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建筑业的人均效率看保障房政策 -- 陈经
对于建筑工人这种劳动力,决定其收入的是供求,而不是美国工人赚多少.否则你照方抓药之后,刷盘子的送快递的也会要求美国待遇了.
说实话,目前在国内,建筑工人收入不算低了,比种地高一大截.而你这保障房玩命的建,轮到建筑工人享用的机会也不大,建筑工人可是连集体户口都没的,凭啥分给你保障房.
回到老家盖个二层小洋楼。除非有钱的包工头,一般不会在城里买房。
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审批,民营设计事务所设计的。
又不是只有这拨房地产商会造房子,能有地造房子。
就是地方政府要保持卖地价格,维持地方融资平台。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保障房和纯商品房之间,再折中出一个“中国式组屋”,卖价接近(略高于)保障房,同时捆绑一个缴纳“养老基金”15年的合同,缴纳的月费购买“贴息长期国债”。这样,买房市民的总负担(包括每月缴养老基金和一次支付组屋款)仍然比买商品房要轻,大量现金则通过基金被沉淀下来(购房款用于支付建房及部分地价,仍然进入流通),用于将来老龄化社会的公民自助,间接分担政府的负担,ZF今天有所损失(ZF负担组屋大部分地价),将来则有回报;而且眼前就让利于民,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个组屋项目的投放量,可以循序渐进,用以调控购房者市场(毕竟买了组屋的消费者就不会去买商品房了),从而间接调控地价,保证商品房的地价不至于过低。由于组屋的地段远不如商品房的地块,这两者的冲突其实不大。在新加坡,市中心的高档公寓房价之高,只有成龙等名人才能染指的,这跟普通新加坡公民的“人人有其屋”毫不冲突。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分析可能和我们报价过高有关系~ 我们住宅类的一般十几块到二十几块不等~
我是听说兄弟单位有报9块的~
那年后 施工单位不管甲方给了多少工程款 到年底的时候头等大事是筹钱给农民工发工资!
农民工赚的都是幸苦钱 高一点应该的 其实也只是比以前高一些而已~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真不知道良心去哪
也就是卖一套公寓的钱。
现在的农民工都是4、5十岁的人,年轻人才不肯干这个呢!
建筑行业现在缺人。
现在相对08年高一点~ 更早的数据只有概念性的~
不进行下一步的投资,新项目也缓建了,持币观望,准备渡过房地产的严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