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大侦探福尔摩斯》看男人的情商 -- 达闻奇
这部片子上映已久,直到最近才有机会观看。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大名在全世界可以说家喻户晓。当年俺上小学时,就看群众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东拼西凑看了四本。第五本后来收集到了,只看了一部分。所以严格来讲,俺还不算一个合格的“摩丝”。
欧美翻拍福尔摩斯的故事已经多次了。我也看过一些,感觉是:都没有原著好看。俺印象中的福尔摩斯就是19世纪末地道的英国绅士:头戴大礼帽,嘴叼烟斗,手驻拐杖,身穿燕尾服,脚踏皮靴,穿梭在雾都伦敦的大街小巷,侦破一个又一个奇案。
说回这部片子。这次福尔摩斯的形象比以往有了一些不同,首先作风更加硬派。原著中对福尔摩斯精通搏击、爱用毒品是有描写的,不过以往的影像可能考虑到他的绅士形象没有表现。另外他性格孤僻、有些神经质也是原著中多次提及的。这回影迷的不满(或者说窃喜)来自于他和华生的互动——两人似有似无的暧昧关系。同人倾向对钟爱原著的书迷来说可能是有些无法接受的。
片中福、华、摩斯坦三人共进晚餐的情节,原著中是没有的。摩斯坦小姐这个人物出现在福尔摩斯系列故事的第二部《四签名》中,本是一名驻印度的英军军官的女儿,为了一份遗留的财宝案找到福尔摩斯求助。在案件侦破的结尾,华生向摩斯坦小姐求婚。严格说,福尔摩斯算是他俩的媒人。
而此片中福尔摩斯却在俩人当中制造隔阂,充当了一个搞笑的吃醋角色。这让某些观众有些受不了。不过可能更多的人会觉得有趣。但片中福尔摩斯的性向是正常的,居然跟一个女江洋大盗有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就是编剧自己的创造了。
原书中福尔摩斯是个不近女色的家伙,虽然他懂得欣赏女人。我的印象在福尔摩斯漫长的破案史中,大概对一两位女性有过明确的好感,但从没有求爱的冲动和意向。应该说,大侦探在情感上是个比较独立的人,对他来说,知己要比情人更重要。
原著中对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最深入的一次描写在《归来记》的《米尔沃顿》一案中。米尔沃顿是个人见人厌的恶棍,靠收集隐私来敲诈别人。他得到了一位即将嫁入豪门的小姐的不利证据。福尔摩斯为了救助受害人,不得已决定潜入他家中盗取证物。华生表示反对,并要求和福尔摩斯一同前往:
“你不必去。”
我说:“除非你不去。我已经说了要去,决不改悔。要是你不让我和你一同去冒这个险,我就要到警察局去告发你。”
“你帮助不了我。”
“你怎么知道?未来的事是没法说的。不管怎样,我的主意已定。除你以外,别人也有自尊和荣誉的。”
福尔摩斯显得有些不耐烦,但是终于舒展开了眉头,他拍着我的肩膀。
“好吧,好吧,我亲爱的朋友,就这样办。我们在一起生活好几年了,要是我们全死于同一颗子弹,那倒很有意思。华生,我坦率地对你说吧,我一向有个想法,就是要犯一次收效很高的罪。从这点来说,这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最终米尔沃顿被另一位受害的贵妇人闯入家中当场打死。这个案子本身不复杂也不精巧,属于福尔摩斯故事中为数不多的不以推理技巧为核心、而以感情为主线的一个。
福尔摩斯的智商无疑是顶尖的。今天咱就结合原著和这部片子,聊聊大侦探的情商到底怎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直觉得他没情商……
但我的看法是 情商对他们这种大牛来说是没啥实际用处的。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不屑去了解如何所谓的“为人处世”,你看他连地球围着太阳转都没兴趣知道……其他牛人也如此,他们心里大概都有些高处不胜寒。如何去跟那些无法理解自己思想的人交流沟通?还是各自相安无事的好。
后来仔细琢磨一下,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是美国式肌肉英雄的又一个变种,当然现在全世界电影观众的口味都已经好莱坞化了,这样拍也无可厚非
不过如果福尔摩斯的形象真的只是这样
那大概会死的很惨,事实上福尔摩斯对伦敦的领会非常全面,能够灵活的与从上流社会到底层流民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他的化妆连华生都看不出来。在《米尔沃顿》一案中,他就通过与女仆勾搭来打入米尔沃顿家,如果是一副衣冠楚楚的绅士形象,只怕女仆就会起疑心了。
书中福尔摩斯对三教九流都吃得开,这也是偶说他情商不低的原因之一。不过偶最偏爱的还是这个形象,受群众版插图和漫画书的影响太深
先说一下本人看福尔摩斯的历史:大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看《血字的研究》,从第一部看到第四部,断断续续的看了十年。
先归纳一下福尔摩斯的破案手法:极强的细节捕捉能力,详尽的现场勘查和证人、证物调查(前期调研),加之丰富的联想能力、办案经验、严密的推理相结合(中期整合),和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挖掘(警队,报纸舆论,涉案相关人员,甚至小流浪者团队),最终鉴定、捕捉罪犯。
福尔摩斯探案的一个特点是,罪犯往往就藏在已知人员中,大家都认识他是谁,但却想不到他就是罪犯。这就是侦探异于常人的地方。同时,在整个破案过程中,侦探与罪犯是有互动的,这就避免了魔术式的黑箱操作把罪犯当道具,破案成了呆板的大变活人。罪犯总是慢慢浮现身影,而侦探比常人看的深,想得远,反应也更快。对侦探和罪犯间的博弈描写最精彩的要算“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在这个案子里,早早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斯台普吞,但案情并未变得平淡如水。相反,福尔摩斯采取了和以往不同的办法,运用智慧远程遥控华生,与罪犯共同演绎了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最终案犯伏法,真相大白。
从福尔摩斯开始,侦探不再是安坐扶手椅中就能破案的智者,而是身体力行、脑体合一的能手。就像上面一个朋友指出的,福尔摩斯是个深入生活的人,三教九流都有往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中有职业的律师、警探,几乎任何人都能成为他的朋友。这确保了他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就像群众版《全集》的译序所说(王逢振):
福尔摩斯具有高超的侦探才能,那是他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的结果。他专门在紧靠大英博物馆的贝克街租了间房子,在那里,他利用一切资料和机会研究有关侦探的经验和科学,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合乎逻辑,入情入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使人容易接受并相信。
同时,侦探小说的写作模式也有一个演变。从早期爱伦坡塑造的侦探杜邦来看,最初的侦探小说的核心往往是:“谁犯了罪?”这要求破案过程注意那些具有甄别性的细节,以及罪犯掩盖犯罪事实的技巧,强调罪犯与常人的异同点。而后来的侦探/犯罪/推理小说更多的关注“为什么犯罪”,更加关注犯罪的动机和罪犯的心理模式。现在热门的美剧CSI(犯罪现场调查)比较偏重前者,而《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是后者的杰出代表。
而福尔摩斯探案,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他既注意那些不为常人所知的细节,又考虑罪犯可能的心理动因,从两方面合一来排查案情,锁定案犯。这是侦探小说写作的一个重大进步。
他很喜欢演一些性向暧昧的男角。
我们先看两段文字:
1、文学知识——无。
2、哲学知识——无。
3、天文学知识——无。
4、政治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茛蓿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学却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曾把溅在他的裤子上的泥点给我看,并且能根据泥点的颜色和坚实程度说明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
7、化学知识——精深。
8、解剖学知识——准确,但不系统。
9、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近一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都深知底细。
10、提琴拉得很好。
11、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12、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
我们的房里经常塞满了化学药品和罪犯的遗物,而这些东西经常放在意料不到的地方,有时突然在黄油盘里,或甚至在更不令人注意的地方出现,可是他的文件却是我最大的难题。他最不喜欢销毁文件,特别是那些与他过去办案有关的文件,他每一两年只有一次集中精力去归纳处理它们。因为,正如我在这些支离破碎的回忆录里有些地方曾经提到的一样,当他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因而扬名时,他才会有这种精力。但这种热情旋即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反映异常冷漠,在此期间,他每日与小提琴和书籍为伍,除了从沙发到桌旁以外几乎一动也不动。这样月复一月,他的文件越积越多,屋里每个角落都堆放着一捆捆的手稿,他决不肯烧毁,而且除了他本人外,谁也不准把它们挪动一寸。
忘了是哪个故事里,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士。老福恐怕是厌倦了周围尽是些缺乏挑战性的大脑,自然对这样一个美貌又聪明的女士倾心不已,不过书里没机会亲近罢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过没这么夸张
我指的是真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办案需要的那种算智商,我不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