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引子(添加目录) -- adrupal

共:💬396 🌺6389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是哪个厂的?

汉中还有不少同学在

家园 我搜索701照片时,看到有一张是在南航馆内的。

说明南航没搞错,是写那篇文章的记者搞错了。

家园 到底是吃货,不离本行啊

我老爹特推崇铝合金的火锅,上热快,还摔不坏。我家当时有很多,亲戚朋友家都送了。为啥多呢?这和我老爹的职业有关系——他是兽医——不要拍我,那是事实。

不知大家对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过度包装有没有印象?那个时候不兴行贿什么的,人还算比较实在,但要卖东西出去,就要给人家实惠,如是在包装上做文章,这些火锅,饭盒,保温瓶什么的都是药品的包装盒。

家园 有一次去神农架,听十堰的人说过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

有一次去神农架,听十堰的人说过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第二天,386就去了十堰,大笔一挥就免去了二汽还不上的贷款。

神农架那十万大山啊,听一个在在林管局工作了三十年的人说,那里面很多山都是挖空的,他们去送给养都是停在一定距离外的,里面都是军队司机开,每年飞机去撒药都要提前申请。

家园 中国石油大学在昌平

中国石油大学在昌平

家园 这三个大学太纠结了。。。
家园 铁手表示同意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现在太航的民品里

在称重设备这块属于国内领头的,生产的条码秤收银秤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能和外资品牌对抗一下子。

家园 中国医科大学是不是所有中字头最差的学校了

过去,排在他们前面的医科大学,两只手可能都数不过来

现在大多数被合并了,村催的医科大学,几乎就剩这老哥一个了,据说和东北大学还有沈阳药科大学这三家合并的事情,都喊了好多年了吧

家园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2)

要聊中国空军和中国的航空工业,就不能不提东北老航校。

1945年日本投降,对于国共双方来说,在东北的势力都是约等于零。土共方面,周保中的抗联残部只有几千人;国民党方面就更惨,只有个把特务。东北被苏联控制着,于是土共动了独吞东北的心,给东北局的指示是“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王霸之气尽显。土共占了地利上的优势,从华北山东调集大批人马出关;国军大部龟缩在西南,于是跪求美国派军舰海运部队去东北。

在土共出关的队伍中,就有一批搞航空的,目标是去东北创建航空学校。带队的两个人是王弼和常乾坤,这俩人虽然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出来的,但绝对不是什么土包子。

王弼1925年加入土共,立马被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选学了空军,在列宁格勒苏联空军机械学校学习航空机务工程,毕业后在苏联空军干机械师。1933年考入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攻读飞机发动机设计,这个学校是苏联空军的最高学府。

常乾坤,黄埔三期毕业生,比林彪还早一届,林彪是黄埔四期的。常乾坤黄埔毕业后也去了苏联,在红军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苏联空军独立航空队,是土共几个最早的飞行员之一。1933年考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

王弼和常乾坤在茹科夫斯基是同班同学,1938年两人毕业。那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俩人坚决要求回国。到了延安才发现根本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土共连枪都少得可怜,更谈不上飞机。于是俩人只能在抗大教教书,纸上谈兵地讲讲航空理论,玩玩儿纸飞机。这一憋,就是七年。

俩人带队到东北后,到处划拉飞机和航空器材,搜集到120多架破旧飞机、200多台发动机,还有一批器材设备。在辽宁通化创建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常乾坤任校长,王弼是政委。

林弥一郎率领的日本关东军航空队,特别害怕毛子,躲进了深山。被毛子弄到西伯利亚去的日本战俘,多半儿死在了那里。林弥一郎他们在山里饿得受不了,于是下山向中国军队投降,但是把错把共军当成了国军。林彪和彭真一看这批人挺有用,于是给了航校做教员。

国共双方在东北鏖战三年,东北航校先后转战通化、牡丹江、东安等地。到1949年开国大典,东北老航校共培养了126名飞行员,322名机务,24名领航员,另有场站、气象、通信、参谋88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土共空军的骨干,在抗美援朝期的时候,派上了大用场。王海、林虎等人都出自东北老航校。

辽沈战役以后,航校派人随大军进沈阳,接收国军的航空机构。东塔机场是原来的“满航”,国民党接收后改为“空军257供应中队”,共军进驻后,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机务处第三厂”,简称空军三厂。在铁西区新建了第四厂,做机械加工和铸造。北陵机场组建为飞机修理厂,是第五厂。三厂、四厂、五厂就是沈飞的老底子。

第五厂的厂长是熊焰,1937年毕业于南昌航空机械学校甲级班航空发动机专业。熊焰也是土共航空工业史上的著名人物,后来当过沈飞的厂长、阎良试飞研究所(试飞院前身)第一任所长,运十工程总指挥。

当时五厂里停放着一堆美制P-51野马战斗机的残骸,所以主要的任务是修理残机。七拼八凑的,居然让他们修出30多架。

1949年五厂归属空军工程部东北修理总厂,1951年改称国营112厂,112这个代号用了很多年,一提112,都知道是沈飞。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派专家、顾问帮土共组建空军。苏联支援的米格-15是用火车运过来的。为了运输方便,他们把飞机的两个机翼、尾翼分解后立放在机身的两侧,装在大木箱子里运到中国。这样112厂的第一要务就是组装这批米格-15。中国工人把大木箱子运到厂房,然后由苏联来的人员开箱、装配、试车、试飞,再交付出厂。苏联派来了以总工程师顾问格涅辛为首的航空工业专家组,帮着112厂按照一个飞机制造厂的规模建立职能机构和生产车间。

抗美援朝期间,112厂主要的任务就是组装苏联运来的飞机,以及修理战争中受损或故障的战机。另外还生产副油箱,毛子本来没把这玩意当回事,寻思这么简单个铝壳子中国肯定能自己搞定,没想到中国还真生产不了这玩意。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太差了,别看是个铝壳子,背后也得有探矿、采矿、冶炼、轧制、机械加工一整套设施撑着才能生产出来。跟韦小宝一样,必须从少林长拳开始练起,根本来不及呀。好在中国还有不少会用白铁皮做脸盆的工匠,一琢磨,也别用铝合金了,那玩意儿太贵咱用不起,干脆,拿白铁皮(也叫马口铁)用榔头敲吧。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中国的战机就是挂着白铁皮做的副油箱与美国佬作战的。

112厂通过组装、维修米格-15,对这个飞机的结构、性能各方面摸的比较熟。朝鲜停战后,慢慢就动了仿制米格-15的心思。

关键词(Tags): #中国航空工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西工大伙食在西安算不错的啦。这个跟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关。

总的来说西北的饮食比较“糙”。不少南方学生初到西安上学,到了饭点儿看到三五成群的师兄师姐们拿塑料袋打饭装菜,幼小的心灵还是多少受到些冲击的。

家园 呵呵,南航确实是不如前面那俩。分数上就看得出来。还有个南

京理工也差不多。

说起来都是对外地学子有些吸引力的学校,但是离“名校”还是差点。

家园 说说成飞

成飞建厂,最初打算搞的产品是导弹。59年,tb和老大哥签下“二·四协定”,老大哥转让了岸防、反舰、潜地三种导弹的技术,这反舰导弹就是著名的“冥河”,当时的引进代号“544”,南昌方面的仿制型号是“上游一号”,在此基础上,tb自个儿搞出了“海鹰”系列,“上游”系列也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成飞准备仿的是岸防导弹“542”(ssc-1,北约代号AS-1,狗窝),成飞给了个编号“5079”,这导弹个头不小,其实就是在mig15基础上改出来的一架无人驾驶小飞机。

“5079”弹最终下马,成飞没产品,临时决定仿制全天候的“歼五甲”,然后是自研“歼教五”,这才一步步走了出来。

另,当年tb的飞机主机厂不少也兼搞导弹,除了前面说的南昌搞的反舰导弹,沈阳也在生产红旗系列的防空导弹。

家园 呵呵,小小的昌河面包何止塞八个进去

昌河作为第二代城市公交,在我老家那可是风光了一阵的

第一代竟然是那种大通道的公交车,出现于90年代初,不知道是从哪个大城市淘汰下来的。问题是我们那个小城,全城一天需要乘车的人也装不满一辆,因此很快消失了

严重退化的第二代公交昌河面包出现于九十年代末。后排车座全拆掉,纵横安上了几条长条板凳,还有几个小马扎。加上售票员,全车最挤的时候我看可以塞进去十八人!夏天坐这车不啻为一场恶梦!

多年后在外地还有人对我说:我去过你那儿,你们那公交车都是小面包,搞的我挺不好意思

家园 最后一个是L-29

捷克的海豚,只知道进口过,没见过实物。据说这个家伙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k-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