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上海三十年往事(一)走穷命带财运的朱鎔基 -- 大势至
据我所知,上海大众曾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
1。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规定了国产化率这一硬指标,差点逼死德国狼堡。所以一开始,小心谨慎的德国人只肯负责技术生产,决不负责销售,维修。
2。作为汽车企业要有量产规模才会有利润,厂房建设,维护基地等等费用的摊派消化要靠上规模的,而上规模又受制于中国市场本身,国产化率要真正达标,不然只能靠零件组装,关税将使企业无利可图。大众车的价格不好用国外价来衡量。规模上德方要求的设计产量高于中方的意图,只是没想到很快迎来公务车的爆发式增长,现赶也来不及,量上不来,所以后来才再扩。
当时上下游配套企业按德国人标准在中国大陆是不存在的,他们称是在现代化汽车工业的沙漠中建中国厂。不要以为上海大众生下来就是个金娃娃。当时同期进入中国的国际汽车业在中国办企业还有美国的,法国的企业,只有大众活了。双方都是付出了初建代价的。
特别是配套企业全数由大众一家一家地甄别鉴定出来,德国人既要企业成功,又要严格守约国产化率,又要保住中国产车的质量,极其巨大的投入。全靠德国人认真和执拗,最后中方调动了许多好企业来做大众的部件攻关,而德方动员了众多德国退休老工程师老技师来中国,下到一家家配套厂家做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攻关,只管吃住行,不领工资。大陆许多汽配企业发家多从大众开始,被大众认可的汽配厂家国内其他汽车行业主家是倒着求的,就这么牛。
德国人很有耐心,大约在一期合同到期时才分的利,反正决不是很快拿钱的,第几年才可分利不能确认了,不会在三五年之内。上海拿得到什么钱。
3。直到九十年代,大众的中方经理仍是压力巨大的苦差事,好象是第三任吧,姓方的,不堪压力而自杀。
4。上海初期占的小便宜好象借着事由,开了个道路建设费,算是收个买路钱,可上海要配套电,房,户口许多东西,真不算多。
5。大众把现代汽车工业绿洲培养出来了,别人也下山摘桃子了,所以不算暴利,尤其与其付出相比。
中国出现了一步迈进现代化的汽车行业,正规而完整,我以为比钱重要。
记得最后的意思大概是,劝大家不要急于下结论,让历史来证明,云云。的确是劝慰的口气,而不是权威的腔势,让人比较易于听的进去。
据说有人想把当时住无锡的181师(?好像是这个番号)调来,老朱坚决不同意,而是调动上海各厂的工人民兵上街,没有形成军民对抗,缓和了局面,所以上海的情形不像别的城市那么紧张。从这点来看,老朱处理得还是很有分寸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惊喜:你意外获得【经验】 三十点
2 枚 通宝已收。通宝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littles 不过是毛左罢了
说到太祖时候他可从来不说不公平。。。说到底不过是改革后既得利益受损分子的一员罢了,倒是和今天改革后既得利益者相得益彰。
电视那个报导啊,全是正面宣传,盖过了真人。
当年还小,可现在还是看不清,封得太厉害了,全是小道消息,正式的啥都找不到
司机就是干这个的,买的不如卖的精,相对乘客就是强者。自然是要负更大责任。
而且乘客中无故刁难司机的,恐怕实在没几个。
一二号线就是杯具,而且很有可能酿成餐具。
办不成事就要退钱……如果不退就是拎不清猪头三,要被人民鄙视的,以后也不会有人找上门了。
是吗,那这么说卖东西的全得先交300块再卖东西了?
“当然公平 [ 大秦猛士 ] 于:2010-01-14 17:40:00
司机就是干这个的,买的不如卖的精,相对乘客就是强者。自然是要负更大责任。
而且乘客中无故刁难司机的,恐怕实在没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