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中华文化的区别 -- 整合精神哲学

共:💬87 🌺481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华文化也可以看成没有虚的成分

用你这个百分比的划分法去看的话,中华文化没有多少真正的虚的成分,换句话说不属于这个行列,因此自然没有什么对立或统一的问题去解释了。

让他们几个去争夺世上人的精神控制,中华文化等到他们搞定之后采纳即可(以前一直其实也是这么做的)。自己做不了主的事当然就不能随意了,只能等待时机。

我猜中国人在李约瑟问题之后下一个要问的问题是中华文化为什么没有产生信仰。不过这个世界越来越世俗化,在物质世界巨大变化对精神领域的冲击下,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不会被提到。全世界最后都用太极图作为精神指导也未为可知。俗话说,物质复杂了,精神就简单了么。当然,这个俗话是我说的。

家园 看问题要看主流。

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

我们前面的论题是"基督教的核心是实在客体",谈的当然是主流(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看起来你已经赞同了?

关于傲慢,其实是你对宗教不了解,别人指出了事实,所以感到压力比较大而已,并不是别人傲慢。

基督教神学理论,主流上以柏拉图哲学作为基础。古希腊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没有本质矛盾,前者动态,后者静态而已。中世纪很多神学家同时就是科学家。直到现在科学最发达的美国也是基督教最兴盛的国家,超过了欧洲的基督教兴盛程度。所以基督教文化和西方文化就是一个层面的,从文化核心上,就一个:实在客体。另外注意,东正教主流的俄国科学也比较强。

“而且恐怕基督教跟伊斯兰教比跟中华文化更为同质”这句话我赞同。中华文化是超越的,跟他们不在同一层次。

“哪个的信仰不是实在的?”我就介绍一下,佛教的核心就不是实在的,所以佛教派别之间没有宗教战争。佛教的升级版禅宗的核心也不是实在的,所以禅宗甚至可以呵佛骂祖。

对宗教要有了解,要有修行上的体验,才能给出恰当的评价,这是一个共识。“基督教文化也差不多的虚”这句话从宗教体验上看的确是错的,讲的是事实,跟傲慢没有关系,明眼人一看便知。

你既然问到我,那么说说我自己,我的确对中华文化的核心有所体验,由于把握了其中的超越性,所以也幸运地也能够向下兼容,体验一下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有体验而不执着,我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但不一定是其信仰者。这个其实跟我们讨论问题没有太大关系。你可以讲你的看法,我也可以讲我的道理。论坛嘛,看谁讲的有道理吧。

家园 说“中华文化超越虚实”,可能更好
家园 主流,还是那句话,你到底在谈基督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

至于你的第四行,留给你自己,我有啥压力?就凭你这样对人胡乱评论我就怀疑你对宗教到底了解多少。

神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这有什么奇怪?问题是当他们做科学的时候用的是神学的方法论吗?你连科学和神学的方法区别都不清楚就谈这些么?

你说你不执着,那么你之前到底学了些啥?就是在蜻蜓点水咯?你这篇回文仍然是错误百出,佛教的核心不是实在的?你觉得“空”就表示不是实在的,按你对上帝的认识,完全是双重标准嘛。还佛教没有宗教战争?你以为黄教和花教之类的战争不是战争?基督教也许用了柏拉图哲学,但其内核跟古希腊理性主义完全不同。……请继续,再见。

家园 分歧在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核心是否一致。

其实是可以探讨的。我的观点就是他们的目标都是指向实在客体,区别在于古希腊文化偏动态,基督教信仰偏静态。至于用理性去追寻实在客体,和用感性去追寻实在客体,虽然手段不同,但目标一致。感性和理性是截然相反的手段吗?不是的,有一句话说得好,理解是为了信仰,信仰是为了理解。

所以应该把目标作为内核,而不应该把手段作为内核。

关于科学和神学的关系,没有深入体验和反省,很难准确地把握的。

另外,空和上帝不管从理性定义还是宗教体验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哪里有双重标准。藏传佛教当时政教合一,黄教和花教不是教义而产生的纷争,是因为政治而发生纷争的,持续时间不长,夺位以后主体上还是能相安无事,所以不是宗教战争。历史上道教和佛教也有过很多械斗,都不是因为核心教义上的争端,都没有征服异教徒的教义,所以不能算宗教战争。

至于说到评价别人,是你先评价说傲慢的,哈哈。那么客观上说,为什么觉得别人傲慢呢?当然就是觉得有压力了嘛。这个道理不是很明显吗?你能评价别人,别人做一下解释,用不着太当回事。

家园 任重道远

1

家园 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中化文化重获新生
家园 是的

重或者不重,差别不太大。

家园 这个比例结果有点由果推因的感觉在里面啊。

具体说的话,比如为什么基督教就是75%的实+25%的虚,而伊斯兰就是50%的实+50%的虚?而这两者可以几乎可以说是同根同源吧

家园 是的,是笼统的说法,没讲什么道理

有点道理的,可能还要看泛易哲学www.fanyizhexue.com,不过那里面没有写伊斯兰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根同源,的确如此。

虚实的定义是,虚代表理性,实代表感性。

基督教偏感性,体现在中世纪偏重信仰和天堂(大陆理性主义实际上是信仰主义,数学天堂科学天堂要靠信仰和激情去发现,冷酷的理性没有前途),文艺复兴以后偏重经验和实践(新教和英美的经验主义),两者都是感性的,前者是静态感性,后者是动静态合一的感性。他的理性是为感性服务的。

伊斯兰教的理性对感性的约束比较重,理性不一定是“好”词,一些僵硬教条的理性也会是精神发展的障碍。伊斯兰教虽然也是信仰,又不仅仅是信仰,同时教条也很严重,所以感性和理性都比较重视,达到平衡,主体沉入其中时会感觉轻松舒适,不过约束太重会限制灵性发展,只有在其成型的初期约束没那么重时,有一段灿烂的时期。

真正发明创造什么的,不是靠比较教条的理性,而是靠灵性或神性。

家园 先生顺便把对理性的定义也说下

还有神性和灵性

俺对照着好理解

家园 是这样

教科书上抄的,注意最后一段提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下面的是我自己的定义

神性:不经感官的直观性的客观认识,往往同时升起神圣感。和猜想显然不同,但实际生活中较难分开。神性可以通过定静来加以提升。

灵性:灵活性。可以通过无我的修习逐渐达到和熟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