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老兵故事】我对毛泽东时代晚期的一点回忆 -- 老兵帅客

共:💬153 🌺83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那个时候也是有补助的

我上南开大学的时候,天津籍学生每人每月补助九元人民币,外地学生按照各自所来自的省份不同而金额不等,我只记得来自河北省的同学每人每月只补助一元人民币,其它的就想不起来了。至于上学贷款,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听后来上学的人讲,好像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家园 票证里面也有好的

比如说香烟票,俺家没人抽烟,老拿它去换鸡蛋和大米。取消以后这项经济来源就断了。

家园 呵呵

我说的只是天津的情况。

实际上,那个时期也就是三个直辖市情况好一些,比较能够保证供应,至于其它城市就比较差了(农村就更加不用讲了)。沈阳陈锡联的陈半两外号的来历就很说明问题。

我舅舅家在无锡,当地习惯做菜放糖,可是当地却不供应糖,于是我父母每次去上海开会都要带上成袋的白糖(我们自己省下来的)去支援他们。

家园 地震的时候我一共在窝棚里住了三天,然后就是住厂房了

解放前日本人修的厂房,很结实的,周围后建的房子很多都倒了,它却一点事情都没有。我在厂房里住了大约五六天就被我堂兄接到北京去了,因为当时北京往天津打电话找不到人,奶奶家里都急坏了,就派我堂兄到天津来找我们。

我堂兄很走运,居然找到了我们,然后他就带我回北京了。上火车的时候北站秩序很不好,很多人挤在车箱门口上不去,他就把我从窗户塞进去了。

家园 国内的户口隔离持续到了今天

我在北京公司里上班的时候,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在北京外企里面只能够作Contractor,而且几乎不可能升上经理的位置,不管他的能力如何。这里我指像样的外企,而不是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

这点是我后来移民加拿大的一个原因,我不想在自己的祖国当贱民。

家园 那时候我还在农村

当然还记得些灶堂里烤红薯,烧麦穗什么的,但忘了是几岁时的事了。我父母有时侯也会谈起那三年的事,他们管那时叫生活困难,说过有几种树叶可以吃,棉花长起来还去地里刨红薯,去山东换山药干(我们那管红薯叫山药)什么的,没觉得他们语气里有什么痛苦的。

家园 是的,补助是普遍的

贷款是要申请的, 还要父母单位的证明

和以前助学金一个性质,只是毕业后要还而已.

家园 红薯和山药好像不是同一种东西
家园 老人家凭借着常识道出了朴素的真理

俺的一个同事,在老毛死的时候喝酒庆祝,经常一个人爬到山上大汉反动口号。

家园 我说了,是我们老家管红薯叫山药,地方特色而已
家园 很多人都明白的,只是没有多少人敢说出来

其实,毛时期的一些做法可以媲美暴秦。

家园 劝君莫骂秦始皇

焚书之事好商量。

老毛本来就自比秦始皇,当然他的统治也就和暴秦有的一拼了。

老毛的名言:焚书坑儒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几百个儒生吗?俺抓右派一下子就是50万。

家园 我觉得老兵开此帖挺好

让大家都看到我们老百姓在某个时代时切切实实的生活,比什么数字、调研报告好(老实说我看到任何中国的数字都不怎么相信)。

我觉得最怀念毛泽东年代的应该是城市里的普通市民阶级,国企员工,因为他们最担心的住房、医疗、教育这几样人生大事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虽说现在吃的丰富了,工资也长了,但是社会福利安全罩完全打碎,有的连住了一辈子的房子都给强迫拆迁,改革后的生活素质对比起来并没有上升什么,但是受益人群挥霍的生活状态就在他们眼前,反差很大。

至于农村,对于毛泽东时代的回忆就是贫困、贫困之外还是贫困,改革之后不少沿海的农村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况且以前就没有什么社会保障,现在也没有,扯平。就算退一万步来说,现在起码多了偷渡的自由。内陆的农村我不知道生活的绝对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但是我猜想在整个国家自由度增加的情况上来说,外界的整体生活水平上升应该能带动内陆受益。

毛泽东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一个图腾,特别是现在社会处于无序、无制约、无信仰的阶段,一个被两代人奉为神明的图腾(自愿或者非自愿)很容易借尸还魂,满足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作为在那片国土上度过了成长时期的中国人,无论你恨他还是爱他,毛泽东这个名字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家园 我奶奶还这样说过......

我问她,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共产党。为什么?分田分地。

家园 说得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