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从《再见,伊力哈木》谈起 -- 南渝霜华
吾友金仕并下河,甚慰。连日来边地惨剧萦绕心中,不能释怀,终成一文,以和金仕并及诸河友。
一
黄章晋的文章读起来有点像宗教人士的大作。强烈的道德感,悲天悯人的情怀,借助不断的自我忏悔来取得道德上的正当性。但这种刻意、做作的表述,
既然是“莫名其妙”的演出,又忘记了“晚会主题和大致内容”,观感又不好,新疆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成了梦中故乡?去主动接触、了解维族人,这本是值得赞赏的举动,但追忆往昔心路时如此夸张地去表现政治正确性(一个节目中有各地民族演员参与,怎么就成了“万邦来朝”?民族演员趴在汉族面前三跪九叩?),只能让人觉得是一种话语表演。
至于,
金仕并说这是逆向民族主义,不过我觉得也不一定。黄章晋及其普世派同道,见识比不过一位见过世面的维族知识分子,有什么奇怪的?
二
但我的感想也并不只是停留于此。黄固然流于肤浅的感慨,别的评论者,见识也深不到哪里去。比如时政评论水平颇高的西西河,这次并不太让我满意。在传达当地实况、批驳西媒偏见方面、思考处理方式和后续政策等方面,河友提供的信息和讨论比较丰富全面。但反思民族政策、探讨未来路径的佳作却很少——的确是个很难的问题,不是拍脑袋就能解决的,那我也来加入臭皮匠的行列,说点自己的看法。
黄文中提到,
无独有偶,在王力雄的《你的西域,我的东土》中,赞成疆独的维族思想者穆合塔尔也对一位汉人这样的描述表示赞同。因此,毛泽东时代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经验,是应该好好总结的。但是,在黄章晋笔下,这个民族和睦的时代却遭到了简单粗暴的解构。黄固然不会同意左愤的解释,即毛泽东时代新疆各民族间的和谐关系是靠王震的暴力实现,但他的解释却又迹近右愤,
什么叫“复杂问题简单处理”?这只不过是诸多社会模式中的一种而已。用秦晖爱讲的权责对应来说,这就是国家的权力和责任都放大到了极致,然而在程度上却是对等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包办模式,一言以蔽之当然“简单”,但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情况,要解决的问题和运用的手段也各有不同,哪是黄说的那么轻松。黄三言两语就把毛模式判了死刑,仍然是右派的老毛病,即毛时代是专制的,疯狂的,即便那种体制在某些领域有其优越之处,但既然总体上不可行,那要解决如今这些领域的问题,也只能另觅新路。于是,理论与实践的诸多可能性就此被消灭。
这样一种整体论的思维,毫无疑问掩盖了问题的复杂性。而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长盛不衰。赵紫阳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曾经建议,在农业集体化效果不错的地区,不要盲目推行包产到户,但被否定。这些地方在强制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生产多出现倒退。南韩、台湾的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协这种合作形式可以是一种既促进生产,又保护农民利益的合理机制。无视地域差异,实施政策缺乏灵活性,踢到钢板也就是情理中事。
毛泽东时代成功的民族政策显然不局限于经济上的强制平等。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各族受压迫者的联合,强化阶级性,弱化民族性,削弱了少数民族上层精英利用民族主义煽动民众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毛泽东要求入疆的汉族不要搞大汉族主义,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和风俗,学习他们的语言。而当时的官员在大环境下不可能与资本勾结,因而维汉官员都相对清廉。同时,收入以及住房、医疗、教育资源分配的平等,也成为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保障。用一位新疆回族的话来说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低”效率,如何的“高昂”成本,又为什么“必然无法维系”?建国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已经有很多人论述过了,此不赘。改革开放的这条资本主义道路,是不是具有唯一确定、不容置疑的正确性?以前社会主义实践的所有历史,是否该全盘否定?退一步说,即便在普通省份和基本汉化的汉族自治区,这条道路伟大光荣正确,那么在新疆却未必。正如很多人所说,经济上的不平等,在其他地区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在新疆却成了民族问题。在这样的地区,民族之间的平等必须予以更高的重视。因此,新疆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个坚持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特区呢?低效率的计划经济,考虑到因局面的稳定而节省的社会治理成本,其总产出未必少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落差。就算中央多投入大笔资金和物资,考虑到内地对新疆矿产资源越来越大的需求,以及历次核实验之后应有的补偿,那也可以说理所当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实现平等显然更为困难。由于参与竞争的各市场主体在能力和资源占有上不同,自由竞争之后必然发生贫富分化。即便各民族在起点上是平等的,但如果民族之间存在隔阂,则背靠中原汉族巨大经济体的新疆汉族,也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因此,如果要走资,为了保证相当程度的社会平等,主政者必须在起点公平和民族团结方面做文章。
但是新疆的官僚在这方面交出的答卷根本就不及格。从小学开始,维族小孩就被迫学双语,而汉族小孩却很少去学维语。所谓双语小学,维语语言课之外任何课程都用汉语教,实际上还是迫使维族小孩往汉语靠拢。大学里面也开始只用汉语上课了。这其实是最差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维系民族认同的种族、宗教和语言并没有改变,维族对自身的民族身份仍有强烈的认知,而这种民族同化政策,势必引起维族的不满。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维族辛辛苦苦学完汉语课程从大学毕业,在就业市场上却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对那些铺天盖地的民族歧视,政府没有予以打击和纠正。赤裸裸的民族歧视是少数,用人单位的理由大多冠冕堂皇,说竞争上岗,维族素质不够高。就算维族在大学里面没学好,能力的确比不上汉族同学,当初谁让他们那么低分数线进来的?谁让他们N门功课不及格也能毕业的?难怪维族有人说,教育上的放纵是在毁掉维族。这种教育体制,能让维族感到公平吗?
至于民族团结方面,做得就更差。只考虑经济发展,放任大批内地汉人到新疆淘金,对这些人的素质,尤其是在民族团结方面的思想意识,却全不在意,结果这些人素质既低,大汉族主义思想又最严重,且大半不懂维语,不熟悉当地宗教和风俗,给新疆维族印象也最坏。反过来对维族,打击分裂势力变成打击宗教,宗教活动受干涉也就罢了,居然发展到留胡子要强制刮掉,还要收钱!王乐泉一味强硬,搞同化,不过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有人说王是固疆功臣,真是笑话。此人的治疆政策不断加剧结构性矛盾,而自己的亲属在新疆利用特权大捞特捞,上面却只以为新疆已经被王重手摆平,让其当了新疆王,还升官褒奖,不禁让我想起了太史公在酷吏列传中常用的一句讥讽:“上以为能。”如今尾大不掉,中央想拿掉他,还要担心他倚乱自重呢!
那些鼓吹民族同化的朋友,醒醒吧。不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确是同化了无数周边少数民族,甚至征服自己的异族也被吸纳。然而,请想一下,这些民族的背后可有奥援?而如今的维族,身后是中亚、中东以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其整体实力和文化之源远流长,毫不逊色于中国。若要一个繁荣稳定的新疆,必须要走民族融合的道路。而毛泽东时代的实践,或者,那个时代的理想,仍未失去其生命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此人是北大中文系学生,出生于新疆库尔勒。因为写于2004年的这篇文章,自治区领导拒绝他回去工作。
我问过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位新疆汉族博士生,他说文中所说情况一度是很严重,新疆汉族也很不满,这几年中央调整了税收政策,才大有好转。
这个到跟民族无关,主要是看他几句话。
新疆的石油運走了,\
新疆的天然氣運走了,\
新疆的棉花運走了,\
新疆的鉀鹽運走了,\
新疆的黃金運走了,\
新疆的和田玉運走了......
原子彈卻降臨在新疆了......
不论民族,一些地方的很多人就是这个论点。说实话没什么道理。
首先分两部分:
一是资源,不错它是提供了资源,但其它省份也不是只享受了资源。统一国家的好处就是,内部各个省份,通过让渡自身的一些权力,从而获得其它省份提供的好处。如果都是从自己角度考虑,那每个省都可以举出自身权益受损害的地方。举个例子,河南来往的铁路线很多,而运送的物资大部分并不用于河南本省。这就相当于让其它省份白白享受自己地理优势。如果在过往铁路线设个卡子,就可以坐地收钱,相当于利用自己的地理资源优势。是不是河南可以抱怨这个赚钱机会白白被人取消了呢?
二,原子弹。首先一个问题有无必要搞原子弹。如果有必要的话,那个作者觉得哪个省份的地理条件更适合放这个原子弹。
这个我不认为是大汉族主义,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在这个国家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汉族小孩都被强制普及英语是一样的。考虑到新疆还有其他若干个有自己语言的少数民族,完全的对等“双语”学习理论上很美好,实际上操作性不是很高。
而且,我也不认为这是民族同化,维族的风俗习惯、语言和信仰是不可以被抹杀的。如果禁止他们学本族语,像西方以前干的那样,那才是同化。强制多学一门语言,算不得同化,否则我们都已经是被英美同化了?显然不是。
放任汉人淘金这事,并不是政府纵容的结果,而是改革开放后社会模式的变化。不可否认这些人素质低,但你能像那个人大教授一样提案不允许低素质人进疆吗?何况南疆很多维族跑到乌鲁木齐素质也不高。
至于留胡子要挂掉那事如果是真的,真是个耻辱。
那些鼓吹民族同化的朋友,醒醒吧。不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确是同化了无数周边少数民族,甚至征服自己的异族也被吸纳。然而,请想一下,这些民族的背后可有奥援?而如今的维族,身后是中亚、中东以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其整体实力和文化之源远流长,毫不逊色于中国。若要一个繁荣稳定的新疆,必须要走民族融合的道路。而毛泽东时代的实践,或者,那个时代的理想,仍未失去其生命力。
同化显然是很难而且基本不可做到的,但语言上应该可以沟通,这点是非常必要的。让维族人成为双语人才,然后帮助他们富裕起来,然后维族的文化才会传播,然后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融合,这就是我的看法。
但是
一、新疆人的抱怨就是拿得多,给得少。地域差距是存在的。如果不是中央有意扶植东部,西部过来的资源价格提高一些,西部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高不少。就说是先富带动后富吧,现在也到时候了。
二、原子弹当然必须搞,当时也只能在新疆。但是,是不是该给补偿?
并不是反对他们学双语,而是认为汉族也应该学双语。双语或多语制度并不一定限于汉/维,也可以是汉/哈,汉/蒙,或者说在双语必修课的基础上,开少语选修课。这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是原住民,而不是投奔你汉人的移民。一门语言,要学到能说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尤其是你身边就有很多母语为这门语言的人时。
比如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少语培训和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可以肯定地说,有的地方会做,但大部分会不做或做得不够。
南疆维族跑到乌鲁木齐,素质的确也不高,可是他们是本地人,这就是区别。
汉族小孩在当地也有学习维族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必要,但其对于个人的意义与少数孩子学习汉语是不一样的。
我主要针对的使这个
普及汉语并非同化,像以前西方国家那样灭绝少数民族语言才是同化。
南疆维族并不比外省汉人天然优越,毕竟,传统上来说北疆是蒙古人地盘,维族人难上也就是这一两百年的事情。根据民族区别实行不同对待不但不好,而且容易引起矛盾。
我认为政府有必要提供一些夜校类型的帮助。但所有培训都是针对双方的,而不是针对特定一方,否则会引起民众情绪反弹。
不过他们的逻辑是:
既然你大部分课程,从小学到大学,都用汉语上,工作也非要用汉语,那就是逼着我多数时间听说看汉语,这样慢慢我们的母语就越来越弱势。
另一个没写的问题是,很多民考民的维族老师因为汉语不好,没法用汉语教课,纷纷下岗,这些人很容易成为疆独支持者
一切都是要体现平等。
平等作为社会公义的基本追求之一,在民族地区更为重要
很多事情都是没办法的,现在世界主要大学都开始用英语授课了,无论是德法还是意西。很大程度上,这是个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的问题。华人数学家大会在杭州开还要讲英语,这些和族裔关系真的不大。维族人这么说,还是有反弹情绪。
至于那些民考民的老师,政府有责任给他们开培训课。秦晖说中国政府现在是管制很多但承担的责任少,我觉得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