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非功不侯的诺贝尔奖 -- 同人于野
說得好玩,上花。
这大哥是搞高温超导的。在一个老印的组里搞实验。这个组在业界赫赫有名,老印就是学霸。 搞他们方向的全天下独此一家,垄断了几乎所有这方面的经费。这个组很牛,我不能再提供信息了。很容易人肉出来。
大哥很土,80年代初上的的本科,跌跌撞撞从农村杀出。大哥出国晚,英语很差,只能在这里当千年博后。 但是,大哥的水平很牛,老印拿出去骗钱的最初的成果就是他做的,而且其中一步最重要的工序全天下就他会做。
老印更像是个是个管理者,处心积虑把大哥完全给隐身了,所有的文章从没有大哥的名字, 外界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人。为了拿到关键工序的操作方法,曾经派若干学生,监视大哥的一举一动长达一个月,并且详细记录。结果还是没学到。
大哥是老狐狸。可能早就料到被人杀鸡取卵的可怕后果,技术上有保留。于是这个组就有这么个共生的怪圈。老印不能开了大哥,这后果不言而喻;大哥也不能离开老印,诸多的生计问题,加上他就是一个隐身人,还是个哑巴,外面根本没人买他的帐。
苦就苦了一帮正在上博的年轻娃娃。暗地里,烧高香,保佑大哥身体健康,实验不停,成果不止。 大哥只要一休假,整个组也就处于半休眠状态。一个越洋电话从国内挂进实验室,嘿嘿,小兄弟,仪器还转吗?大哥快回来,您前脚走,这机器后脚就挂了。 好,好,好,省亲完毕,肯定暗示归队。
学术圈也是一个政治圈。被抛上顶峰的,不一定是那个作出最重要贡献的人。看透了这一点,炸药奖也就没啥意思了。
但真正被人发现的却很少很少。
让人奇怪的是,日本一个重技术的发达国家,怎么技术强的人没能晋升,晋升了就不能静心做技术研究?
这个怎么说?
科研领域怎么看公平与合理?
你说的是"发明"(发现)振动论的牛人杨神经吧
这大哥英文不至于写文章都不会吧
甘于这样,估计老印工钱没少给
去找本物理学的科普读物看看,爱因斯坦能提出光速不变原理是因为前人的工作把其他可能性排除了。狭义相对论所用的洛伦滋变换也是前人的成果。
其实民科与否,关键不在于他的职业,而是其研究方法和态度。如果能够通过严格的论证,那么再惊世骇俗的结论最终也会被科学界接受。最近彭加莱猜想的证明就是一个俄罗斯“民科”完成的,他把论文发到了一个免费的数学论文网站,很快被主流数学界发现并接受,后来要给他发菲尔兹奖他还不要。华罗庚是自学成才,陈景润是个中学教师,但有人说他们是民科吗?
国内网上的多数民科,他们的“研究”和“论证”都不过是一些主观的想当然,没有任何严谨的量化研究或实验支持。人家不接受就说被打压,什么事都往政治上引。还见过要搞什么公开辩论,把科学研究当成大专辩论赛了。这些民科的价值还远不如自造土直升机的农民。
你搞出的东西写出的文章你为第一作者,这才叫公平,但是没干活的老板一定会挂名,这叫不合理。
大家争得是资源加人力。任何一个国家资源投入有限度的,人就那么多,不争下,还搞什么。
这位老哥也够惨的,这种没文章的人,基本哪里都走不了。
此老印原来是在一个公司做研发的,工科出身,想把高温超导做成应用型的技术。工作风格是典型的只要结果,不计手段。 老中估计是被逼急了,小宇宙爆发,把原始实验设备都改了,终于做出了能继续骗钱的东西。其实公司和research fund manager 都知道这个老中。不知道是谁出阴招在先,反正,大家和谐了,共生了。
要是真是有使用价值的发展,而且朱先生长寿的话,可能真能捞个炸药奖。 老中可能就永远都是F22了。
看看那些著名杂志就知道,科学文章的发表权还是牢牢控制在西方学术界手中。虽然他们的竞争力在下降,但是他们也比过去更注意利用自己的话语权。
要知道,科学和技术不同,对于科学而言,解释数据的能力和获得数据的能力同样重要
就想美国私立大学大大小小的建筑,甚至小到一个会餐的地方,都要用捐赠人挂名。
当然,两者差别还是很大。其实不干活只出钱的老板一定是挂在最后,大家一看就明白,也明白一作就是原创者。
另外,很多情况下老板想出idea,甚至有少数跟学生一起做实验。
怎可能离得了政治呢?
也替哪位大哥惋惜,凭他的资本挂几篇文章的名绝对是绰绰有余的,无论如何也不用做千年博后……
不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说不定大哥喜欢这样的共生状态,我等外人自然无需多言。
最后说一句,炸药奖当然要讲政治。呵呵,所以这东西既不是联合国评的,评选过程也不透明,更没有国际监督委员会确保公平公正,应该很是没有说服力啊。不过呢,人家有历史,有名气,也有钱;大众呢又有八卦的习惯……
首先道歉,那天可能是睡意袭来,犯懒了(查无实据了,我这个人有时候贪睡,见谅),导致部分内容没有展开详述。现补充之,欢迎讨论。
第一个问题不是自己的言论。大学时读过一本书,叫《“不”论——论科学的极限和极限的科学》,好像是一个名叫巴罗的大学教授写的书。坦白说,书我没有读完,原因是书中内容有些地方接近于哲学,而我一看到哲学的东西就开始瞌睡,最终该书成了催眠剂。不过作者的博学和书中对当前科学的讨论使我深深的拜服。跑题了...不过这书的确值得推荐。
科学有没有极限?从百年前的自然哲学原理到量子力学大发展的20世纪初,相信即便是最顶级的科学家也不敢说科学存在极限的结论,开尔文说了科学大厦就被推倒重建了,再这样说恐怕又要自取其辱。然而近年来科学进展缓慢,似乎进入了实验和计算的时代,理论也多进入唯像和解释,再难重现划时代的辉煌,于是问题就来了,是科学接近了终点还是人类的智慧接近了极限?人类的大脑是不是为了科学而生的?巴罗对这个问题是持否定观点的,所以他倾向于人类智慧有极限。我算是认同吧,毕竟人从树上走到地上只是为了生存。不过还有一个事实也不能忽略,那就是人类的大脑还在不停的进化,知识也在不断的积累,否则恐怕难以解释当前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但现在的科学太发达了,知识大爆炸类似宇宙大爆炸,使得每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获得地球程度的知识,于是开始了协作。有时候我总觉得现在知识体系和宇宙体系还真有点像,单个星球聚集形成星系,产生更大能量,不同学科的人们通过彼此协作,也可以产生难以相信的能量推动科学体系前进。如此看来,人的能力似乎是无限的,真的是这样吗?未必,现实中还有更强的羁绊,人多了要有管理使之更高效,利益、观点的冲突等也会愈加明显,然后就是资金的限制。如前面我所提到的,现在的科研项目都很耗费资金,那投资方就会考虑收益,当对自身的收益预期小于投入资金时,该项科学研究也就到此为止了,电影《超时空要塞》中主人公就面临过这个问题,当然剧情中最终由民间出资解决了她的难题,事实上现实中要更残酷,中国人唐孝威与诺贝尔奖擦肩的故事就是教训(详见南方周末文《中国科学家唐孝威何以错过诺贝尔奖》)。
上面罗罗嗦嗦的说了半天,仍然没有对科学极限和人类智力极限有个明确的说法,这也不能怪我,巴罗也没说清楚,相信也不大可能会有人能够说的清楚,反正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是了。
再说后面公平与合理,这个我的想法也不是很成熟。仅作参考交流,欢迎提反对意见。这个问题我提出时是因为想起来现在核能的利用。科研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问过我同学,他们认为其目的是造福人类,使之更好的生活。我不是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有这方面的目的,但是科学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探索未知领域,或者说求知欲是人的一种本能。造福人类只是科学成就的技术应用而已。正因为如此,在科学受到人们的认同和奖励方面,多少存在着一些公平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时候,奖励只是一种合理的形式。也许长时间内的公平与合理能够并存吧。
Merrifield发明了多肽固相合成法是在1963年完成的,1984年为此他得到炸药奖。而中国全合成胰岛素是利用他的方法,因此没有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