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摩托纪事(一,学车) -- 廖石

共:💬135 🌺2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哈雷是好车

经典的哈雷是风冷v型双缸,基本没电子玩意,可靠性绝对好(哈雷二战时生产军用摩托的)。如果你把摩托可劲拆,哈雷可能是零件最少的可以跑的车了。既然这么能拆,那改装的余地就太大了。

还有,好车坏车看啥标准了。哈雷可是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就象Jeep Wrangler,从来上不了Consumer Report前几名,可买的人不老少,还不打折(很少搞促销)。

家园 那是一辆哈雷

一直以为终结者2中的那辆摩托最酷。。。扎扎实实的样子,大下比例整好,简洁明快还厚实,很配州长当年的角色。

这正是我当时看这部电影时的想法,我据此推断这是一部本田的Shadow。因为看起来它的操控性很好,唯一一点是车把有点宽了,不太像日本车。

Shadow,是一款很像哈雷的车,实际上,它被称作“哈雷的影子”。

看了你的贴,特意去查了一下。“很不幸”,它是一辆哈雷,哈雷的Fatboy。

家园 【原创】摩托纪事(七,摩托文化,下)

本篇原名《北美骑摩托车记》,是我下河后的第一次投稿,由于没有经验,一上来就搞了个系列,题目又起得很大,几篇写下来,有点力不从心。痛定思痛,决定自本篇起,将题目改为《摩托纪事》,这样写起来轻松一些。所谓“纪事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新人经验不足,因此带来的种种不便,尚请各位见谅。多谢。

------------ 正文的分割线 -----------------

8。《Dust to Glory》,(《尘土与光荣》),2004。一部关于2003年巴哈越野赛(Baja 1000)的纪录片。导演Dana Brown,是Bruce Brown(《On any Sunday》的导演)的儿子。真是子承父业了。

巴哈越野赛每年在墨西哥的巴哈举行,全程大约1000英里。摩托车,房车,卡车都可以参赛,还有一种叫Dune buggy的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个人认为Dana Brown的水平比起乃父还差着一截,但确实听到有车友称此片为最好的摩托车电影。

[FLASH]http://www.youtube.com/v/_B6N-jXoFvM[/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9。《Faster》,(《更快》),2004。一部关于世界摩托车公路赛(motorcycle road racing world championship,MotoGP)的纪录片。二碟装DVD,可以一睹Valentino Rossi等人的风采。

[FLASH]http://www.youtube.com/v/cI7DT8_hlsc[/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10。《The Great Escape》,(《大逃亡》),1963。称得上是巨片,描写二战时盟军战俘从战俘营逃跑的故事,全长2小时多,演员阵容强大。片里的摩托车镜头其实很少,但电影本身实在是太出色,以至于任何一个喜欢摩托车的人都会把它列入摩托车电影之列。

下面视频里的音乐是后配的,可以忽略。(实在找不到别的了)注意在45秒的时候,三轮摩托侧斗上的人身体向一侧倾斜以维持车的平衡。

[FLASH]http://www.youtube.com/v/rQkUzT1RGmU[/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当时的逃跑行动是由英国战俘组织的。为此还有位英国车手专门花费了10天时间,骑行2500英里,从英国到波兰去瞻仰战俘营遗址(二战时当地归属德国)。这是相关的文章:

外链出处

11。《The Wild Angels》,(《野性天使》),1966。由彼得·方达主演。描写摩托党的电影。比《The Wild One》晚了13年,但不知为什么,这部电影被很多人认为是第一部摩托党电影(outlaw biker's movie)。由此开始,好莱坞拍了很多此类电影。

这些摩托党电影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人专门就此写了一本书《40部最著名的摩托党电影》----《The big book of biker flicks : 40 of the best motorcycle movies of all tim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的视频是影片的开始,在1:36片头打出的时候,第一个字母“T”被写成了纳粹标志“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虽然我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我不认为此片中有纳粹的内容。

[FLASH]http://www.youtube.com/v/YswkF-d2VZ8[/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平心而论,这些摩托党电影中的大部分除了使你头疼以外,没有别的作用。 但我收藏它们。不管是DVD还是录像带。

12。《Psychomania》,(《奇幻摩托》),1971。这是一部英国片。写一个摩托党头目由于其家族的特殊魔力,能够死而复生,后来他的手下都仿效于他,因此在小镇上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

刚发现有人把整个电影分段放到了YouTube上,下面这一段是葬礼的场景。4:20的英国口音很动听。

[FLASH]http://www.youtube.com/v/elEcw5Fm6Lg[/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根据我的经验,凡整段播放电影的视频,很快都会被YouTube删掉,现立此存照。

(果然,才过了2天,今天,8/23/09,视频已经被删掉。再放一段新的,是BBC采访当年主演此片的Nicky Henson及影片的一些回放。)

[FLASH]http://www.youtube.com/v/Q1-tDvENdkE[/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13。《Evel Knievel》。在美国骑摩托车的,没有人不知道Evel Knievel,此人专作摩托车特技表演 --- 飞跃障碍。一生共做过300次以上的表演,成功276次,前后共摔断过37根骨头。多次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1999年进入摩托车名人堂。

同名电影有俩部,1971和2004。我比较喜欢1971版。

这个视频是1973年他跨越过17辆面包车和皮卡的录像,他差一点就撞上最后一辆汽车。

[FLASH]http://www.youtube.com/v/1UBtaVgaw84[/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Evel Knievel后来移居佛罗里达,退休后仍然骑摩托车,2007年去世。一个以摩托车特技表演为生的人,能平安地活到近70岁(69),最后在床上死去,也算是幸运了。不知在天堂里的他,是否也骑摩托车?以他的性格,我想会的。他的儿子Robbie Knievel子承父业,也是摩托车特技演员。

父与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4。《Harley Davidson and the Marlboro Man》,(《哈雷·戴维森和万宝路》),1991。一部纯粹的二流片子,但是拍得比较流畅。其中哈雷·戴维森,万宝路和女主角的名字Virginia(一种女用香烟的品牌)都是商品品牌,作广告的味道十足。

[FLASH]http://www.youtube.com/v/Ez7zwRA4ICQ[/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15。讲摩托车电影,怎么能不提阿诺州长的《终结者2》呢。当年(1992)它获得4项奥斯卡奖,在动作片和科幻片的历史上影响深远。

其中酒吧的一幕,肌肉男阿诺,赤身裸体走进酒吧,对摩托党头目说:把你的衣服,靴子和摩托车给我!难怪会引起哄堂大笑。不过里面的女客人们,可真是大饱了眼(艳)福。

视频好像是法语,没有办法,英语的都不能被引用,可能是版权问题。

[FLASH]http://www.youtube.com/v/A1WAaAsTKVE[/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16。《Long Way Round》,(《征途漫漫》),2004。是一部英国的电视纪实片,记述Ewan McGregor和好友Charley Boorman骑摩托车环游世界的故事。全程二万多英里,历时115天。DVD分7集和10集两种版本。我还没有看过这套片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7。举了这么多的摩托车电影,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here Goes a Motorcycle》,《那边驶来了摩托车》。多年以前家中有小孩子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这套系列。不知道?没关系,仔细看看左下角的标志,就是这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系列适合于3到8岁儿童”。

掩面而逃ing。。。

其实虽然是拍给小孩子看的,对大人也同样适合。关键是它大致介绍了摩托车的发展历史和摩托车的种类,这对于新手是非常重要的。其他所有的摩托车片子,没有一个做到这一点的。

而且我很高兴地看到,在About.com这样的网站上,也推荐这部片子给成年摩托车手。大约二,三年前,它有一个摩托车电影的目录,其中就有这部电影。现在找不到了,可能是摩托车栏目的主持换人了。

我经常把这部片子放上,就去做别的事情,拿它当背景音乐听,俩个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其实大人看这部片子,一点也不委屈了你。

这就叫做“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家园 沙发是我的
家园 【原创】摩托纪事(八,摩托车市场)

首先声明,这不是正式讲摩托车市场的文章,本人也不懂经济。只是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美国的摩托车市场,二战前一直由以哈雷为首的本国车为主,几乎垄断了各种比赛的桂冠。战后,以Triumph为代表的英国车以其现代造型,速度快而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一度风光了好一阵子。电影《The Wild One》里,马龙·白兰度骑的就是一辆Triumph,而不是哈雷,致使哈雷车迷们至今耿耿于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接着又来了意大利的Moto Guzzi和Ducati,然后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本田为代表的日本车大举入侵。

本田当时的广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本田的小熊(Super Cub),在美国当时叫“Honda 50”,只有49CC,根本就无法与哈雷,Triumph在速度和个头上竞争。当时的另一个情况是:由于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The Wild One》,骑摩托车的人在当时美国人的心目中基本等同于“坏小子”(“Bad Boy”)。

针对于此,本田打出的口号是:“本田好生活”(“You Meet the Nicest People on a Honda”)。电视广告是这个:

[FLASH]http://www.youtube.com/v/Yb9lfujGlNM[/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广告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夜之间,骑摩托车成为了时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它“颠覆”了摩托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它不再是坏小子的专利,人人,包括家庭主妇,都可以骑摩托车。到1964年,小熊以每月10万辆的速度在全球销售,到2009年7月,小熊已累积售出6千万辆,是迄今为止所有摩托车中,单款车销售的最高纪录。它至今还在继续出产。

(刚发现这个视频也被YouTube和谐了。50年前的东西了。。。再放一个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的广告):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1CuZRPM0Aw[/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 原文的分割线 -----------------

本田汽车公司,是先造摩托车,然后造汽车的,也就是说,小熊可以说是本田公司起家的开路先锋。而这条广告(“You Meet the Nicest People on a Honda”),也被称为最成功的商业广告。当然,这是美国人脸皮厚,中国人就会说,最成功的商业广告之一。

如今的美国的摩托车市场,无非就是本国的哈雷和日本的四大厂家这两大块,再加上一些德国,意大利车。

本来以为很容易从网上找到历年的销售数字,实际上没有统一的数字。有一个网站叫webbikeworld.com,也只给出了外国品牌的数字,没有哈雷的。美国摩托车行业协会(Motorcycle Industry Council,MIC)倒是有历年的详细数字,不过人家是收费的,200大洋。

这里有一篇2000年的文章:1999年,哈雷有史以来第一次(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本田。这里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点奇怪,60年代本田刚进美国的时候,销量肯定不如哈雷。也许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哈雷落后于本田有多久了,人们已经不记得它昔日的辉煌了。

2005年1月19日的《今日美国报》电子版给出了2003年的销售统计,以下是各厂家的市场份额:

本田, 27.4%

哈雷, 23.7%

雅马哈, 17.4%

铃木, 10.8%

川崎, 8.7%

最新的数字,只有这一篇文章

哈雷, 28%

本田, 25%

雅马哈, 17%

铃木, 13%

川崎, 11%

KTM 2%

宝马 1%

Triumph 1%

Ducati 1%

原文没说是哪一年的数字,但它发表在Google的Knol上,而Knol是2008年7月开放的,应该是比较新的数字。另一点是没有出处,所以只能是姑妄听之。

这个是新的:2009年5月21,美国摩托车行业协会(Motorcycle Industry Council,MIC)公布了2008年的车主问卷统计调查

摩托车总数达到1040万辆,10年间增长58%;

约有2500万人在2008年骑过摩托车;

女性车主比例达到12.3 %;

车主的平均年家庭收入为$59,290(同期全国平均年家庭收入为$50,233);

46%的车买的时候是新的;

(这句话比较别扭,它不是说46%的车是2008年新买的,它只是说有46%的车在买的时候是新的。这可能是当年买的,也可能是几年前买的。总而言之,买的时候是新车。

这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54%的车是买的旧车。

哇!美国人这么穷啊,一半多的人买的是旧车!

嘿嘿,我倒觉得挺真实的 --- 我前后四辆买的都是旧车。

有一半的婴儿潮时期出生的车手骑巡游型车(Cruisers),而Y世代中(Generation Y,出生于70至90年代晚期的人),则有30%的车主选择运动型车;

被问到骑车的理由时,娱乐仍居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这可能和油价上涨有关;

在不骑摩托车的人中,25%对摩托车持肯定态度,33%持中性态度。报告没有说多少人持否定态度,也没有说除了“肯定”和“中性”,还有什么选项,不过一般而言,除了“肯定”和“中性”,就是否定了吧,那就是42%。也就是说,不骑摩托车的人中,有75%的人不喜欢摩托车或无所谓。

骑摩托车的人啊,你注定是孤独的一群!

这里是世界各地区的摩托车拥有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它的数字我有点怀疑,它在这里说2003年美国的摩托车数量是537万,但在该网站的另一篇文章里,这个数字是880万。

另外我记得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摩托车市场,这里没有提到。

2003年,中国就拥有近6000万摩托车,现在恐怕1亿左右了吧。

美国市场上的中国摩托车,数量不多。我只在eBay上见过几次,一次是250的巡游车,造型挺不错,就是小了点。250CC,在美国就是个起步车,上高速有点勉强。还有一次是运动型车,好像也是250的。

越野车(Dirt Bike),倒是看到一些中国造的。越野车在一些州是不需要注册的,因此可能标准相对低一些,中国车容易打进来。

不过在轻型/微型摩托车(Scooter)领域,中国车倒是大行其道。这几年油价高涨,骑Scooter的人日渐增多,应该说是中国车厂一个很好的机会。

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讲到有人专门销售中国退役的军用长江750摩托车到美国,生意好像不错。在eBay上找了一下,找到这么二辆:

1968 BMW R71 by Chang Jiang,“现在就买”的价格是$365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8 M1M Chang Jiang750,以$2850流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约二年前,也是在eBay上,看到加拿大有一家公司,专门从中国进口长江750散件,在加拿大组装,然后通过eBay销往北美各地,记得颜色有军绿,纯黑的,价格大约在$4200加运费。从网页上看,像是一家中国公司,现在eBay上找不到了。

在电影《Garden State》里,倒是出现过宝马的军用三轮摩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侧跨斗的三轮摩托车,我只在路上见过不多几次。美国倒是另有一种三轮摩托车,二个轮在后面的,叫做“Trike”,即我们说的“正三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大约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吧。

关键词(Tags): #摩托车#摩托车市场
家园 从那个表里看出来东南亚地区的摩托车的保有量真是高啊~

印尼、泰国、越南,比例都挺高的。

粗看了一下,好像台湾的最夸张,一千三百多万辆(2006),查了一下“2009年6月8日...台当局“内政部”今天公布最新户口统计资料,截至5月底,台湾共有770万6202户,人口数2306万3027人”。这么算来,平均每户有2辆摩托车左右,不到两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这、这太夸张了吧?!

家园 其实这也不算太夸张

你可以看看《人民网》上这篇文章

凡到过台湾的人,都对那里的摩托车留下深刻印象。台湾有700多万户家庭,2300万人口,摩托车的保有量竟超过了1400万辆,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世界无二。。。

看看台湾街头的摩托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小型的摩托车,在美国叫做轻型摩托车(Scooter)。

家园 【欣赏】摩托车特技表演

对摩托车一窍不通, 看BMW.TV有这个BMW摩托车特技表演, 觉得不错. 贴在这大家看看, 给廖兄助兴.

在BMW著名的气缸形22层总部楼顶上做自由式特技表演的摩托车手叫Chris Pfeiffer, 德国人, 今年39岁. 他骑的是BMW F800R, 叫Streetbike, 是不是Sport bike?

查了一下, Chris还很有名, 多次欧洲和世界Stunt Riding冠军获得者, 身高1米83, 体重79公斤, 10岁就开始了表演生涯.

用Streetbike表演属于比较难的, 速度快, 车重, 动力强劲, 不好控制.

BMW总部楼顶上的摩托车特技表演

家园 谢镜山口兄!

其实我也不懂摩托车,只是因为喜欢骑,所以就写点小东西,意在抛砖引玉,也算是自娱娱人吧。

这里有篇文章介绍BMW F800R,貌似宝马2009推出的新车,属于naked bike(裸车)。这个中文翻得不太好,它的意思就是把不需要的包件都拿掉。车神兄的这一帖里讲过。

几张F800R的PP: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特技表演车的版本,好像在欧洲是单卖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它的转向灯很细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ris Pfeiffer其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直接把你的视频放这里了:

[FLASH]http://www.youtube.com/v/-gLknpv9Ksc[/FLASH]

优酷链接

家园 厉害~

这个比例,夸张点儿说,基本上是岛内成年人人手一辆了,哈哈~~

家园 更正

讲到摩托车巡游(rally)的时候:

这些活动吸引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摩托车手。。。

应为“几万,几十万”之误。

已经过了修改期限,只好在这里更正了。抱歉!

家园 没禁摩吗?

我这里十几年前就禁了,那时卖掉车真亏,1万六,卖掉才五千,买了才两年而已; 想想现在的车真便宜,就是市区不能骑。

家园 南京可上大牌。12000左右。
家园 学车看着很眼熟

我当年也是随手玩玩,几下也就学会了,这东西只要会骑自行车,开起来就不难。

家园 第一辆车换了几个主回来的?

这也太巧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