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自我救赎之路 上 -- 流川

共:💬234 🌺130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93年了,我说的就不太适用了,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
家园 也有劳郭嘉兄给小弟发一份。谢谢!

在下的邮箱地址为:[email protected]

家园 八九十年代可不是毛时代了

所以说毛时代的技校基本只招非农户口。

家园 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的突出了

一、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许多企业倒闭,这些企业里在终身雇佣制体系下的长期员工(也就是日本人说的正社员)失业,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进入新的企业后,只是被劳务派遣的临时员工,而且合同期普遍不长。

二、劳务派遣在日本很发达,对用人单位来说是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对劳动者来说就是职业不稳定与收入低。(许多人一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通过劳务派遣获得的),因此,也就加剧了就业问题。

家园 请看好我们讨论的时间段再来说话

另外,毛时代定下的技校毕业生农转非政策是否延续了到21世纪倒是值得考察一下。

家园 求细节的连接出处

在某次 一个河友讨论M2话题的时候,我曾经试图描述派生存款对于M2的实际影响,并暗示央企小金库参与的金融系统信贷平台中的相关操作细节

家园 十分感谢推荐。
家园 日本其实更像结构性失业

泡沫经济制造了大量低层次的工作岗位需求,本身就导致大量劳动力只经过了初级培训就上岗,但泡沫破灭后,这些缺乏竞争力和技能的人的就业就成问题了。美国现在也是这样,建筑业单独贡献了30%的失业人口,而这些人口多数只有高中文凭,几乎注定要长期失业了。

90年代的下岗工人也有这样的问题,以上海为例,80年代都流行上职高,而不是普通高中,最终这批人是下岗人员中竞争力最弱的。

另外就和派遣有关了。工资待遇是比较刚性的,尤其在日本的终审雇佣制下。日本员工能对公司那么卖命,前提是公司给他们看到持续加薪和升迁的明确前景,不会像国内企业一般采取画饼的方式。但这也导致就业、薪酬和劳动力之间的调整周期变得异常的长。

家园 你错了,农中——农业高中就是技校
家园 你也错了:八九十年代的中专毕业工作是干部级别,技校才是工

人。对了,后来好像一些技校也面向农业户口的高中毕业生招生,可能和下放办学自主权的“教改”有关了。

家园 可能是你说的对,中专生的身份和技校生不一样

不过中专生毕业就是干部身份的话,和大学生的干部身份有何不同?行政级别不一样?

家园 是干部。和大学生的区别就是定干的时间长短

比如大学生毕业就可以定干,但是中专生必须要到基层工作一年才可以定干。然后就是以后职称的评定年限也有一定区别。行政级别是和职位挂钩的。

文凭在80年代前还不是最重要的指标,90年代“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之后才开始挂钩。我们系统的领导90年代前很多都是中专文凭从基层实打实干起来的,很多大学生都是技术部门的领导,90年代后提拔干部一项指标就是要有大专以上文凭了

家园 当年兰德公司尝试在五角大楼外寻找合作伙伴

de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嗯,就是说在户口性质上都一样,在干部和工人身份上有不同
家园 X-Files里头貌似有类似的内容

不过这事情需要堵住不少人的嘴,只能在比较落后的地方做实验了,不知道有没有做过相关实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