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随笔(5)---傅介子与冯夫人 -- 海月
西汉征西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艰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多次拉锯战才取得优势。这里曾发生过李广利两征大宛、汉公主三嫁乌孙(最后一次半途而返)等很多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故事。许多人在这里做出来很多精彩的事迹,这里主要说两个普通人的故事。
傅介子,只知道是北地人,从士兵积功一步一步升为官,主要是管理马匹。那时的战马非常紧缺,这个官职还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傅介子去大宛买马,这时发生了龟兹杀汉官赖丹与楼兰杀汉使者事件。因此,汉昭帝就令傅介子顺便去楼兰、龟兹处理一下。楼兰、龟兹服罪。介子从大宛回来,又到龟兹,这时匈奴的使者从乌孙回来,也到了龟兹。这下两个敌对国使臣同在一城,怎么做才能让龟兹不再在大汉与匈奴之间摇摆呢?傅介子也是胆大包天,“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乘其不备,将匈奴使者都杀了。现在想当时的情境,真为他的勇敢果决而叫绝!这也与大汉的尚武精神有关。归来,奏明皇上,皇上封介子为中郎。
不过,当时西域情况复杂,汉与匈奴都在这里施加影响,各国也左右摇摆。傅介子就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要求去刺杀龟兹王立威。霍光说龟兹太远了,还是拿楼兰做试验吧。
傅介子就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之楼兰。楼兰王开始对介子很不在意。介子就假装离去,到了楼兰西部边界,把金币等给翻译看,说,你们大王不要,我就去给西部其他国王了。楼兰王贪财,就来了,与傅介子等饮酒。介子要王进内帐取财物,令人暗杀了楼兰王。然后说:“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就立了楼兰王弟为王,改楼兰为鄯善,“赐宫女为夫人”。而将原楼兰王“悬首北阙下”。介子得以封侯。
回想傅介子的英雄与血气,神往之,感叹之!不过也有人不同意,司马光曰:“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呵呵,大宋的孱弱与耻辱,司马光对此不知作何感叹?
冯夫人名冯嫽,为汉公主解忧的侍女。汉曾嫁两公主去乌孙,第一个叫刘细君,第二个就是刘解忧。解忧公主也很厉害,曾与汉使谋杀乌孙狂王未遂。冯嫽知书达理,尤其精通历史,做事很精明,经常作为公主的使节,所作所为很得乌孙国内外的尊敬和信任,人称“冯夫人”。冯嫽是乌孙右大将的妻子,右大将与乌孙王乌就屠关系亲密。乌就屠是匈奴胡妇所生。汉都护郑吉与解忧公主谋立解忧的儿子元贵靡为王,就派冯夫人去威吓乌就屠,说汉军就要到了,汉军来了与其你被消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愿得小号以自处。”于是,皇帝就令冯嫽将情况奏上,然后封冯嫽为正式汉使,“锦车持节”,“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就是大小王。
观傅介子与冯嫽,都是很平凡的人,但在域外,都凭一己之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一持节杀他国使者、杀他国国王;不流血的政变,改换国王,非汉之强大不能为,也非有强烈的爱国心责任心不能为!
在西域做出贡献的还有很多人,张骞、李广利、赵破奴、上官桀、常惠、郑吉等等,成功或不成功都将血洒在了西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苏武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副使张胜与早先降匈奴的虞常以前关系很好。虞常就与张胜等阴谋劫单于阏氏归汉,并射杀卫律。卫律原是乐师李延年的部下,李延年被杀后,卫律就投降了匈奴,被封为丁灵王。由于消息走漏,虞常被捉,其余皆死。单于令卫律处理此事。张胜知道后,赶紧告诉苏武。其实苏武也是胆小怕事的人,害怕连累自己,就要自杀,被张胜、常惠制止了。虞常果然告发了张胜。
单于大怒,就要杀汉使。有人劝他,不如让汉使投降。于是,就叫卫律劝降。苏武这一次又是自杀,“引佩刀自刺。”卫律大惊,赶紧抱住他,一面在地上挖个沟,沟内置小火,将身体放在上面,然后猛按其背,象是刺激心脏;一面急叫医生。当时应该是身体发凉、呼吸停止了。救了半天才有了呼吸。于是单于就饶了苏武,而逮捕了张胜。
苏武复原后,又劝苏武投降,并当面斩了虞常,张胜怕死就投降了。卫律作势也要杀他,苏武不动。看硬的不行,卫律又利诱,以封王、富贵劝,苏武仍不降。于是就把苏武关在地窖中,不给饮食。那时天上下着雨雪,苏武就着雪与旃毛一齐吃了下去,好几天得以不死。匈奴人认为有神佑,就把他流放到北海无人地放羊。就这样过了二十年。昭帝时,向匈奴要苏武,匈奴诈称逃亡。常惠出个主意,说天子在上林猎了一只雁,雁脚有苏武书信。匈奴于是遣苏武归。后,设麒麟阁十一征匈奴功臣,第十一名就是苏武。
苏武等汉使被扣,于是武帝就派李广利伐匈奴,命李广之孙李陵负责后勤。李陵奏武帝,愿领兵搏杀。于是,李陵就帅五千步兵出征了。武帝原让路博德为后援,路博德不愿,就推迟了出征。
李陵自领兵在后稽山遇单于骑兵三万人,被围。匈奴骑兵攻击,汉兵列阵,前戟后弩,一战杀匈奴数千人。单于大惊,又招来当地骑兵八万来攻。李陵且战且向南退却,步步为营,又杀了敌人三千多人。过了四五天,退入了一片沼泽芦苇中,匈奴人在上风放火,李陵也叫人放火隔绝。
就这样且战且退,至南山。单于在南山上指挥,让其儿子领骑兵攻击,李陵依树深林密又杀敌数千人,并连续箭射山上的单于,逐其下山。李陵五千人且战且退向边关。单于怀疑是否前有汉兵伏兵,考虑退兵。其他将领就说:单于自领几万骑兵,还不能消灭几千步兵,传出去令人耻笑。这里离平地还有几十里,如果在这段路程里还是破不了汉兵,再退不迟。
当时,李陵军也是危在旦夕。匈奴骑兵多,一天轮番攻击十多次,汉兵坚守又杀敌三千多人!匈奴实在攻不下,准备退却了。
这时候,汉军有个叫管敢的情报官因为被校尉韩延年辱骂,就投降匈奴了,并将汉军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匈奴:李陵无后援,且箭矢将尽,只有李陵与韩延年各自率领的八百人能战,他们打的是黄色和白色的旗帜,你们只要让精骑集中射他们,就能破汉军了。单于大喜,于是在鞮汗山发起总攻。
李陵且战且退,五十万箭矢全部射完,士兵也只有三千多人了。士兵只能用车辐为武器,军官也只有佩刀了。匈奴兵从山上投巨石,汉军死无数,再也无法前进了。李陵独自去暗杀单于不得,就将战旗珍宝等埋于地下,分干粮与冰给每个士兵,各自突围。李陵叹道:如果每个人再有十支箭,就可以突围出去了啊!李陵与韩延年带了十几个人骑马突围,匈奴几千人追。韩延年战死,李陵叹:“无面目报陛下!”就投降了。汉军最后突围的只有四百多人。
武帝对李陵的投降十分愤怒。司马迁为李陵辩,竟遭腐刑。李广利带兵征匈奴,武帝专门派公孙敖去救李陵。时有降将李绪与匈奴兵一起出击,被传为李陵带匈奴兵攻汉军。武帝大怒,族诛了李陵全家。李陵派人刺杀了李绪,匈奴大阏氏要杀李陵,单于就把李陵藏起来。后来,大阏氏死后李陵才出来,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封为王,与卫律一起成了单于的左膀右臂。
观苏武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保持了一个使节应有的忠贞与气节,威武不屈、富贵不移,二十年苦罪,保持气节不变。而李陵以五千步卒对匈奴骑兵十万。歼敌万余,弹尽粮绝,不可谓不英勇!被俘,俘即降。如果李陵在战斗中死亡,那么又将是一千古佳话!正是没有保持住气节,而使李氏满门族灭,自背骂名。
自古英雄辈出,而能在死亡与诱惑前不变色,保持忠贞和气节,实在很少!惟少就越是英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李陵心里没准真是那么想,是汉武帝自己把李陵逼上了不归路。
再说要求人被俘了就不合作或去寻死,如果事情是发生在楼主自己身上或者亲人身上,不知道会怎么做?
李陵的投降根本不是他被族的原因,那时投降匈奴的不只他一个,你前面提到的赵破奴投降时的情况还比他好些呢,他被族主要还是后来汉武帝听信的那个谣言。
李陵做了什么实质上伤害汉朝的,就要遭受这么过分的对待?就为了你所谓的“气节”?他当时死节有什么用?明末那些平时空谈误国,到头来跳水自杀的士大夫们,对国家恐怕还不如一个臭名昭著的叛贼李成栋呢。很多时候对国家危害最大的恐怕还不是伪装的聪明人,而是理直气壮的笨蛋,因为他们洁身自好,他们“有气节”,所以越发觉得自己是对的,做事就更加的不会反省对与错。肃反时候主持杀人的革命者,很多也是清廉的,有理想的人,所以做起事便愈发的不会反省。
给我顶住
汉朝初年好几个皇帝都这个德行,汉武帝更甚。
现在有很多戏说历史、调侃历史,我不以为然。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灵魂。这和一个家族的历史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在乎家族、民族,那么就不会去随意的调侃、扭曲历史。很多历史看法也是很多时代沉淀下来的,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但是作为主流,存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袁腾飞说历史是什么玩意的人,他也不敢去调侃岳飞、文天祥。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主流历史思想也要被怀疑,那么我们的后代又会如何看待我们?所以,历史传下来的正义、忠贞、英雄,我相信也还会传下去,因为一个民族的存在需要他们,即使他们被人为的加工过。世界上哪一个历史是真正完美的?
呵呵,说得过于严肃了,该拍砖的继续。
史书记载是这样的,当时武帝很愤怒,任何人的话都不听,武帝是很情绪化的,他的大将胜就封侯,败就杀,当然很多都赎为庶人,不影响再用,连对待太子都是这样的。司马迁就是在他愤怒的时候去辩解的,遭刑。后来,冷静下来,还是后悔的。后来专门派公孙敖去救李陵,这在武帝是很少见的。后来传言李陵带匈奴兵抗汉,才真正死心,族诛了李氏。
说武帝逼李陵降,不归,你可以这么认为。
对于历史观点,有不同观点可以摆事实,说观点,不要联系到自身,没有什么意思,我们与历史留名的人比太渺小了,我们只是在学习、议论,如果说历史观点都与每个人自身联系起来,谁还敢谈历史?
畅所欲言罢了。
即“名节”之类的和辛苦付出的关系的问题。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还不够吗?我不是说“清名”“名节”就没有它的意义,海瑞之类的人当然有他伟大之处,但你恐怕得看到另外一面,即那些实干苦干却名节有问题的人,海瑞是英雄,胡宗宪何尝不是?苏武是英雄,李陵就不算英雄?
李陵没投降前是英雄啊,就是隔了这么长的时间不是还是知道他的英雄事迹吗?难道投降了也要赞扬吗?历史也没有否认过胡宗宪的抗倭。同样,历史也没有否认过青年汪精卫的壮怀激烈,难道还要去赞扬所谓的“曲线救国”吗?
苏武与李陵是很好的朋友,一个没有做出很英雄的行动却被人称颂;一个以五千兵抗10万兵的英雄,却成了当时的“汉奸”。总是有区别的吧?
我的观点是有条件尽量读些原著,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还是比较客观的。现在解读历史的人很多,喜闻乐见的东西也有很多水分。
最主要的是事实。事实才是决定事物、人物的本来面目。
回想傅介子的英雄与血气,神往之,感叹之!不过也有人不同意,司马光曰:“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呵呵,大宋的孱弱与耻辱,司马光对此不知作何感叹?
你强调的是“死节”“气节”,我更重“实事”,反对只顾洁身自好却不办事或者办坏事的行为,事实上这种行为危害性和欺骗性更大,因为做事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问心无愧。客观的例子多得很。既然你读了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应该知道这点。史可法扬州抗清死节,是民族英雄,但他之前一系列错误的举动对于大局的糜烂负有关键性的责任,这个他死节一百次也无法弥补。
但无论如何,我可没否认“气节”的重要性。李陵投降的确是他的污点,但不是说他投降了,就要怎么怎么地,你说自己客观,可为何说到他家人的下场,貌似你觉得是理所应当呢?即使按客观的来看也是有问题的。再重申一次,我可没说要赞扬他投降。
袁崇焕当然有他自己的缺点,但在这里说的这方面并不是典型,按阁下们喜欢强调的,他与满清谈判过,不能算“有气节”。
一般说来,关于袁某的的争论,我都参与,但却不想起头。刚才看到你的贴,突然产生了些联想,随手回了个贴,算是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