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小处着眼说东北(系列一) -- 王小棉她妈
楼里烧炕,把煤运上楼也挺麻烦的。
现在取暖费很贵,没准自己烧炕还便宜点
黑龙江冬季供暖期是5到6个月,山东才俩月。自然没有那么积极去搞集中供暖这种东西。有的人家好省的,抗一抗冬天就过去了。我们家有一段就是这样。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家几口人,穿着棉军大衣,在屋子里溜达着看电视的样子。
另外关于煤的存储问题。东北原来的老楼也有叫棚子或者下屋的地方,用来放杂物。一般是在居民楼外另建一排简易房。但是不多久,就取消了这种设置,毕竟用建棚子的地方盖楼对建筑商比较合算。但是在山东直到现在还有这个设置(山东叫草厦),不过现在不单独建了,而是建在楼的第一层。
还是土炕好,热乎劲能闷住,石板炕烧起来没有土炕闻着有味道,土炕闻惯了其实挺好闻的,闻着心里踏实。
基本上是俄国人或日本人留下的建筑,墙都是半米厚以上。
室内冬暖夏凉。
曾去那旅游,走马观花,很是向往那里的生活,
打小看“林海雪原”、“完达山记”、“冰凌花”就神往东北“猫冬”的火炕小酒,熬鱼大饼子、饨菜、粉条大白菜、小鸡饨蘑菇、血肠,好在现在广州很多东北菜馆,时不时吃上一顿,就梦回童年了![流口水的图标]
老远看到莫大的主楼,我立刻就喊起来:“那就是莫大”!
那是我第一次去俄罗斯。但那建筑风格,我在国内很多大学都见过。只是莫大的气势更宏大。
借用王小波的话:别人的痛苦可以成为你艺术的源泉
自己就不要去受苦了吧。
那种诗一般的生活,都是看着别人好,自己是不行的。
为一大--爱祖国爱人民的创举。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那些疙瘩头不少都属于树根了,所以没纹理,不好劈。
要不然是新疆的甜粘系列的,也好吃,做菜用的多。
光甜的玉米新鲜的还凑合,你说的那个,估计都走糖了(离杆一定的时间糖分自我消耗),所以不好吃了。
我爸搞玉米育种的,所以知道。
一般以不过第二年夏天--或两个夏天为新鲜的,你就凑合吧:)
没有机会去莫斯科,有机会的话一定去转转。。。
俺老家苏南的,恢复高考后去北方上学,父亲送我去学校路过食堂看到了发糕与钢丝面,他老人家回亲戚家吃午饭并立即回老家了,回去说孩子学校条件可好了,鸡蛋糕、鸡蛋面一大筐一大筐,都是学生的主食...。我第一周还觉得挺好吃,一个月后30%的粗粮就吃得少了,发糕还经常吃点。
现在有点怀念过去,粗粮也吃得不少,那时油水真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