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 古城老农
QED
没救了。
恰恰证明了共军的战斗力。难道军阀都是菩萨心肠,放着到手的几万人枪不要?
人类首先是解决自己生存问题,所以随着环境不同演化成游牧和农耕的分界,农耕的情况下,产品丰富支持起精致文明的发展。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就是,人类要生存必须群居,只有群居才有协作才能在自然界生存下来,那么这种最基本的交换物质建立的基础就是血亲,这是所有人类社会共同的,信任是需要成本的。考虑下没有秩序的洪荒之地,或者90年代的波黑,你要和人换吃的,人家完全可以杀了你,抢你的物质,能保护你的就是你的家人,进而为了生存的目的,形成部落或者说社区。
游牧民族由于生产物质剩余少,所以较慢进入文明社会。
农耕民族在有了物质剩余之后就开始社团的扩大,分工合作这是自然的,但是这种有序分工合作需要前提就是以暴力为基础的秩序,谁能提供最大的暴力,谁就是厉害,换啥没有抢来的快,但是单个的暴力比不是组织的暴力,组织的暴力比不是更大的组织。
所以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基层组织,一直是以家庭为基础的血亲宗族体系,这是自然产生的。部落之间或者说大小组织之间的竞争是不利于大家的生存的,于是在漫长的选择下,逐渐进化到邦国进而帝国体制,这样的组织体制使得系统复杂,需要的协调机制就更高级,于是信仰和文化这种高级东西伴随产生,因为力大胃王的选择模式对于系统过于不稳定,所以需要神来提供合法性。于是,祭祀和酋长家族共同产生,酋长们和祭祀往往是一个家族血统的。既然有分工有合作,最早的阶级就产生,管精神的祭司就提供文化传承和武士的合法性,武士提供秩序,农民提供粮食,工匠提供必需的产品,这样的体系在所有古代文明社会都存在。
后期的演变是,印度人在雅利安入侵后,把职业分工整合到家族传承中,这对于古代那种知识匮乏的社会是有利的,有利于职业的专业化,于是印度形成以家族传承为体系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不断发展,他们也提供阶层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以家族形式流动的,因为血亲宗族体系在工业文明之前是很难脱离的。这种体系很好的解决了中下层的系统稳定,但是上层的帝国统治所需要的粘合剂,印度没有很好的制度发育,这样印度历史上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区别就是大分裂和小分裂,但是文明还是很发达的。这种种姓制度相当柔性,能容纳外部的文明进入,比如伊斯兰入侵以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本土文明一点不搭,不过在印度伊斯兰上层贵族被整合进种姓制度。英国人也一样,在几十年统治之后,印度的英国人成为一个封闭的上层种姓群体,提供政府的高级官僚这种职业,种姓制度相当的有生存和柔性。因为对于所有印度统治者而言,原有的那种体系很方便的提供农业剩余,农夫谁来了都要交税的。所以印度在3000年前发展起来的早熟的稳定系统让他们亘古不变。
对比之下,中国为什么是古文明中最终延续下来的呢?因为中国发展出了适合统一帝国的制度,一个适合帝国统一的文化体系,儒家体系,这个学说提供帝国合法性和满足帝国上层行政的官僚,当然2000年来帝国不断进化,解决帝国的问题,不过帝国体制在始皇帝之后就定型了,因为帝国才适应中国的体制,才是中国土地上的各方的最大利益。用老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帝国体制才能提供安全,在这个体制内才有士农工商的利益。当然中华帝国的系统下层一直是相当稳定的就是以血亲宗族体系为主体的宗法制度,这种制度由下而上打造着帝国,代表就是儒家学说由家庭伦理延伸出来的一切,这种帝国制度相对印度种姓制度刚性的多,所以中国周期性的秩序崩溃和重建,就是内部各种子系统的竞争导致的。
所以中国这块土地周期性的形成强大中央集权的体制,历史不断证明这样的体制才能提供最大的集体安全和秩序。
不明白这点,就是妄谈。为什么TG代替KMT,因为提tg的组织力量和学说能把中国凝聚起来,光头不能,所以TG就是天命。
欧洲那边,早早就有了帝国,罗马帝国最终在经济上无法适应底层结构崩溃,因为罗马是从一个城邦发展起来的,罗马后期终于选择了适应帝国的基督教学说作为帝国的粘合剂,教会也融合进罗马帝国的组织体系,最终在帝国崩溃之后成为底层社会的组织提供者和文化传承者。蛮族在西罗马土地之上的行动让西欧一下退回到部落时代,文明水准从有热水澡洗到随地大小便和贵族也臭烘烘。西欧开始重建秩序,不管怎样,农夫还是最底层的。在秩序崩溃的过程中,农夫需要武士的保护,后来武士们成为骑士,骑士的头就是国王,所以他们进入骑士时代,同时教会在让蛮族皈依过程中也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方式,比如结婚要教士念经,死人要教士念经等等,教会来自于罗马时代的组织形式为西欧的各种自生组织提供参照,罗马的法律以及传统在教会内部以宗教仪式等等保留下来。随着秩序恢复,蛮族的不识字的国王们需要管理者,他们也来自于教会,只有教会提供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教会也垄断了一切的知识。所以在漫长的中世纪后,知识分子多了,自然开始怀疑批判,伴随的西欧的骑士国家开始的中央集权过程,随着火药的大规模使用,骑士们割据的基础也动摇了,西欧大国纷纷开始帝国化,英、法是走的最快的,这个过程自然是矛盾重重,国王和贵族老爷(骑士)的矛盾激化,系统不断的整合。由于西欧的系统并不稳定,所以各种子系统不断激化整合,市民、工匠自组织成行会,商人自组织成商会,民间团体像骑士团体一样自我组织,中世纪的欧洲成为一块调色板,这样的系统由于不稳定所以才有演进的可能才能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做出系统的改变。
所以,由大航海、中央集权、重商主义兴起到融资、财政组织改革、到启蒙主义、大革命,西欧不断演进,进而在工业革命之后拥有突破性的进展,打破世界的平衡。
中国没有条件去重演西欧的历史,印度因为其种姓制度的柔性制约它的工业化。所以中国只能速成,以俄为师,搞快速的工业化,这种工业化体系是对中国的传统三明治体系的再造,相当于把牛进化成老虎,这样的过程当然是痛苦的。
不过中国人没有选择
欧洲部分我就有些困难了——夹生了,需要我下点功夫才能消化。因为欧洲的情况是我不熟悉的(印度的也不熟,但是恰好你说的部分我了解一些)。
不过以前在天涯看到一位老兄讲得不错,他说欧洲的竞争局面源自欧洲的分裂状态,而欧洲的分裂状态在地理方面找原因,就要归因于欧洲山脉走向,将主要国家之间分割开来,易于形成割据一方的独立势力。
老兄不妨多写一些,另外也评判一下这个说法。
不过如果能把制度因素和地缘环境相结合的话就完美了。古代中国能从法家学说衍生出来农本商末思想与西欧以地中海贸易圈强调商业,即我们通常所谓的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不同走向,很大一个原因肯定是与决定了基本经济方式和战略安全选择的地缘格局是分不开的。
只不过一点感性认识,这个从鸦片战争以后东西方就吵了170年了。
大家一起学习,先了解我们的过去,再了解希腊罗马,像毛主席说的一样,按照他给的方法论,不是按照他的见解,应该能有收获。至少自己明白,能让个把多明白点,不被人搞混头就很好了
我倾向于是一个系统形成时候,综合作用,系统形成后,就反过来带有自己的特点了。
中国古代体制是三明治体制,这是很多人公论的,比如黄仁宇。
慢慢也在啃西方的东西,可惜小时候没有西方文化的资料,错过了最佳学习的时机。
不合适的。我前面其实也提到了,地缘环境其实决定的不是所有细节,但是决定了不同的文明体相互之间就经济和安全上的基本博弈格局。比如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化受到汉唐文化影响颇深,并且也试图按照郡县制的方式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但是后来却成了反复遭遇下克上的封建割据体制,这跟日本内部多山被隔绝成许许多多带有独立性的地缘板块,从而适合割据是分不开的。你所说的一种文明体系成熟以后会形成自身的显著特点,这点我承认,但是某种文明体系只要拿来塑造某些特定的地缘板块的时候,一定会走样。
互相学习,探讨,比方说葡萄说过什么 卷轴。先不说这个卷轴,如果理解成罗马的法律,文化传承呢?
方向定了一点点走,会达到目标的。这是我在川藏线上的启示。
相比之下,中国的农耕社会就是一盘散沙了
给你看一个我的老帖子:庄冬:知己知彼:比较中国与其它
印度就更缺乏组织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