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强烈要求西西河历史版主进来 -- 纤纤淑语
西西河高手如云的名声使我慕名而来,但这些天的感觉越来越让我失望。我的理解;一个历史版主对历史应该有起码的了解,版主是谁我不清楚,是否了解历史我也不知道。但,这些天你来我往的讨论,版主如果说没看到,那么你就是不作为。如果看到仍然让如此无知的语言散布在严肃的历史版主中,请问;西西河当的高水平论坛的名气吗?
如果您告诉我,这里就是戏说历史,我马上离开。以后再不打扰。如果不是,麻烦您让我看到管理者负责任的行为。事情很明显,讨论的内容全在那里,版主如果不了解上古史,可以请人判断,那是不是正常的语言和思维。如果这号的行为可以横行历史版,我何必在这里?戏说的历史论坛不说一千,起码有二百。去哪家不行非在这里陪着戏说练文笔?
我说昨天是最后一次回他,但很遗憾,他竟然用毫无常识的慨念怀疑一切,给了一堆垃圾东西,害我瞪着眼睛刨到半夜也没发现能支持他疑问的资料。如此这般我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就和他磨及,而且磨及到最后,他永远是彻底不相信,什么都是他说了算,什么都是他永远正确。还引来一大堆不明真相的粉丝围观,并大呼他有学问。
我承认,他有水平,有一定的知识面,但不走正道,不拿这些知识正确的使用,还不如做个白丁。那样起码还不误人。。。
现在我把自己的看法给版主说说,麻烦您去请教有关专业人士,看看谁对谁错。
他上次这样说;[在知道了晋朝虞喜测量出的公元330年,和尧典星象相差50多度的数据,以及看了很多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风俗的介绍后,我敢基本确定尧舜的时间是在5200-5900之间。最可能的时间是5800年前左右,轩辕黄帝要往前推大约1千年左右。]
这是他的原话。他上次给我一个前五千年的数字,这次又折腾出个三千二了?
看到这里我就很奇怪了,既然你怀疑一切,看不起李学勤,那么请问你是怎么看的起这个虞喜的?
贴出他的原话;[在知道了晋朝虞喜测量出的公元330年,和尧典星象相差50多度的数据,以及看了很多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风俗的介绍后,]
他给我两个链接,直接提出如果我不同意他的怀疑,有本事就去把百度和互动百科删了。我没这本事,只好去查了一晚上,结果,没有他依据的五十度算法,只有对虞喜介绍,两个链接都是。本以为链接是提供他五十算法的资料,谁知道竟然是浪费我时间,让我看虞喜的介绍。请问你这链接是什么意思?既然那上面没教你算法,你那个五十度是那里来的数据?自己创造的吗?
另外,他的原话;
[古文也好,今文也好,甚至清华简也好,那个会没有私货那?我相信任何统治者,对这种关乎话语权的东西,都会干预。即使是周朝的青铜器,也必然把不利于周朝统治的东西删减修改,把有利于其统治的发扬光大。]
既然你怀疑一切,为什么就是不怀疑虞喜?因为他的观点能支持你的怀疑吗?那么谁的观点和你不一样就是错误?如此思维你穿越吧。还刨算法?前面你不是说现在断代的时间都要提前一千年吗?还洋洋洒洒说前五千二百年?
战国就有牵牛初度记载了,你说的现在七十一年一度,岁差每年移动五十点二秒,用三千六除五十点二就出来了还百度?明白人都知道了七十一点七,这就是常识。虞喜是第一个提出岁差,但他五十年的标准明显不准确,而且你这五十度的值哪来的?虞喜教你的吗?
如果是你穿越过去学习的,那么你这么喜欢怀疑的人,为什么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却不去问虞喜;尧典是昴宿,到虞喜时的斗差多少?你清楚吗?
昴宿移动到斗宿中间得经过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诸宿,不只五十度的差距,而是有一百三十五度的差距,就是反着走也不值五十度这个数啊?二十八宿运动拜托仁兄好好数数,也就是从斗到昴的跨度不只五十度,前两千年也才到虚危到昴还有七八十度 。
这星区跨度能变吗?如果你有本事把这星区跨度改变,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评价一句;您是世界第一牛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该称呼您一声;大师,超极大师。
我们测量的星宿是恒星,它们的变化移动都是以万年计算的, 我们之所以用来定位就是因为恒星在空间的恒定,这一百三十多的差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就像海南到东北,你说它可能是北京到东北的距离吗?
这不是文字游戏,尧典数据只能是远古的观测数据而非尧时期 。虞喜给了五十年那么他的标准也得六千多年啊。从斗到昴五十度,怎么出来的?
我这天文推算很明显,不要告诉我你是做梦跟虞喜学的,虞喜不至于这么异想天开吧?我的算法是标准的天文算,虞喜,何承天,祖冲之我都有研究,我敢说就敢负责 。麻烦你把五十度的材料粘贴出来 。我等着你的五十度 。
另外我也等着版主的处理意见。就是想明确的听到西西河领导告诉我;这里到底是不是戏说历史的地盘。我没有权利和资格要求河里的领导怎样经营论坛,但我能不能要求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呢?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否则别人随口胡说,信口开河,你还得给他举证,凭什么呀,你累不累呢。
不明真相在边上叫好的,也就是同样一拨思维方式类似的人。
西西河从事考古的老芒,教历史的履虎尾老师,是点到为止,不再多说的处理手法。
有时候其实你也可以想想,你并没有教育他们的义务。
当然,我们是愿意看你这样认真的文字而不是戏说。版主应该把戏说的文字转到龙门客栈去。
另外,我觉得找版主的意义不大,也没有必要。谁有多少斤两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凉着就行了~~
你没看出来么?西西河多位斑竹都对泉公的那套体系持明确否定态度(比如任爱杰、Alea、老牛)。河中历史高手及河友对泉文的主流看法也与你无二。所以才女MM不合将矛头指向斑竹们。的确也有河友给泉公献花并表态支持,但这里面恐怕欣赏其知识渊博和思维奇诡的人占大多数,是一种觉得他不容易、挺难得的心态;真正高度认同其思维的,恐怕少之又少。
至于说要杜绝这类“戏说历史”的文字,这个... 首先,现在的斑竹权限极其有限,无法删贴,最多只能转去争鸣争议。其次,恐怕也是最重要的,MM说对方的文字是“戏说历史”,我觉得可能更精准的描述是:研究历史明显缺乏严谨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果灰熊猫跑到西河历史板块贴他的“窃明”,那个恐怕是要被转去争议的;如果有人把曹瞒是女人、赵云和刘备是同志之类的货色搬过来,那是注定要被转的(没有恐怕)。但如果是摆出一付认真研究历史的姿态,其研究工作却明显缺乏严谨和科学,这个... 还真不好弄,至少以西河历史版面长期积累下来的管理风格来说,不太会被转走。所以,MM看不惯这类文字,跳过就好;也无须担心这些文字会误导他人 -- 我对河友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还是有信心的。甚至我可以比较肯定地说,给泉公献花的ID中,很多人并不真心认同他的推导、判定,乃至整个思维方式;如果你让他们以生命作为赌筹去赌一把,愿意把宝压在泉公一边的恐怕少之又少。但他们喜欢泉公渊博的知识和童话般丰富的联想力,以及不依不饶却又自控力很高的交流态度,再加上对弱者同情的天性(注意,这里的“弱者”无贬义,纯指立场阵营方面),所以他们会表态支持。人其实挺复杂的,如果认为无伤大雅,那么即使觉得可信度不高,但只要文字或想象的趣味度足够高,也会唤起欣赏和支持的冲动。所以MM似乎无须担心那些文字会造成“既深且广的流毒影响”
还是先赞一下mm的严谨和认真,泉畔总算逮着一个了,所以。。。把mm也给气糊涂了。
对于泉畔发散型思维,要宽容和鼓励,对他的不严谨和怀疑一切的态度,我们也没有强迫他改正的权利不是,所以选择性回复吧,也不要为难斑竹们了。
不必和他们认真。与谈史的人认真讨论谈天说地,与戏说的人打哈哈就好。如果没心情玩笑,屏蔽了,眼不见心不烦。
燕兄收宝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书场说《三国》,正说道:“话说曹孟德统领八十二万人马,杀下江南……”
书场门口有一卖烧饼的大怒,进来驳斥道:“什么八十二万,是八十三万……”
于是乎,卖烧饼的与说书的吵将起来。有人劝卖烧饼的:别吵了,您炉里的烧饼要糊了。卖烧饼的曰:“几个烧饼算什么?差了一万人马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网上,虽然说了是历史板块,但你也不能不让想喝咖啡的人跑茶馆里转转吧?
不理他们就是了,有的ID,直接忽略就是.千万不能当真.
你前面一个"某先生"的贴子都没必要,纯无知贴,不必理.
建议使用屏蔽功能,把某些ID直接屏了,眼不见心不烦...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其它的,煮酒兄都说完了。哈哈,
别人随便说一句话,你查半夜书这活干的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这里高手很多,你要慢慢的分清楚谁是可以讨论什么问题的人,最好不要和谁都讨论任何问题,也不要和任何人讨论同一个问题。
现在不像刚开始创办的时候,参与的人员都是海外的留学生,平均年纪也比较大,基本上都是学有所成的人。那个时候几乎个个都有两下子。说高手如云确实没有夸张。后来人越来越多,就变的比较复杂了,胡搅蛮缠不懂装懂的也越来越多了,你去看看双石兄的帖子有人自称离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不远了。和这些人认真就已经输了。
不过高手还是很多的,各个专业都有大牛,像下面的履虎尾老师,燕老,和煮酒正熟都是自己专业的高手,谈历史的话就是虎老师的本行了。要是戏说那就煮酒了,他的戏说三国很厉害,多喝他们聊吧。不要跟谁都认真,人家胡说八道你正儿八经,别人信口开河,你引经据典,这买卖太划不来了。
哈哈,不要生气了。
你就是被耍的猴儿了
有时候您要学会聆听不同的声音.关于声音中是否都是天籁之音,您可以见仁见智.关于泉畔人家先生的观点,我们要分开看.而不是一定要强调他的观点是否和自己的见解一样.而西西河的历史版,这不是严肃的官方历史学术机构,有人发表不同的东西,这不奇怪,也不应该认为有什么不妥,毕竟这以交流为主.而不是追求是否是有依据的信史.在对泉畔人家的文章,西西河大众也没把他当信史来看.而按照依据来看,您的文章的可靠性比他高.他的东西,有一些是值得一看的.
我对李学勤是膜拜,而关于他主持的断代工程,我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仍然缺乏实物依据.比如对商都的变迁,没有给出合理的考古发现.而对于夏都以及夏的四百多年的变迁也没有考古上的依据.
关于夏,最大的问题在于启和禹的年代问题就解决不了.启是夏第一个王,他是禹的儿子.而会嵇的社稷和禹陵遗迹考古学上认为是BC3000-3200年左右的东西.
而断代工程里,把启当成夏第一代王.而禹到启的时间段,位置上又不能连接.首先,禹陵在浙江的会嵇,而断代工程上给出的夏王城在河南.
从治水的传说来看,绝不是鲧和禹两代就可以完成的,因为治水的传说在长江流域和江南一直到湖南这一个区域,而山东部分治水的遗迹没有.按当时的人力和生产力计算,从三峡到长江出海口,那么长的地方,工程不会几十年就完的.
而有关禹的记录,他年岁是百岁.我们可以相信他寿命一百岁,但我们都知道一个百岁的人实际能动的年岁是多少,至少高强度劳动的年岁是多少.实际上,禹的记录,按今天的或者考古上的科学推算,绝不是一个人.因为禹到启有很长的时间差.
其实,断代工程上的商周部分,个人认为是可信的.因为这个时期的考古证据充足.就算有一百几十年的偏差,也算是完整的.而夏的断代,就面临很多的问题.
首先,会嵇的社稷和禹陵遗迹和断代工程给出的时间差一千年的时间差.这就是最致命的问题.
在上古史上,一些关键的问题不解决,那后面的肯定是会有争议的.比如颛顼的历史.如果濮阳县城西水坡的第一龙的主人是颛顼,那他离他的孙子禹就差了一千年.而离他的增孙,启就有了两千年的时间差.
如果,我们确信断代工程的周是BC1046年,上面是六百年的商,那夏的历史呢?
比如启的王城在那里?二里头又是谁的王城?如果二里头就是禹都阳城,那和会嵇的社稷和禹陵遗迹就对不上,年代上差了不少.而和颛顼更接不上.
关于铜的记录,在夏以后有出现的铜,这是历史记录上的.而实际上六千年前的龙山遗迹就有铜出土.而如果夏的开始在四千年前,那和上面的历史明显就接不上.那怎么解释黄帝到禹这段历史,而且目前的考古发现已经支持了黄帝到禹这一段历史.关键的东西是和断代工程上接不上.
这是我等酱油一族的见解.
上错了您别见笑.
泉畔人家的文章,在上古的黄帝到禹这一段,有他的思考.这是可去之处.但也不代表西西河的版主和西西河大众就一定认同.
您和他两个人的文章,我个人是更认同您的,但我也看泉畔人家的文章.如果您认为泉畔人家的文章有不妥,批就是了.
其实,西西河只是一个大家都可以来的BBS.有大家来就当然地有不同意见.版主要干的是维护秩序,而不能在专业上评断.
其实,我相当想的是有人对黄帝到禹这段历史,拿出一个符合考古学的解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只要写的东西不违河规不违法。话不投机你可以不和他交流,甚至屏蔽他,但你不能要求版主对他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