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血脉?命脉?房地产与地方财政 -- 明石
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非常模糊,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法律文件对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和阐述。可以猜测的来源是很大一部分新发行货币是通过银行贷款进入国民经济的。有说法表明,相当大一部分流动性是通过基建、房地产和股市吸收的。虽然说目前房地产的价格确实有坚实的需求支撑,但无疑这个需求有很大的比例是来源于过剩的流动性。而大部分人的实际生活需求成了牺牲品,被滚滚而来的流动性淹没了。
流动性本身并不是坏事,生产扩大、金融扩张乃至GDP的飞速膨胀,离不开背后飞速注入的货币。但是目前流动性的分配和导向出了问题。中国的流动性其路线基本如下:贷款,基建或扩大生产,出售商品吸收货币,然后在这里分成三条路,一部分是工资,另一部分流入所谓”既得利益集团”,最后一部分回笼到银行或政府财政。然后。。。然后就出问题了。显然这里有个很多人都看得到的问题:利益分配,大部分人只能获得相对小部分的利益。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不完整的新自由主义。后一个问题也许比前面一个问题还要严重。
政府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房地产泡沫。但房地产问题是标而不是本。GDP好比一个池塘,货币洪流滚滚而来,为的是在这池子里养更多的鱼,减少流量很多鱼苗都会死掉。房地产是塘边唯一一道像样的堤坝,一旦把它推倒,谁也不知道会淹死多少人。但这坝越修越高,再不分洪的话,只怕玉石俱焚。
中国财政在税收调节分配上是新自由主义的,但是在货币再入生产环节上是干涉主义甚至国家资本主义的。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分堆积在了小部分人手里,而且没有通畅的货币回笼渠道。中国政府目前基本不发行高息国债;很大一部分国民经济部门设置重重壁垒,不对民间资本开放;股市只是为了毁灭流动性而不是吸收流动性。假设明石手里有了花不掉的闲钱,除了买房子,目前还真的不知道该用来干什么。流动性的调节是个复杂系统,干预过细往往断流。新自由主义若去除其意识形态等副作用,于处理流动性上其实颇具功效。当然在这里并不是想鼓吹万恶的,吹起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新自由主义。但是,金融方面需要严加监管,并不代表生产扩大方面也需要设置层层壁垒。
前面已经提到了三个流动性回收方法,而其中最为迫切的重中之重便是规范和扩大资本市场。中国股市实在是政府败得不能再败的败笔。而明石甚至以为,目前大部分的流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都根源于这个烂赌场兼碎钞机。中国股市绝不应当只是现在这点市值。没有明确分红策略和历史的企业应该坚决退市,国内企业不行便应当让国外企业来,只要它能够稳定地分红。必须来一次彻底坚决的大清盘。资本市场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和适当高于银行的利息,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配股拆股权证的滑稽戏。
其二是扩大开放投资领域。即使国家有足够的钱投入,也应当主动鼓励部分资金来自资本市场(由于资本市场基本失效,这个方法目前是不可行的)。能源和原材料公司,或者说对外采购的能源和原材料公司,完全国有化毫无必要。虽然说在走股份化的路子,但是分红制度跟不上就毫无意义了。
其三是国债与地方债。地方债之所以不好卖还是因为它是骗钱的。修路修桥当真一分钱都赚不到么?现在地方政府拆一块地,拆迁费都是从土地出让金上来,钱都被自己赚走了,太黑了。为什么不发债拆迁,还债的钱从土地出让金来还,政府里头抽一部分也就算了?这种地方债,估计利息不会低吧。
国家与民争利,坏处不在这个”争”字上,而是在这个”利”,肉吃掉了,汤不能不给别人剩一口,否则就把整条路都堵死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前文已述,房地产问题的实质是流动性问题。有些河友都已经直接或间接地阐述过这个问题,有不少论述要比明石的说法要详尽得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从地方财政上入手,不能说不对症,但这是帖猛药。不动产税开征,固然可以大大缓解财政上的窘境,但是同时打击了无产和有产阶级,同时摧毁了吸收流动性的防波堤,实在是难说明智的解决方法。
进入正文之前先举几组数字: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2009年中国财政赤字将扩增至9500亿元。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20%左右,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而近期美国国债总额突破
10万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分担的债务总额突破8.6万美元。
无数经济学家大声高呼美国债台高企,仿佛明天就要崩溃。在明石看来,这不过是美国版的韬光养晦而已。美国50年来发动了五次中等规模以上的战争,近两年更是两场一起来,打到现在不过略显颓势而已,这正从侧面证明了美国的强大。而苏联不过打了一场阿富汗战争,庞大的帝国就已呈失血衰竭之势。这其中,作为美国金融霸权核心的国债市场功不可没。
历史前推到18世纪末,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人口、陆军实力占压倒性优势,仍在大英帝国的英镑霸权前力不能支。英国政府通过国债市场获得了几乎无限的相对战争潜力,最终法国因为军费不支,率先滥发纸币,引发了总崩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达的国债市场,是帝国之剑,霸权皇冠上的明珠。
美国的这次危机,其实中国没拿到什么大好处。虽然国企民企挥舞着美钞在外攻城略地,风光一时,但这都是以交给美国的8000亿美元为代价的。花8000亿买一两千亿的投资护照,实在不能说是很划算。其中关键,在于中国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外向的国债市场。中国国债今年才开始对外销售,对这个危机来说来得太晚了。下一次想骗人买国债,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但以此为契机,开始着力建设国债市场,亡羊犹未晚矣。
国债市场虽然有分散股票市场资金之虞,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两者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吸收足够的流动性,如果打起架来也许倒可以共同进步。另外,目前地方政府借房地产之势反制中央,中央若试点通过发高息债拆迁,土地出让金还债的方式,以增加税收返还为条件,进一步集中财政,不失为一条强化地方控制之路。
(彭博社7月10日讯)在本周举行的第二次政府债券销售中,中国未能成功吸引足够买家,因市场推测创纪录的银行借贷将引发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内部的通货膨胀。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Securities Co.)不愿吐露姓名的交易员介绍,财政部原计划销售的350亿元短期票据只销出251亿(37亿美元)。在7月8日的长期债券销售中,政府也未能完成销量计划,这是将近六年来的第一次。
中国国债市场之所以脆弱不堪,跟缺乏包装(功能太少)和推销不力(实力展示)不无关系。明石以为,国债市场走出去的第一步,恐怕要在利益交换上做文章。比如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的希望不大,折中的结果,可以以共同开发为条件,要求周边国家购买本国国债,条件成熟时,不排除动武或引爆货币危机的可能性。这第二步,就是找个软柿子捏捏了。
比如给退休职工,教师之类的,按比例分一部分过苦券,90年代就干过,我们家便宜卖了,损失不少。。。。
高人也是要找人交流的,哈哈。
关于中国电力负债率的报告,能搜到内部版的,李家的家产,还是相对健康的。
支持世袭,这样才有责任感。。。。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过人民币不是自由汇兑的,中国没有文中描述的那么危险吧。在中国没有承诺放开汇兑的情况下,海外炒家的成本,不仅包括曲折进场的成本,还要包括中国突然关门的风险成本。小笔资金可能进来冒冒险。但大到能屠宰中国或是挤奶中国的资金,他如何设计自己的退出机制,有哪个汉奸有这个力量来给他保证能安全退出?估计胡总亲口邀请,砸上万亿美金的人都会心里没底。这是个有核武器的“邪恶”政权呐。钱进来了,还是从后门偷偷运进来的,被人玩死了都找不到说理的地方。这个风险,对华尔街的投资精英来说,应该算得过来。
你文中的可能,我认为存在于中国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我们失去了独立的金融政策后才可能消掉华尔街的风险。不然,华尔街就算来炒作,也会带些肥羊来与中国55分账,不然,自己都有不能成功离场的风险。
我要表达的观点,一是着力建设国债市场,二是回收土地出让金重整地方财政。跟您在这说的不是一回事。。。国债摊派跟国债市场是不一样的。
中国很多东西,行政说了算,非市场化的
行政命令卖国债和滥发纸币本质上没有区别。我这里强调的是解决问题,超过上限的流动性又不在普通老百姓手里,回收他们的纸币有什么用?
现在的政府必须把土地出让金制度转变成物业税等财产税
在制度设计上,还应该考虑已购房者,因其在购房时支付了70年的物业税,因此在70年内不再支付任何由房产产生的财产税。同时作为预先支付的补偿,政府应该在70年内向购房者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利息
个人的不成熟想法,请大家轻点拍砖
不过说陈经的就太刻薄了一些,本质上你的整个思路模式和你BS的宋其实是类似的,相信2010年你会知道类似在哪里.总而言之,一盘散沙的局面可以为老美各个击破,在这次恐怕不会有什么意外,但是过程你描述得太完美了,这就是问题,很多幕后的协议,恐怕我们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会知道,欧俄的底线,老美不敢直接去碰的,而中国的底线,随着国庆阅兵的全面亮剑,也已经事实不可碰触.所以2010年,还远不是美国彻底解决问题的年份,只是美国需要一大笔钱保命的时候的确到了罢了.
主管的意思,落实下去,会是什么样子?
正如现在你买股票不需要村长开条子
获得需缴税,拥有需交税,
本质上没有区别。
我记得有一个经济学家已经证明了,无论在哪个环节收税,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