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共:💬1143 🌺16076 🌵2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家园 到底大家看清楚立论没有.........

天天向上的所有内容中,即便有那一句话,但这也不是他的立论,那句话是他的立场,但他并没有在真正的正文中为文革给出个定性的评价。他所作的工作只是试图通过各种不同的消息来源去分析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些事情发生,这些发生的事情对于文革的走向和发展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而且文革作为文化革命,掌握最重要的话语权和宣传渠道,显然是参与各方最关切的部分。把人民日报作为分析对象我认为反而比面对所谓的一些真相和回忆更有价值。洗心所举出的国民党的例子其实未必恰当。单纯用某个个例来作为论据不可信,但多种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综合分析,必然有其价值。

毫无疑问,天天向上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一点很难不影响到他的文字,但同样也不会掩盖他工作的巨大价值。我自己出生于文革结束的当年,肯定对于文革没有直观的认知,但和绝大多数一样,负面的印象应该远远大于正面的印象。尽管如此,在我面对更多的信息的时候,我也会审视自己的立场和理念,不排斥任何可能的重建过程。

肯定很多年长的河友对于文革有着更直接的接触,所以会鄙视我们这类人的思路,但我看到的很多回复,实际上都是直接由直觉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认真阅读分析的结果。在洗心的回复中,竟然没有意识到,天天的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分析目的就是找出文革走向混乱的根源,而不是像传统的认知那样归于一个人的罪。包括她对于所谓无政府主义的抵触,我感觉已经是精英政治的典型思路了,也许很符合中国的实际,但不应该是中国的方向。

家园 很多统计做得不错

比如人民日报上对海瑞罢官正反两面的文章。这其实还可以深挖下去,比如各自的倾向性代表了哪部分人的声音,为什么能发出来,什么时候开始被毛一统舆论,等等。

还有就是文革中正统舆论是以两报一刊为中心的,人民日报倒不一定概括得了全景,当然是最重要的。

家园 【讨论】关于现在和以前的一点浅见

文革一直是个禁区,我们父辈都经历过这些,但是文革始终是一个于个人体验和国家回忆有意思放弃回忆的地方。5年前在这个论坛看到你的讨论,有意识的去看这方面的东西。我这人懒,没有考据的习惯。

只能说,文革是一个万花筒,把各种矛盾,各种斗争,各种利益在红色之后表现出来,在一个身影背后表现出来,在一个声音之后表达出来。这个身影是毛主席,这个声音是毛主义,各种斗争面都是高举毛主席打到对方的毛主席的,和各宗教早期历史上的斗争相似,只不过这样的斗争在其他宗教是创始人盖棺论定后出现的,文革是这个领导人最后十年出现的。这不能不说毛的勇气。

其实,严格意义上的文革仅仅是2年多,下面再试着梳理一下各种角度。

这大概首先是一个信仰的背后的斗争。展开一点点,基督教早期教会的各种异端。然后是统一思想的,尼西亚大公会议。伊斯兰则有逊尼和什叶区分,佛家派系更多,儒家葡萄大哥已经说过。信仰之后的斗争是什么,是利益只是这个利益不是眼前的是身后的,是所谓更大的人群(全人类)。

这是一个角度。

文革是矛盾的总爆发,各种回忆录像碎玻璃一样闪着各种光芒,这样的光谱自然给进入者以眼花缭乱感觉。进入者也可以选择自己的碎片来借古喻今,这是中国传统,哈哈。

二、发展道路的争论,中国的工业化:中国工业化首先是服务于军工体系的,新中国首先的是国家的防卫能力,所以苏联化还是另外的道路是一个主要矛盾,无疑当年的刘、林乃至50年代的高岗是苏联化的代表,苏联的斯大林体制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国的转变无疑是不适应乃至痛苦的,工业化背后是一整套的体系,教育体系、军工体系、国家财政体制,更重要的是适应工业化的整个官僚体系。为了适应这样的转变,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还有农村的集体化,文革前的数次危机最终通过向农村转嫁危机化解。当然,那一代领导人是迫切需要工业化的,这点共识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毛在50年代的国内外复杂环境中,发现了苏联斯大林体制的问题尤其是苏共20大之后,为了中国国家利益同时也为了避免陷入斯大林死胡同,毛率先开始喝苏联划线,这大概是中苏争论的缘起。

其次 国内工业化背后与之适应的是一系列生产关系和为这种生产关系服务的意识形态的改变。这种意识形态的改变无疑是极端痛苦的,毛在晚年奋力一搏,并且说一辈子做了两年事情,文革算一件,而且革命以文化名义说,无疑点名其中之意。

1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血统制度、继承制度、以及其上的各种思想、法律、规则体系不是简单的建国那十几年就能改变的,这样的改变与之相比的是秦汉之际的商鞅变法,商鞅当年变法,破而后立无疑比毛的破而未立更有意义,时代不同,人们的各种努力不同,我们无法苛求了。只能说,这样的改变今天还在继续。所谓历史的三峡。文革前服务于斯大林工业化的官僚阶级已经控制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并且和中国传统一致的以红色理论背景的体制内的等级制度已经严格起来,地富反坏右的贱民阶层事实上出现了。红二代等待接班。贵族阶层实际上出现了,这样的贵族在现在以太子党名目出现。

2 在文革中的表现就是,血统论的横空出世,和对于这个的斗争,在这样的斗争光谱中,我们无疑发现,非贵族的小知识分子后代对于他们的那种无所不在优越感的反感。当然现代的贵族学乖了,不和老百姓混,你看不到自然就不反感了,后话。所以有意思是当年的老兵们实际上是维护旧体制的,是属于文革的目标的,而他们现在却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现在即将掌权了,武有刘源,文有三公子,经济上面孔丹、秦晓等等都是当年的北京四中,也都是当年的西纠。当年他们是被定性为反革命的,自然78年后无差别平反,他们没事了,当年的红八月之类也就不提。实际上当年北京城内,平民启事的还有老北京体制外的那些子弟,这些人在现在传说中以”小坏蛋“之类名号出现成为黑帮的代名词。

这其实是阶级出身背后的斗争。

3反走资派斗争,无疑是指向官僚体制的,是毛为了打破周期律做的勇敢尝试,他的手段是发动群众,他不参与(运动初期),群众斗争的演变随后就是几乎内战的武斗。

4 权力斗争,毛刘之间的斗争、毛林、四人帮这无疑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仅仅是权力斗争,说实在的,根本无需文革。

5 军队内部各山头从建国以后的矛盾借文革之际互相整,毛超然的一点是精心维护各派系的平衡,并在其死前以八大军区调动的超然之行为让他死后各系斗而不破格局保持,中国没有陷入”秦皇死而地分“的境界,而是迎来后面30年改革开放。

6 因为要对于旧意识形态清理,旧的教育体系已经知识分子首当其冲,传统作为糟粕被绝情切割,与之相联系的是现在文化系统的对那段历史的集体痛恨,教育体系的集体断代。为什么改开后30年反毛最多的人群集中在文化界,教育界,这显然是有屁股的。

以上是简单梳理。改开后在78年无差别平反后,各派势力走到同一起跑线。除了文革中的造反派。官僚体系的复辟其实从文革后期就开始了,73年之后,为什么因为国家还是需要秩序的。

只是官僚体系没有了毛的高压后,在随后的让权放利改开中,迅速的腐化堕落,迅速的转变成一个独立的阶级。

有意思的是,当年的红二代们在改开后人生际遇各有不同。因为中国权力垄断一切,无权的红二代自然有理由怀疑到底是谁的祖国,他们以合唱形式串联,无疑是2005后一大景观。

改开后技术官僚的上位,出身平民的团体借文革后被打破的体制障碍和教育机会获得让他们超越了当年的红色贵族,在权力场上只有当权的和不当权的。这些平民子弟自然的选择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裸官、利益集团之类,依附着体制怪异生长。在地方上已经出现士大夫群体的回归,家族集团的回归。

对于老百姓而言,改开后的人身约束的放开无疑是焕发各种激情的好日子,但是随着改革深入,不同群体遭遇不同,90年代的下岗工人以及背后的国有资产被各地中权阶层瓜分无疑是现在各类台面上利益集团和资产者的来源,这也是带来最大不平的根源之一。

当然改开后依靠个人努力崛起的新贵集团,CCTV2上面的各类风云人物就是他们的谱系。

对于30年发达的机遇珍惜和对前30年的恐惧让他们时刻心怀对国家体系的不信任,这样的群体无疑是移民的主体。

现在重庆风起,改革已经是不改不行,那么我们围观吧,做好自己事情,先说这些

等大牛出来,抛砖引玉

家园 回忆一下 陆续提供一点感性的资料

1966年我上小学四年级 记得年初的时候 同学就按照要求学习《毛主席语录》了 写日记谈感想

家园 遇罗克是个公开发表意见的人 罪不至死

不知谁决定处死他 目的是什么

家园 你很好地解释了,文革研究对现实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矛盾积累到现在,好多地方已经是危机重重了。你问达雅怎么看那篇人民日报社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我看是有话语权、有执行权的人,现在也能意识到,现在是危机四伏,但是还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往左也好,往右也好,反正你的步子得要往前跨。如果要想向右转,象苏联那样把国家分了,那也好动手了,否则时间长了要憋出事的。如果要想公平和谐,那也得快,别象清朝那样,垮了就太迟了。但是必然会遭到内部的强大阻力。

现在中国缺的是对权力的制约。几乎所有的经济社会活动,都是权力的附属品。比如,城市建设,要在这儿建还是那儿建,投资计划,造地铁。还有,找人办事,找关系。我在这里有几个朋友,在南京附近有投资的,都谈到,纯粹的投资难得见到,除非是非常大的公司。他们当时投资的时候,还牵扯到土地批租,合法手续等问题,都是要到省里找人才能解决。而且,政府也会把他们当肥猪杀。还有一个朋友的哥哥,在省建行,一个人带孩子,我09年回去的时候曾经见过,人毫不讳忌,两个人,五套房子,都是房型、地点俱佳。怎么有这么多呢?原来每个小区,开发商都要拿出一定的比例给这些审批、投资的机构。他们也逐渐积累了这些房子。房子本来只是具有使用价值,但是现在具有另一个使命,就是金钱的载体。他有五套房子,就意味着他占了一千多万的这么一个大饼,就像一个古代人拥有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贝壳货币。你要知道这都是完全合法的,分的,反贪局去也抓不住什么把柄。权力,成了一个社会的中心。

权力的异化,这是目前矛盾的根源。公权力变成了为自己攫取利益的工具。当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顽疾,最长每2、3百年都要发作一次。但是权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却恰恰是文革时出现的现象。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文革的一些做法,对今天还是有启发的。

但是你所说的“公知脑残地富反坏地产党”这些人,话语权是在他们手上的。他们把文革搞得比“黑暗的旧社会”还要黑暗,还要恐怖。垄断了对文革的解释、定义和评价,不遗余力地往文革泼脏水,把文革充分地脸谱化。他的目的,也就是想掩盖文革中积极的,光明的一面,以免对自己形成制约。这个总根子,就是党内的走资派,就是你说的统治阶级权贵,他们掌握了行政权。虽然老邓居二代,但是他和毛对“人民”的看法并不一致。老邓更多的是对待“子民”,造反犯上是严厉禁止的。任何人,想对官僚阶层的权力进行挑战,都没有好下场。

我自己有个想法,“人民公社”这个词,来源于“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就是自己选举各种委员会,自己管理自己。结合文革当年的做法,学工、学农、学军,向阳院,三结合,也就是提倡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免得老百姓在变修的走资派那儿“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这个“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们小时候写作文都写过,估计那时候大人小孩还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真正体验到,那已经是20年后了。

楼主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从66年的报纸上,至少我们知道上层对国家是怎么判断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步骤又是什么。在脸谱化的背后,实际上是有丰富的内涵,比如那封中学生写给老革命的信。揭出来一看,很多东西简直就是穿越啊。文革虽然归于失败,但是如果我们能充分借鉴它的思想方法和经验教训,那么我们的民族付的代价也有所值了。

通宝推:kmy1810,小乌龙,mingong,李根,franky9,ifuleu,
家园 80年代有一阵子 集中提拔

电影导演谢飞(谢觉哉子)接受采访时说过,中组部找他谈过话 他谢绝了 还是干导演本行

家园 这个我可以作证,老一辈的人有一些还在
家园 送给你另外一个数据库O(∩_∩)O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676461

家园 恶搞样板戏是其罪状之一

例如:1。背景音乐中是《龙江颂》的女主角在唱“你抬起头,挺胸看,乘风破浪向前方,,”而画面上却是一头猪在睡觉,长时间大特写。2. 当镜头拍到寺庙里的众罗汉时,背景音乐却是大音量的 “三爷有令---,带溜子---”,《智取威虎山》的台词。够恶搞吧?

家园 彭小蒙的父亲彭炎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864920100ax4y.html

家园 许子东:“文革”中批判的一切正在今天“复辟”

外链出处

凤凰偶尔還转载一下这类文章。

家园 没觉得啊
家园 我看你还是不太了解文革

文革对犯人讲究的是治病救人,即使思想最反动的人,也要给出路,这是一贯的政策。能被判处死刑的,决不会仅仅因为言论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反动,而是必须查明,有确实的反革命行动。

还有,到底什么是红卫兵?在文革的不同时期,都不太一样。笼统的区别,有保皇派、造反派、逍遥派之分,每个派别还有各个不同的大小派别,你要了解文革,这个不可不知。

遇罗克之流在90年代以来被捧得那么高,背后都是有明确的政治目的的。那些人其实并不关注事实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像毛主席对江青说的: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当年,毛主席成了共产党的钟馗;而在今天,遇罗克之流成了反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钟馗。

家园 七千人大会批斗李的时候,还有一条罪名,不执行毛的政策

毛在三年自然灾害前下发六条指示,允许农民搞自留地之类的。文件在四川省一级被截留,不允许下发。有部分下发地区的,还被收回。

所以你说,上有所好,这个上指的谁,呵呵,就要深究一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