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企业内控之仓库管理中地磅称重要点 -- 乐笨猪
看忙总等对企业管理的评述,收益良多。企业管理的确很多细节,稍有放松,则滴漏无数。下面以仓库进出装货为例。供管理企业的河友参考,更真心欢迎河友补充指正。
背景:工厂进出装货必须用地磅称重。装货流程是先秤卡车重,然后装货称重,扣除车重即为货物净重。
地磅称重的要点
1、校秤。无论是用外面的地磅还是自己的地磅都必须校秤。校秤前先由操作员自校,然后自己校验。简便办法是:称自己的体重,另外准备几个砝码(一公斤一个)分次再称,以测定其精度。
2、空车。称重前卡车称重时,必须空车。
(1)驾驶员及乘员必须全部下车。
(2)确认车厢净空,车厢中不能有油布、撬棍、杠子、垫木等物品,如有必须取下来。因为装货后这类物品是否还在车上不易确定,从而容易称重不准。
(3)卡车称重后,应直接装货,不能再出场地。因为出场地后,车重容易做手脚。曾经有材料商卡车进场称完车重后,突然车“熄火”,需要外出维修。这种情况卡车进场后应重称车重。总之,如果车辆出场地,则必须重称车重。
(仓库位置设计中,地磅距装卸货点,不宜太远,最好设计成径直通道。)
3、注意驾驶室。驾驶室最容易藏放物品,从而影响车重。曾经有材料商,装了一卡车西瓜,车重称后,将西瓜分送给仓库人员,然后再装货。我估计西瓜约有100公斤,也就意味着每车多装100公斤材料没有计价。更有恶劣者,曾在卡车底盘藏了1吨多水,然后在人不注意时,偷偷放掉。
从时点来看,日落时分(天暗)、夏天中午(天太热)等时点容易做手脚,需要分外注意。如果有条件,地磅及仓库装卸点应安装摄像探头,并远程监控,以增加威慑。
4、称重时,卡车四轮必须全部上盘(即卡车轮必须全部在秤面上)。有些超长卡车前后轮距超过秤面钢板长时,则应用千斤顶将后轮抬起,以确保准确称重(不能怕麻烦)。
这简直是反间谍的手段。
之间一点儿信任都没有吗?
不怕麻烦,不怕热,能顶住西瓜等的诱惑...
若将罚款的一部分作为他们的收入,又将会导致他们刁难守规矩的司机和货老板,不打点就不合格。想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要注意地磅本身原理上有没有空子可钻。我对加油站较熟悉,加油站入库一般是用打高度的办法,所以严格要求测量地面水平,罐车静置需若干分钟以上。有些司机就会故意使前后轮胎压不一致,或者有意缩短静置时间来做手脚。不知道地磅上有没有类似的空子。
信任是逐步建立的。有些即便是你信任的材料商,也难保证卡车司机不起坏心(卡车司机是个体户,材料商付他运费而已,不过材料商一般要派人押车的)。
从管理上讲,你自己管理精明严格,别人不易得逞也就不容易其歹意。反之,你管理上漏洞很多,也就不能埋怨别人起歹意了。(呵呵。周星驰的台词,你自己没本事,就别怪我欺负你哦。)
地磅从原理上确实没有发现漏洞。但制度不等于执行。细节很重要。
加油站入库,我不熟悉,基本是外行,更没有实际经验,所以暂时帮不了您。
钢铁行业的炉料、矿石等材料一般都是称重。因此用高度或容积推算重量的,不太熟悉。不过我曾经遇到过电缆称重的一个方法,供你参考。
流程是:称重照常称重,同时理论推算。(即一捆铜缆,其直径、长度等实际测量,乘以铜的比重,计算这批电缆的重量)
然后比对实际称重与理论推算的重量,如果差异超过一定百分比则应查找原因。按目前一吨铜5.9万计算,每公斤铜59元,一吨铜相差3%就是就是1000多块钱。一卡车一般装10多吨,金额不小。我认为是值得抓一下的。
另外,有关国家标准中负公差的问题也应注意。即国家标准允许的上下极限值,如果某材料商长期或全部的材料都是极限值的下限,应该引起注意。如果数量大,差异也不小。
我也是从曾经关注国家大事、宏观经济、企业战略等,到现在做企业管理,从各个环节、各个工序、各个部门点滴抓起,当然宏观还是关心的,经常下河的。一个不起眼的仓库管理中的材料进出库就能搞的你人仰马翻。日久天长,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现在才深刻体会到“事非经历不知难”。
请问罐装、运输过程中,油罐车还有什么手段来逃避检查啊
灌装过程中,司机可做手脚的空间不大。都是油库工作人员操作,出库便打上铅封。若铅封破损,加油站可拒绝接收。现在的车一般都装有GPS,还有随车押运员。路上有异常停车,也会被公司记录在案。公司还有小车,在路上随机跟踪自己单位的车一段距离,看是否有违规。看似守株待兔,但还真有抓住过偷油的司机的时候。
然后在加油站,车子在水平地面上静置若干分钟以后,打高度。每个罐车都有一张罐子高度和容积的对应表,质检部门测量的,根据打出的高度可换算到体积。得到的高度允许有数毫米的误差,超过允许误差,加油站也不会接收。卸完油后,还需将车发动,前后晃晃,将管路里面的残油也卸掉。
如果都严格执行规定,司机没什么机会做手脚。但规矩都是人执行的。有熟识的发油员,出库高度就不给你填准,铅封让你自己打。和加油站老板要好,也不用严格执行静置时间,不用前后晃动。至于管路里面的残油更可以自己回收——不要小看这点残油,大约有20升多,按照现在的时价,就是百余元。虽然没法卖掉,但可以留给自己的小车用或者用来跑跑私人的活。
事实上,如果真有加油站老板这样严格执行规定,会在司机中留下非常抠的名声,司机也不愿意跑这样的业务。在油供应紧缺的时候,就是一个很要命的事情。所以,加油站这边大多也睁一眼闭一眼。当然,从总的趋势来看,司机可作手脚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销售系统中,司机职位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
感谢兄台不吝赐教,从中获取良多知识。最近在做油品零售行业的GIS,所以比较关心物流方面的一些内容。
油库罐-〉运输车辆罐-〉油站罐-〉油枪,每个环节的交界都有测量,有测量就有误差。销售过程是如何处理这些损溢的呢?“损”一般就是责任单位承担了,所以责任单位不会报损吧?“溢”一般责任单位就自己“消化”了吧,就像运输车辆“贪”挂壁残油那样。
从我接触的情况看,基本是报损,因为本身物流周转以及自然挥发等,损耗是正常的。一般很少有溢的,除非供应商多发了。
损溢的处理,我的经验是各级严格结算,你自己在点交中没有发现,报损就由你这个环节承担。执行下来,各家自己算账,还算可以。但要注意,散装货(比如汽油)的损耗不能向最终消费者转嫁,否则会引起投诉。如果再有质检等部门查出,那麻烦就更大。对于损耗,我们一般是在根据经验数据,在“成本”中单列的,由你所在环节自行承担,同时在全集团定期通报损耗比例,以促进各家降低损耗。总的来看,损耗比例是逐步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