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也汗死我了。您練了多久了?
令郎能認識繁體字,看來恢復繁體字沒有想像的艱難。謝謝您讓拙作有了最年輕的讀者。
我也是在考慮改的成本和保持的成本:
不改:一萬年,還是繁簡兩個版本,電腦的硬件軟件的成本,一部分人必須認識兩種字體的成本
改:改變路牌標記,書本等成本,再教育的成本
這個不是區區小民可以精確計算的。但大方向是:一個是10年左右的支出,一個是千秋萬代。
我也要外出了,所以下午的跟帖我要晚上才回复。謝謝參與!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你是说在这个电脑时代,显示器上的繁体字要比简体字更有利于读者识别。
我没理解错吧?
如果我没理解错,那你就错了。我从两方面反驳。
1.对于熟练的汉字使用者(就是指汉语是母语,受过相当于中国大陆9年义务教育水平的识字教育)的人来说。简体字、繁体字、火星文其实是一样的,因为即便有一部分字根本不认识,也不影响阅读。对于这样的人,阅读和理解显示器上的繁体字或者简体字写成的文章难度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简体字笔画较少,笔画间的距离较大。所以阅读简体字对眼睛的压力比较小,可阅读范围比较大,可选的阅读姿势可以更加舒适。所以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阅读,所以简体字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
2.对于不熟练的汉字使用者,其容错能力要大大低于前者。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儿童相比于成年人,对行书和草书的认读要困难不少。对这样的人,字体笔画的小变化都可能造成认读困难或者误认繁体字较多的笔画和很多形似字会进一步造成认读困难。
综上所述,繁体字存在笔画多,变体多,形近字多的固有缺陷,不利于汉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汉字简化势在必行!
我沒有說方便港台人,你是在討論誰的文章啊?
我的主要觀點是方便電腦識別漢字意義。英語的acronym和簡化字是兩碼事。許多acronym都是在特定的場合使用,而且通常要有definition的。
一字納乾坤,近年來自己逐漸信服漢字之妙就在字義。
朱邦復老先生多年倡導“漢字基因”為文化之根本,可惜不能成共識。丟了字義,漢字和其他語言區別就不大了。
字"義"非字"意",古法識字過程就是學習常識過程,學習倫理道德過程,這是漢字所獨有的。而簡化字起源正是為圖書寫方便,許多字簡化之後把根給弄沒了。
以“義”為例,繁體“義”是“以我為羊”;以繁體“義”很自然可知“義”之內涵是一種自我犧牲的指代。而“义”字中能看出什么?
恢復繁體字近期是不可能的,但很希望有心的河友能去學習繁體字,咬咬文嚼嚼字,實際體會一下,到底繁體字中有沒有字“義”。信此,就把種子種在下一代的教育上,不求使用,但至少認識吧。
简体字“于”字和“干”字,在显示屏是很容易错认。而繁体字“於”和“干”/“幹”,意義清晰。而“幹”和“干”的不同意义在阅读时理解更加快捷。
我举的例子都是最容易证实的例子,不信你自己找一张报纸,任意点一行字,数一数笔划,包括标点符号。我的例子的,繁简的差别在1.2到1.4笔,如果考虑流行的笔划连写,就差不多是一笔。
至太平天国文书中,即开始出现“乂”上加一点代“義”字。
详细资料见李乐毅《简化字源》,华语教学出版社。
一个人无知不可怕,无知却出来表演自己无知,我理解即为蠢。至于解蠢字为什么不简化的原因,我看可能是古今无不同。所以不需要吧。比如楼主,比如阁下。
我是用电脑程序数过兰亭的整篇文章的总体字数笔划,平均以后得出的结论。你数一下告诉我几笔。
以毛兄之精明,看不出“偷梁换柱”的辩论技巧?
很多简体字比繁体字更早,比如“气”字。我的原文就提到过,证明了“简化”不等于“进化”
自己孤陋寡闻,就这个《简化字源》的书名都刚刚知道,可你要驳倒我的看法,这是打枝条,没打到痛处。痛处是“義”。照我现在的立场,反驳你很简单,这个在太平天国文书中“义”字就不怎么样,原因一样,伤字義了。差人家“義”字远了去了。
要说简化比较好的也有,国字就不错。但总体我还是文字古董派。
说蠢,谢谢你提醒,这几年,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的蠢。阁下所言正给提个醒,少说话多内省,言于此尽,不再多言。
根源在西汉政治思想大变化,为了满足政治需求正儿八经的牵强附会。从说文解字就开始错,一直错到中晚清另一个政治思想大变化的时代。
类似的,止戈为武,一人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