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共:💬247 🌺2771 🌵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33年52师是隶属陈诚的18军的,阁下是选择性失明吧?

52师打了败仗,韩德勤被降为副师长的时候,请问师长是谁?

连这段都不敢提?

“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看看国军的序列。52师是在蔡廷锴的麾下”

这是作战时临时的指挥关系,和平时的隶属根本是两回事。

按你这逻辑,淞沪战役冯玉祥还是淞沪战区的司令长官,是不是都成了西北军?

33年就是陈诚的副手,还是顾祝同亲信,居然还不算嫡系?

省保安团居然也算游杂部队?市保安队就不是?

沈鸿烈的主要部队是什么?不敢提一下?

沈鸿烈当了省主席,自己带的那一点队伍根本不够,马上就把吴化文的手枪旅改编为二十八旅,有了正式番号,成为省政府的主力部队。

而海军陆战队已经留给何思源,作为鲁北行署的基本部队了。‘

根据我方的记载,鲁村战斗打的就是吴化文,秦启荣。

http://www.yyxq.gov.cn/html/2007/10/08/20071008105922.html

“同年8月,八路军一、四支队在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部配合下,组织了一次讨吴化文、秦启荣部的战役,收复了鲁村等地,再次建立了鲁村、黄庄两区抗日民主政府。”

阁下是不是要继续论证吴化文和常公如何亲密?

请问山东鲁村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皓电是什么时候发的?

如此重视,为什么要到10月19日才发皓电?

说韩德勤是嫡系当然不是我,下面这句是党的官方网站说的: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69114/69123/4693859.html

“特别是韩德勤和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以属于国民党中央的嫡系军队自居,对李明扬、陈泰运等部则意在吞并。”

你是想说ZXB篡改史料企图浑水摸鱼?

“蓄意加以淘汰之不暇”?

韩德勤日后当上了江苏省主席,他的部队也不断扩充。这哪里是“蓄意加以淘汰“?回忆录不准有什么奇怪的?

家园 您以为负重的驮马可以和骑兵一样高速机动?

"一时一地之草料困难,怎么用以否认炮兵于敌后可以保存?

山东的八路军一直有多支成建制骑兵部队(近期会就此写文章)

一二九师骑兵团也一直敌后战斗(《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

成建制的骑兵部队,有这么多马匹都可以在敌后驰骋,炮兵的驮马有何问题呢?"

骑兵能在敌后生存,是因为能高速机动,即便如此,冀中根据地的骑兵团还是立不住脚。要躲到冀南根据地。

你是以为负重的驮马也能象骑兵一样驰骋?阁下居然连这点常识都没有?炮兵的驮马任务就是背炮背弹药跟着炮兵走路,驰骋?

王外马甲的“骑兵团”里面有一段,正好可以给你扫盲:

“主力部队中,只有骑兵团还穿着军装,由于兵种的特点,骑兵无法分散行动,整个团都聚集在根据地。

机关团体和步兵化整为零打游击,骡马就成了累赘,各单位都把马匹送到骑兵部队来,搞得骑兵团头一次出现了战马比战士多的情况。”

炮兵团是在太行山区,骑兵团是在粮产区冀南。供养能力根本就不一样。

即使是冀南,到42年底也是粮食困难。连骑兵团都差点解散了。

“劣质的火炮,其威力无疑会发挥受制于品质而造成折扣,这么理解还是“完全是两个概念”吗?”?

人家也只是说“其制品品质遂难断言。”,你就下了结论了?

那么八路军在使用中发现问题没有?有“具体史料”吗?

日制和晋造火炮是在52年还专门调了一批上前线:

“我军也在国内各大清点库存,将一些性能尚好,有弹药保障的旧杂式武器装备送往朝鲜,作为志愿军武器损耗的补充。因此直到战争结束,虽然志愿军部队普遍换装了进口的苏式武器,但部队中仍有大量旧杂式武器。

1952年6月27日,总参谋部决定。。。。由华北库存中调拨日制41式、94式,晋造36式山炮共计40门装备志愿军。”

起码52年志愿军后勤部门还认为“性能尚好”。

"步炮协同差,此次关家垴战斗;炮兵已将敌火力压制,步兵不能协同动作,失去冲锋优良的机会"?

阁下不是认为装备了火炮可以大大提高战斗力?连40年的八路军主力都不能很好运用火炮。还能指望以后分散游击的小部队能用好炮?

打敌后炮楼又不是打完就完事了,敌人又来围攻你怎么办?连步炮协同都做不好,炮根本就是累赘,不能发挥作用。

“你查一下炮兵团的去向就可以知道:保卫延安也需炮兵”?

保卫延安就是为了对付国民党吧?皖南事变之后太祖不是曾经打算进攻四川嘛?你留着炮准备对付国民党,还要人家给送炮?

关键词(Tags): #美分党派西西河联系办公室副主任(云无心而出岫)
家园 继续史料说话。阁下选择性失明的问题一并指出

阁下继续用的是以偏概全、转移阵地的招式~多个史料抛给你,足矣(烦请明确一一用史料回应):

你开始说的“韩德勤29年后就当上了第三师第七旅旅长、第五十二师师长。这两支部队是不是中央嫡系?”给你的史料之后,你又慌忙退到这句话“52师打了败仗,韩德勤被降为副师长的时候,请问师长是谁?连这段都不敢提?”

这一段其实就是打埋伏,有史料等着你(你每一次看到史料前,确实都“色厉内荏”,一旦看到史料后慌忙转移)

准备好,下面用明确的史料指出这两个事实:

1、韩德勤当师长的52师,是一个“杂牌”,老军阀部队;主力被消灭后被陈诚接过五二师番号而已,韩德勤也随之走人。

2、韩德勤压根没有当52师副师长,也就是说他没有当陈诚的副手。

宋瑞珂(知道这位吗?他是货真价实的嫡系)的回忆文章《陈诚及其军事集团的兴起和没落》的章节《吞并杂牌扩编部队》

第一段就是: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一日,韩德勤的五二师在兴国的方石岭被红军打垮了,除陈纯道的补充团留在吉安外,两旅四个团损失殆尽。陈诚奉蒋介石命,接过五二师番号,于同年秋,以十一师独立旅和十四师攻城旅编成五二师,自兼师长,李明任副师长,柳际明任参谋长。原五二师残部编为独立团,由王作华任团长。”

这一章节一共记录陈诚三次吞并杂牌……记录吞并杂牌52师之后,其后又记录杂牌43师、59师。

这和我方红军战史的记录一致:

五十二师原为韩德勤师,韩师的两旅6团曾于1931年9月于吉安方石岭被红军全歼。五十二师覆灭后,其番号及残部被陈诚收编,陈诚再调入第十一独立旅和十四师攻城旅,重新组建了现在的两旅6团制的新五十二师。

这份史料证据展示:韩德勤当师长的52师,只是一支非嫡系杂牌。

你说到韩德勤的嫡系的问题,摇摆好几次,先是“29年”,又变成“33年”。又给你明确的史料,这次又准备蒙混过关?

杨伯涛回忆这次吞并杂牌:“他(指陈诚)以整理军队的名义,将老军阀部队韩德勤的五十二师揽到手里。该师人员武器损失虽几经呈报,历时甚久,始终未得到补充,韩只得挂冠而去。接管这个师后,将十一师独立旅的三个团拨充五十二师的建制团,而以独立旅旅长李明任该师师长。陈诚这次吞并五十二师没有通过暴力,而是采取一种‘断其补给,任其倒毙’的手段。

黄维则回忆韩德勤没有重新当副师长,“李明调任五十二师副师长”的时候,师长仍是韩德勤的名义下,韩德勤后面是“离师到顾祝同那里去一直跟着顾干下去……韩已经丧魂落魄不敢继续干师长而求去。”

“不敢继续干师长”,他这样的非嫡系,哪敢和陈诚的亲信李明抢师长~

陈诚短暂兼任师长的职务,也明显就是挂名,师长实际上是给李明的。

宋瑞珂的回忆也是“李明任副师长”而不是韩德勤降为副师长。是陈诚的亲信李明,给陈诚当的副手。

陈诚兼师长很短,李明随后就是52师师长。他就是黄陂大捷被红军抓住的那个52师师长李明。

黄陂大捷又一次消灭52师,韩德勤这次可不在军中。而后这个番号就告一段落:

围剿失败后,“五十二,五十九师两个番号取消,残余部队合并编为九十九师”。

“老军阀部队”、被吞并的“杂牌”,权威史料宋瑞珂、杨伯涛回忆中,这就是韩德勤的52师…

非嫡系的杂牌,收编敌后,李宗仁回忆中,这就是韩德勤的89军…

史料证据很明确:韩德勤麾下,一直就是杂牌。

“省保安团居然也算游杂部队?市保安队就不是?”这句充分诠释什么是选择性失明:“沈鸿烈麾下还有2个大队的青岛市保安队,又新组建了教导第一、二团。这至少不逊于游杂武装。

“不逊于”究竟是何意?又是语言的问题……

沈鸿烈给何思源的海军陆战队才有多少人?

“行前,委任何思源为鲁北行署主任,并留海军陆战队500余人,由关国启带领,保卫鲁北行署。”

鲁村的摩擦——

张希周的回忆文章《我所知道的沈鸿烈》:

“(39年)农历十一月间,(省政府)又迁到蒙阴八区鲁村附近之唐家沙沟……将教导团全部调到鲁村和唐家沙沟,将吴化文部放在外线小张村、汇泉寺一带(这一段显示,吴化文部可没放到鲁村)”

“……亲自率领一部分海军陆战队和教导团,并由他的海军老部下张赫炎作指挥,向鲁村以西八路军解放区进攻。…八路军又自动地撤走了,他们也悄悄地回来了。”(这一段描述精炼后,就可以看出是)

另有以下的证据:

《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

又于7月拟定了“公然与省府进行局部摩擦”的作战计划,集结山东纵队一、二、四支队主力,在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个营的配合下,于8月10日发起反击,当天就收复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所在地——鲁村。鲁村战役使沈鸿烈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在给重庆当局的报告中承认,他的部队已“损失过半”。

国民党出的《民国山东通志》:

“二十九年六、七月间,日军进攻新泰、蒙阴一带的共军,沈鸿烈指挥下的山东游击队乘机自共军手中收复鲁村,并对共军进行攻击……是年八月十一日,共军徐向前部向山东省政府所在地的鲁村进攻,十四日占领。”

沈鸿烈和山东军阀不是一路,在青岛又已投蒋。而吴化文部就是一个任人唯亲的封建军事集团。

处于沈鸿烈“指挥下”的,也被他跟重庆称呼为“他的部队”的这样一支军队,怎么会都是吴化文调过来的部队?

至于这一句:

“特别是韩德勤和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以属于国民党中央的嫡系军队自居,对李明扬、陈泰运等部则意在吞并。”

自居是就是韩德勤认为,他这样的敢“自居”是嫡系,把陈泰运都当杂牌?陈泰运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他这个人才是货真价实的嫡系。

韩德勤日后当上了江苏省主席,他的部队也不断扩充。这哪里是“蓄意加以淘汰”?

敌后不断扩充的杂牌部队多了去,和有这样企图“蓄意加以淘汰”不矛盾。

李宗仁是回忆五战区下属各军,阁下的见解不会比他更准确。

“如此重视,为什么要到10月19日才发皓电?”

——————————

中央提示案是7月16日下发的。

7月27日,周恩来携国民党“中央提示案”飞回延安。在8月25日飞返重庆继续商谈。

皓电是谈不拢的结果。鲁村和黄桥,都是中央提示案下发之后继续发生的摩擦,而作为事例写进皓电的。皓电不是为鲁村、黄桥而发的。

我说的鲁村更重视,就皓电的语句而言很明显——“苏北方面”是用“此外”这个词引领。这是语言常识。不会认为起草、审阅皓电的都是文盲吧?

而且若是皓电是为黄桥而发,何必等到黄桥战后长达13天?黄桥的讯息一到重庆立即宣布谈判结束发通牒才合情合理?而且更不需用“此外”这个词引领“苏北方面”。

家园 阁下明显是答非所问

讨论的是草料问题,阁下说“就算41年有炮弹,驮马就不用吃草了?”

现在又变成“骑兵能在敌后生存,是因为能高速机动”

套用你的话:

高速机动就不用吃草了?

“炮兵团是在太行山区,骑兵团是在粮产区冀南。供养能力根本就不一样。”

这也是论证驮马在敌后可以有草的。

于是草料的问题实际上是已认账?

阁下发现“没草吃”的问题站不住脚,就偷换主题。

换主题这个也建议先认个账。

若是每次讨论就是转移阵地,这样的讨论有何意义?

进行这样的讨论,归根结底是为明晰历史的细节呀。

就按你偷换的主题:“机动”的问题

你说:骑兵能在敌后生存,是因为能高速机动,负重的驮马也能象骑兵一样驰骋?

——————————————————————

能不能驰骋和怎么保存,不是臆断的问题,阁下觉得不能、史料记载确实不能,这是需分别考虑的。

讨论这样的问题,只可用史料说话吧:

陈光、罗荣桓、陈士榘上报(一一五)师军事实力:离晋后部队获得极大发展,1941年整军已编制7个教导旅,54个步兵营,230个步兵连,20个通讯队,5个骑兵连,8个炮兵连,4个炮兵排,27个重机枪排,全师计有3.8万人;另有3个军区、14个军分区,约有2万余人。

41年山东敌后还是斗争激烈事情,靠着“机动不好、不能驰骋”的驮马的炮兵,却比骑兵多,史实明显反驳阁下的见解。

阁下的臆断,若是没有史料的支撑,那还是不提为好。

保卫延安就是为了对付国民党吧?

——————————————————

没有进攻陕甘宁的阴谋,哪需保卫延安?这和不给CCP配发炮一样都是造成敌后抗战实力的损失,应这么理解的:可以把更多的陕甘宁警备部队(包括炮兵团)投入敌后一线

炮兵团是在太行山区,骑兵团是在粮产区冀南。供养能力根本就不一样。

——————————————————

讨论的是华北平原拔炮楼的问题,“太行山区”一再出现在讨论中

本身就是莫名的跑题~

打敌后炮楼又不是打完就完事了,敌人又来围攻你怎么办?连步炮协同都做不好,炮根本就是累赘,不能发挥作用。

————————————————————

这个问题已举出很多个敌后用炮拔炮楼的战例,结论也都从史料记载的战例而归结出。

华北平原的众多部队,也一直保留、发展(例如想法设法缴获炮)着炮兵。“炮根本就是累赘”,这样的结论和史实彻底不符合。

却一直不知道阁下“炮‘根本’就是累赘”,这个“根本”一词究竟从多少个战例得出的?

使用这样的词语,得有众多史料记载的战例作为依据的。

没有这样的史实,随口就使用“根本就是累赘”,这是讨论历史的态度问题还是语言常识问题?

烦请举一个。谁主张、谁举证~

你的事例说来说去,就是炮兵团到延安。

这个问题已论述透彻,阁下也一再就此问题而转移阵地。

烦请用史料举出炮兵在敌后就是累赘的事例。

人家也只是说“其制品品质遂难断言。”

——————————————————————

“机器大部积锈甚厚”。

“故其工作难言精度”。

报告之中的这二句,阁下怎么又漏掉而之提到一句“其制品品质遂难断言”?

"篡改"史料的问题,提到多次啦,阁下多多注意吧

这样qk 的兵工厂仿制的炮,可以威力无任何折扣,和日制的一模一样?

日制和晋造火炮是在52年还专门调了一批上前线……由华北库存中调拨日制41式、94式,晋造36式山炮共计40门装备志愿军

——————————————————————————

首先讨论的就仅仅只是晋造,添一个“日制”又是蒙混过关的体现。

我们进行这样的讨论只是为历史细节更明晰,而阁下这样蒙混已有几次?不是讨论历史应有的表现。

晋造36式山炮是不是抗战前有“机器大部积锈甚厚”、故其工作难言精度”情况的太原兵工厂之炮厂生产的?

继续是史料说话,有一份史料就说一分话。

“从1945年9月至1948年底,扩大了厂址,新建汽锤厂房l座,铸工厂房1座,工作厂房3座,给水室1座,库房103间。机器设备增至500多部。”

“1948年1月开始制造火炮,到年底已生产36式山炮113门,12式步重炮102门……”

拿朝鲜战场有36式山炮作为论据,却没有考虑“36式山炮”其实不是抗战前生产,而会是1945年9月重修的炮厂生产的问题。

此问题,阁下又有臆断的情况。

据此,仍是留几句话:

阁下前面的讨论中,不断凭借个人的想法提出见解,比如:沈鸿烈个人没有军队,八十九军不是收编组成的等等……在没有任何史料支撑的情况下发出气势汹汹的言辞“胡说也得有道”等等(给你史料后,建议你处理这个言辞,也没有回应的),造成这个帖的讨论渐渐剑拔弩张。

我们进行这样的讨论只是为历史细节更明晰,而阁下这样的臆断、蒙混和不甄别,也失却讨论历史的本意。

烦请有一份史料说一分话,一起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历史的细节更明晰。

家园 “不留俘虏是普遍行为”,请问:见诸于什么史料记载?
家园 那么多国军老兵的抗战回忆

有几个回忆抓了俘虏的?

家园 抓不到还是不留下俘虏呢,国军的打法一般很难有多少俘虏
家园 抓不到是另一回事了

毕竟也打了很多硬仗,不会没机会抓俘虏的,但伤亡惨重的基层官兵想不想抓呢?

家园 打硬仗,若是不取胜、不控制战场,也多半是难以抓到俘虏的吧
家园 楼主和“绿霸”的讨论,就是如何讨论历史的正反面两个典型

早有揭露这个“绿霸”:

链接出处

这些人,你让他们解释他们是不干的,要么胡搅蛮缠,要么你说东他说西,还有从别地儿找个“文章”(可靠性他们不管的)过来的,等你一条一条反驳完了,他又找一篇来了。。。

通宝推:春秋的老胡,
家园 这句话反映的是冀中根据地的真实情况

没炮,才会久攻不下,日军才得以成功实施增援

八路军需要的是象九二式步兵炮那样容易机动,轻便实用的火炮,必要时拆了往哪个谷草垛里一藏都没问题,可惜我们没有。

家园 绿霸兄这样做就不好了

讨论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对吗?

家园 再不争气,多少也有些胜仗

国军不争气是事实,也没必要一味贬低

家园 胜仗有较多俘虏战报的,帖中都已列出呀

有辉煌胜利,俘虏也会有不少

也只是认为,那样的打法确难以抓到俘虏,没有任何贬低的见解

家园 对于炮兵的憧憬,一直贯穿着抗战

抗战胜利前几天,朱德总司令还在号召发展炮兵。《当八路军炮兵出现在日军的炮楼前面》那一帖增加了一个结尾,就是把查到的这部分史料补进。

明天起手上的部分事务陆续完成交卸,会抓紧文档整理。

萨兄,若有具体的设想,发邮件告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