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蓄清排洪”的讨论 -- njyd
时间上可能会有些小的调整,可以肯定的是原设计就是每到汛期就145运行。建三峡本来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洪。
为了理解“蓄清排浑”,让我们把水库的正常运行对比来看:
正常运行时:
1. 平时(“清”的时候):水库高水位运行(175)。上游来多少流量,给下游就放多少,如果是枯水期为了发电的需求,会多放一些。总之,给下游的流量不大,而水库基本保持高水位运行——排清
2. 洪峰时(“浑”的时候):水库预先放水到低水位(145)。上游的洪峰来时,尽量蓄水把洪峰拦住(削峰),而给下游合适的流量。总之,给下游流量不大,而水库的水位上涨呈蓄水状态——蓄浑
以这种方式运行,一则保证了洪峰期间下游的流量不会太大,二则在洪峰期间蓄水,保证了正常时间或者枯水期,水库里有足够的水供发电或者下游浇灌的需求
再来看为了排沙,“蓄清排浑”运行方式:
1. 平时(“清”的时候):水库从(洪峰过后的)低水位开始蓄(上游来的)水,所以能放给下游的流量有限。总之,给下游的流量不大,水库的水位上涨呈蓄水状态——蓄清
2. 洪峰时(“浑”的时候):水库预先放水到低水位(145)。洪峰来时,为了排沙,不得不大流量放水,上游来多少水就尽量放多少水(在确保下游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如果上游来的水不够还得放库容的水。总之:给下游的流量比较大,水库的水位不一定能够上涨,即使上涨也比较慢——排浑
这样对比一下,就看出来三峡防洪调度与排沙的要求是基本相反的了吧?所以“蓄清排浑”运行方式的缺点是:
1. 平时,为了蓄水,能够放给下游的流量有限,所以限制发电能力和对下游枯水期的调节能力
2. 洪峰时,为了排浑,尽量放水,所以限制了水库的削峰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在洪水期间的蓄水能力
泄流孔或者排沙孔,这名字并不重要。不管叫做什么,黄老建议的用于排沙的孔最后不得不被重新开启了。而原来没有留排沙孔的原因是人们认为不需要这孔,依靠大坝的泄水能力就可以了。
黄老的提议是“在坝底留有容量相当大的泄水洞”,后来,三门峡数次改建都是为了打开坝底的孔——至于这孔叫做什么都不是问题啊。所谓“蓄清排浑”正是有了这些孔再加上大坝本身的泄水能力才起到了排沙作用。
你说
而这张图说明每年都应该有几个月是到175的
“蓄清”的“蓄”,在“正常运行时”是完成态:
而到了“为了排沙,‘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就是进行时态
好像三峡好几个月一直在蓄的过程中。
而“排浑”怎么排,在“正常运行”时是
只讲消峰不讲排浑,而到了“为了排沙,‘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就是
感情是只要排沙不要削峰了,你这不是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么。
下游防洪的优先权肯定远在通航之上!
但是防洪远大于航运、发电,那是一定的!
58年,林一山在南宁会议上汇报三峡工程的时候,估算费用70亿。
林:不行!
太祖:装机由2500万千瓦(当时的235M高坝方案)降到500万,50亿够不够?
林:够了!不过,这麽高的坝装机只有500万千瓦,太可惜了。
薄一波插话:30亿,够不够?
这个片段,清楚反映了作为一个综合性水利工程,其各项效益在tg第一代领导人心目中的排序!黄老只拿单位装机造价说事儿,眼界确实不够宏大!
另: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但他的年发电量却小于伊泰普,为啥呢?这与电站的运行方式关系很大!
绝大部分年份这两个碰不了头。
,然后在洪峰间歇缓缓放水。今年三峡似乎是保持145运行,所以没有按照正常运行的方式蓄洪。
我不知道是因为三峡办说的因为175还有移民没有走,所以一直按照145运行,还是按照“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按黄老的说法,因为下游承受能力的关系,所以这次泄洪的流量还是不够大)。三峡虽然说容量不足,但也足够按照正常方式蓄所有洪峰,并在洪峰间歇期间恢复145了。
正如我所比较的一样,防洪的运行方式(我上文说的正常方式)与“蓄清排浑”的排沙方式,运行操作是相反的。
黄老的文集里提到这句,但我没有在其他文档中查到,不知道总理是在什么场合下说的
我只要求“只能从蓄水开始算,而且最好从设计水位175蓄水时开始算”,不是说一定要汛期水位175啊——谁也不会在汛期还把水位升这么高的,呵呵
你这儿都是分析,而且只是用特定的时间点来反证,这样不容易说服别人。
在新浪里有篇文章,说“重庆质疑三峡蓄水过高”,里面同样也是用时间点来质疑的,只是别人是用来证明重庆被淹,不需要分析为什么被淹,而如果你要反驳的话,你得分析一下原因
现在三峡还没有175运行,据说是175线还有移民没有走,很好,理由成立。等段时间移民走了,三峡到175设计水位的时候(如果有那么一天的话),看看重庆到底是多少水位。
其实时间等的越久对三峡公司越不利,毕竟或多或少水道肯定有淤积,等的时间越长,三峡175的时候重庆的水位会越高。希望到时候三峡别又有个什么借口。
这就是记者的高招,172.3的时候“淹了主城区”,148.30米的时候重庆183米,你自己算去吧,算错了可别怪我。
而不动脑筋的人很容易把172.3米的时候被忽悠地算成183-148+172=207,这个高度是要淹掉重庆不少地方了。
但是呢?实际只有175.81米。
08年没蓄到175的原因与淹重庆无关,现在你也知道了当时离主城区高度还有五米以上。
因为三峡的高山峡谷有很多原有的地质灾害隐患,在大坝建成前光在重庆三峡库区内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3671处。其中大的,能加固的实施工程治理,其他的把上面的人迁走(这也是三峡总迁移人口多于淹没区的原因之一),让蓄水淹到这些地方的时候触发它流到库底去就消除掉了,等这些隐患基本消除完了库区就进入地质稳定期,因为没有了水流冲刷就不会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所以头几年蓄高水位的时候发生的山崩、泥石流(有的会在水下流)等地质灾害会明显增多,为开头几年增加的不是太多,平摊到后几年,就要一步步来。比如说第一年160,以后每年加五米,08年一下子到172多还是大跃进了。
我说的是大部分时候碰不了头。
所以你这个“而且最好从设计水位175蓄水时开始算”恐怕没指望了。
谁也不敢保证三天后不会接着来更大的洪峰,所以在基本整个汛期都需要尽量保持最大的防洪库容,否则可能比你预计的多来一点点就要分洪了。
你说的正常方式只是你想的,大坝实际调度原则正是你认为不正常的。所以看来好象你打的靶子是你自己竖的,或者是黄老自己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