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我写书法说好听点是艺术,说难听点是磨练耐心,你懂了吧,难不成我会傻到拿支毛笔去给人写便条去?你难道不知道小学生学书法是在上美术课吗?
字帖是繁体没错,那不是欧阳询死得太早吗,没办法我总不能把他从坟墓里揪出来给他办简体字培训吧?
原因很简单,现代社会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率,那么就不可能广泛的使用很大的字号——无论是报纸、杂志、书籍还是电脑显示器,一般都以3 4 5号字作为正文的字号。在这个字号的限制之下,再加上现在显示器本身所能显示的最小像素点尺寸的限制。汉字的显示不得不有所妥协,很多纵向或横向比较复杂的字,都必须做一些修改才能在显示器上正确显示,比如置、矗、撤、徽。这个问题在使用最广泛的宋体字上还不明显,因为宋体字横竖都比较细,对于像魏碑、楷体,黑体等等字体,更加不能容许过多的平行笔画。
这个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是为了在电脑上显示汉字字体,创作字库的人就必须对每个比较复杂的字都做一些处理,求得显示效果和字形表达的平衡。这个处理和简化字比较起来,更加不规范,随意性更强。如果大面积恢复繁体字,则需要处理的字成倍增加,制作一个字体库的工作量暴涨。所以汉字繁体字体库必然成本高,数据量大,类型少。这就限制了繁体字文本在电脑显示和出版物上美观,不利于推广可让更多人接受繁体字。
综上所诉,现阶段电脑显示能力,分辨能力的限制,决定了任何字体笔画密度的上限。繁体字大面积突破这个上限是的繁体字必须简化才能正确显示。所以繁体字的简化势在必行。
1.偶然出现几个反例很正常,但想从整体上否认篆体到楷书的简化进程,反而想以局部的繁杂否认整体上的简化,纯属胡搅蛮缠。汉字的简化从没有停止过,任何语言文字的演化都没有停止过。
2.如果觉得“发”字有歧义,说明这一个字简化得不对,而不是简化字不对。该做的事是将它拆为两个简化字,而非恢复两个繁体字。
3.现代社会的信息量,一个月就足以超过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所有古籍的总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接触英文文献的远多于接触古籍的,难道为了方便应该像印度一样直接放弃传统文字全民用美式英文?
4.如果现在你想让所有美国人用拉丁文,回答你的将是 go fuck yourself
5.被时代抛弃的人总想逆时代而行,不过人类历史上这种事还从未真正成功过。
小学二年级,基本都认识能读通,这是从未学过繁体字的,所以传承中华文明用简体字不是问题。其实中华文明能大一统并传承到今天,正是因为汉字的从意而不从音。否则以中国各地方言差距之大,中华文明分裂的程度远大于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
Latin文到英語不是簡化。高級的語言都是字數增多,而不是字數減少。只有漢字簡化才減少了字數。
中国是民主国家,这可不符合中国人的观念啊。
简化字草书楷写也不是凭空来的,就是字帖里有,前人用过。
簡化字也沒有消滅筆劃最多的字。比如“囊”,“巙”,“舞”。做简化字库,也一样要照顾到笔划最多的字。
你所说的只是显示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电脑自动翻译是更难解决的问题,而在这,繁体字有优势。
看完再聊。
楷书里,历代抄经,无都是简写的。
无,万,泪,等字的簡寫古已有之,在手寫中存在不是問題。我的論點是,簡化字許多被同音合併的字,造成混亂,增加電腦處理困難。要說草書,其實只要繁體字才可能有標準草書,簡化字沒有標準草書。
首先受技术限制,像素点的尺寸不能无限小;
其次受成本限制,显示芯片的处理能力不能无限大。
所以显示器的分辨率只会随着显示器的增大而成比例增加,限速点密度会维持心有水平不会变化太大。这样一来,正确完整的显示繁体字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你这个标题,显示的显下面四点就必须简化为一横。问题的问上面的两竖也只能合并成一个粗竖。这都需要设计字库时逐字检查,调整。如果要设计一个新字库,繁体字因此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是繁体字最大的劣势。
另外,电脑自动翻译的前提是自动识别,如果四点变成了一横,两竖变成的了一竖,你觉得会有利于电脑识别?如果识别都识别不出来,还翻一个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許多人看到我要恢復繁體,就把別人提過的觀點來到這裡來談。我沒有講過簡化字哪裡來的。我的主要觀點是簡化字增加電腦處理的難度,不利於漢字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而簡化字在今天書寫的機會大大減少的時候,堅持簡化字沒有實際的好處。
我就是一个观点:改回去的社会成本远超越继续沿用的社会成本。
至于其他原因,美观啦,继承传统啦,混淆含义啦,不在考虑。
如果没有新的说法,恕不再回复~
很多數碼相機都有“繁體”“簡體”兩個版本,你去試試使用有區別嗎?
免煮柿油的基礎就是辯論利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