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个人经历谈下朱相 -- 五福

共:💬213 🌺1215 🌵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个人经历谈下朱相

目的:实在看不惯夸它的文章成天挂在那里。前几天一个熟人又见马克思了,早年一个技术科的14个人,现在就剩9个了,年龄吗,老的55 -56、2人,年轻的30岁左右去了3个。当然他们绝对是自己自然、意外死的。

个人大概简历:老爸拉车的,算高小毕业;老妈农村妇女,后来自己学了100个左右的字。工人家庭,三线军工,上网12年,大学毕业,2万人国企搞技术的头。现在嘛40多了,瞎混。

---------------------------------

这个,穷人出身,个人经历,一手资料。高富帅请绕行,本人一般不打嘴仗,您质疑俺也不回帖,呵呵

通宝推:kmy1810,肖羽,slyypp,益者三友,西行的风,达雅,昭阳,
家园 1.原国企200人车间分析

1)技术员2~3名左右,原来比普通工人工资低,贡献比普工大;现在都混的不错,工资一般是普工2倍左右。2)领导:一般一正三副,拿工资算工人中上挡(贪污之类在此莫提)。一般书记本身技术、工作上水平差点,别的领导都是能干活的,干活水平比一般工人还是强的;现在这些人混的比一般人强。3)会计、库管什么会有4~5个,无非什么身体不好、年龄大、领导亲戚之类,但这些人干的活,对的起自己的工资。4)普工:从84年就开始记件,和私企没什么区别。5)钳电等维修工:我们这有句顺口溜: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是电工。技术吗,参差不齐,这些人一般都比普工“机灵”点;现在都还凑合。6)不干活有2~3人:人家早歇了,不拿厂里的工资。这几个人基本可以说就是好逸恶劳,瞎混的,基本就没工资(后来下岗他们也是有几千元补助的)。

---------

喝茶、看报不干活——在车间这一级别,就是车间几个头、技术员、电、钳工。这个问题你放哪里他也没招。领导嘛不用说了,技术员毕竟是脑力劳动,坐在椅子上很正常嘛,电钳工就是等机床坏,不坏了他看下报,您怎么说?当然,电钳工没几个真傻到——坐在领导眼皮底下看报的。

家园 2.国企的垮掉

我在国企是搞技术的,也有可能是片面的,不保证绝对正确。

1.企业经营不好是从厂长负责制开始的。这是赵真人八四年出台的,这个政策的弊端和恶果:缺乏监督,国企变成家族企业;奖罚不明,搞破产了另谋高就;厂长的能力,以前企业是有一个群体经营,现在靠一个人决定企业命运,后来我也发现,国企搞得好的就是厂长出众。此政策弊端极大,关键点就是没有大量的“经理人”,国企大面积破产是早晚的事。如有一‘明君’,此时应解决的就是培养“经理型人才”。

2.朱把【厂长负责制】推向了极致。1994-1995年,借减员增效的名义,国企大量40岁以上的熟练技术工人,被一刀切下岗。我对这个政策意见很大。培养一个技术干部或技术工人,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我算过培养一个,技术工人在当时需10万左右,技术干部(常说的大拿)需100万左右。此时,老朱如果真像人们常说的‘有才’,应该解决对国企中干的监督、培训、赏罚分明工作,而不是把企业的经营责任推到工人头上,反而便宜了一帮蛀虫。

【技术工人】的作用:小到班组,大到车间,如果少了这1/15左右的人,根本没法正常生产。流水线的调整、管理、日常简单维护都要靠这批人。大面积换人后产品质量、交货日期根本没法保证,信誉就不用提了,这也是导致后期国企产品销售、生产困难的原因之一。

【技术干部、大拿】如果厂长是生产副厂长出身,会对这批人特别尊重。这批人住房优先考虑,最重要的一点是各种‘待遇’,婚丧嫁娶厂长也是派车、派人照顾的不错。3、5台关键设备一趴窝,耽误十天半月任务就别提了。

这两个群体是国企倒闭后混的不错的群体。

3.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当时市场上一个产品与我们的定价差75%,这中间的利润根本没法算;我们的产品被国家定价收购,这叫【政策性亏损】。在我们这个群体中当时有个想法:在完成国家任务前提下,搞些创收,增加30%的产能我们能保证,但是厂长说:上面没政策,要担政治风险,不能干。后来我想老朱的这个用意何在?这样的政策不要说国企,就是世上一流企业,我照样挤垮它。

4.挖墙脚:厂长的小舅子建一个和国企一样的企业,结果就是肥了自己,坑了国家。

通宝推:然后203,镭射,铸剑,飞影,老老狐狸,石狼,
家园 3.取钱风波

99年我们这里年息18%,高的21%;就3年,泡沫破了,挤兑的时候,嘿嘿。坑的都是亲人、哥们。没见过群众运动的都不知到什么叫群众,冲击派出所、卧轨、围观政府的都有。老百姓的理由是:这些机构都是政府发了证的,即——都是政府认可的。当时500买10000存折的有,2000买10000的也有,但这批买存折的也没发财。

当时见面都是:你取了吗?取完了?有路子,介绍下。每天人们都在所有的银行取钱、围观、排队(主要是农行及下属银行,三线嘛)。

政府抓那了那帮搞融资的办班学习(债主跑的就自认倒霉吧),都说没钱;盖房了、胡吃海喝、投资亏了、借别人了;总之没钱。关了几个月,开始是拿钱放人。由于人多,这帮人还放话谁交钱小心云云。最后达成协议,每年给个百分之几。那帮人出来后也是元气大伤。

抓住的好点,后来每年给个百分之几,到现在都还没给完。(顺便表扬政府:几年了到一定时间还帖公告,某某某对款,某某某日到某某某地,当然是16K纸大小,呵呵)

当时我爱看《参考消息》,说越南前两年因为高利息,倒了一大批银行,觉得风险大;拿越南举例,劝人没人听,结果都悲剧了。

----------------

这场风波坑了90%的人不止,基本上2000年前做生意、有点钱的要伤一大半的元气。我们厂里最有钱的(他老婆搞服装挣得),后来只能和大伙处于同一个层次了,再也没人说他有钱了。

------------

爆发的前3天,我到农行存钱。填了单子:工作人员问:要存吗?我:存。工:真的要存?我:真的。工:确实要存?我:是的。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觉得太怪了。

通宝推:punishment,
家园 可惜忙总不在西西河了。

你提的这些问题,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只有他知道。

家园 4.孩子们的学历

从我孩子小学的同学观察所得,数据来源嘛——老婆、同事闲聊所得,不一定绝对正确。

46人,初中没毕业的一个,自己不想学;上高中的10人,其余的上3+2或职高;上高中的10人中:一本一个、二本2个、大专3个、二专5个。没有交不起学费的。

学习成绩在初中出现了严重的分化。这些孩子基本都是在上初一转到城市的,学校在省里排前十。一本这个,小学基本在10名左右;怪的是小学前8名的只有一个考了二本,其余的连高中都没上;特别是哪几个考大专的都是小学的落后生。

家园 5.工资

老朱是财政派,在现有财政下办事。

话说香港回归的7月,工人的工资就延后半月发了,过了半年就隔月发了,下来就85%、75%,大家当时还是能理解的,领导说国家暂时困难,以后会补的,只不过现在也没人再提这笔钱了。当时谣传资助香港300亿,以后国企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说是效率低吧,工人三班倒,干不完的活。我技术员去厕所什么都是跑的(经常),每天上10个小时班都是少的(管的多、没人)。我是不相信效率低、工人不干活之类的话。(别的企业没见,只说自己见过的)

现在我明白了,老朱这套不会有通货膨胀,就是搞不好企业资金会断流,很容易死去,结果就是工人回家。温总这套属于金融派,会通货膨胀,但工人有活干,有可能日子难熬,但不会走绝路。

如果我是工人,宁愿在温总领导下忍受通胀,也不愿意在老朱的手里回家没活干。

家园 6.城市户口

当时政策,大人10000,小孩5000,一个老兄办了这个,借了大约一半。这笔钱基本是他4年的工资。结果:他老婆失去了土地又无工可作,几年后他自己也下岗了。  

---------

个人能力有限,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真看不出朱相有什么雄才大略。不过俗话说: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或许他的才能真的在‘帷幄’中、‘千里之外’吧。

就写到这里吧。

-----------------

附一篇转载吧

穿衣服的时候:

我就想起在织布厂三叔家的老哥和老姐,他们当时真好啊,回老家一趟,国企职工,羡慕的我两眼放光,可惜,好景不长,朱总理就让老哥和老嫂光荣下岗了,国营大厂一夜之间成了厂长个人的了,现在早早的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老哥前年得了直肠癌,连医保都没有,现在已经接近家破人亡。

吃早饭的时候:

看着手里的包子,就想起交公粮的时候,每年都要赶着毛驴到公社去交两次公粮,到了朱总理的时候,还有了三提五统,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明白是什么,反正收下的粮食,最好的都要交的公社的粮站去,收粮的人真牛啊,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呵呵,老爹、老娘种了一辈子地,头一次领到粮食补贴的时候,都怀疑是不是变了天,进入共产社会了。

打电话的时候:

掏出手机,就想起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用的是联通卡,据说是省钱,不过,好像联通赚的钱,都让朱总理送给了美国高盛的CDMA,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用?没办法,朱总理当年说是给美国人消消气的,不送礼也不行。 后来朱总理又搞了网通和电信的划江而治,呵呵,国共两党都没有划江而治,中国的电信居然搞成了。现在的总理不得不一点点的该回来,电信业又重组了,联通的CDMA也无人提及,里面送给了美国多少黑钱再也没人知道。

取钱的时候

人民银行的大区行是朱总理的形象工程,现在人民银行内部也不再提及,那些被办事处化以及分流的人民银行员工们,估计能把朱总理吃掉。银行业的监管也一塌糊涂,现在的总理不能推翻原来的政策,只能抽出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重新成立银监局搞银行监管,一个系统,两个大爷,呵呵。工行、建行、中行上市了,中国精英们欢呼雀跃,朱总理的大手笔,老百姓啥好处都没有,辛苦50年的财富被美国人一把卷走,看看建行给高盛带来多少利益?搞了个农业发展银行,中国的农民们一毛钱没有见到,粮库的粮食倒是被卖光了,老朱自己也被骗的团团转,倒是养活了农业发展银行和粮库的一帮蛀虫。还好现在的总理改了,粮食直补了,起码农民见到一点钱了。

开车的时候

没的说了,世贸谈判的时候,朱总理在汽车业上据理力争,龙永图也跳出来说:中国不需要品牌,好了,满大街全是日本车和大众车,奇怪的是,汽车厂的51%股权在我们手中,市场也在我们手中,我们就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我想买个国牌车都没办法选,咬咬牙,买了个威乐吧,没办法,这是当时市面上唯一挂一汽国标的车了,除了解放就是它。还好03年后,有了qq、有了吉利、有了比亚迪。

加油的时候

这个我都不想提,有个亲戚在中石油青岛分公司,福利待遇好的我不想提及她,人家工作两年,我工作10年,但我们已经是两个阶级了,她在上,我在下。以前,每次汽油涨价我都痛骂发改委,现在,我再也不骂发改委了,我怀念赖昌星了。

回家的时候

99年开始工作的,工作3个月,单位说发住房补贴,我发了700多,高兴的不行,我当时对朱总理感激涕零啊。呵呵,等我买房的时候,我拿着住房补贴却发现买不起了,而比我早一年的同事们却只花了2万块就住进了140平方的大房子。正是朱总理的英明决策,我们才彻底取消了福利分房,实现了住房商品化。现在,天天跺着脚骂房价的人们,可以想想谁是债主了。

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

熬了10年,孩子有了,该上幼儿园了,我现在已经开始给她积攒上大学的费用了,没办法,自己就毁在这方面。高考的时候,大学开始并轨了,也是朱总理决定的。为了上一所学费少的大学,我翻遍了志愿报纸,终于找了一个专科的非并轨学校,一年950元,就上的它,没办法,再多,老爹老娘承受不了啊。为了孩子,我现在要给她攒上大学的钱。

晚上教孩子学习的时候

有时候孩子不认真学习,我就老吓唬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说这句话,我都感到脸红,好工作有几个是凭学习好找到的,包分配也早被朱总理取消了,毕业就是失业,要找好工作,除了找关系就是花钱,学习好有屁用?

先纪念这么多,总之,朱总理永远活在我的生活的每一分钟里,呵呵。

通宝推:詹姆斯,
家园 国企倒闭的事,俺曾经和忙总深入讨论过,这里给楼主一个参考

哎,是前年事了,当时忙总还在河里,真是逝去的好时光啊。

这里总结一下忙总的说法,给楼主一个参考。

楼主主要是在谈日常运营和管理的内容,但是当时我不懂这个,和忙总聊的主要是宏观环境。也算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吧。

忙总观点如下:

政府有破产指标,是从国务院领导一级级往下压的,地方政府没办法,只能挑选规模大,负债多的企业破产,以满足上级指标,其实企业如果去救,是能救活的。甚至包括许多盈利的企业,不需要破产的企业也都被牺牲掉了。

忙总本人经历的企业基本都是建国以来就不盈利的,因为他们产品是计划调出,原料计划调入,工资国家划拨,而折旧大修理基金无偿上交。所以实际上并无独立核算概念。

国企大规模亏损来自几个原因:80年代末期大规模技改,当时美元汇率1:3,是拨款,后来改为贷款,汇率改为1:10左右,利息巨大,财务费用占企业费用90%以上。

第二就是被改革强行推向市场,自产自销,国有企业成本太高,无法与民营企业竞争(除了财务费用大外,离退休人员巨大,基本是1:2,甚至1:1,此外还有社会职能:学校,医院,剧院,电视台等等所有城市应该有的东西),所以丢掉市场,被迫停产,进入恶性循环。

例如忙总接管的一个企业完全是被技改的汇率变化拖垮的。88年从意大利引进关键工段设备和奥地利引进热处理工段设备,当时折合美元2000万左右,当时汇率1:3左右,本来从银行贷款6000多万人民币就可解决问题。但是当时是转贷,没有换成人民币贷款,每年还本付息300万美元左右,按88年汇率,也就每年900多万人民币。到1994年,黑市美元汇率是1:10,(而企业如果没有出口创汇,就没有牌价外汇指标,只能黑市购买,美其名曰双轨制)这时就需要3000万人民币才能还本付息。结果企业推向市场后,产品成本太高,缺乏竞争力,年年拖欠本息,利滚利,到我96年接管时,这笔技改转贷款已经从当时的账面负债6000万人民币,本息积累到3.5亿人民币左右(当时贷款利息之高,监建国以来所仅见),不得不接受我们接管,债转股,变成我们控股51%,而这个企业资产为21亿左右。

补充:

俺认为80年代末风波过后,整体经济过热,随后在90年代中期剧烈紧缩,这就相当于08年美联储不但不放水救市,反而把利率提高到20%,不但不拉抬美元汇率,反而把美元一贬到底,结果必然会导致美国银行大量破产,美国企业大量倒闭。

显而易见,美国政府的救市策略是正确的,问题是当时中国政府的操作完全和前几年美国政府的操作相反,必然会引发国企的倒闭潮,而银行虽然保住了,也积累了大量坏账。

家园 说一个真实的观察现象。是我的观察。关于工人子弟的学习情况

知识工人、一流技术工人、普通工人、体力工人的子弟,学习成绩还是有差异的。

知识工人子弟的成绩好的人数最多,比如一个大国企里面,大学生的子女们,学习拔尖的很多。其子弟上重点大学并不困难,而且都不是死学习的料。

一流技术工人的后代里,学习成绩好的人数也说得过去。当然,是不如知识工人的。但是这一类人的后代,综合能力有时反而会比较突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更强。

普通工人的子女,学习成绩什么样的都有,但是要说出类拔萃的,比例确实不高。能考上重点大学,得烧高香,但是二本大学,还是能考上的。这一类人的子女,主要是学习方法上有问题,喜欢死记硬背。

体力工人的子女,接触不多,但从其他人的口述中,这一类人的子女,要想学习好,完全是概率问题。奇怪的是,他们的子女,很多时候混的并不差。我估计是他们比较面对现实,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吧。

总体上看,普通工人的子女,比较不幸福。

家园 国企完蛋有很多理由,但总体上看,无非两条。

1. 缺乏市场竞争。前期的辉煌是建立在国家计划中,简而言之就是变相垄断。以后放开市场,打开国门,才发现中高端干不过老外,低端打不赢民营。一群一群的鸡肋。不是靠美帝两颗炸弹,国家加大投入,自己苦练内功,现在早就成为历史云烟。

2. 内部大锅饭。好的和坏的都弄到一起,不好好干不滚蛋,干不好的也不滚蛋,什么都不会干的更不需要滚蛋(一般都有关系)。相反干得好受人嫉妒,好好干的被人排挤,什么都愿意干的被人当傻瓜蛋。

就这上面两条,最后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摆摊儿卖咸鸭蛋。

家园 我不知道你这是从哪个国企观察出来的现象

我倒可以而告诉你一个现象,对于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扎堆的科研院所,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学习成绩并不特别突出。实际上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学习成绩不好的也是一大把。子女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学历并不成正比。

家园 这个自然死是反讽么?他们到底出了什么事?

年轻的30岁左右去了3个。当然他们绝对是自己自然、意外死的。

家园 车间领导的工资拿工人工资的中上档,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经过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几次工改以后,工人的工资根本不可能拿过车间领导的工资。而且现在的车间领导基本上都是技术员出身,不会也不可能从干活的工人中间提拔了。

现在是学历压倒一切的时代,工人中最高级的高级技师的工资基数,也仅仅是比技术人员中的工程师的工资基数高一些,远远拿不过高级工程师,更别说和行政线的主任科员之类的比工资了。

家园 这个没看懂。

老百姓的理由是:这些机构都是政府发了证的,即——都是政府认可的。当时500买10000存折的有,2000买10000的也有,但这批买存折的也没发财。

当时见面都是:你取了吗?取完了?有路子,介绍下。每天人们都在所有的银行取钱、围观、排队(主要是农行及下属银行,三线嘛)。

这是说银(农)行拒兑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