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所感受的民族文化(1)《春江花月夜》 -- 海月

共:💬64 🌺1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难以时间和空间来比较

兄台的感受有你的道理,每个人对音乐有每个人的理解。中西音乐的题目很大,也很重要。呵呵,我也说说我的理解,放在主贴的回复里,欢迎赐教。

家园 呵呵,我没有评论作诗的功力

我只是从他们作诗的格调上说不能比,我对“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是非常崇敬的,老杜无疑就是这样的人。而在中国所谓的“隐士”很多都是伪君子的代名词或是实在是失败的人,前一类就有老陶的本家陶弘景,所谓的“山中宰相”,庄园千亩而住茅屋,很那个什么。后一类就是伯夷类的,无语。不过我还是衷心尊重真正的隐士的。

家园 简单讨论一下

你讲的这些不能说没有道理,可谓屁股上挂论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更全面地看问题,你会发现陶渊明不是那么小的,或者说陶渊明那样的选择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什么?因为“东晋末年,门阀的界限就趋于绝对化”,这句话的份量很重,我不多展开谈了。唐朝,毕竟是封建社会的顶峰,开科取士,社会各方面的面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陶渊明实际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杜甫当然也是很优秀的,我不想对他进行任何贬低,但是要说也是完全有的可说的。

总的来讲,这两人都是很非凡的,没有必要抬高一个,贬低另一个,因为你抬高某一个人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别人贬低他的原因。

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都不可能摆脱历史,都是有局限性的。

从艺术上说,两人也是各有特色,而且杜甫晚生了几百年,也是要考虑到的。

家园 杜甫很难称得上是什么“中国的脊梁“

你这是捧杀了。杜甫的定位是一个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另外这人比较有同情心。杜甫既不是思想家、也不是实干家、更不是底层的劳动人民。

如果说陶渊明是是失败者,那么杜甫也完全是个失败者。

其实我很喜欢杜甫的诗,但是大多数人对杜诗的理解还是很粗浅的,也就是说流行的杜诗并非最好的,最好的杜诗读的人很少。

家园 陶渊明不是寒门出身啊

他祖上陶侃,外祖父孟嘉都赫赫有名。父亲祖父都做过太守。

他隐居不是没有向上的通道,是上位者始终让他失望。所以才有他寄情山水的诗文。

杜甫这点就跟他不同——杜工部从不放弃希望。

家园 陶渊明有很多机会,本来就是体制内的

他先是跟桓玄,桓玄要篡位,他觉得没有前途,就去跟刘裕,为刘裕成功立下了功劳。刘裕是玩政治的人,他政治能力低,不理解就辞官了。这是他们体制内的事,与门阀无关。他在九江时,太守亲自上门劝他出山,他不去。他很多朋友也是大官。所以你以他受压制归罪门阀制度是不成立的。

而杜甫是没有机会,在乱世,今天做了官,明天就失去了。所以无奈。

所以,陶有机会不用,却又叹“猛志固常在”,那味道就不太对了。

其实,我觉得陶更多的是性格问题。“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不过他的文章也确是自成一家,那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家园 按照鲁迅的意思

“埋头苦干的人”应该算的上,他一生做了那么多的优秀诗歌是“苦干”的;“为民请命”也算的上一些,虽然没有为民而“鼓”,哪些“三吏”“三别”类的文章怎么也算是为民而“呼”吧?

至于说杜诗的评价,那是见仁见智的很主观的东西了。喜欢就行了。

他们都不是失败者,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是社会名流了,更不要说他们青史留名了。

家园 陶侃不是一般的有名

那是与庾亮、王导一争长短的人物,属于最顶层的人物了。不过,陶渊明的政治能力与陶侃就差远了。

老杜生在乱世,没有办法。“社会不幸诗人幸”啊……

家园 到他那会儿家道已没落了

他爹在他九岁就死了。他可以说有一点通道,当一个芝麻官,他觉得还不如不当,他为什么这么想,那也是因为社会。后来就算了。

这两人所处的社会差别很大,这是关键。

家园 陶有机会不用,为什么?

人是呆子?疯子?这是有原因的,无奈之举。陶渊明的情操不合于当世,非陶渊明之怪癖,乃是当世之怪癖。

桓玄为什么要篡位?刘裕为什么要当皇帝?为什么能当皇帝?这是巧合吗?这都是当时的社会决定的。这是当时东晋门阀体制发展的必然。陶为什么说有卓识,就在于他在很大程度上把社会看得比较透。他个人有改变不了什么。他即使出山又如何,还不是当个可有可无的小官,附庸、花瓶,别人是不可能让他这种人掌权的,他不可能具有掌权的机会!因为他不姓恒,也不是流氓。

古代的读书人,唯一的理想就是当官,当大官,陶如是,杜也如是。没当成,原因只有一个,不是不想,而是当不了。陶是看透了,释然了。杜是没看透,一直都想着。

家园 我是说如果陶是失败者,那杜就是失败者

你话里隐隐地说陶是失败者,政治能力低。其实杜甫才叫政治能力低,他的机会比陶好得多,都混到皇帝身边了,自己没搞好,说明他就是一个文学家,不是搞政治的料。

我对于什么谁谁是中国的脊梁这种向来是不太感冒的,总的来讲,大家都差不多,这个世界不是说少了谁就转不了的。要说脊梁,我觉得我老家隔壁老王也是脊梁,一辈子那产的粮食可海了去了。

陶、杜,名号只有一个,那就是文学家,不要贬低,也不要抬高。

家园 另外,陶渊明父亲是否做过太守存疑。

到他,家里比普通农民自然要好一点,但是家道确实是没落了,也就是说那个社会姓陶的说话已经没有什么人听了。

家园 【原创】我所感受的民族文化(8)《女诫》

女人的名字叫弱者吗

刘肇最近有点烦。

作为大汉的皇帝,国力鼎盛,人民安乐。内有马续马融郑玄等名士指点风骚,外有班超等征服西域,皇帝这个工作做得其实很轻松。可是两个女人的争风吃醋却让他心烦。

阴皇后不仅是烦了,简直就是气疯了。那个以前从小一起玩,同龄的表姊妹邓绥在为父守孝三年后,也被皇帝接进宫了。虽说由于意外比自己晚进宫三年,而且自己和家人费尽心机,自己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后了,可是邓绥一来就受到刘肇的宠爱,他很少再来自己这里了,叫人如何不烦不怒?我要咒她,作蛊害她……

邓绥乃大将军邓禹之后,岂是省油的灯?何况貌美,二十岁的刘肇又喜欢新鲜……

“禀告皇上:曹大家(GU)求见!”

这个曹大家可不简单:乃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超之姐,文名更是无人不知。大名士马融都只能跪在门外听她讲学。丈夫曹寿自杀后,她带着两女一儿,正在续写哥哥未写完的《汉书》。被人尊称“曹大家”。

刘肇一听:“快请,快快请!”

五十一岁的班昭听了皇上的烦心事,心道:女人要强吃亏啊!自己要强一辈子,害的丈夫宁愿进宫陪太后玩也不愿陪我,最后宁愿自杀!现在我孤身一人是笑傲人生,可是谁又知道我的孤寂?

“皇上,妾身理解陛下的心情,这事就交给妾身吧!”

“曹大家奉皇上之命办后宫培训班,叫各位娘娘都去学习。”太监蔡伦把皇帝的命令传达到一个个后妃。

呵呵,这时的蔡伦还没有造出纸来,以后在太后邓绥大力支持下才造出世界第一张纸。这是后话。

班昭拿出自己密写的《女诫》,然后实话实说:我才华横溢,自信要强,字典里没有柔弱二字,可是风光背后多少辛酸?一辈子青灯孤影!这个男人的世界里,女人的名字就叫弱者!这本书原来是怕我两个女儿像我一样,是用来教育她们的。是我五十多年来的人生经验。我觉得写《女诫》比我写《汉书》更用心……

十八岁的阴皇后嗤之以鼻,丝毫没有先祖阴丽华的隐忍,掉头扬长而去。

十八岁的邓绥却认真记着笔记,眼晴里露出会心的光芒……

班昭是何许人也!千古一遇的强女人啊!综合来讲在中国历史上超过她的女人寥寥无几!她的学生怎么可能简单啊!

我们这位邓绥用以退为进之隐忍纵容法轻易击败阴皇后,再轻易取得皇后之位。

再此后,26岁和帝刘肇死后,作为邓太后的24岁邓绥就从来没有后退过哪怕半步。十几年掌控大汉王朝,一直坚强,一直铁腕,一直傲然!也一直以班昭为师。

71岁的班昭死后一个月,41岁的邓绥也离世了。

邓绥是东汉政绩最好声誉最高的皇太后。“巍巍之业,可望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颂而不可名。”死后,东汉就迅速的衰落了。

历史也是会开玩笑的!这样的女强人却写了这样一部作品!“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关键词(Tags): #中国文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此曲原为琵琶独奏,曲名是《夕阳箫鼓》

按琵琶的原谱分段,每个小标题确实是用来诠释大标题《夕阳箫鼓》的。

民国年间被改成琵琶与古筝的重奏,借《春江花月夜》之名,从此大行。后被又被改为民乐乐队合奏。

再上小可的一个钢琴版本助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4JC4lP_iro

width="425" height="344"><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24JC4lP_iro&hl=en_US&fs=1&"></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embed src="http://www.youtube.com/v/24JC4lP_iro&hl=en_US&fs=1&"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idth="425" height="344"></embed>

家园 我觉得社会不是关键……

陶是看透了,释然了。杜是没看透,一直都想着。

这是关键。俩人性格不同,所以命运不同,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至于孰高孰低或者无分高下,那各人各有各人的看法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