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何时才有科学大师 -- 青颍路

共:💬147 🌺3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帐算到袁人头上,当然够“丰功伟绩”啦!

可惜,这应该是文革的有数的功绩之一。

记得文革时期咱们本地出动了许多人力寻找这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种,如果不是在湖南找到,这个功劳也许是王隆平马隆平的了。

家园 氢弹试验, 人造卫星, 杂交水稻

氢弹试验, 人造卫星, 杂交水稻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肯定的成就。

我后文正要提及有了千千万万的王隆平马隆平,才能有袁隆平。

家园 嗯,本人没有仔细看您的文章,得花有愧,还你。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欢迎讨论,需要“气氛浓厚的环境”
家园 说说我对袁的理解

袁隆平走的科研路子,就是当年爱迪生走的,也是现在研究超导的人常用的路子。没有什么理论根基,就是瞎试。这个方法有效吗?有效。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其实非常有限,现有的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现实,所以靠从理论推导出该怎么怎么做问题很多,中奖率还不如瞎试的高。但这个方法高明吗?不高明。瞎猫逮死耗子,碰运气而已。关于袁隆平的争议就在这里。他进工程院没人反对,进科学院就有人反对了。

我个人觉得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应该给他个大奖的。不过中科院抹不开面子,而且袁隆平的荣誉已经铺天盖地了,他也未必在乎这个。他这么老了,给他个院士,也无非给他个舞台,让他发泄一下当年被xxx打压的怒气而已。而xxx又是科研界的一面旗帜,对中国的科研贡献也很大。

家园 数学是科学之母,农业是数学之父

你的话我这从事理论研究的人爱听,可我周围那些只相信试验的人不听啊。我把我的结果放在他面前他们也不信,非到自己证明自己错了才再发表一篇“新”的结果。我这就去中科院找合作伙伴去。

听听两个首届国家大奖得主猩猩相惜:

袁对吴文俊先生说:‘数学是科学之母。’吴文俊先生对袁说:‘农业是数学之父。’

家园 【原创】土:眼皮底下的科学伟人袁隆平 (中)

此篇以为题,“土曰稼穑“,自然是杂交水稻之父的起点。土也是金字塔的基础,大师们金字塔的顶部金字招牌赖以立足之地。这段就先谈袁隆平成功的背景。

我认为“因为中国的科研发展是整体和系统水平,是各种级别的科学家的努力。如果大师是金字塔的顶部金字招牌,花大钱去“顶部”刷金是没用的,重要的是基石。如果从大学的年轻讲师开始提薪,花费可能巨大,见效可能缓慢,但中国科研巨大的动能,也许是未来大浪淘沙出大师的真正动力。”

袁隆平正是这样从最低层走来的!

氢弹试验, 人造卫星, 和杂交水稻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肯定的成就。众所周知,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是国家“当了裤子”集倾国之力,以曼哈顿工程模式取得的成就。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杂交水稻是中国浩大的农业科技人民战争的收获。袁隆平是成千上万名农业基层科研人员的“幸运”者。我的父亲也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先父的一生都献给了当地的试验田和农田。我自小就在这段历史中长大。

民以食为天,历代政府对粮食都视为社稷之先。毛公建国起大力提倡农业技术的推广。我父亲高中后入地区农校,毕业后即全力推广新品种和新耕种技术。全国每个县都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父亲他们是“二传手”:指导农民应用新农业技术,再把结果或上报或用论文发表。我们那儿主要产小麦,大豆,高粱,红薯;父亲在高粱和红薯方面小有建树。1956年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父亲也有幸入京。毛公接见大会代表的照片,父亲在其中,虽然只是几十排人中的一个。我的记忆中,乡镇(公社,大队)的农民技术员,有好的育种和亩产量,也会受到重用,有几个和父亲情同父子,我和他们从来以哥弟相称。这种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及全国,规模超过任何一个科学工程,只不过投入出自地方财政。袁隆平扎根二十年的安江农校和他夫人邓哲所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正是这金字塔的一块块基石,立足的是中国的大地和民心。

试验田的总体规模,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投入。袁隆平是幸运的,从众多的石块中裂石而出 (齐天大圣阿);中国政府是幸运的,正确的战略保证了千千万万的王隆平马隆平中有一个袁隆平;中国人民的生命力再次得到证明:中华民族向来是以创新来立世的。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
家园 【原创】土:眼皮底下的科学伟人袁隆平 (下)

稼穑作甘

对袁隆平来说,人生百味,只有稻香最甘甜。虽然金色稻禾比金字招牌对他更合适,我们也要掂量掂量他的“金字招牌”里的科学含量。男人心中的贤妻要下得厨房,上得厅堂。新女性心中的王子要下得厨房,上得学堂。“土老冒“袁隆平肯定下得大田厨房,产量没话说。只是成果上得学堂吗?薛定谔的猫他肯定捉不住,他是只会数稻粒的田鼠,躲黑猫白猫也许还行(纯属与穿越绕舌,没别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动植物会有杂交优势,可是水稻是雌雄同花作物,过去定论是不可能杂交。袁隆平的贡献在于寻找并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自花的雄性失去生育能力,而后用其他品种的雄性花粉为“母稻”授粉杂交,从而生产出杂交种子。

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的设计师,为“三系”配套设计了分三步走的具体方案:

第一步,寻找天然的“雄性不育株”。这是培育雄性不育系的基础。

第二步,筛选和培育保持系。即培育出一种水稻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能够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以解决雄性不育系的传宗接代的遗传问题。

第三步,筛选和培育恢复系。就是要寻找和培育出一种水稻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他们的杂种第一代恢复雄性可育的能力,能使颖花自交结实。若是他们的优势强,就可以应用于大田生产。

其设想的实现,历经近十年艰辛,其丰硕的成果,众人皆知。然而国际大奖对他的认可,还包括他对杂交水稻遗传学的阐述。(如 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Professor Yua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for his 1973 discovery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in rice – a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progeny of two distinctly different parents grow faster, yield more, and resist stress better than either parent.)。其对应的是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该文正式宣告在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中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

他对杂交水稻遗传学的阐述可能牵涉到合作研究的公案。《〈袁隆平传〉》对他遗传学工作是这样描叙的:“1972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科技攻关协作网。许多农业科研机 构以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分担了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研究任务:他们同育种工作者紧密配合,对水稻“三系”配套和杂交组合进行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态学等 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紧密配合了协作攻关,发扬了我国社会主义大协作、大兵团作战的优良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加快了我国杂交水稻“三 系”配套的科研进程。“。

显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是大规模合作的结晶,而全部成果记在了袁的名下。这可能为他的科学院之路埋下了地雷。即使如此,依然可见袁隆平的领军作用为中国科学最大的成果之一所贡献的科学含量。 “总设计师“当之无愧地领受成果。这种做法,也是国际通例。诺贝尔奖向来只认通讯作者。很多获奖者只是起到定课题方向和把关的作用。若是我们自己的对袁的不认可导致他无缘诺贝尔奖,将是当代中国的一大损失。

但是有无这些奖,无关中国科学的大局,也无可否认袁隆平是当代科学伟人。

家园 不要自我感觉来分析,你要先弄清工程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中科院什么时候成立的,上网搜索很简单。94年才成立中国工程院。杂交没有理论依据?看来你没学过初中生物吧

家园 别老找传统文化的原因

啥都往传统文化上找原因,感觉逻辑上不对。就像楼主说的,蔡元培先生的时候,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大,不妨碍当时北大出大师;而且抗战期间,生活更加困窘,政治也很黑暗,不妨碍当时联大出大师。

自己不努力,别净往祖宗身上推卸责任。

家园 如果按中科院分拆之前的标准, 袁倒是应该评个中科院院士.

不过后来既然分成了工程院和科学院, 那袁被划到工程院正合适啊.

家园 中国科研费用可不低

科研需要的是自由宽容的氛围,科研要个毛领导者.投入不是我们无能为力是大规模的投入有多少确实用在了科研项目上

家园 不要不细看别人的文字就发言,也不要说话说半截

前面刚拿超导来类比,为什么?是因为我说的不是你所理解的生物基础知识。是指为什么要用这个材料,为什么要用野生稻,在袁隆平提出来的时候没什么根据,只不过是试过家生稻的几千个品种后效果都不好,死马当活马医,转向野生稻来试。即使是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为什么野生稻就有效,也还是有非常多的疑点。

我猜想这个问题还要十年,甚至更长才会有大突破。前两年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稻子的全基因组序列才测完。下一步就是多测几个品种,然后生物信息学家进行分析,给出一些解释。考虑到植物方面的生物信息学还是婴儿时期,而水稻又没有什么好的遗传手段可以快速验证这些解释,不可能在近期内有可信赖的结果。

为什么袁隆平进工程院没人挡,进科学院某些人会有异议?上面解释了这么多,就不再继续详解了。大部分人到此都应该明白了。当然,我个人认为还是袁还是有足够资本拿中科院院士的。

顺便劝你一句。对科学的态度要严谨。不明就里就发言,不是个好作风。有什么意见,话说清楚,讲出你的根据。错了没关系,其他人会帮你改正。就怕什么论据都没有,就有观点了。别人只好拿你当火星人看了。

家园 很多人也是这么理解的

之所以现在有争议性,是因为美国也有工程院和科学院,而袁隆平当选的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所以在国内就会议论为什么袁隆平拿不到中科院的院士了。

我能想到的最好解释就是美国还是承认目前的理论很不完善,虽然不好解释袁隆平的实践,但是它愿意承认事实,先把袁举起来作为标杆,让其他人跟进做这个方向。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又有实践又有理论,做大师当之无愧。袁隆平有实践,但理论不强,不是他的错,实在是这方面太复杂了。现有生物技术不突破,没戏。

家园 我觉得这事完全没必要想那么多...

我估计原因可能是因为袁隆平所研究的学科(好像是农学吧?)在中国归属到工程院里面, 而在美国归属到科学院里面.

不然的话, 袁隆平为啥不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呢? 又不是说科学院比工程院高一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