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耆婆方》 -- 弦音醉舸
我只是说印度也有一种乳香。回复中也说了:乳香,即阿拉伯语之曲祖,是乳香树分泌出的树脂,出于阿拉伯红海周边。印度用乳香是有记载的,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十六中说,如果以酥蜜酪和合粳米作护摩,可以降伏夜叉,如果降伏乾闼婆,则用乳香作护摩,降伏饿鬼用吉祥香作护摩。若紧那罗用娑哩惹啰娑香作护摩。如果是为除一切各个种类的障碍灾难,则以所用物八百作护摩,满七日之后,障难即得除灭。
,国内发掘出来的摇钱树大部分在叶片上都刻有佛像,且发掘考证的时间也都列得很清晰,这不会是印度当了二道贩子,出口转内销吧。
是信佛的人才是如此的
比如现在有人信基督教,要在传统的墓碑上刻上十字架,不能因此就说传统的墓碑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吧
佛教中的龙王传说的确是出口转内销
有的将“龙”与“象”混淆,我认为依照中印文化里各自对“龙”“象”的尊敬,这种互译至少在大方向上没错
但还有的将“龙”与印度本土文化里的毒蛇“那加”互译,导致出现了“金翅鸟(迦楼罗)食龙”的怪谈,大意是迦楼罗以龙(那加)为食,然后龙(那加)的毒素在它体内积累,最后龙(那加)毒爆发,迦楼罗挣扎然后自焚于什么山顶上。这就完全不对了。
,再争就与本文主题远了,本文引用这些材料,只需要达到你说的“是信佛的人才是如此的”的程度就够了,证明了印度文化在那个时期对我国的影响。
印度的医药学说对中药的影响有那么大啊
所以你的论点就很值得怀疑了,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是印度传过来的吗?
还是中国传到印度传走样了?
因为五行学说是被道教吸收了
我写了好多了啊,你可以读读其它几篇嘛。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写的内经方面的讨论,以及中药在我国大规模运用的历史。都建议你读一读再讨论呢。
但是我想有些问题还是可以讨论的,你认为呢?
所以我正在跟你讨论嘛。只是你提的问题其实文章中应该都有写到的,但是还是有帮助的,比如“阿拉伯世界”用词不当,比如“南方丝绸之路”的信息,很感谢的。
是道教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而不是相反
至于道教对印度文化的影响,包括对婆罗门教的影响,前面有引用,你可以参考
,但是道教影响世界,这个不大现实,道家的影响么,有人提出“老子西出函谷关”“老子化胡”的假说,或许对你的这个观点有帮助。但是我认为时间上不对,“穆天子见西王母”可要比老子早得多了,为啥要拜见西王母,这个要从中亚文明说起了。
我也没有把这个当做证据啊
证据在前面就已经说了,道家学说对婆罗门教的影响
大韩民国的呢。对于印度医学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看看这条信息: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三》,这一时期从南亚传来有关医药、养生(包括以巫术驱邪)方面的书籍有《龙树菩萨药方》4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23卷、《香山仙人药方》10卷、《西域婆罗仙人方》3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4卷、《婆罗门诸仙药方》20卷、《婆罗门药方》5卷、《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2卷、《乾陀利治鬼方》10卷、《新录乾陀利治鬼方》4卷、《龙树菩萨和香法》2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可惜这些书籍没有流传下来。
而是影响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据你所说,那些书籍都已失传,到底说的是什么,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而印度也没有任何保存
你写的《五行是古历法,不是哲学》,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而对阳气、阴气的解释,也令人信服
但是这篇文章的观点,并非单纯医药理论,却是涉及到文化的传播,所以我才敢多说几句。
印度的宗教派别非常众多,不排除有后出现的受道教影响的新宗教。新宗教必然会对各家竞争对手说三道四,故而我个人认为讨论这个并没有太多意义。
隋志所载书籍虽然失传,但印度医药对我国的影响并没有停止。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卷八四《郝处俊传》、卷一九八和《唐会要》卷五二、卷一百,均记有贞观二十二年(648)有天竺僧到中国为太宗制“延年之药”事,“太宗试服,遂致暴疾。”
《旧唐书》卷一九八记,开元七年(719),宾国遣使来朝,进“秘要方并蕃药等物。”开元十八年(730),“北天竺国三藏沙门僧密多献质汗等药。”《册府元龟》卷九七一记,开元二十五年(737,《贞元录》卷十四记在开元二十一年),“东天竺大德达摩战献胡药”。
《新唐书》卷四九著录有《菩提达磨息胎诀》一卷,盖养生类书。又有郑虔《胡本草》7卷,其中必然要涉及南亚传入的草药。
《宋史》卷二十七著录有《耆婆脉经》3卷、《耆婆六十四问》一卷、《龙树眼论》一卷、《耆婆要用方》一卷、波驮波利译《吞字贴肿方》一卷、《婆罗门僧服仙茅方》一卷和《耆婆五藏论》一卷。这些书目均不见于《隋书·经籍志》。
并非源自印度
印度医学对我国的影响然绵延不绝,是事实,甚至在明朝的艳俗小说中,提供春药的还有不少是胡僧,当然这个胡僧是来自印度还是中亚,还是个未知数
正是因为华佗会开刀,会动手术,结果被陈寅恪考证为华佗为印度人…………
就草药而言,并非是中医的专利,古印度在使用,古欧洲的希波拉底也使用,墨西哥的玛雅人也会使用
甚至古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也和中医一样,有着庞大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