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中国的投资困境 -- SkyWalkerJ

共:💬18 🌺7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中国的投资困境

主要内容来自扬韬先生的博客。本人补充一些数据。

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发布了2009年经济统计数据,GDP实际增速8.7%,保八成功。现在我们看细节:

2009年GDP名义增速6.79%(33.53万亿元V.S.2008年的31.4万亿元),是1983年以来的第三个低点。此前,只有1998年和1999年的名义增长率分别为6.36%和6.57%。与8.7%的实际增速相差的部分来源于GDP平减指数,即价格变动因素。统计局的结果是2009年物价下降了近2%,名义增速加上这个部分,保八成功。

再来看货币的增速。2008年末M2为47.52万亿元,2009年末为60.62万亿元,增长27.6%。换句话说,我们是用27.6%的货币膨胀,获得了6.79%的GDP账面增速。

2009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30.1%。我国GDP核算是按照支出法,因此直接相除,固投占GDP的比例是67%,就是说GDP里面2/3是固投。

1998年和1999年的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期,是由于1997年和199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大幅度下降到16.8%和18.5%。而此前的1992-1996年,投资占经济的比重稳定与30%-35%之间。其中,1994年达到35.4%的最高值后迎来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所以才有了 1997年和1998年的低水平。

但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剧,国家不得已重新动用了投资手段,1999年虽然经济增长率仍不高,但投资启动,当年投资占GDP的比重回到 33.7%。即便如此,1999年-2002年,投资占比也稳定与33-36%之间。2003年,占比突破40%,2006年大幅度上升到55%,并在 2007-2008年稳定了3年53%-55%的水平。正是这种大跃进式的投资,导致经济名义增长率极快。2008年的名义增长率竟然超过22%!

2009年,如果我们借机进行调整,即便经济困难,也还正好实现了调控的目标。但恰恰相反,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加大了投资规模,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达到了创纪录的67%!

2003年以来,我们在玩的游戏,正是如此:由于今年投资规模巨大,明年要保增长,就得有更大规模的投资。如此滚雪球,一直滚到2010年,每年的投资要达到25万亿元,相当于10年前的近8倍!(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还只有3.3万亿元)。

现在一些学者和专家动辄说中国类似于日本1970年代的经济状况。但日本在1970-1989年期间的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稳定与35%上下。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大约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国经济总量中的三分之二来自于投资。这正是我们的特殊性。

为什么河里对国内财经系统谙熟的朋友一直在讲2009年的“天魔大法”不可能持续,看到这儿大概可以有一个印象。即使在上一次“保八”的时候,固投占比不过相当于2009年的一半。

与超高的固投占比相伴的是长期的负利率,如果以反映物价变化的GDP平减指数超过央行基准利率为负利率,那么从2004至2008年全部4年间大体全是负利率区间。

2009年后由于统计局得出的GDP平减指数为负,实际利率终于转正,然而在此一年间,央行按部门公布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居民户贷款”余额由57058万亿增加至81787万亿,增长43.34%。最新一期今年一月的数字更加离谱,新增4502亿超过2008年全年的70%。显示广大群众用金融负债抵御负利率的思想不断强化。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脆弱的环境中:谁也不敢收缩信贷规模、谁也不敢减少投资规模、谁也不敢提高利率。这三点的任何一点一旦启动,银行贷款的坏账将立即大幅度上升,货币乘数将显著下降,经济将面临更大困局。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股市中,银行股估值很低,房地产股估值很低,钢铁股估值不高,水泥股估值不高,建工类股估值很低,甚至于部分机械类股也估值不高。何以故?它们都与投资有关。市场显然开始怀疑投资增长的持续性了。

长期的负利率,意味着你的钱放在银行里就是在遭受损失,激励着全社会追加投资,扩大资金杠杆的使用。而反过来畸高的投资占比则使得任何加息和收紧货币的行为变得充满风险,因为正在进行的投资行为,如果后继资金不足或不能获得产出,就有可能变成坏账,而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个以几百亿资本金运作几千亿存贷款的地方,受到资本充足率等参数的制约,坏账即使上升一个百分点,银行的放贷能力迅速受到影响,进一步抽干流动性。这是个危险的正反馈过程。次贷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我国1996年之后的萧条,无非就是这么一回事,只是程度有别。

家园 “GDP里面2/3是固投”肯定不对

GDP核算,真正加进去的是“固定资产形成额”,这比“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不少。这两年的GDP构成,消费占比有好转趋势。

比如出100亿买块地,放那作势开挖,形成额是0,投资却能吹成几百亿。那100亿鬼知道在各机构之间怎么转的,根本不是GDP。

中国的投资很特别,容易搞糊涂。光从数字上算想不清楚,需要从本原推想。凶猛投资的好处是很大的,这个一般不提。另外投资过多的坏处也不是一般想的那种坏,影响很复杂。

我的结论是,中国天生就是干投资的,想有好事主要靠投资。也要付出代价,就想办法解决、权衡、控制代价。不能扔一句“不可持续”等着出事就分析不下去了。

家园 问一下政委

你这里,“投资”的意思是什么?所有“投资”都是一个意思吗?

家园 中国的数据比其他国家都好

这是在美国滥发美元的情况下的必然对策,如果不增加货币投放量,通涨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如果,仅仅增加货币,后果还是通涨。对策只有投资,中国走的就是这条路。

西方为什么没有中国步伐大呢?两个原因。一,没有回报。西方找不到经济增长点,投资回报差。导致私营企业不愿意投资实体,宁可在金融市场里避险。 二,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拿不出钱来。美国情况还算好,他有铸币税,还有美联储帮忙。其他国家都是债台高筑,屡创历史新高。

如果对外比,中国表现不是一般的好。简直就是神话。

家园 GDP里面的“投资”其实不是很容易懂

GDP其实主要就是说有多少东西被消费了。有贸易顺差调整,借钱买外国东西消费不算GDP。有库存调整,生产出来了,还没消费掉,也算进GDP。这两个调整一般不大。

另外一个“投资”调整就很大了。它是说现在做了一些事,但不是生产出来东西被消费,但能让消费成为可能,以后能消费的东西会多。这些事应该是有意义的,所以也可以算进GDP。

所以,想弄清楚什么是“投资”,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消费”。消费计算时,只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就是持续加工增值过程的顶点,经过“消费”这个动作转折点,就往垃圾这个方向走了。中间的加工增值,都统一在最终产品的价值里了。

“最终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细分下去,可以分到各种“中间产品”、“初级产品”。粮食的价值,由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以及各加工过程的增值组成。

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不是初级产品,又是这个生产过程离不了的,我们称为“生产工具”。比如农田,不太好算成是粮食的成本,每年都在用这块田生产,怎么算进粮食的成本里?除以几年?但投入人力进行开发,显然是有价值的行为。我们把这类东西叫“固定资产”。那么,搞“投资”,“形成了”固定资产,就是有意义的事,算GDP。

固定资产,有一个计算价值的方法,计算“形成额”。一个厂子建成了,固定资产折多少钱,一块熟田值多少钱。

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就是投入各种东西的过程,它的估算是另一回事。比如投入一块30亿的地皮,再上个建筑队干活,工资成本1亿,各种材料耗掉1亿。这个“固定资产投资额”是32亿。投完了以后,地皮变成值60亿,这不叫“形成额”。上面建的厂房值5亿,这个算形成额。

从“初级产品”变到“最终产品”的过程,叫生产。它的价值,可以用“生产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消费法”来计算。反正生产是为了消费,对应得很好。

通过投入物资与人力干活,让生产工具不断进步增值。这个过程,叫“投资”。生产工具不断增值,这肯定是个有好处的事,至少感觉不是那么坏。结果现在一说“投资”,就是好可怕的感觉。

家园 扬韬的博客有些内容,不错,收藏学习
家园 【原创】投资还是正面的作用大

个人以为,不能教条的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不要被数字吓倒。

理由很简单,中国和西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在大发展的时候,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初,照样大把大把的投资,扩张速度比我们现在还厉害的多。这方面60年代的日本与我们接近一些,但仍然不可比。人家在二战前就比我们强很多了,战争在本土的损失也不算大,再加上美国的扶持,重建的起点比我们高几十年。

打个比方,就好像中年人一顿吃2两饭,然后对中国这个有着姚明身板儿的高中生说你一顿吃半斤肯定会撑死。。。一个人一生里最重要的学习时间就是青少年时期,这段时间就是应该好好学习(投资),少看电视少逛街。等年龄大了再去吃喝玩乐(消费)。

还有关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的说法,也让我很无语。就好象大人对青春期的孩子说,别看你现在长身体长脑子挺快,可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应该少吃点少学习,多唱卡拉OK。

中国现在大部分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说都是投资不足。比如春运,只有像刘跨越这样大干个几年,高铁全搭起来才能根本解决,今年已经多少有些效果了。而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本质上都是投资不足。如果住房供给充足,土地供给充足,人均能有几十平米,房价还能这样天天涨?

此外,投资与消费不矛盾的。很多农村连电都没有,让人家如何买电视?路不通,桥不通,怎么开车?今天不投资,明天哪有消费的基础?再比如产业升级,也要先有投资做基础。要把沿海的产业转移到内地,内地得有公路,铁路吧,不能老缺电缺水吧。

中国连着许多年货币发行增速很快,这是事实。这的确会引起通胀,但如果怕通胀而不敢投资,结果是资金跑向虚拟经济炒房炒股,于是有了如今的局面。反过来,如果大力放开投资,实体经济自然会发烫,但这些钱流向了企业,农民工,最终拉动了全社会购买力,促进了消费。当然,我们会看到工资上涨,物价上涨,但如果说这是通胀的话,那基本上是经济增长的同义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固然是FED过度放松的银根,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这10年内没有找到合适的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投资,最终导致经济泡沫化。而同样的货币宽松政策,在90年代遇上了互联网革命,而成就了美国经济转型。

所以在我看来,松货币,大投资,恰恰是中国振兴的必经之路。

呵呵,俺这些话政治上不正确,估计要挨不少砖头。

家园 你讲的这些话呢,没一句。。。政治上不正确
家园 投资==经济发展

老兄讲的都是大道理。企业不追加投资哪里来的经济总量增长?因此从长期意义上看,正当的、能赚钱暨产生社会效益的投资当然都是正面的。例如58年大跃进的时候,你能说中国那么大的国家,生产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不需要1800万吨钢?18000万吨也不够。但结果是什么?

所以说现在担心的问题,不是投资本身怎么样,而是连续多年较高的固投占比+负利率会带来什么后果。所谓“不可持续”,不是讲该不该持续,而是我们的经济体系有没有能力把这个比例持续下去。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产值差不多全球第一,很多行业的产能高居榜首,而全球资源价格出现长期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所谓经济问题大多数无非就是结构问题。

家园 现在很多人的担忧是指政府主导型投资

投资的确没错, 不过现在很多人的担忧是政府主导型投资, 因为它可能带来了巨大浪费, 低效率.

09年经济刺激中的天量信贷, 靠的是银行刻意放松信贷政策, 给政府批准的项目和企业放贷. 这样会造成两个问题: 第一是这些贷款可能收不回来, 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 国有银行上市以前正是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年. 第二是那些政策没有惠及的企业, 要拿贷款就变得更困难了, 所谓"挤出". 道理上来说, 不良贷款是经济稳定的一颗定时炸弹, 政策惠及面有限也会使得就业, 财富无法很好地分配给全社会; 因此这样的政策无法长久持续下去.

你后面说的"放开投资", 这实际上是指引导闲散资金流向实体企业, 改善他们的投资环境, 这和上面所说的政府主导型投资基本上是互相排斥的. 就像郎咸平在金融危机之前拼命说的, 央行加息0.25%, 民间贷款利率就要提高1%, 这样很多企业都活不下去了, 被迫把资金从实体经济转移出来. 当然他说的也许是最差的一种情况, 有些民企依靠自己的地方关系网来融资, 想必不至于这么凄惨, 但也可见一斑了.

当然, 这都是些书本知识, 也许不完全符合实际.

家园 好像在政委这儿“数据”和“说理”是不相关的对吧

陈经:关于数据与说理

不过这个本事俺可没有,呵呵。俺是工科男,“分析”或者“宣传”的水平没那么高,只会看数目字儿。

这两年的GDP构成,消费占比有好转趋势。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额 投资率 消费率

2000 98749.0 61516.0 34842.8 35.3 62.3

2001 108972.4 66878.3 39769.4 36.5 61.4

2002 120350.3 71691.2 45565.0 37.9 59.6

2003 136398.8 77449.5 55963.0 41.0 56.8

2004 160280.4 87032.9 69168.4 43.2 54.3

2005 188692.1 97822.7 80646.3 42.7 51.8

2006 221651.3 110595.3 94402.0 42.6 49.9

2007 263242.5 128444.6 111417.4 42.3 48.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可以看到消费占比在逐年下滑。

GDP核算,真正加进去的是“固定资产形成额”,这比“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不少。

比如出100亿买块地,放那作势开挖,形成额是0,投资却能吹成几百亿。那100亿鬼知道在各机构之间怎么转的,根本不是GDP。

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2002 43499.9

2003 55566.6

2004 70477.4

2005 88773.6

2006 109998.2

2007 137323.9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跟上面“资本形成额”一栏相比,确实每年都有几个到十几个百分点的差。不过这个差额有可能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其实俺有个上不了台面的想法。政委好像也做A股吧,能不能根据股市的变化研判一下?

家园 送花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文摘】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主要指标,它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是我国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最基本资料来源。

  两者间的区别主要有: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相应统计的投资。

  二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即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相应部分。

  三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

家园 过度依赖肯定不对的

中国的经济结构有问题,我当然同意。我只是觉得不能妖魔化“依赖投资”,尤其是很多媒体和论坛对经济并不真正了解投资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

现在在讲转型,我是双手双脚赞成,也一直在关注。但转型是个过程,而中国对投资的需求10年之内不会减少。因噎废食要不得。

要发展,也要解决问题。但发展是首要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我想说的是,所谓中国结构问题,更多的是阶段性问题,即由中国这个发展阶段决定的。就像美国日本欧洲的问题是“更年期”问题,也是他们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当然要解决,但不必恐慌。

关于“大跃进”的类比,我觉得不太恰当。57年,甚至于88年,中国的产能不足,自身条件不行。而今天能力够了,反而有时候放不开手脚。

还有不可持续性,这是当然的。这种高速发展从来不能一直持续下去,而中国今天的局面,环境资源人力都出现了制约.但越是不可持续,越是在现在要抓紧时间大干特干,所谓时不我待。“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比如高铁,十年之后再上项目的话,价钱恐怕是现在的几倍,还未必有那么多劳力,看看美国欧洲就知道了。而中国需要上的大项目还有很多。

家园 投资看效率

前十年有原料有市场,有投入更有产出,无用学费绝对值虽然很高,蛋糕增大更快,费效比看起来还是很好的。现在外部环境开始变化,蛋糕如果不增大甚至变小,这比例就会难看了,还有个怎么切蛋糕的问题,不少人在琢磨剩者为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