

  娶回姜氏之女,则自阪泉之战分开的炎帝、黄帝两族,从此再度成为了一家。

  二来,有邰氏世居于陕西,和亲之后,必能作为黄帝王朝西北的屏障,抵达犬戎的侵扰。

  这自然是一桩再政治不过的婚姻,男女双方未必有真感情。

  那么他们的婚姻生活到底如何呢?

  不知道。

  我们所能知道就是姜嫄为帝喾生下了一个孩子,她的整个生育过程,《诗经》上大书特书,因为她生下来的是后世传国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之始祖后稷。

  是谁生下第一代周人,姜嫄就是那位母亲。

  且说周人怎样降生?

  有一天姜嫄行禋祭,因为无儿求上帝。她踩着上帝的脚拇指印,心里欢喜。就在那里停下来休息。

  她怀孕了,不敢大意。后来生了孩子,那就是后稷。36

  这样的传说其后被司马迁采纳,载入《史记》之中。37

  

  踩上巨人的脚印,然后就有了孩子,这是怎么说也说不通的事情。

  要是今天有那个女人这样和自己的老公解释,肯定会被扫地出门了。

  ——明显就是在外面找了野男人嘛。

  哼哼哼,让老子戴绿帽子、做乌龟,还敢把野种生下来,我打死你这个贱货。

  即便是平头老百姓也要愤然而起,作为一个君主,帝喾却浑如无事。

  不惟认下了这个孩子,后来还根据这孩子的特长,封他当了后稷(农业部长)。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而且我们依稀还记得,伏羲也是这样生出来。如何理解这样的事实呢?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17)

  帝喾时代,中国尚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

神话传说,考古学的发现以及现代一些少数民族婚爱习俗中,我们可以多少探知原民时代大体都经历过母系氏族阶段。

这是一段非常很漫长岁月,今日女权主义者最羡慕的黄金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很多的姓,都带有女字旁——

姜,姬,姑、嬴,姚,妫,证明了当时母系社会强大的女性威权。

“母”字本来也是象形字,即在“女”的胸前加上两点表示乳房。在《说文解字》中,“母”属“女部”。

也就是说,姓这个字本身,从女从生,表明了最初是按女方确定的氏族成员姓氏的.38

母系氏族大抵奉行群婚的习俗。人民往往只知道母亲是谁,却闹不清谁是父亲。39

在母系氏族下,子女属于母系氏族,世系从母系计算。

一个母亲生下了孩子,孩子的名字往往是随着她们居住地的地名。

比如尧姓“伊祁”,是因为她的母亲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长孺之家。

至于舜的姓,是因为他母亲“握登”生他于姚墟,所以姓“姚”。

  不过随着父系氏族的崛起,男性开始努力夺回被女性权威否定了的生育作用,40

  甚至偏执到认为,人之所以生下来,完全和女人没有关系。

  或者,至少那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出生,是老天爷操心的结果。

  像夏朝开基之主启的父亲是大禹,母亲是涂山氏之女,

  然而在《山海经》《淮南子》却硬说启是石头生出来的,而不愿意把生育的功劳归美于母亲。

  今天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一种产翁制——

  当妇女生了小孩之后,丈夫在床上“坐月子”,护理小孩,仿佛真的后代竟是由父亲生下的一般,而母亲则继续去工作。

  我们看上古神话中有一则是“伯鲧腹禹”。41

  鲧是禹的父亲,一个男性怎么可能生出孩子呢?

  差点把一些历史学家搞昏了,其实如果用“产翁”习俗来解释,就很容易明白了。

  进入父系氏族之后,部落战争的频繁,强而有力的男性作为战争主力,地位得到了提升。

  而妇女则成为保护对像,当战争失败则沦为奴隶,很自然的就被视为财产,从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所生的儿子也就不再追随母亲了。

  黄帝王朝虽然始创国家制度,但是疆域之内,各氏族参差多态,文明程度说起来并非整齐划一。

  很多氏族都还停留在母系氏族也就不足为怪。

  母系氏族一开始解体,其进程不可阻挡。

  然,群婚制作为一种风俗却在很长一段得以延续。

  

  野地上有只死獐子,用白茅草儿来包就。有个女孩儿正当年,那青年人来引诱。

  林子里有棵死小树,野地上有只死小鹿,用白茅草儿来捆住。

  有个女孩身体玲珑如美玉,她告诉引诱自己野合的青年人,动作要温柔点,缓缓慢慢地来呀,来日方长,不要碰我的围裙呀,不要惹我的狗叫起来咬你!42

  上面描摹的乃是群婚制下原民热衷于野合的情景。尤其是最后一句,那是特别特别的情色,即便放到现代,也完全是十八禁了。

  原民们认为野合——野外性交,可得天地之气而有益健康,同时有利于谷物生长。

  他们把女子的肚腹看成是土壤,把男人的精子看成是种子。

  如果没有云和雨,自然也就没有收获。

  即便到了周王朝的春秋时代,列国政府官方都将鼓励野合,组织野合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因为野合会带来人口,而人口在上古时代可是国家除了土地之外,最宝贵的资源。43

到了仲春(也就是二月)这个万物生机蓬勃的月份,要让官员们晓谕所有的男女——

在这个时候,彼此相约到野外一律不禁止。

相约到野外做什么呢,就是sex。

而且还规定,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却拒绝参加这一活动,就要接受惩罚。

怎么惩罚呢,就是让强迫人们到还没有成家的家庭去。

去了干嘛,当然还是sex。

  为什么把日子定在仲春呢,因为春天是播种种子的最佳时节,

  春天是田地播种的季节,据《礼记·月令》载:

  凡到仲春之月,候神鸟都飞来了,天子一定要亲自率领后妃嫔娥,抬着猪牛羊等上等供品,祭祀太阳神句芒。还要将象征男女性交的弓箭供奉给高媒神。

  

  相传一心治水大禹有一次走到涂山的时候,看见漂亮涂山姑娘,正巧刚好是桑社狂欢节时期,两人便有了热烈的欢合。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了吧,为什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很容易理解嘛,外面花花姑娘有的是,还用的着惦记家里的么。44

  桑社又是什么地方呢?

  远古时期每个文明都有太阳神崇拜。

  原民认为桑木(又叫扶桑木)乃是传说中的太阳树,自然要将其栽种于神圣的祭坛——“社”的周围,桑林则成了“社林”和“社木”。

  《国语·鲁语》中曾记有鲁庄公如齐观社的故事。

  所谓观社,其实就是去观看女人的裸体舞。

  有桑社就有桑林之舞,在这种舞蹈仪式中,男女双方都可以放肆的挑逗对方,求得对方的回应。

  相近于桑林之舞的还有万舞,这是为了纪念女娲这个媒神而设立的“祀高”典礼中一个活动。

  春秋时楚文王死后,他的弟子元想追求寡嫂,就用跳“万舞”来挑逗她,可见“万舞”中性内容、性刺激是相当强烈的。

  圣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他快60岁的时候也去赶桑社。

  在尼山之上,与一位姓颜的女子一见倾心。

  一宿风流之后,便怀上孔子。

  野种可谓是骂人最狠毒的话,不过估计现代人没有几个知道他们推崇的万世师表的大圣人居然也是一个野种。

  当然,对此,头巾气十足的文人倒有一番说法——

  如果不是野合而得天地之气,很难生大圣大贤。

  (倒,我倒,晕倒。彻底晕倒。)

  同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自然就成了分娩的最佳时机。

  分娩最好在野外进行,因为这样可以收纳天地之气,使得分娩顺利。

  同时,分娩又有利于使土地肥沃,得到丰收。

  所以,帝喾的大老婆为他生了一个野种,他也认了。

  对于帝喾来说,只要这个小子,以后叫他爸爸,那就是一家人了。

  既然是一家人,儿子也就不会来为难老爸,进而挑战黄帝王朝的威权了。

  为了政治需要,个人的小小牺牲算什么。

  再说了,野合在母系氏族时代,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发生的事情。

  帝喾的第二个老婆,出自于有娀氏。

  有娀氏是位于共工氏守护天柱之神山不周山之北的一个氏族。45

  工氏全盛时期,是跺一跺脚,南方大地都要抖上一抖。

  有娀氏得以世居于此地,和共工氏的关系应该挺铁的。并认同共工氏的宗教信仰,不然肯定是安身不牢。

  共帝喾既然以通婚作为手段,拟定了民族和解政策。那么要向天下发出这个信号,最理想的情况,当然莫过于和共工氏通婚了。

  不过估计共工氏被打的太惨了,太不甘心了,断然拒绝帝喾递出的橄榄枝。

  无奈之下,帝喾挑中世居于不周山之北的有娀氏,则是一种必然了。

  有娀氏看到一边是黄帝王朝如日中天,一边则是共工氏江河日下,正巴不得改换门庭,对于帝喾的通婚请求,当即应允。

  而且还很凑趣,一送上门,是本族的一对姐妹花。这两位美女,一个叫做简狄,一个叫做建疵。

  简狄因为有子,而被尊为次妃。

  帝喾对于她们两位姐妹当是非常之喜爱,亲自为她们督造了九层的高台,和她们一起吃饭的时候,还让乐师以鼓乐伴奏。

  有时候的话,三个还一起洗澡,大玩3p。

  天帝在天上也很喜欢这两对姐妹,派燕子去探望她们。

  燕子去了,叫声“谧隘”。这对姐妹非常喜爱这只燕子,争着扑住它,用玉璧罩住。

  过了一会儿,揭开筐看它,燕子留下两个蛋,向北飞去,不再回来。

  这对姐妹于是作了一首歌曲,歌词中有一句:“燕燕往飞”。

  这是最早的北方音乐。46

  照着理,燕子留下的两个蛋,姐妹应该平分才对,结果呢,却是简狄一个人把两个蛋都吃掉了。

  吃完了,肚子莫名其妙大起来了,十月怀胎之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子——契。

  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赐姓子。他就是商王朝的始祖。

  

  总之,乖乖了不得,二老婆简狄对大老婆姜嫄真是有样学样,还学出创意来。

  帝喾听到简狄的这个解释,啥也不说,忍了。

  反正忍着忍着,也就忍习惯了。

  毕竟作为黄帝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再找个老婆,生出个亲生的儿子,还不简单嘛。

  帝喾也不是傻瓜,不过像他这样天性平和的人,想想,也就释然了。

  睡的是虽然同一张床,却不是一条心。所以生的孩子总是别人的啊。

  当然了,释然归释然,原因还是要总结一下的——

  有邰氏、有娀氏到底都是外族人,要想生个亲生儿子,还是从本族母家陈锋氏娶一个女人回来比较靠谱。

  陈锋氏的来历呢,前面说过了。帝喾既然动了这个念头,作为帝喾的母家陈锋氏送来一位名叫庆都的美女。

  没想到啊没想到,就是一族人也靠不住。

  同样,这位三老婆和大老婆二老婆同样不用帝喾操心。

  庆都肚子很快有货了,她给帝喾的解释:

  有一天她跑到黄河边上看风景,一条红色的巨龙出现了,这条龙背上还背着一幅画。

  画上画着一个人,长着八彩眉毛,鬓发长七尺二寸,脸长得上面尖尖下面宽,脚踩着二十八星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六宿翼宿星。

  画上面还写了字,说是庆都会得到老天爷的保佑。

  帝喾耐着性子听到这里,问道:“然后呢?”

  然后,突然间阴风四起,将她围在当中,有一条红龙出现了,将庆都迷奸了。然后她就怀孕了。

  帝喾能说啥,一个老婆比一个更能瞎掰。

  啥也不说了,忍无可忍还需再忍。

  庆都这一怀,就是十四个月,生下来的孩子果然和图画上的一模一样。这个孩子就是黄帝王朝的第六任君主帝尧。47

  

  

家园 原来神话们是这么来的,大有道理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18)

  

  帝喾的第四个老婆是常仪(即常羲),出自陬(女取——拼字)訾氏。

  陬訾氏急读便是邹屠氏。关于邹屠氏一族的来历,前面说过了,他们是蚩尤兵败之后,向黄帝投诚而被甄选出来留在少昊之国故地的部族。

  黄帝虽然打败了蚩尤,可以要管理东夷集团,只能依靠本地人。

  现代营销讲究的是本土化。其实在政治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邹屠氏自然成为了黄帝王朝历代君主竭力争取和拉拢的对象,这一族的族长都称之为常羲,在天文历法之学上造诣独到。

  早在黄帝时代,黄帝便任命他们一族占月。也就是掌管观察月亮。根据《山海经》记载,一年而分十二月,便是根据他们观测所得而拟定的282

  而在帝颛顼时代,帝颛顼便与邹屠氏通婚。283

  毕竟大家都是从山东半岛逃难到濮,要想在中原立足,本族之内更要团结。

  帝喾迁都于亳之后,将邹屠氏一族安排在伊水、洛水一带定居。

  伊水、洛水围绕着亳,邹屠氏之定居,实际上帝喾等同于将新国都之安全交付予邹屠氏。

  邹屠氏地位的急剧上升,其实和帝喾时代即位之初的政局动荡息息相关。

  邹屠氏正是在帝喾时代激烈的政争中为帝喾所选中,对于帝喾来说,压制重黎氏的势力,必然要扶植一个自己信任的人上台。

  然重黎氏在帝颛顼时代信任既专,执政又久,在整个黄帝王朝中的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要想借用邹屠氏分重黎氏的权,帝喾首先要帮邹屠氏一族站稳脚跟。

  于是,帝喾迎娶邹屠氏也就是一件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了。

  这个邹屠氏在四个妃子之中,第一个为帝喾生下亲生儿子的。

  帝喾激动了热泪盈眶,不容易啊,这么多年,终于熬到头了。

  终于有一个儿子是亲生。

  作为一个父亲,没有不宠爱自己亲生儿子的,因此他特意为自己的这个取名为挚。

  挚即是鸷,是一种凶猛的大型猛禽,为天上百鸟之王。284

  少昊氏本来就信仰鸟图腾,很多的氏族被视之为鸟夷。帝喾的这一命名,显然是向各氏族显示刚刚生下来的孩子将成为少昊氏的领导。而且已经进入了黄帝王朝指定的接班人名单。

  为什么说这个帝挚是帝喾亲生的呢?

  简单,他的出生没有啥乱七八糟的神异报告(呵呵)。

  不过,邹屠氏也不是什么善主,在生下帝挚之后,又一口气猛生下了八个儿子285,每生下一个儿子,就向帝喾汇报,我又做梦了,梦中吞了一个太阳。

  帝喾明白,这是委婉的在告诉他,孩子不是你的。286

  终于有一天,邹屠氏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出生时,啥特异现象也没有。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帝喾所纳的四个妃子,名单是由周王朝时代拟定下来的。

  周武王灭商之后,其政治战线上重点,便是对于被征服的商人施行文宣统战。

  商人出自东夷集团,其本根之地在奄(今山东曲阜),到了商汤时代,建都于亳,认为帝喾就是他们的高祖287,他们对于祖先最高规格的祭祀就是五年一次大祭——禘。288

  而周王朝本是西戎,论起本族之发源,和商人是一东一西,完全不搭。

  但是商人的抵抗实在是太顽强,于是不搭也得搭了。

  于是呢,帝喾这个神圣大家庭的美满传说,虽然已经很久远了,周人还是很下力气去改造一番。

  周人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证明周王朝取代商王朝的合理性,就是为了告诉被他们征服的商人——

  大家都是自己人,都是同一个老爸。289

  现在轮到我们管你,不冤。

  我们周人的老祖母是帝喾的大老婆,你们商人的老祖母是帝喾的小老婆,本来应该我们当家,都已经让了你们千百年了,知足吧。

  总之,周之后稷列为长子,商之契列为次子,则原来对立的东、西两族融合成亲兄弟了。

  为了让商人个个都知道,周公还作词谱曲290,创作了《生民》之歌,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大力加以推广,最终使之登上了国际流行金曲的排行榜《诗经》之上。

  此事估计当是在三监叛乱之后,作为东征的主持者,周公意识到殷商遗民在这场叛乱中所释放的能量,因此亲手抓起了这项对商人洗脑的文宣的工作。

  周人的做法很可笑么?是一种低级迷信么?

  不见得。

  今天很多医学最前沿的科学家整天忙来忙去的,就是为了证明一件事情——“基因决定一切”。

  周人在三千年前就有这样执着的观念,难道称不上先进么?

  

  在帝颛顼时代,帝颛顼作为开拓之主,为了击败共工氏,达到辟土服远的战略意图,所设计出来的政治架构当然是越集中越好。

  以便尽可能的将所有的社会资源集中起来,为军事服务。

  他之所以让重氏独掌祭天权,让黎氏独掌国政,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大臣事权归一,在执行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然而,君主对臣下充分授权,必须建立在君臣彼此相知,并且极度信任的基础上。

  当帝颛顼逝世之后,新即位的帝喾不可能,也不能再维持这种关系。

  中国历史上向来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拟诸于现代公司,新老板上台,往往意味着公司会有新的方向,有了新的方向,就只能换新的经理人。

  帝喾的愿望是当一个守成之主,那么他必然无法接受帝颛顼留下来的内阁班底。

  更不可接受的是,主掌这个内阁的重氏、黎氏,在权力已经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两家居然经由通婚而诞生一个更为强大的重黎氏。

  新即位的帝喾显然不可能坐视重黎氏的坐大。

  事实上,君权相权之争,贯穿中国历史的每一页,在战争战乱等非常时期,相权往往飞速膨胀,蜀汉之专用诸葛亮,后秦之专用王猛,时势使然也。

  而一当国家走上正常之轨道,君主则必然开始注意防止相权独大。唐有三省六部制,宋有二府三司制,莫不为此。

  帝喾为了防止重黎氏的独大,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便是迁都,以摆脱重黎氏的影响。

  第二个措施,便是竭力打压重黎氏的势力,如借口重黎氏讨共工氏不利而诛之,又如扶植邹屠氏而削弱之。

  第三个措施,就是分权。

  这就需要重新设计政治制度。

  帝喾在深思熟虑之后,颁布新官制,其内阁由五大氏族共掌。

  以勾芒氏为木正。

  以祝融氏为火正。

  以蓐收氏为金正。

  以玄冥氏为水正。

  以后土氏为土正。

  而且以“人事纪官”。

  以“人事纪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在官名上搞那么有的没的明堂,而是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这个官员是负责那一项具体事务。

   “正”字是什么意思。291

  正者,与副相对也。当是为正职者。292

  这五正之新官制实际上借鉴了至为古老的五官之制,其实就是复古。

  早在少昊氏兴起时代,以鸟纪官,所设计出来的执政内阁,便是由五个鸟官处理政务。

  黄帝一匡天下,以云纪官,所设计出来执政内阁,则是由五个云官处理政务。

  五官制虽然一再变换面目,然其职掌大致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就制度之设计,从分权的角度来说,是非常之稳定的,是以才得以施行多年。

  到了帝颛顼时代,为了打垮共工氏,帝颛顼推行绝地天通,以重氏为南正,黎氏为火正,统领五官,使得中央之权力更为集中。

  这样的执政内阁,在军事战争之非常时期,运作起来自然非常之有效率。

  而在帝喾时代,共工氏已经不再是腹心之犯。

  黄帝王朝施政重心既已转移,则帝喾对于重黎氏的几近只手遮天的权势,自然深为警惕,有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

  于是借复古之名,行分权之实。

  当然,分权好比分蛋糕,身在局中者,关注往往是不是蛋糕好不好吃,而是分的公平不公平。

  按照帝喾的设想,由于黄帝王朝的疆域大大的拓展,沿袭以前松散的联盟是很难处理政务的。

  毕竟个人的精力有限,再说即便他有精力,也只愿意花上生孩子上。

  怎么办呢?简单,既然亳出于天下之中,则不妨按照四方,划分出五个行省来。

  

  分到第一块蛋糕,而且看起来似乎是最大的一块,是木正一职,由勾芒氏担任。

  《山海经》上说:

  管辖东方的勾芒氏,其氏族之图腾为鸟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293

  鸟身,指的是出自少昊之国,乘着两条龙,也就是说和炎帝一族、黄帝一族都有通婚。

  这位勾芒氏到底是谁呢?即是原来帝颛顼时代专属神事、独掌祭天权的南正重氏。

  重氏原来是伏羲王朝太昊氏之后裔,主掌观测太阳的。

  现在帝喾任命重氏为木正,专职负责观测木星。

  帝喾的这项任命等于收回了重氏专属神事,独掌祭天权的权柄。

  由宗教事务部部长一变而为国家天文台台长,重氏这个超级大巫师算是被狠狠降了一级。

  不过在具体的行政上,重氏(勾芒氏)得到管理东方各氏族的大权。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我们不妨勉强名之为东方行省省长。

  上古时代,四方之祭祀和四时之祭祀是对应的。重氏取得了黄帝王朝东方行省的管理权,在负责祭祀东方的同时也相应的负责春天的祭祀。294

  勾芒氏(重氏)观测天文,修撰历法,为农业服务,是以到了后世被尊为管农事的神祗。295

  相传,如果某人多行善事,句芒就会给他增加寿命。

  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秦穆公,有一天大白天的中午,宗庙出现一位神明。

  这位神明进大门后往左走,他长着鸟的身子,穿着白衣戴着黑帽,脸的形状是正方。

  秦穆公见了,害怕地逃走。这位神明说:“别怕!上帝享用你的明德,让我赐给你十九年阳寿,使你的国家繁荣昌盛,子孙兴旺,永不丧失秦国。”

  穆公拜两拜,稽首行礼,问道:“敢问尊神名氏。”

  这位神明回答说:“我就是句芒。”296

  东方属木,春季萌生,句芒治春掌管万物的生命,故又为司命之神。秦穆公被勾芒氏赐寿的传说,反映的就是古人的这个观念。

  

  祝融氏我们前面谈过了,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所以我就少说两句,累啊。)

  帝颛顼时代黎氏为火正,专属民事,相当于总理,又专职负责观测大火星,主管农业,等于身兼农业部部长。大权独揽,权倾一时。

  在帝喾时代,重氏黎氏通婚而派生出重黎氏,继续为火正。

  在帝喾制定的新官制框架里头,已经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重黎氏吴回袭封祝融氏。

  重黎氏(祝融氏)在具体行政事务上,得到管理南方各氏族的大权,我们不妨勉强名之为南方行省省长。同时依旧主管农业。

  和重氏(勾芒氏)一样,重黎氏在新官制的架构中,也得到了夏天和南方的祭祀权。297但是权力比诸帝颛顼时代可谓是大大的缩减了。

  

  金正这第三块蛋糕,由蓐收氏笑纳。

  这个蓐收氏,《山海经》关于他的记载有两处——

  一曰:

  管辖西方的蓐收氏,其氏族图腾为左耳上有一条蛇,乘驾两条龙飞行。298

  一曰:

  (西方之)泑山,天神蓐收居住在这里。299

  比照上面木正、火正之职守权责,则金正一职乃是为管理西方各氏族而设,我们不妨勉强名之为西方方行省省长。300

  同样的,蓐收氏也得到了秋天和西方的祭祀权。

  重氏(勾芒氏)、重黎氏(祝融氏)这两大家族,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到,大家都不陌生了。至于这位蓐收氏却是第一次出场。

  蓐收氏其实少昊之国一个古老的氏族,古老到什么年代呢?

  早在少昊氏居住于西方高原之长留山的时代,少昊的子裔中有一位该氏,即是蓐收。301

  蓐收氏(该氏)作为少昊氏氏族分出来的重要一支,在少昊之国中实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

  少昊氏(长留山时代少昊氏还有一个称号,叫做员神)在长留山上,作为一个大巫师,他的的主要职责就是察看沉没到西天去的太阳,看它反射到东边的光辉是不是正常。

  当然天天自己一个人盯着,谁也受不了。所以少昊氏把这个工作分派一部分给自己的儿子该氏(蓐收氏)。

  蓐收氏的工作是观测落日,考察落日之反光。故蓐收为司日入之神。

  由于落日西沉之时,红霞满天,是以蓐收氏又被称之“红光”。302

  蓐收氏随着少昊氏来到山东半岛,因为他一向的工作性质,少昊氏便命令他管理少昊之国的西方。

  西方属金,所以蓐收氏又被称之为金神,他的形象是很吓人的,比较凶猛。有着人的脸,老虎的爪子,遍身白毛,手执大钺。303

  春秋时代,虢国君主虢公姬丑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身处于宗庙之中。

  突然,一位神明降临,出现在他面前,有着人的脸,老虎的爪子,遍身白毛,手执大钺。,立在宗庙西边的屋檐下。

  虢公吓得要逃跑。这位神明开口了,说道:

  “不要走!天帝有命令,要晋国来袭击你的国家。”

  虢公姬丑拜到在地上叩头,于是醒了,就召来国家档案局局长(太史)史嚣来详梦。

  史嚣说:“这个神是蓐收,是天上的刑神。天上的事由神来执行。”

  虢公认为史嚣说了不吉利的说话,把他囚起来,反而使国人庆贺他做了个好梦。

  仅仅过了六年(即公元前655年),虢国为强邻晋国所灭。304

  虢公姬丑漠视神明蓐收氏的警告,结果报应不爽如电,由此可见先秦时代蓐收氏这位金神的地位了。

  蓐收氏之所以有如此慑人之威权,还在于他作为西方之神,对应的季节是秋天。

  秋天草木摇落,大自然一派肃杀之气象,因此古人又将这个季节和刑法对应。305

  概而言之,西方属金,金者刑也,故蓐收又为刑神(刑罚之神),主管黄帝王朝的刑罚。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木正管理东方行省,火正管理南方行省,金正管理西方行省。

  地分东南西北,剩下的北方行省则是由水正玄冥氏管理。

  关于水正一职,相当于水利部部长。不过少昊氏的水正所治之水和共工氏所治之水,大是有别。

  共工氏所治的水,都是江河湖泊。

  少昊氏本根之地在山东半岛,海岸线绵长,民众很早便学会在海边打渔,以解决温饱问题。其所治之水,则是东海。

  是以少昊氏设立了管理东海的官员,并命令其祭祀海神水神是必然的。

  根据《山海经》记载:

  在东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黄色的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黄色的蛇,名叫禺虢。

  黄帝生了禺虢,禺虢生了禺京。禺京住在北海,禺虢住在东海,都是海神。306

  东海就是围绕山东半岛的东海海域。北海又在那里呢,东海之北也。

  也就是说,在黄帝时代,当黄帝打败蚩尤之后,派自己的一个儿子禺虢前往少昊之国,名义上是让他管理东海,实则是监视少昊氏。

  禺虢在少昊之国呆的久了,也和少昊氏通婚,所以他这一族的图腾就有了鸟的面孔。

  黄帝死后,少昊氏代之而兴,疆土大大拓展的同时,其海岸线得以向北延伸。

  少昊氏于是将治理整个东海的管辖权一份为二,东海之北归禺虢的儿子禺京管辖。307

  这个禺京在《山海经》上又做禺疆。308

  管理北海既然为禺京之职责所在,他也就慢慢精通水利,并被后人视之为水神、海神。关于他在功业事迹,《列子》一书中把他吹嘘的神乎其神——

  在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沟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山谷,那下面没有底,名字叫归墟。

  地面八极、天空八方中央的流水,以及银河的流水,没有不流到那里的,而那里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那里有五座山:

  第一座叫岱舆山,第二座叫员峤山,第三座叫方壶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莱山。

  每座山高低延伸周长达三万里,山顶上的平坦处也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距离达七万里,却互相认为是邻居。

  山上的楼台宫殿都由金银珠王建成,山上的飞禽走兽却是一样的纯白色。

  珠玉宝石之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朵与果实的味道都很鲜美,吃了它可以永远不老,永不死亡。

  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类,一天一夜就能飞过去又飞回来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五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不能有一刻稳定。神仙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

  天帝担心这五座山流到最西边去,使众多的神仙与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

  于是天帝命令禹强(即禹京)指挥十五只大鳌抬起脑袋把这五座山顶住。

  分为三班,六万年一换。这五座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309

  《列子》虽多为寓言,但他的这些描述必是有所本的。至少他知道禹京是个水神、海神。

  其时由于涿鹿大地震,北方政局一派混乱,少昊氏青阳没有愿望也没有能力去蹚浑水。

  但是他想隔岸观火,坐视不理也不可得。毕竟他的身份特殊,是黄帝之直系。因此,才有了起用禺京为北海海神的这道人事任命。

  毕竟在混乱的时局下,只有本族人才靠得住。

  禺京作为黄帝的孙子坐镇北方,所管理的区域不断的涌入北方震灾之后的难民,至少从治安情况方面是不容乐观。

  所谓“治乱世用重典”,是以在少昊之国民众的眼中,北方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310

  也由此,管理北方的禺京一族得到玄冥氏的族号。

  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

  大家如果读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就知道在书里面,女主人公赵敏身边有两个武功极高的高手,外号为玄冥二老。

  他们为什么有这些的称号,自然是因为他们不惟武功高强,而且行事心黑手毒,极为阴险。

  这个玄冥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其实就是后世我们常常说的玄武,武、冥古音是相通的。311

  民间传说中,玄武脚踏龟蛇这两种灵物。追溯起来,可知玄冥氏本是黄帝一族。

  因为黄帝一族自称出自天鼋氏,其信仰的图腾就是龟。312

  蛇图腾是出自伏羲氏,看来玄冥氏身上又有伏羲的血统。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19)

  

  玄冥氏作为少昊之国北方的屏障。历任少昊氏对于玄冥氏总是竭力拉拢,频频与之通婚,特别是在帝颛顼时代。

  帝颛顼与共工氏彻底决裂之后,自然不可能指望共工氏再为少昊氏治水,于是他就下令玄冥氏中一位有少昊氏血统的人负责治水,这个人名字叫做昧。

  昧生了允格和台骀两个儿子。

  台骀能承继父业,疏通汾水和洮河,修筑大泽堤防,使民众能安居在原野上。帝颛顼因此而嘉奖他,把他封在汾水流域,春秋时代的沈国、姒国、蓐国、黄国都是他的后代。313

  到了帝喾时代,玄冥氏又分出了两个大族,一个是修氏,一个是熙氏。314

  帝喾关于水正的这项人事任命,正是由玄冥氏的修氏和熙氏担任。相应的,玄冥氏在被封为水正,成为北方行省省长的同时,也取得了祭祀北方神和冬季的专属权。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有黄帝王朝的代理人了。

  帝喾坐镇于亳,亲自打理以亳为中心的中央行省。

  这个中央行省自然必须得比其他四个行省强大,不然万一演变成强枝弱干的局面,则帝喾所设计的分权制度也就毫无意义了。

  那么,这个中央行省由谁来支持呢?

  帝喾其实也没有多大挑选的余地,他最终只能选中后土氏出任土正。

  

  后土氏是个历史悠久的氏族。早在神农王朝便已经声威显赫了。

  当时尚是母系氏族时期,因此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后”字均为女人形状。关于“后”这个字的字源,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是:

  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凡后之屬皆从后。 

  至于“土”,《释名·释天》上说:“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

  合而言之,后土氏就是一个统治天下的女主。

  

  神农王朝末任君主炎帝为黄帝所败,但各地拥护炎帝的方国却不甘臣服于黄帝,纷纷起兵,其中便有出自后土氏的夸父氏一族。315

  夸父氏被黄帝所派出的应龙氏诛杀之后,再无力抵挡黄帝王朝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无奈之下,不得不随炎帝一族南迁。

  后土氏要在南方发展,则不得不看地头蛇共工氏的脸色。

  共工氏对于后土氏倒是倾心接纳,并与之通婚。其中有一任共工氏的儿子名叫句龙,在与后土氏通婚之后,因为父家的势力,而成为新一任后土氏。316

  、是以到了帝颛顼时代,后土氏除了奉共工氏为盟主之后,将共工氏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祭祀。317

  帝喾彻底打败共工氏之后,将国都迁到亳。

  亳本是共工氏经营了千百年的土地。

  向来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是最难相处。黄帝王朝要想在亳立足,当然要仰仗当地的世家大族,才能收拾人心。

  于是帝喾做出这样的安排,首先呢,让帝颛顼的一个儿子黎氏(即帝颛顼时代的火正黎氏)和后土氏通婚,取得后土氏祭祀权,成为新一代的后土。318

  接着,再任命这位黎氏(后土)为中央行省的省长。319

  我们知道,勾芒氏、祝融氏、蓐收氏、玄冥氏把四方四时令都瓜分完了。

  那么后土氏作为中央行省的最高长官,其管辖范围具体是那些呢?

  可以这么说,什么都管,后土氏从行政级别上来说,是高于东西南北四个行省。而四时令的祭祀他也都插上一手。

  所以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可知,后来后土氏(黎氏)的继任者,他的儿子噎鸣成了时间之神,一年十二个月他都有份。320

  

  甲骨文的后。

  

  金文的后。

  

  帝喾设立东西南北中五个行省,给予了勾芒氏、祝融氏、蓐收氏、玄冥氏、后土氏极大的自主之权,这对于巩固黄帝王朝的统治实是大有助益。

  后世之周王朝灭商之后,大肆分封,就是借鉴了帝喾的这一做法。

  西周天子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要搞一个仪式。先造一个大空场,上面堆着五堆土:

  东面一堆是青土;

  南面赤土;

  西边白土;

  北边骊土;

  中央以黄土。

  中央象征周王室,诸侯将被分配到哪个方向去,就从哪个方向的土堆里凿取一把,与中央的黄土混合一起,裹以白茅,送给他,作为分封的信物。

  这就是所谓“裂土分茅”。

  西周王朝之所以封建诸侯,其实并不完全是在已征服的国土范围内分封,多数可以说是一张空头支票,一张有名无实的任命状。

  像燕、齐、秦、楚等边疆诸侯,周王分封给他们的土地是尚未完全纳入疆域的土地,他们诸侯们必须靠征战周边民族才能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发展的好了,就会越来越大,最终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一旦周王朝衰落,春秋五霸于焉而兴、战国七雄鼎足而立,则又是历史之必然。

  发展的不好,一不小心,就会像流星一样,迅捷的划过历史的天空。

  按照现代史学的观念,西周王朝初期所建立的是一个殖民帝国。通过分封周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来的氏族部落建立国家, 形成一种金字塔的政权。

  那么再回头来看看帝喾时代,其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都是未开发的土地,都是原始大森林,人类对付狮子老虎等野兽都很吃力,只能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建立据点。

  这些据点经过几代人的生息,变成了规模比较大的城邑。每个城邑和城邑之间相聚甚远。

  城邑和城邑之间,往往散落着无数的氏族、部落。

  这些氏族、部落,各自为政,还因为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迁徙来迁徙去的,即便是一方霸主,要一个一个的去管理这些氏族、部落,也绝对是不可能的任务。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实际的办法只能建立一个金字塔式样的垂直管理模式。

  帝喾设计五大行省制度,作为黄帝王朝发展的长远蓝图,当然属于一种纸面上的理想。

  在不远的将来,就被黄帝王朝第六任君主帝尧以九州代替之。

  然而人类之进步,正是依赖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将期之于长远的纸面上的理想,在现实世界中落实,进而构建而成文明世界的巍巍大厦。

  如果没有帝喾设计的五大行省制度,帝尧也未必会有划分天下为九州的念头。

  帝喾这一纸面上理想如此之有秩序美感,是以即便是到了汉代,也还很有市场。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集合门客撰写的《淮南子》一书中,就对于帝喾时代的五大行省制度展开联翩之浮想——

  上古时代的五大行省(五位):

  东方最远的范围——

  从碣石山到朝鲜,穿过大人国,往东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即榑桑和青丘树木之野,是太皞(太昊)、句芒所管辖的区域,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解除各种禁令,打开关闭的门户,清除疏通堵塞之处,使之畅达无障碍,让万物优悠自在;

  抛弃怨恨和憎恶,解除劳役的惩罚,免除忧烦和祸患,停止惩处和刑法;

  开放关卡和津梁,散发库内财物,缓和周边国家的仇怨,安抚好四方的关系,实施柔惠政策,停止恃强凌弱。321

  

  南方最远的范围——

  从反户之外穿过颛顼国,向南到委火炎风之野,那是赤帝、祝融所管辖的地方,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赐爵位给有德行的人,奖赏有功之臣,优待赠惠贤良之士;

  赈救贫穷百姓,优惠关心孤儿寡妇,优待照顾疲弱患病者;

  出高俸禄聘请高官,执行实施奖赏政策来振兴将濒临毁灭的宗族,选定将绝后无嗣的国家的继承者,分封建立诸侯国,确定贤能的辅佐大臣。322

  

  西方最远的范围——

  从昆仑山穿过流沙河、弱水,向西到三危国,那里是石头为城、金属为屋的地方,居民以气为食而长生不死,是少皞、蓐收所管辖的地方,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谨慎小心使用刑法,诛杀者必是死有余辜者,防备盗贼,禁绝奸邪,整治地方不正官员,慎重积聚收藏,修建城郭,填补河道决口堤防漏洞,阻塞旁径小道,遏止阻绝泛滥洪水,堵填废弃沟渠而不使流水进入,还壅堵山涧,防守城门,陈列各种兵器,选任百官,严惩不法之徒。323

  

  中央这块广宽的土地范围——

  从昆仑山以东,越过恒山,到达日月普照地带,这是长江与汉水的发源地和流域,又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这里的土地适宜五谷生长,龙门、黄河、济水在这里穿过,是大禹用息壤堵塞洪水的地方,它东到碣石山,是黄帝、后土管辖的地域,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

  处事要公正不阿、明察秋毫而不苛求,能包容宽怀而无不关心备至,博大而不偏私,这样就能使政治安定平和;

  要施舍碅粥,赈济贫困,扶养老弱病残,哀悼死者慰问病者,使万物都有一个好归宿。324

  

  北方最远的范围——从九泽一直到大海之边,北至令止山谷,那里长年冰天雪地,雪雹霜霰不断,为漂润群水的水源之处,是颛顼、玄冥所管辖的地域,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重新申述各种禁令,加强固定收藏封闭,修筑设立关卡障碍,修整关口桥梁,杜绝居民流徙,处理判定刑罚,处决那些罪大恶极者。

  关闭城门,全面搜捕外来流动犯罪分子,禁止交往游玩,不准夜间寻欢作乐,门户提早关闭,以便搜寻奸邪之徒,如抓获这些奸邪之徒,要严加看管拘押。

  这时一年的节令将结束,执行刑罚要严厉,对死刑不能宽赦,即使是势力庞大地位尊贵的亲族犯罪,也要依法判决。

  这时不可搅动水源,不要打开动用封藏之物,不要释放罪犯。325

  

  帝喾时代这项人事任命,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保有持久的影响。

  勾芒氏、蓐收氏、祝融氏、玄冥氏这四大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次第消亡,然而他们却一个个成为神诋,成为中国民众长久之信仰。

  春神勾芒氏为万物带来生机。

  夏神祝融氏为万物带来温暖。

  秋神蓐收氏则让人感到恐惧。

  而作为冬神的玄冥氏,则将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所有人的身上。

  这四大神诋演变到后世,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四大神兽——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至于后土氏,这一族之族长在黄帝王朝作为百官之首,管理全国之土地,权位仅次于君主,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威权如此之大,演变到后世,他成了一位地位极高的天神(仅低于天帝)。

  在先秦时代,后土氏享有的是国家最高规格的祭祀

  国家有什么大事,得先报告给后土氏这位地位极高之天神,请他管理。

  《周礼》上说,每当君主要给予臣下封地的时候,都得事先请示这位后土氏。326

  如果国家吃了败战,丢失了土地,君主要率领公卿大夫,跑到祭祀后土的神庙——社,去嚎啕大哭一番。327

  先秦时代的人们还坚信,作为神诋,后土氏不惟管理人间的土地,就连地狱也是他辖区。

  战国时代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著作中,有一首《招魂》

  魂啊回来吧!

  你不要下到幽冥王国。

  那里有扭成九曲的土伯,

  它头上长着尖角锐如刀凿。

  脊背肥厚拇指沾血,

  追起人来飞奔如梭。

  还有三只眼睛的虎头怪,

  身体像牛一样壮硕。

  这些怪物都喜欢吃人,

  回来吧!

  恐怕自己要遭受灾祸。328

  这首诗中提到的土伯,就是后土氏。他掌管的死者的世界,名为幽都。整个幽都阴惨无光。还有各种凶猛的怪兽随时听候后土的使唤。

  

  黄帝时代创业开基、青阳时代伯而不王、帝颛顼时代辟土服远、帝喾时代的执中守成。在经历以上这四个阶段,黄帝王朝至此,已经进入了稳定期。

  特别是帝喾奉行民族平等政策,其强大的软实力使得各氏族心悦诚服的尊奉黄帝一族为天下共主。

  

  当然,帝喾营造民族平等的宽松气氛,目的还是为了民族融合。

  实际上,民族融合这项工作,早在黄帝时代便已经展开。

  帝喾一再的宣称自己就是“帝俊”,还说自己刚刚出生的时候,自己就叫自己的名字为“夋”。329

  说起来呢,这实际上是继承了黄帝王朝的一个很了不起的传统。而这个传统一旦形成,又有了巨大的惯性,一直延续到黄帝王朝终结。

  根据《山海经》记载,“帝俊”这个称号黄帝叫过。330

  帝颛顼叫过331,

  帝喾叫过332。

  帝尧叫过333。

  帝舜也叫过。334

  更奇怪的是在《山海经》中,无论是华夏集团还是东夷集团,很多氏族都认同这位帝俊是他们的始祖,比如司幽之国、黑齿之国等等,不一而足,这又是为什么呢?

  可以这么说,这个“帝俊”在上古时代的政治影响力,有如后世之孔子,让历代君王无论功业再大,也不得不尊奉之。

  那么,这个“帝俊”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20)

其实,帝俊是这个时期各族共同崇拜的神明——太阳神。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人类的共识,全世界各大文明几乎没有例外,都要尊奉太阳神为主神。

基于此,人王代天神在人间柄政,往往自称为太阳神。

伏羲王朝的太昊氏,黄帝王朝的帝颛顼号高阳,都是最好的例子了。

《尚书》吹捧帝尧的圣德,说他的光明照亮了天下,这也显然非是自拟为太阳莫办了。

便是人王的称号“帝”之字源,也和太阳脱不了干系。

甲骨文之帝。

帝俊之谓,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帝”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

花作为植物,要存活了,是离不开太阳的。

所以《易经》上就说,帝出于震。

震就是东方,就是日出之所在。

弄明白了帝俊之“帝”,那么“俊”又做何解。

帝俊之“俊”又可写为“夋”,这字在甲骨文中实为一个鸟的形象”。

之前我们在谈到少昊氏的太阳图腾崇拜和鸟图腾之时,曾经提到东夷集团普遍认为“日中有踆乌”

实际上,日中之鸟,本为“鵔鸃” ,当是天神帝俊所命令使唤之鸟。

小篆的夋

因此,考诸帝俊之谓,当是至高无上之太阳神无疑了。

正因为此,是以汉字凡带有“夋”字旁的,都含有至高无上之意。

如人中之最杰者为俊,马中之最逸者为骏,兽中之最猛者为狻,鸟中之最神者为鵕。

山中之最高者为峻,水中之最深者为浚,火中之最圣者为焌,味中之最良者为酸,体中之最要者为朘……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想来当日帝俊风光之时,各种各样的传说,应自不少。很可惜的是现在只能在《山海经》窥见其吉光片羽——

有一群长着五彩羽毛的鸟,相对而舞,天帝帝俊从天上下来和 它们交友。帝俊在下界的两座祭坛,由这群五彩鸟掌管着。

文字虽简约,然千秋万载之后的我们,已经得以追慕想像这位天神与鸟兽相亲之潇洒意态了。

人类之宗教信仰,大抵都是由多神崇拜发源,进而有主神崇拜,进而有至高神崇拜,在此基础上,又催生出一神崇拜。

各大文明概莫能外。

中国文明发展到三皇五帝阶段,各民族之兼并日益激烈。

多数小族群为了生存,往往自发联盟组成一大族。而此一大族,为了能够号召族民,往往要牵合各小族之神明,寻找出大家共同信仰之神明。

这种宗教上定为一尊的冲动,在帝颛顼和共工氏两大族之宗教战争,体现地至为显明。

一场大战下来,死伤多了,仇恨的种子播下了,再要念叨什么民族融合、民族平等,往往是胜者说的出口,败者听不进去。

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从各大族所信仰的神明,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神明来崇拜。

正因为“帝俊”作为至高无上之太阳神,能够赢得各族之认同,所以黄帝王朝历任君主都自称帝俊(即太阳神在人间之化身)

说起来,帝喾的这个做法,既称不上是前无古人,也称不上是后无来者。

降自后世之今天,北朝鲜不是还有一颗红彤彤的金太阳么?

帝喾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历史上最祥和最美好的年代。

守成,典出《诗经》 意思是保守成功,不使失坠。

所谓守成型皇帝,是指那些继承创业皇帝所建立的基业,保守祖宗的规制,而未使王朝倾覆的继任君主。

创业型的君主为子孙留下再好的基业,再辽阔的疆土,如果没有一位杰出的君主去守成,则不能长保,秦王朝之秦二世胡亥、隋王朝之隋炀帝杨广便可谓是反面之样板。

事实上,守成皇帝政绩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是否能长期延续。凡是享国长久的王朝,无不得益于守成皇帝。

以汉朝而论,多数人翻起这段历史,我们喜欢阅读的楚汉争霸,而对于文景之治下的承平治世却往往兴趣缺缺。

人之性格定型当在成年之时,有时候,我们如果将一个王朝拟诸于人的话,则往往会发现——

当一个守成君主主掌了这个王朝之后,这个王朝的各项典章蔚为大观,因循而成制度。

甚至可以这么说,汉王朝之所以汉王朝,纯是因有了文景二帝相继守成,而才确定了面目。

帝喾守成之于黄帝王朝,其地位和作用也类乎此。

守成君主以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坚忍之用心,使得天下太平无事。天下太平无事,又让这一段历史太过于平实。因此后人往往忽略了守成君主的作用。

是以,关于中国上古史,很多人知道黄帝、帝颛顼、尧舜禹,但是往往不记得还有这位伟大的帝喾。

春秋时代的老子在他的名著《道德经》中,有这样几句话,我觉得用来形容帝喾之功绩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大的声音听起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也一样隐藏于无名,但是只有道,才能使万事万物善始善终。

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正因为不居功自傲,功勋才永不磨灭。

作为一个在位70年的君主,帝喾治国有道,他曾经自信的总结:

最高的德行莫过于博爱世人,而施政之最高目标莫过于让所有的民众都享受到福利。

所以,推行政令最好的办法,是取信于民。治理民众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推行仁政。

作为一个君主,我注意也不过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要点罢了。

帝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的努力下,黄帝王朝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太平盛世。

中国人之盛世,自然少不了声乐歌舞。

是以帝喾下令乐师咸黑谱曲作乐,咸黑创作了“九招”、“六列”,“六蔓”。

为了更好的演奏这些大型国乐,一位叫做倕的天才乐器制作师,一口气发明了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等乐器。

帝喾就让人演奏这些乐器,有的击鼙,有的敲钟、磐,有有吹磬,有的演奏管、篪;

当音乐奏响的时候,天上的凤鸟、天鸟随乐舞蹈。帝喾非常高兴,就用这乐舞来宣扬天帝的功德,讨好天帝的欢心。

在这些欢快的音乐中,帝喾渐渐的老去。

在他的心中,他并不是没有忧虑。

即将接任黄帝王朝而为第五任君主、他的自己儿子帝挚的才具似乎不足以掌控这个东亚最庞大的王朝。

为了让帝挚平稳的登上君主大位,帝喾为自己的儿子预先做了一些安排——

他以帝俊(天上太阳神)之身份,提拔少昊之国最擅长射箭的一族羿氏之族长羿为射正,封于鉏(今地不详)。

并下令羿着手组建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弓兵团。

为了加强这支强弓兵团的地位,帝喾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 命令他拯救天下人民的困苦。

这支强大的强弓兵团,作为黄帝王朝正规国防军,在南征北讨之中,逐渐树立起了兵威。

此外,在没有军事行动的时候,这支强弓兵团积极的投入到各种抗洪救灾行动,被各氏族视之为人民的子弟兵。

也因此,羿氏作为这支强弓兵团的总指挥,在日后亦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足以左右黄帝王朝政局的政治势力。

然而,帝喾也深切的明白,政治之风云变幻,并非自己身死之后所能操控,他所做的一切,也只能是聊尽人事。

落日终将西沉,帝喾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他并不是没有遗憾。

然而他已经活的足够长了。

够了。

甲骨文的夒

金文的夒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貔貅不是大熊猫么?

蚩尤的三苗应该和荆蛮有关,和东夷无关吧?

家园 到晚清吧

宗法制度开始崩坏

家园 你的几个回帖,着实让我

获益良多,回头一定补充到我的文章里头,一人耳目之力有穷,极为感谢

家园 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实在太像了

基本就是同一故事的两个版本

家园 据说最古老的史书叫《盘古王表》,是大禹所作……

内容很有趣:)

家园 说楚人的时候,要区别其统治阶级和治下的人

其统治阶级更大的可能跟秦一样属于东夷一系,其图腾(凤凰)就是一个体现,三苗似乎并没有鸟崇拜一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