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发展生产力是核心? -- 笨笨猪
大约有人类聚集生活开始,就有了权力谁来掌握的问题。即使如原始部落,也少不了一个酋长之类的领袖。不管几千年来社会形态如何改变,无法改变的是――权力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权力的是多数人。
至于所谓的让劳动者掌权,人民专政,工人阶级是统治阶级,让人民做主,国家保证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等等等等,无论古今中外,不过都是些虚幻的空话。因为统治者总是少数,被统治者总是多数。掌握权力的统治者总是不可避免的为自己的私利,或者小集团的私利而服务。作为个体、个例,可能有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当权者;但是作为群体,这是绝无可能。
所以民主政治的要旨就是怀疑一切,权力制衡,相互监督。不过这只能限制以权谋私,却不能杜绝。当权者以国家的名义,以法律的名义为自己和小集团服务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西方发达国家多采取普选,可是几乎每个竞选者身后都站着一堆的利益集团。可以说西方政治的每个角落都渗透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子。
不过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无是处,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掌权者逐渐权力垄断,一意孤行,只为了自己和小集团的利益服务,社会即将危险的滑向悬崖的时候,人民可以利用投票,合法和平定期的进行变革,而不需要闹到不可收拾,非要革命才能解决。
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念,所以要想施行无私的权力就要消灭私念。而私念的来源是私有制。私有制的产生,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拥有自己生产的产品成为自然的选择,于是私有制产生了。
如果从这里反推回去:要想真正消除少数人掌握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就要消除私有制。
如何消除私有制?在当前这个世界是绝无可能的。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现在生产力的现状无法保证所有人最大最高的需求。那么将来呢?如果生产力不断的发展,有一天真的能充分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么私有制也就有消除的可能了。这大概就是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基本样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阶级,没有城乡,没有国家,按需分配,世界大同。
所以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根本,核心的核心就是: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核心,空谈政治民主、自由权利、劳动者掌权,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太宗之功,在于改革;改革之功,就在于抓住了发展生产力这个纲,于是纲举目张。
太祖晚年之过,在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本末倒置。
而太祖之功,在于开国;开国之功,在于推翻了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坚持独立自主。这让我们现在可以有本钱有底气,无惧外国强权的干涉和恐吓,坚持自己的道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能否实现?这在于两个要素,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人民需求增长的速度。排列组合可以有四种分类
一 生产力发展有极限,人民需求增长没有极限
这种情况显然无法实现。
二 生产力发展有极限,人民需求增长也有极限
当需求增长先到达极限时,共产主义可以实现。反之不能
三 生产力发展无极限,需求增长有极限
这种情况可以实现
四 生产力发展无极限,需求增长也无极限
不能实现
有两种情况可以实现共产主义。这两种情况在现实世界里存在么?生产力发展是否有极限?人的需求是否有极限?俺老猪没有答案。
很多中小学教室的墙上都挂着一套世界名人大头像。每一个头像下面都有一句此人的经典名言。马克思的头像下面写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毛泽东的头像下面写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
耐人寻味。
太祖生命后二十年的阶级斗争为纲,并非他不知道生产力的作用,而是看到了生产资料将来必然会被把持在某一集团手里,而广大屁民必然承受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于是奋其余生试图一劳永逸,防患于未然。结果功败垂成。
太宗的功绩在于放开社会制度对经济的控制,生产要素的控制,劳资关系的控制,以及对剥削的控制,用一代两代人的辛勤血汗换取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三十年后,资本雪球越滚越大,新时代的官商集团业已把持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屁民越来越底层化、边缘化,改革红利带来的帕累托改进已经消失,新时代的阶级社会已全面成型。遥想太祖之高瞻远瞩,岂是尔等小民可度之。
老毛说了,那是一次“演习”
文革:政治演习,大跃进:经济演习
可惜实验场过大,以致失控。
似乎你是很欣赏何新的。我也很关注此人,也看过他很多书。不过他自新国家主义经济学后似乎就没有什么很重要的著作了。
现在关注何主要是政治意义上的,何和高层之间的关系感觉有点微妙
上界政协被朱搞下来,这届又上去了
以前可能多是知识分子诉苦、伤痕文学等,把对文革的文学意义的仇恨灌输给80年代以后的人,这大概也是80年代末乱象迭起的原因之一吧。
这算是把对文革的批判、毛的污名普及给了老百姓吧。
但老毛教育了人民,给了人民斗天战地的精神。链接出处
毛其实也一直想发展生产力,只是国家基础薄弱链接出处
同时知道弱国无外交,因此他才舍命也要把“两弹一星”搞出来;全力建设中国五年的工农业计划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样说话才有底气。
也才有了众多外国首脑到北京如朝圣般拜见太祖,也才有了尼克松这个大右派不远千里来到中国。
其后太宗的改革开放,那都是水到渠成,路都太祖给铺好了,太宗只要去走就是了。
因为“你办事我放心”的那位过渡者——华,都曾经因为搞“洋跃进”,弄得国家的外储为负值,而被太宗借以赶下台的。
及后来邓南巡后,一切向前看,倾向于把蛋糕做大,至于怎么分蛋糕,朱镕基给的答案是,老百姓先忍一忍,牺牲和奉献下,只可惜老百姓牺牲了自己当时还没落个好,被人批为没有能耐的下岗工人。延续至今的是权贵与资本共享的盛宴。
这大概就是毛极力避免的吧!
发展迅速还是改开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
邓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不就比这个吧
邓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信只是一时之语。
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人。
做蛋糕和分蛋糕永远是密不可分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生产力就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说的就是人的能力。再说人的能力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同义反复,没什么意义。
王安石拗相公,最起码他对政府进行体制改革,且其一路也算为民着想,当地方官时,也落了个好名声。
朱的履历和王差不多,用的人也是只要支持自己政策的都用,如王之蔡京等,朱之王雪兵、王益等
但王安石对中国的变法改革,不管是青苗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都是出于民生考量,贡举法等改革吏治,都是从根本上为北宋当局革除弊病的
而朱之政策,大家有目共睹,至于成效,见仁见智。
按照一般的GDP判断,俺找到一份1953年到2006年的数据。贴在最后
1953年--1977年 平均GDP增长 6.78%
1978年--2006年 平均GDP增长 15.74%
您提到的文革时期
1966年--1976年 平均GDP增长 5.38%
不知道这是不是说明改开以后的发展很迅速?
至于您提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俺是同意的。不过科学技术如何衡量?请指教。
1953 21.35%
1954 4.25%
1955 5.94%
1956 12.97%
1957 3.89%
1958 22.38%
1959 10.10%
1960 1.25%
1961 -16.27%
1962 -5.82%
1963 7.31%
1964 17.92%
1965 18.02%
1966 8.86%
1967 -5.03%
1968 -2.87%
1969 12.48%
1970 16.25%
1971 7.68%
1972 3.79%
1973 8.06%
1974 2.54%
1975 7.39%
1976 -1.77%
1977 8.76%
1978 13.84%
1979 11.47%
1980 11.89%
1981 7.61%
1982 8.81%
1983 12.02%
1984 20.88%
1985 25.08%
1986 13.96%
1987 17.36%
1988 24.75%
1989 12.96%
1990 9.86%
1991 16.68%
1992 23.61%
1993 31.24%
1994 36.41%
1995 26.13%
1996 17.08%
1997 10.95%
1998 6.87%
1999 6.25%
2000 10.63%
2001 10.62%
2002 9.64%
2003 12.87%
2004 17.71%
2005 14.51%
2006 15.18%
我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原因就在于它是少部分人的创造,却又可为全人类共同使用。
几千年来,人类进步的只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在人性上,在人的素质上,其实并没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