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学生的另类解读 -- 花似荼蘼

共:💬5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学生的另类解读

  早晨送六喜丸子上学时聊起课业。丸子忽然说起学的陶渊明的古诗《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说多有意境的一首诗啊,让人不禁向往起田园生活的那份意趣和悠然。不料丸子说什么啊,她们同学都觉得这人好奇怪,你看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明明是专门种豆的,居然能让草长得比豆苗还旺盛,这也太不专业了吧?还要求俺们学一门钻一门呢。。。。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我们都无语了,你说他这么勤劳,居然能让草长得那么旺,他是不是在地里主要拨豆苗啊?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草长得那么高,居然露水都沾着他衣服了,你说这怨谁啊?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沾上水也就罢了,居然还说沾上也不可惜,只要愿望能实现就好了。敢情他的愿望就是把衣服沾上水,不用洗衣服了是吧?

  听完丸子的话,我目瞪口呆――这就是丸子她们理解的古诗?

外链出处

家园 这首诗不适合中学生。

稀,归,衣,违,这个韵脚不是普通话的韵,大概用平水韵读能读通。

诗中恬退无为的情绪也难以让中学生理解,更对中学生没什么益处。

从形式到内容,这诗都不适合中学生,不知道怎么进入他们的课业的。

家园 这涉及到对汉语语音的理解了

一个问题,汉语究竟是不是单音节的语言?

在国语/普通话里边,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管是大陆的普通话拼音方案也好,还是台湾的国语注音第二式也好,都只区分声母和韵母(最多再来个介母)。

但是这样的区分其实是不够的。对一个音来说,哪怕单音节的音,也应该有下面的几个内容:

1,什么音,就是听起来是什么

2,如何开口,也就是传统认为的声母

3,开口后如何发出音,也就是传统认为的介母

4,发出音后如何收尾。

这首诗的押韵其实也揭示了这么个事实。

稀,归,衣,违

为什么押韵?这里押韵其实并不需要去死硬地背诵平水韵。只要把归和违里边的尾音读出来就可以了。

用普通话拼音表示:

归 g-u-e-i

违 w-e-i

这里边的尾音都是 i 。注意大家学普通话拼音的时候,有一点是大家都忽略的,就是有那么一句:

ui 是 uei 的缩写。

所以在现代汉语里边,这首诗的押韵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当我们认为现代汉语是单音节,而不再把一些尾音区分出来的时候,这个押韵就成问题了。

同样的例子在唐诗宋词里边有很多,随手两个例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h-u-e-i

乡音无改鬓毛衰 s-u-a-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l---a-i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k---a-i

碧水东流至此回 h-u-e-i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l---a-i

都是押的尾音韵。对了,如何才能把尾音读出来呢?很简单,

爱 == 阿姨 (快读)。

非正统马路边瞎说的观点。

家园 呵呵,你的理解很新颖啊。

“归”和“违”本来就是一个韵,这是不需要解释的,我说不押韵是指“衣”和“稀”。但是按照平水韵,稀归衣违,都是“微”韵字,按古音,是押韵的。

你好像是说,只要尾音都是i,就算同一个韵了。若真如此,“支”“微”“齐”“灰”四个韵部可以合并了,古人真是多事,呵呵。

另外你举的那两首诗押的都是ai韵,两个“回”字都念huai(怀)而不念huei。

家园 所以我说是非专业野狐禅嘛,见笑见笑

如题。

在平水韵里边,回是放在十灰里的:

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坏垓陔徕皑傀崃--诙煨桅唉颏能茴酶偎隗咳

如果按照你讲的,应该读ai韵的话,它应该和开哀直到胎孩那些字放在一起才对。但是事实上,它是和灰恢到嵬推这些字在一起的。换句话说,它的发音应该和这些字差不多。而不是和开哀那些字差不多。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讲他们就是发ai的韵,那也行。因为,平水韵只是指出,那些字应该法同样的音,而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发音。

对于切韵广韵的合用,也就是韵部的合并,其实早在唐诗里边就是这样了。到了宋词,更是如此。

当初陆法言他们关门订切韵的一个原则就是,重分,不重合,尽量地把南北洛阳音的原味区别体现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制定诗韵。只是后来到了科举用韵的时候,过于细分的韵部,并不能够方便的使用。于是出现了切韵广韵平水韵里边的合用,独用一说。

另外,词韵比诗韵宽,合用韵部的就更多了。

再另外,关于楼主的归违衣稀押韵的问题,还和浊音相关。比如,稀,在普通话国语里边是xi,但是按照古音的话,应该是读成hii的,这是普通话国语浊音清化的一个例子。

非专业野狐禅说法,见笑。

另,题外的话

其实我们讲某首诗用普通话/国语读不押韵,用平水韵什么的押韵的时候,我们已经隐隐然地认为,切韵广韵平水韵体系,就应该和现代的普通话/国语一样,有那么一个标准的语音系统,只要我们按照那个系统发音,唐诗宋词就押韵没有问题了。只不过现在我们已经丢失掉了这样的一个系统而已。于是,按照逻辑下来就是探讨,什么样的语音系统是标准的诗韵词韵系统呢?这么个系统是如何被丢掉的呢?是不是还在某些地方保留着这样的系统呢?于是就开始寻找,哪种方言是更加古老,那种发音有更多的传统,为什么普通话押韵不好等等的。或者,干脆在象牙塔里边硬造出哪种方言都不像,听起来谁也不懂的所谓中古拟音,然后来激烈地争辩,谁的拟音更科学,谁的拟音更完美。

这样的观点其实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简单读一读杨雄的方言,和陆发言他们在拟定切韵时的说法,就一目了然了。

汉语的地域性,早在秦汉就是那样了,更不要说隋唐。

而汉语的通用交流性质,也早在秦汉,隋唐就存在了。而切韵广韵平水韵,不过是遵循了自古以来的韵文传统,也就是说,只划分同音同韵的字,但不规定具体的,标准的发音。这一点,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白话文传统以及以首都音为规范的标准语音拼音化传统,是截然不同的。

讲这句话并不是要否认汉语从上古中古到近代以及现代的变迁,也不是想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是把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

推荐某位人渣的看法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92435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0187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