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胡乱谈谈美国或美国人 -- 侯登科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精英,还是培养大批量受过基础训练的普通人?如果从训练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基础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如果从培养精英的角度来看,美国做的不错,但中国做的也不差。不就是差几个奖么?我发现国人就是把各种奖看得太重,其实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菲尔兹奖、还是沃尔夫奖,这些奖项不是奥运会项目的金牌。这些奖项设立的目的本身就不是要评个高低,这些奖项设立的目的,更像是西方学术界内部每年开个party,然后在这个party上弄点彩头,本身并不是奥运会金牌或者说科举的状元之类的东西。中国人不进入西方学术圈的那个圈子,自然是获不了奖。之所以这些奖项的水平比较高,而是因为过去几百年西方学术界的水平最高。
只是国人这一百多年来自卑惯了,总是需要这个奖那个奖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媒体的宣传中诺贝尔奖甚至是比科举制下的状元还宝贵的东西,这完全是心态问题。就算哪天真有老中拿奖了,我估计媒体们肯定还要仔细分析一下拿奖的人是在中国受的教育还是在美国受的教育呀,先查查他的祖宗十八代,有没有外国血统呀,一查,世代都是土鳖。那再拿他的履历看一看,在美国上的博士?肯定是美国教育的功劳!如果是从小到大在中国受的教育,那再看看此人有没有出去学术交流过呀,如果出去交流过,那肯定是外国教授的功劳!如果,也没有出去交流过,都是自家在中国琢磨出来的,那就再查查他小时候有没有用过国外的课外辅导书呀?一看,还是没有。那就问问他小时候有没有吃过外国奶粉,肯定吃过嘛。所以媒体会得出结论,中国人拿诺贝尔奖,是外国奶粉的功劳。
这就是中国媒体的德行!在这样的媒体熏陶下,中国人又如何不看重所谓的诺贝尔奖呢?
这和欧洲的仆人有多么的相似,一个月只要放假一天自己去打一只野鸡就可以了....
贵族老爷可不管你99%的死活,我给你29天食物就是可以了
大多数美国人的确比较洗脑,但是对自己的事精明着呢。
对外界其实人家不太在乎。
中国人似乎人人关心政治,个个意识多独立,关乎到自己
切身政治(经济)利益的时候一个个都傻子一样。很难说
谁思想更独立啊。
把普通公立学校,优秀公立学校,优秀私立学校都等同看待了。美国普通公立学校就是中国那些街道差中学,老师不管,学生打架吸毒怀孕堕胎。这个在优秀学校是不一样的,很多学校校规很严,发生这样的事一次立即开除。考试迟到即不及格,更别说作弊了,那也是立即开除。
好的学校基础教育也很扎实,不比中国重点高中逊色,只是没那么应试教育罢了。美国大学里优秀学生里本土生也是大有人在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要一点一点学起,认为高等数学不难的人多半是少有的很聪明的人。我问过一个学生,初二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那个大,他说二分之一大,原因是一个他喜欢的美女老师辅导过他,分母小的分数大,所以二分之一比四分之二大。
而且即便是张筑生的系列教材也仍然能看出很多美式体系的影子,看看法国或者俄国的教材就知道数学教材风格之多样了。现在的数学书汉语写的大多数都是一般般,抄来抄去,有的著名教材甚至还有不少问题。这几年又再版了一些老教材,比如华罗庚的《高等数学讲义》和一系列翻译自俄国的数学教材,看起来才比较有新意。
我在原文一再强调了这一点,你仔细看看。
其实我身边就有很优秀的美国学生,还有朋友在纽约最好的私立中学之一教书。
但我说的是美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它高等教育世界第一的绝对优势,这两者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中文里的专用名词,场、旋度、散度对应的英文field, curl, divergence反而只是非常用词,和常用字的引申。 在这个数学概念出来之前,就被使用的名词,形容词被拿来用描述这个概念。当然英语使用者, 理解这些专用名词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中文定义的专用名词,定义后只会出现在和学科有关的文献上, 不在这个学科上有专研的人平时根本看不到这些词。 而英文上这些非常用词还是会在学科外的文章上用到。 当然中文大众文化里科普,科幻水平还远不到美国文化里普及大众文化的标准。和科学擦边的美剧里时常会掉出一长串科技名词来,中文里是怎么读也读不出来的。看一下字幕就知道那些翻译在瞎翻。
国外的教科书是授课老师定的,选择性非常强,所以认真写,好好写的人是能赚到不少钱的。
你是怎么做到的阿?
在美国的华人能犯什么刑事罪阿?你喜欢打架?
所以这些名词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很多是从日常词里面借用的。不仅科学,工程也是这样。
这些词对于汉语都是外来词,所以很多词是造出来的,这些汉语词汇比较生硬。
看起来也是后果不太严重采用类似简易程序那种
专业角度而言法官对你有告之义务,那是一种谨慎
但社会角度而言有可能造成不必要司法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一般媒体确实很少涉及这方面,但专业上而言其实是盯的很紧的,你随便弄个法学研究之类的看看就知道。但具体到制度上用不用未必。可以混,但起码要混的不留痕迹。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会让人抽的满脸开花的。人文和社科领域,真是太没有廉耻观点对立到一定程度,某学会年会上动手打起来也不是没有。
混迹一般媒体的很难说是某个领域牛的不行的,项目钱拿不到车马费咨询费你总得让人赚赚。媒体报道可能偶尔有涉及但接受采访很少见,马克昌公开露面,我只在他去世的报道中见过。
不能说明中国式教育强调基础知识本身不正确。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正是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所代表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适用条件的过程,换句话说这个过程既包括学会也包括会学,故而强调基础知识没有什么不对。
当然中国式教育中由于考核手段的局限,总会避免不了死记硬背。如果没有一种能够保证快乐和学会两者兼得的上法,在死记硬背从而初步掌握的中和快乐然后懵懂无知的下,我宁愿取其中。
如果快乐式学习能够给某群人足够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我当然衷心拥护。但是恕我孤陋寡闻,我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例证,如果有成功的例子欢迎各位不吝赐教。刻苦和努力是学有所成的不二法门,即使对于天才也概莫能外,经历了这些磨练后的成功才是令人醉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