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对中国有利 -- truth
人民币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对中国是利大于弊的.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外汇市场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 并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 可惜过去一年多时间里, 人民币汇率又退回到了紧盯美元的做法.
1994年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 对美元汇率从1:5贬到1:8.7左右. 一次性大幅贬值避免了资本过度外逃. 2005年汇率改革时, 有些学者提出来应该一次性基本调整到位. 但政府最终采用了小幅逐步调整的办法, 结果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国内, 刺激了通货膨胀的升高.
国际金融危机后, 热钱和投机资本自顾不暇, 正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大好时机. 此时调整人民币汇率, 可以避免热钱的过度涌入. 如果等到西方国家的经济恢复了, 那时就晚了. 多项指标表明, 中国经济已经明显回暖, 全年GDP增长率估计在8.3%. 现在是继续深化汇率改革, 推进浮动汇率制度建设的时候了.
浮动汇率制是保证自主货币政策的必要条件, 也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前提. 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把中国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 同时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 实际上是穷国补贴富国, 这也是固定汇率制带来的弊端之一.
在改革开放之初, 发达国家的产品和设备遥遥领先于国内, 所以中国有着巨大的进口需求, 继而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外汇饥渴症”. 国家采用人民币贬值,强制结汇,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刺激出口创汇.
但到了现在,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大量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中国不仅不缺乏外汇, 反而存在外汇过剩了. 现在是时候改变“外汇饥渴症”, 改变过度刺激出口的政策了.
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对中国利大于弊. 汇率改革不能停止后退, 早改比晚改好, 主动改革比被动改革好.
呵呵,三十岁后,感觉自己一个小小的进步,就是能从一些尽人皆知的声音里面,听出其背后隐藏的反面意思。
汇率大战 开打在即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3684529o1p30.html
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独立的财政政策构成三元悖论,不可兼得。
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有利于金融的发展,但也增加了被剪羊毛的风险。在中国目前的近似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下,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同时生效的。
中国现在的难题是,政策目标如何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外贸平衡之间进行抉择。
因为在国际贸易发达的现实情况下, 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无效的. 这点在中国已经被实践所证明. 前几年, 热钱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 通过伪装成贸易或地下钱庄等方式, 大量涌入国内, 而政府却无能为力, 缺乏措施. 所以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 政府只能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之间二选一.
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选择了让货币汇率自由浮动, 以换取本国(或地区)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 中国是唯一的例外(还有香港). 在很长时间里, 人民币汇率紧紧地和美元捆绑在一起, 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失灵或失效, 温家宝宏观调控成为“空调”就是例子.
固定汇率的缺点不仅限于此. 说到“剪羊毛”, 固定汇率并不安全. 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采用联系汇率的香港同样遭受了国际投机者的攻击, 损失惨重, 最后是靠大陆的救助才度过难关. 而且之后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 经济陷入低谷.
睁开眼睛看世界, 全球主要经济体(欧盟,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采用了市场浮动汇率制, 唯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 仍然把货币与美元紧紧捆绑在一起. 难道其他国家都比较傻吗? 或者其实是中国的政策有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 国际外汇市场迅速发展, 浮动汇率制成为了世界潮流. 而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布雷顿森林时代, 把人民币紧盯美元, 压制外汇市场的发展. 这种逆潮流而动的做法只能让美国人得利, 而对中国弊大于利.
中国在2005年启动了人民币浮动汇率改革. 遗憾的是, 过去一年多来政府又倒退回了人民币紧盯美元的做法. 数据表明, 中国经济已经明显复苏, 现在是推进和深化汇率改革,发展外汇市场的时候了.
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并不是为了讨好西方国家, 而是出于中国自身的长远利益. 政府控制和捆绑美元的汇率政策, 对中国是弊多利少的.
媒体渲染的所谓"汇率大战", 不过是制造噱头而已. 看看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他们都已经实现了浮动汇率和货币可自由兑换, 为什么这些国家就没有什么"汇率大战"呢?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的准备度有关。
理想的汇率改革方式是让多数企业自然淘汰最低端工厂,向高端发展。就是说,伴随产业升级改革汇率,这样能保证中国的就业市场和企业健康度。前几年的汇率升值过程就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美元汇率变化完全不敏感。现在的情况可能好多了,毕竟企业都经过这一段过程了。但是一步放开仍然是很冒险的事。就中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只要保持长远改革趋势,不必要冒这种风险。
热钱流入中国很大部分的原因是RMB升值的预期,造成资本管制部分无效的原因恰好是汇率的不固定。通过地下经济进行资本转移,在资本量很大的时候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热钱进来容易,出去要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资本管制并不是需要阻止资本的流动,目的主要是给资本的流动造成障碍,增加短期炒作的难度并减少其收益。
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有利,减小了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贸易大发展的时代, 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无效的. 而且资本管制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放松资本管制(其实是政府承认管制的无效性)是世界潮流.
把资本管制无效的原因归咎于汇率的不固定, 转而实行固定汇率制,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各国的货币有自身的真实价值, 而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 市场参与者会非常灵敏地发现这种变化, 进而配置经济资源, 导致资本的流动. 这个过程是市场和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政府的控制只会扭曲和干扰此过程.
作为出口企业, 本身应该适应汇率的变化, 这在世界各国都是通例. 国家不应该为了出口企业而操纵汇率, 这实际上是为了外贸而牺牲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利益. 国家更不应该过度追求外汇储备(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2.2万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多用来买美国债券, 是典型的穷国补贴富国的做法. 这实际上是为了出口而牺牲了国民福利.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为了出口创汇的需要, 国家的政策过分偏向于外资企业和出口部门. 包括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和政府贬值人民币等措施, 可以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这种偏向性政策是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的. 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其实早就该变了), 而人民币浮动汇率改革就是关键的一环.
浮动利率的出现,主要是当年美国的制造业,受到德国和日本的强势竞争,因此通过浮动,为贸易商“创造”出制度风险,然后由金融业来收风险费,呵呵。
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实体企业,比如说航空公司之类,你没有买金融衍生品,人家银行连信用额度都不给你。结果是去年的油价导致差不多每家买了衍生品保险的公司,都亏损10亿美元左右。
这个东东就是用来吃制造业出口大国的。
日本,大家都知道,被杀的厉害。而德国要好一些,因为人家搞了一个欧元区,就把外贸的大部分,变成了内贸,因此德国企业不需要交税了。
所以现在金融衍生品的好日子,就是看中国会不会给忽悠进来了。
当然,如果中国可以尽快做到东亚布局,和人民币结算,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自由贸易和浮动汇率,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向松祚写过好几本书揭示浮动汇率的危害,建议你看过反方的意见再下结论不迟。
这两天在看一本对自由贸易实证研究的书,等闲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