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蜗居》的一些心理剖析,也许还是教程 -- 万兹
某位写三国正史小说的大家(因为是真正的非演义正史,书倒没人看)说过吕布行事作风的事,定义是“什么人都杀,什么道德都当狗屁”,这位有点类似。她自己倒没什么,现代社会这种人一个人生活也混得下去,说不定还混得很不错;不过找她的人就要倒大霉了。
有了新的,毫不犹豫地被扔到,反正不欠她的
女性的本质是贪欲?
不敢苟同,那种小说里的极品女极品男,在生活中并不多见。
生活里的男男女女几乎都是理性与感性的混合品,至于男女,只是角色不同罢了,至于恐惧与贪欲,真的在性别角色之中分得清么?
我更感觉象是LZ自己想象中的男女罢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送花
真是不服不行了。
LZ自己愚钝不堪,却以为天下人都是如此,网络世界的人物浩如烟海,竟然还能如此偏见简单,真是感叹人的偏见与封闭的能力了
是一位在读博士。
金山词霸:释意 贤:“贝”部,共8画 惠:“心”部,共12画 一般是指女子温柔体贴,家务事样样行! 对家人体贴入微,聪明懂事,听话。
汉典:指妇女善良温顺而通情达理
有句话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相对而言,女人这个物种比较纯粹,被自利冲动所主宰。男人的属性就比较浑浊。
男女之间的区别,不是男人理性女人感性这么简单。女人也有理性,不过这种理性不为大多男人和社会所认可。男人的理性是“整体最优化”,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这个社会大多数时候被男人主宰,按男人的逻辑去运行。
女人则是一种“当下利益更优化”的思维,她们在一些小事上常常算的很清楚,但往往缺乏大局观。
女性我觉得除了生理上的特点,最主要的是社会属性的定义。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也是社会所定义塑造。
男性教育的出发点和对象是社会,女性的教育出发点和对象是家庭。通俗的说就是男人以世界为家,女人以家为世界。在这样的前提下,以社会为对象的教育,必然要求男人学会应对与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学习处世技巧以及社会的行为规范,学习如何与人合作。以家庭为对象的教育在处理社会关系方面的要求相对要简单的多,其所要面对的对象只有家庭成员,这其中主要是丈夫。举例来说,仁义礼智信从来都是对男人的要求,对女人社会的要求只是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其核心是要对丈夫忠诚,勤俭持家。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如果我们以不同的标准来看待男性和女性,显然不会得到什么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以男性的标准来看待女性的社会关系能力显然得到的结果会不尽如意。
我们可以这样做一个假设,掩盖一个人的生理特征,然后给他一个与生理特征相反的性别属性。那么这样教育出来长大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一个生理上的女人,具备很多男性的属性,不如豪爽,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爱打爱闹,我们会说这个人是个男人婆。如果一个男人具有女人的属性,比如扭扭捏捏,说话总是轻声细语,胆小怕事,我们会说他是个娘娘腔。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女人与男人这种本性,都是社会所给与的,而这种社会属性的根源或者说基础,就是男女的生理差异,主要是力量的差异。
我的一些回复帖大概接近这个意思--不对称。男人感性理性基本平衡,理性可以克制感性,按正态分布中心来说,基本上理性100,感性也100。女人的理性克制不了感性,理性50,感性100。正态分布的意思是说可以有一些例外的。
女人“当下利益更优化”里面的“当下利益”基本上是感性冲动。这种“理性”实际上主体是感性。
在不涉及自己的时候女人还是可以表现理性的,一涉及自己基本上就无法表现理性。
现在表现出的差别,不是社会定位能解释的。而是心理上本来就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