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马前泼水”、“铡美案”与社会稳定 -- 柞里子

共:💬43 🌺168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难得看到这样的好贴

最近河里面文革乌烟瘴气,看的人烦,这样的清新贴看的人眼前一亮

家园 我知道您想表达的意思,

我亦很尊重先生的认真和书写,因此再赘述几句:

1. 您在这里比较了两个构件的意义或曰价值,但是这两者的价值真得可以这样比较么?您这句话其实不外乎一种损益分析:翻身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益远远大于家庭不幸中受损的个体所遭受的损害。往前一步,就很容易得出”只要有A,则B无关紧要“这样的结论。

----那些发家后包养情妇二奶小三的权贵或富豪完全可以心安理得了。

当B这种现象已经不再限于一个朱买臣,一个陈世美的时候,这哪里是什么个别家庭的不幸或个体道德问题?这亦是一种社会悲剧:“义”在家庭这个以情为支撑的领地亦被“利”给彻底侵蚀。

所以我的观点是,这两者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社会具有流动性自然是好事,但是“翻身”并不必然就会导致家庭不幸,当其导致的时候,这两者之间也无什么小大之别。

2. 能人-->社会流动(选拔、科举)-->社会稳定

这是您主贴中论述的三个基本要素和推论环节。您的论述在您设定的条件下逻辑自洽,但是一旦我们跳出“能人”这个论述起点,并和我们帝制时代史实相对照,就会发现存在问题。

下面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首先,社会稳定的最基本要件是民生和尊严。能人是不是想闹事可能只取决于其能否有正常途径上升至统治阶层,但是其能不能鼓动”非能人“一起闹事,则要看社会基本面在民生和尊严两个方面是不是出了问题。

其次,社会流动性只是社会稳定性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其在保证社会稳定性方面有其边界:第一,官民比例是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的;第二,利益集团的稳固导致能人最终流向利益集团,而不能惠及社会整体。

再次,能人上位本身并不是目的,对能人个体来说,目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用儒家的话来说,治国平天下;对社会整体来说,是能者居其位从而导致国强民富,天下太平。但是当能人上位并不能实现其目的时,社会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其他更根本的要素,所以我们有科举,但我们也有农民起义。

另外,招安算不算能人上位的一种极端途径?

关键词(Tags): #点滴思考
家园 也说个人道德与社会稳定 -- 与楼主唱个反调

诚然如楼主所言,这两个案子似乎可以看作是家庭悲剧,进一步还揭示了社会稳定的要素之一:人才的流动。

但是回到这两个案子本身在中国各个阶层的上千年的影响来看,答案却是与楼主背道而驰的。尤其是“铡美案”,从来都不是被看作家庭悲剧来理解的。其中的道德规范,从来都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加以考量。否则,无以说明为何一个家庭悲剧的案子,会在中国如此流传广泛。

原因就在于,先说后一个案子,铡美案,陈世美的作为,动摇的正是中国传统社会稳定的道德基因。前面一个案子,泼水案, 买臣之妻也正是背离了传统中国对贤惠妻子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不被人同情的。

中国社会本身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这个社会的稳定,与其说依赖于能人的自我实现,还不如说是依赖于两条,1,社会资源的充足,2,社会道德的规范。

能人的自我实现,不能说不起作用,只不过,在社会资源不足的时候,能人的自我实现带来的就是兵荒马乱和内部倾轧。而当社会资源充足的时候,能人的自我实现与其说是社会稳定的原因,不如说它是社会道德强加的规范产物。

历史的周期律在中国的一再显现,乱世与盛世,对能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求的是能马上得天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天下共逐鹿的结果,往往是有德者得天下(这一点姑且认同),而这个得到的天下,往往已经是人口凋敝,地广人稀,老弱病残早已随乱世的结束而消失,一切又从头开始,社会资源,简单的说吧,土地,又可以重新分配。而人口的稀少,又使得管理得以相对简单。能人们,要不已经从龙,要不就是败军,需要参与社会分配的能人大为减少。于是,盛世出来。

这一点,在隋唐初年,在宋初,在明初,乃至在清初,无不如此。只有到了共和国初年,因为西方现代科技与医疗的引入,才使得乱世之后的人口,相对减少的不是那么多(虽然也很多了)。

而对乱世之后的中国社会而言,什么样的能人才是社会稳定所需要的?不是每一种能人都能顺利地流动地。只有被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所认同的能人,这么说吧,要不,你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要不,你就是因军功而在御边与平叛中得以晋阶,除此之外,就只有符合道家释家的高僧大德而得人尊敬。除此而外,可还有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能人上升空间?没有了。再也没有了。所以,与其说是能人因为有上升空间而导致社会稳定,还不如说是社会道德规范,你只有符合道德的规范,你才能够进身为能人的一员。否则,就是乱臣贼子。哪怕你杀人放火被招安,要得到最终的认同,还是非常艰难的。

由此,可见“马前泼水”与“铡美案”的的确确就是社会的悲剧。因为,这两个案子所推崇的,所鞭挞的,也正是这个社会因道德次序的需要所推崇,所鞭挞的。这两个案子之所以在史书上得以记载,在民间得以流传,与其说是因为家庭悲剧而发人深醒,不如说是社会道德的宣扬与国人内在对朴素的传统道德的追求而共同促成的。

当然,楼主所讲的社会流动性与社会稳定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偶是赞同的。

家园 你其实没唱反调。

不过侧重点不同。你是就案论案,我是以案作为别论之例。

家园 严格地说,那不能叫世袭。

因为继承的只是出身而不是官职。

出身的影响是无法排除的。即使在如今的美国,出身有钱有势的家庭者,依旧大占便宜。

科举不过是给没有背景的能人开辟了一条出路而已。

不过,其功能不能小觑。

西方封建与帝制之时,都没有这么一条路。

家园 好散的文

1、“马前泼水”这个案例中,妻子的行事原则是依据社会地位/官职/财富来进行取舍,为此休夫、想复婚,丈夫看透了她而已;

2、“铡美案”这个案例中,丈夫的行事原则是依据社会地位/官职/财富来进行取舍,为此行骗、弃家、行凶,妻子投诉而已;

这两件事情在任何一个朝代、社会都时有发生。

不知道楼主怎么发散引申到"社会稳定"的?

至于

中国为什么没有资产阶级革命?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是一个给予能人以机会的社会,因而并不存在一个受压抑、不造反遂不得翻身的资产阶级,或者任何一个别的阶级。

难道是想说中国从秦到清没有阶级之分?有阶级就有阶级斗争,就有压抑与反抗。

至于选拔能人的方式,比如“推荐与选拔”,三国时曹操就通过这个当了官,可是后来他颁令求贤,看看差别有多大,再看看魏国的人才梯队与潜力。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举士令》或《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求逸才令》或《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于

因发迹而休妻或者休夫,就个人道德而言,应当是下“奈不住贫贱”一等。不过,至少合法,甚至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

至少要考虑当时的法律与道德,而不是拿着现在的法律与道德穿越回去,至少宋朝的道德是比较严格的,多半不“在情理之中”。

家园 问一句

买臣妻要离婚,自然是认定买臣终生不得发达了。

这是不是可以侧面证明,就“买臣妻”这样一个当时代的,平常百姓的个人经验来看,这种“人才流动”其实是小概率事件,指望不上的?

家园 呵呵,辛亥革命当然是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口号是什么?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来的是什么?是法兰西民族国家。这和辛亥革命的指向是一致的,都是推翻不平等的国家制度,建立在政治上人人平等的现代国家。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人人平等之后才可能才可以出现的,人压迫人的国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中华民国,从理念上讲也是现代化的共和国,所以tg才会尊孙中山为国父,因为辛亥革命和红朝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天朝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的步骤。

你后面说天朝没有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等同说土共不是工人阶级的共产党。现代社会对于欧洲国家,是内生的,是其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但是对于其他亚非国家则不然,而是基于理念,基于其国家内部精英对世界最先进文明的判断,通过有目的引入改造和嫁接而成。

天朝把过往的王朝硬套上‘封建’的帽子,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恐怕也是对专制制度的忌讳。如果指自秦以后那些王朝为专制,那么就必然要对这个词汇做深入分析,结果恐怕很尴尬,哈哈。

家园 能人的比例本来就很小。

在如今的民主社会,虽然就理论而言,谁都能上。

就实际而言,有几个人真上去了?

所以,你说的是另一个问题。

有与没有,其差别是无限大。

家园 在世袭的社会,不会发生。

你可能把中国过去的社会现象视为普世价值了。

嘿嘿

家园 先生大才,读先生文章有高山仰止之感

中国为什么没有资产阶级革命?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是一个给予能人以机会的社会,因而并不存在一个受压抑、不造反遂不得翻身的资产阶级,或者任何一个别的阶级。

无能人、能人及精英之分很符合小农时代的阶层面貌。无能人中之有知有觉有能者是谓能人,能人到精英,无论是举荐还是科考,皆有通道。一旦通道淤塞,纷乱则起。黄巢、洪秀全屡试不第后造反都是好例子。

通道因何淤塞?如果把精英阶层定义为官僚集团的话,社会结构也可以分为皇帝、官僚集团及自耕农,官僚集团包括依附其身上的地主士绅商贾豪强,这是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这个集团只进不出,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但自我渔利超强,所以一旦全社会提供的资源负担不了其需求时,通道便自动淤塞,就象挤满了的人公共汽车再也上不去人一样。

家园 没头没尾的,没读懂

有事说事,什么叫“可能”?用事实说话好不?

家园 过奖。淤塞之说,甚有见地。
家园 敢问是文学城的柞里子么?

2008年在网上看到一篇《中国人吃什么才好》,当时用的作者名大概是转发者的。我读了那篇妙文,觉得诙谐中带着犀利,很有同感,不禁把它译成了英文,因为觉得应该给欧美那些洋大人看看,或许能悟出一点自己的虚伪。许多河友都有共鸣,还有热心人把它做成了YOUTUBE。这时才有河友提醒说原作者是文学城的柞里子,于是我把作者名字改正了。那篇译文及河友发言的链接在此。链接出处

若您就是那位作者,则本人非常庆幸能在这里相遇!若不是,也欢迎大驾光临。挺喜欢您写的东西。这篇《“马前泼水”、“铡美案”与社会稳定》,功底深厚,见地独到。前两天在友人的PARTY上,有老同学表演京剧清唱,正是马前泼水,还讲了典故,孤陋寡闻的我头次听闻。没想到今天看到您用到社会学分析上了。

家园 谢谢欣赏拙文。

更多的文章在万维的博客柞里居。

欢迎光临指正

柞,取柞木之意,故读若zuo,不读作zha.

随便奉告。

转载《中国人该吃什么?》者做了些改动。

原文如下:

柞里子:中国人该吃什么?

美国反对虐待动物的运动很成功,西方人眼中的熊掌终于成了禁品。芝加哥全面禁食鹅肝前夕,有记者询问某大师傅的看法。大师傅摇头叹气说:看来咱美国人早晚得吃草。

看到这篇报道之时,柞里子笑了。如今回想起来,却再也笑不出,因为令柞里子回想起这篇报道的报道说:因为中国人吃肉了,所以世界出现粮荒。

如果中国人不吃肉,只吃粮食,能够扭转局面么?如果听任中国人吃个饱,肯定不成。君不见另有一伙人说:因为印度人一日两餐,所以世界出现粮荒么?中国人比印度人多,而且大都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印度人一日两餐就叫世界受不了,中国人一日三餐,那还了得!

吃肉不成,吃粮食也不成,为了不令西方世界发达公民吃肉的人权有所损伤,那咱中国人就改吃草吧?

嘿嘿!还是不成。如果中国人改吃草,地球早晚得沙漠化,别说粮食不长,草都不长了。等到草都不长的时候,中国人犯下的罪过,那可就是比吃肉还要深沉不知道多少倍。

那么,中国人该吃什么?吃水?不成,引起世界水荒。吃空气?不成,引起世界气荒。什么都不吃?还是不成。什么都不吃那还不成了神仙?神仙在天堂里快活。天堂里挤满了中国人,西方发达公民死了该怎么办?不好意思叫人家都下地狱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