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东方的屋顶 一、伍重 -- 藏猫猫
象个多层的凉亭,中国元素堆积多了,反而不象中国的东东了。
It seems to me (that) explanations such as these exlpain nothing.
胡兄又跑到北欧去了?
这一节里的图片我居然都能看到,一个都没有红叉掉^o^
掏小本本记录学习中。。。。
已经专程申了windows live帐号作图床
原文中的这句it seems to me, explain nothing
我的文章里用的是it seems to me, explains nothing.在文中是通的。反正没加引号,就当同义转述。
主要是犯懒了
现在手头一个基督教的建筑 并不是传统的哥特式教堂
看起来感觉像是阿联酋的那个N星级的大风帆~
教堂也越来越讲究了~
在巴黎看到很多公寓楼屋顶边上都树一排“烟囱”,其实明显已经不是实用目的,一看就是装饰用的。从高处看“烟囱”和电视天线(这个可能还是实用的)构成了很巴黎的天际线。其他城市没那么突出,这个烟囱有讲究吗?
巴黎重建是19世纪中下叶的事情,那时候室内取暖已经算一个事了。英国很多房子也有烟囱啊。
现在公寓里烧壁炉的不多了,但是那些烟囱还是有通风作用的。就算新造的房子,这样的管道也还是存在。我家的厨房、厕所和浴室墙上分别有这样三个通风口。风是从室内向外的,我怀疑在屋顶总管道出口有一个日夜旋转的排风扇,不过从来没有亲自证实过。
如果是这样,那叫他们烟囱看来不太合适。其实屋顶上那些通风口都不需要电风扇帮忙,因为内外气压差(有温度差就有压差)。如果放一个风扇在开口处它还会自己不停地转呢。
欧洲公寓楼还是讲究(自然)通风的,不像美国,完全依赖中央空调。我看西班牙经常楼正当中挖空一个天井通风。
和它源出一家的还有玛雅,阿兹塔克,等等。
不过,目前没有比中国更不民族主义的地方了,年轻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只是这种情况下一点小小的反扑,还不占主流。而没有深刻地思考“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找到属于我们的根基之前,自信和平和是很难做到的,更不要说其他族裔的人如何在已经被本民族放弃的东西上找到灵感了。
自省,可能是思考的第一步。
我考虑得比较浅,只敢在建筑层面;现在的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浮浅的表皮。没有很深的对自己民族的认知。我并不担心“我们过分强调中华文明的独特和优越”,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文明独特的根基和"优秀"的原因。一方面是肤浅的对民族符号的复制拷贝,一方面是面对西方世界时深深的自卑。民族主义的肥皂泡而已。
楼下鸭子说的一点我很认同,就是现在的年轻一辈还没有深刻地思考“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我们是谁",其实有很多层面,首先要区分“我们”和"他者"。然后是内省我们和观察他们的特点,找到区别和共通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么认识我们,他们为什么这样认识我们;最后才能真正知道我们是谁。
非常喜欢鸭子的文章,正因为鸭子mm很专注于这种审视和思考。
仅从我自己的学科,在研究者的圈子里,现在连“他们怎么认识我们”这一个环节,尚非常缺失。国内的学者对于西方人已经对我们做过什么研究的了解,非常苍白。(当然正统的历史学会好一些,我们工科史学本来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弱的学科)。所以我写的这一个系列,也是希望借他者的眼睛,来审视我们自己,跳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惯性,来重新观察自己。
我想,如果一两代人能够经过这样的一轮的审视和思考,才有可能接近嘉木姐说的那一天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读了鸭子和嘉木的回贴,写了一点感想,回在嘉木的贴子下面了。
倒是头回听说. 展开讲讲?
(鸭老师不会有向泉公看齐的趋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