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东方的屋顶 一、伍重 -- 藏猫猫
的确,艺术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但建筑不完全是艺术品。只有艺术功能的“建筑”可以改名叫雕塑等等。
对艾菲尔铁塔的艺术观可以改变,但其历史地位不建筑艺术,而在建筑技术上。
“功能”是建筑的定义的一部分。不服从功能的,应该叫雕塑或者别的什么“艺术”品。建筑可以在功能的基础上玩艺术。不服从功能的,就不是建筑。
至于七八十年代之后的奇形怪状,除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可以在历史上记上一笔,能沉淀下来的恐怕没有多少。
即使是谈论艺术,真正好的东西,一定是有内含的,而不是一时热闹的奇形怪状。
建筑设计最高奖普利兹克奖,今年刚刚给了妹岛,可以看看,她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传统味道。外链出处
同意你的第一段。
部分同意你关于自卑的说法。我觉得关键区别在于这种强调中华文明的独特和优越的具体表现为何。如果其表现为轻视甚至敌视别的文化,而固步自封不尝试去了解其他文化,则可以理解为自卑的表现。若其表现为当自己的文化为别人所误解甚至敌意曲解时,实事求是的辩解强调自己文化中独特的元素,则属于自己文化的正当表述。
我以为所有的文化都有其独特和优越的地方,都是人类的重要精神遗产。关键是不只要认识到自己文化独特和优越的地方,也要认识到其他文化独特和优越的地方。换另一个角度说,则是在认识到其他文化独特和优越的地方的同时,必定要牢牢记得自己文化独特和优越的地方。只有这样,这个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进而为人类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对自己生长其中的文化若无法理解不能发掘其独特和优越的地方,则不可能对其他文化有实质性的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就好比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擦亮之前,是无法清晰地反映别人的影子的。
现在世界上存在许多误解,追根究底,不是因为大家对别人了解不够,而是对自己了解太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第一批屋顶曲线起源猜想中,曾经受到一些美术史学家认同的,是一种“历史性”的观点。
观点的提出是,在考察了中国古代各时期建筑形式之后,发现唐代以前,建筑虽然没有实物遗存,但从汉画像石、明器陶屋、南北朝石窟雕像壁画等等建筑形象上看,屋面平直,没有曲线出现。
而唐代以后,曲屋面就已经广泛使用了。
-----唐以前建筑形象-----
汉画像石
汉明器陶楼陶屋
敦煌北魏建筑形象
-----唐代建筑形象-----
敦煌初唐已经广泛使用上扬曲屋面
在佛光寺发现之前,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不得不依赖日本的遗构。
此为建于7世纪的日本法隆寺塔。
因此,早期主攻中国艺术的美术史学者,曾这样小心地提出假设:
鉴于曲屋顶在汉代尚未出现,唐代已经盛行,当是南北朝至唐代初期开始出现;鉴于佛教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传入之时对中国艺术产生巨大影响;
我猜测,中国的曲屋面,可能是随着佛教艺术一道,从印度传播进来。
这个观点的第一次提出,Edkins的著作,出版于1890年。
而在此之前14年,另一位主攻印度艺术的学者,已经出版了《印度及东方建筑史》的首版。在其书中,在主体篇幅研讨印度建筑历史,但在书末给中国与日本分一章节。他对于中国曲屋顶的推测,是我们前面已经谈过的吐雨纳光及审美选择。倘若在屋顶结构上印度有与中国的相似或源流上的共通,必然不会只字不提。
但是, 这个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却流传了半个世纪。
中国屋顶的外来之说,印度源头的提出,起源于历史时序上观察;而空间地理上的观察,引发了另一种外来源头猜想。
上节说到,Willetts同学在坦诚承认了自己的7年前的不着调错误之后,继而提出了第二个不靠谱猜想。
那就是,他论证说,我们很容易在中国发现,屋面的弯曲程度,越向南走越明显。在北方的街道上,普通的民居只有微小的弧度;而在南方,屋面的弯曲、屋角的上扬,几近夸张。另外--不要忘记Willetts同学的狂热结构主义观点--屋面的形状一定是和结构有关的,我们可以在东南亚看到用竹子和芦苇做成的曲翘极大的屋顶,这种起翘是符合竹子的结构性能的,所以这里,东南亚,应该这种曲屋顶的源头。由此传入中国,并且越向北方,影响越弱。
大同华严寺小亭子
上海豫园小亭子
广东园林小亭子
其实Willetts并不是发明这种观点的人。事实上,他可能是最后一个重复这种观点的人。这种观点的提出在1907年。并且在它流行的半个多世纪中,另外有几种变种。比如受到中国读者熟悉的德国艺术史家Boerschman,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他。可能是出于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与尊重,他强调,曲屋顶在引入时有着foreign origin,但源头是今天的中国南部。
东南亚建筑,可能指的是这种,印尼Toraja建筑,竹构屋顶
铁牛。
再,你对人类文明这个概念的使用很容易误人误己。我简单点说明:
假定人类世界只有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你以“人类文明”这个概念为母集很容易认为自己可以只属于“人类文明”这个母集而不属于其下任何一个子集,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必然属于其中一个或以上子集。而这种思考模式的危险性在于,如果你实际上属于一个子集,譬如说东方文明,或者是一个交集,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集,而你认为自己是属于即非东方文明也非西方文明的“人类文明”母集,则你的思想就会脱离现实,成为“无根之木”。因为
其实人类文明这个词更恰当的说只是所有在世间出现过的文明的一个总称(或者说是连集),因为“人类文明”这个标签是没有实在意义的。
而如果继续用集合来打比方,我们为何要不断的探索及强调每一个文明的独特的地方,就是因为每一个文明独特的地方就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过探索非交集,我们也可以推论出交集部分。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交集,则很有可能忽视非交集而对整体有错误的概念。
以上的话写成大白话就是:不要自绝于自己的文明;只有不断发展和强调自己文明的独特之处才是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其余的话写在这里了。
这东西有点像我国一种地下木结构啊
http://zh.wikipedia.org/zh/中古世界七大奇观
前一阵看了一篇地理杂志上关于湖南梅山文化的介绍。上边图片很多,当地的房屋,都是类似牛角的挑高。其文化渊源据说都是为了纪念蚩尤。
北方是轩辕黄帝和炎帝,南方是蚩尤的地盘。这个类牛角挑高,会不会真的和这些“传说”有关那?反正湖南梅山地区相当闭塞,宋朝才开化。而那杂志上拍摄的当地普通人家的住宅,挑高的牛角都超过上边的亭子。
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很多“文化渊源”都是后世附会的。
通过历史研究会发现这一点。
至于对"高挑"的屋顶相对靠谱的解释,后文会有写到。
和其他一切的...顶...一样...
或者说...和其他一切的...面...一样...
你试着从古人与天交接的思想找找...
南北屋顶的不同和气候...雨水有关...
形式有小区别...理念是一样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大剧院之争时还真有不少举卢浮宫金字塔之例的
不过卢浮宫金字塔一是体量小,二是相对通透不碍眼,
现在已经是比较认可的。
对古都风貌的破坏,跟大剧院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屋顶形式的文化渊头,后代学者有一些探讨,我后面会写到。
您这句“人对天的承应”,确实是说到点儿上了。谢谢~
确是中古,与巨石阵、斗兽场、长城等并立,并非与古代金字塔并立。
原文有误,已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