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远征中亚 :乌兹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1/5) -- 顾剑
俄语里中国不就是Kitay么。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叫Hetay。
否则如果只是看你是外国人,怎么会一来就说德语? 记得斯大林时代迁了不少德意志族到中亚还是西伯利亚作为惩罚来着
德国人算是回到老家了
波士顿south station,一家Lucky Star,一家风华,两个都是中国的大巴公司,每小时出发,都是15刀直达纽约曼哈顿华埠,多少年来就是如此,从没有变过。
从吃的方面来看,中亚都差不多么,你在乌兹别克吃的东西,在新疆也能吃到这样的。我吃过一次用手抓的抓饭,几个人围坐着一个大盆吃。当然城市的饭馆里也是提供汤勺叉子的。
抓饭我记得维吾尔语发音是Polo,听起来和乌兹别克语也没有什么区别。中亚国家人名似乎都俄罗斯化了,结尾都喜欢加个V什么的。也许在抓饭上这个词汇上也这样改造过了?
还有我记得哪里看到过,苏联在中亚国家把伊斯兰的教义修正了一番,导致当初入侵阿富汗的时候,苏联中亚士兵去了马上就被反过来改造成极端派了。。导致后来苏联都不用中亚士兵在阿富汗打仗。
蒙古部进入蒙古高原比较晚,是回鹘西迁以后,大草原真空时期发生的。当时契丹已经统治了燕云十六州N年,所以对于远离文明地段的蒙古人来说,契丹人直接统治区就是汉地。
而除了直辖地区,辽帝国包括几乎整个蒙古高原,边界跨过了阿尔泰山和第一个伊斯兰突厥帝国喀喇汗国(黑汗国)直接交界,所以突厥人开始称呼汉地为契丹(原来是拓跋演变的桃花石)。
到了辽灭亡,耶律大石同学又带领契丹人在中亚打出一个大帝国。特别是打败了顶峰时期的塞尔柱突厥帝国以后,耶律大石的威名大震,所有的突厥人就称呼中国为契丹了。
苏联中亚国家把伊斯兰的教义修正了一番,那个是在沙俄时代中亚的穆斯林改革派搞的。这些穆斯林改革派Jadidists 后来在十月革命时期大批加入了联共,成立了中亚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因为联共最初许诺要帮助他们从沙俄帝国中独立出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自主的中亚突厥共和国。
苏联最初靠这些土著穆斯林布尔什维克们镇反了白俄和穆斯林保守派势力。最后斯大林大叔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又清洗了这批人。扶持了一批听话的当地民族干部来取代他们。
然后,苏联又在中亚搞民族划分,把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分成了后来5个斯坦共和国。
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很接近,双方交流没有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小鬼子投降了以后,大部分原满洲国的小鬼子男丁也被弄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力。洗脑N年后才幸存者才得以回到日本。
记得有一个采访,一个哈萨克斯坦的老陕回回说了,真心感谢真主将我们的祖先带到了一帮不会种菜的人中间。
还有一个重要成果是让人类学家系统地研究了帖木儿的头骨,后来苏联人Gerasimov甚至根据头骨搞了个帖木儿的复原头像,就是下面这个著名的雕塑:
在那么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一代雄主中,根据真人骨骼做出的比较可靠的形像,帖木儿也许是唯一的一个。
饭做法好象不太一样,记得将大米洗净,羊肉剁成大块(连骨头一起剁),胡萝卜洗净后切丝,皮芽子(洋葱的新疆叫法)剥皮切碎,然后先炒肉,再放胡萝卜、洋葱一起炒至半熟,上面放大米,再加水盖锅焖,香啊!我坚决认为新疆抓饭更正宗!维语中也是POLO。
说起馕,刚出炉的馕很香,买上一个边走边吃,不知不觉一个就没了,意犹未尽,现在只能想,说得都馋了!鸟市有个馕的品牌,“阿布拉的馕”,生意好象一直挺火。
上维语课时,维语老师说过维语称汉族是KEITAYI(拼音),据他讲他在中央民族大学的老师一位老教授专门研究过,KEITAYI是源于俄语,俄语指中国,是契丹的俄语发音。想来当年强大的契丹给俄罗斯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中亚各族应都是受俄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