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看我統計的實際文章,而不是單挑幾個字。當然都是按使用頻率權重的。
简体字比繁体字要更容易学会,如果一开始只用电脑输入来学习汉字,那才是真正的灭亡汉字。
可以說說你的字帖是繁體還是簡體?如果小學生學書法是繁體,再教簡體不是增加混亂嗎?
當初改簡化字,也經過了多年的混亂。今天改回繁體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下一代就不再有繁簡的紛爭。
不改的話,一萬年都有繁簡之爭。
寫簡識繁,是永久的混亂。今天付出一些代價,可以永久解脫繁簡的麻煩,便利漢字標準化,便利漢字電腦處理。
說實話我不相信你這個說法,因為我上一次看到另一個挺繁體字的人,他給出的數據就跟你給的不一樣。
我懷疑你給的這個數據,是把未簡化的字算進來一起統計的。如果只比較經過簡化的那些字,那麼絕對不可能僅僅是簡化一筆。你就看看我打得這些繁體字,“說、實、話、這、個、為、體、數、據、給、樣、懷、簡、進、統、計、較、經、過、簡、麼、絕、對、僅、筆、並、沒、劃、覺、權、後、嗎、兩、種、書、寫、記、過、與、識”。而我用得都是常用字,並沒有故意說一些筆劃比較多的字。你覺得加權平均之後,繁體字可能僅僅比簡體多一筆嗎?
你可以找任何一篇文章,然后统计看里面的繁体字有没有可能平均起来仅仅比它们对应的简体字多一笔。
如果你用兩種書寫方式記過筆記,不可能說這種與常識相悖的話。
就是選總統,全民投票也往往選出白痴總統,你知道布什,阿扁吧。
看清我的觀點:繁體字便利電腦處理,人工智能,自動翻譯!
要當代人付出代價,後代人才有收穫的事,當然不可能通過投票。
我們學過外語的﹐都有這樣的經驗。記憶單詞﹐並不是短的好記﹐長的難記。關鍵是這個詞是否符合造詞規律。例如﹕abet, abate, abut 這幾個字﹐都很短﹐但要記住他們的發音以及詞義﹐並不容易(有誰不用查字典就能分清的﹐請舉手)。有的字﹐如 characteristics, 雖然很長﹐但其拼寫和發音完全吻合﹐而且這個字的特徵明顯﹐又符合造字規則﹐所以並不難記。如果你知道character這個字﹐又懂得-istics 詞尾的含義﹐你就能理解並記住了。
同樣﹐簡體字的“過”﹐完全拋棄造字規律﹐所以不能用其聲旁幫助記憶。而繁體字的“過”﹐“鍋”﹐“堝”﹐都是一個音﹐記住一個﹐可幫助記住其他幾個。“動”字﹐原來與“董”﹐“懂”音相似﹐改簡體後用“云”字旁﹐發音沒用規律可循。“陽”字﹐簡化後與“楊”﹐“揚”﹐“瘍”﹐“煬”等失去關聯。同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我們說漢字難﹐難處在於記住讀音。繁體字許多標音的偏旁﹐在簡化後失去了﹐反而增加了記憶的困難。
把十几亿人的书写习惯彻底格式化,然后达到熟练书写繁体字,这个过程的社会成本是多大,阁下考虑过吗?其后果仅仅是就台港几千万人稍方便一些,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在文化上秩序上都会出极大的麻烦,你想过吗?别再扯那些繁体字更有文化气息之类的了。孔子的思想用简化字表达出来一样被人欣赏,把三只小猪当作成语来用,以罄竹难书来表扬自己这些事例表明掌握繁体字也可能很没文化。
其实任何语言都在尽可能用更简单的方式表达更大量的信息,例如英语中的DNA其实就是缩写,类似于你看不惯的简化字,如果强行要求废除这种缩写,我敢说即使在最有文化的那群人当中阁下也会被骂的。
你可以找任何一篇文章,挑出來其中的繁體字,然後看它們有沒有平均起來可能僅僅比對應的簡體字多一筆。
哪怕什麽加權算出來的都行。
只要找一篇就行。
如果僅僅平均起來多一筆,那麼想必很容易找,因為從統計學角度講,應該甚至有文章繁體比簡體筆劃還少。挑你文章里說的紅樓夢、蘭亭序、秋夜、荷塘月色都行。
另附你提到的簡體比繁體僅僅省1.33筆的《蘭亭序》全部繁體字:
“歲、會、於、稽、陰、蘭、賢、畢、長、嶺、帶、為、觴、雖、無、絲、詠、暢、氣、風、暢、觀、類、遊、騁、懷、極、視、聽、娛、樂、與、諸、懷、雖、萬、隨、遷、間、陳、猶、興、終、盡、雲、豈、覽、嘗、臨、虛誕、齊、殤、後、視、時、錄、述、異”
閣下竟然能統計出來僅僅省1.33筆。真不知道你懂不懂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