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0) -- 江南水
君从尹,从口。尹者治理,口者发号施令,所以不管大小,起码有一块地给他管(即使只是名义上的给他管),才能称为“君”(《仪礼》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公侯伯子男是诸侯的爵位,虽然国有公国侯国之类的分别,但自己国内一般称为“公”或者“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其实是侯,秦穆公是伯,反而宋襄公才是名副其实的公爵……)。
至于汉朝那几个女性的“君”,其实不是尊号,而是妇女的姓名用字而已,许平君、王政君、卓文君……
汉朝的确也有女性的封臣,称为“主”和“君”,一般来说是刘氏的封“主”,非刘氏的封“君”
比之男子,则是“王”和“侯”的分别
古人说现代话,而且是说广东话。什么“一世人两兄弟”之类的香港才有的“俗语”。
“易容”桥段,纯粹情节主导型的“易容”之极致(这一桥段与人物塑造或主题表达都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为用于解决情节上的悬念)。
一开始的时候南方基本都是农业啊,即使现在,农村人口的选票可以决定很多事情,要是没有农村人口,共和党就没有上位的可能了,那些人可没有种植园了。想不通工业和统一有啥关系,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是为了工业吧。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基本都叫联邦政府,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立法权,财政权,人事权,不依靠中央政府下派,不受中央政府管辖,立得法差别大,就是为了适应每个地方不同的情况。
明清时代官员办公都靠绍兴师爷,根本就是因为官员根本就不了解本地,也不愿了解,反正过几天又换地方了,还谈什么克服地域差距呢
先秦时期堕胎技术不成熟,如果强行堕胎就有可能丧命,所以还是生下来好,真正可以看出太后态度的是有昭襄王的先例在,她明知缪毐的行动肯定不会让嬴政活,还把调兵权交给缪毐,摆明打算用那两个孩子取代亲生嬴政,如此冷血也难怪嬴政后来想连她一起干掉。这种心理倒是古今中外一致的。
黄易的原作里,项少龙是台湾特种兵而非香港有为青年。这个其实已经留了一个伏笔,解释为什么会挑他回到战国,就不担心口音问题。
因为项少龙是住在台湾的客家人,而山东六国的口音与某些客家口音有继承关系,所以。。。
至于电视剧为了和谐改到香港,就在很多地方偷懒了。再说,这年头拍电视剧虽说有方言版的,可是用客家话还是不大容易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