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军工怪事 -- 中亠

共:💬157 🌺1253 🌵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欺负你是正常的

但是查到又如何?正所谓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先别说你不是体制内的人,就是你在体制内,但你不参与这个方面或者负责这个事情,你同样是看不到的,一个“保密”就把你卡得死死的。不过也是,从你的话语中也看出,你不可能是体制内(包括军工行业)的人,因为就算你说的这些事是真的,内部人员最最过分了也就只是在同事或者同行业间说说,连跟自己的家人都不说,更别说拿到网上来大声说了,除非是不想干了甚至是想吃牢饭了。

店大欺客?别说沈飞和黎明了,就是中航工业也不可能欺负,同时也不敢欺负军代室,更别说空装、总装和国防科工局了,顶多是出了问题找上层关系多多勾兑,军工企业要想欺负军方,纯粹就是找死。你还真以为军方是“离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了?

就是
家园 是这样的 一个零件 每个工艺流程都要签字的

涉及那样多人。

而且 军品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是这个行当以外的人可以理解的。

编这个故事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把高速公路的腐败过程搬过了吧。

x总签个字,就买x老板的水泥?

家园 他们一般是这么想的

做试验:材料费50万,加工费50万,试验费50万,人工费10万。ok,160万。

做软件:材料费?,加工费?,给你买俩电脑1万,人工费10万。ok,11万。

所以目前国内都抢着玩硬件,160里边花个100,剩下的就嘿嘿了。

至于软件,你恶心人呢?

家园 伤心泪啊

某算法地形匹配区域缩短到原来的1/10,我们希望卖嵌入式子系统,X院只愿出小几十万买算法,苦啊

做硬件的申请的经费动不动上千万,做软件的申请超过百万都不容易,在帝都养软件队伍困难啊

家园 就是

军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签字把你签的手软,各种数据和操作绝对百分百可追溯。

最开始开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只是当一笑,但现在发现楼主整的越来越玄了。很多时候谣言就是这样传出来了,所以我在前面说了:“我认为楼主有严重的哗众取宠的嫌疑,另并且我还比较怀疑楼主的用意(可以把我对楼主的看法尽量往险恶方向想)”

家园 严重同意

就是普通小试验出了问题军方都不依不饶的,更别说摔飞机出人命的事情了,给这哥们说的,怎样说呢,呵呵......

家园 要是我就不卖了

这个就是杀鸡取卵式的价格,算法买走,他们就可以做项目了,企业生存和他们无关。没有任何东西是不需要升级的,做基础的企业活不下去了,最终还是行业损失。

家园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种

我简单列一列:

人当然是首选,但是也有条件。飞机要处于正纵向气动稳定状态;振荡周期要长。一般认为振荡周期长于20秒,就属于飞行员可控,如果振荡周期短于5秒,飞行员就没什么可以做的了。总之,气动的先天条件要具备。

补偿弹簧。这个比较有名的是一个俄国人叫 一哥本森做的工作。他是在俄国出生,欧洲长大,美国做的工作。网上有他的故事。

气动减摆。这个最直接,算治本的方法吧。就是让气动在设计上能够保持平衡。不过做起来最难。

机体惯性减摆。机体本身的惯性和重量对任何自然的摆动是一种抑制。在机身方向上,重量散步的越均匀,对摆动的抑制也越大。

控制配置。在控制配置里加入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因素。第一个办法“弹簧”其实就是这一类。这里指的是更负责的机制,比如增加控制面的柔韧性,让它“吃”掉干扰力。如果做的对的话,可以控制俯仰振荡。

控制计算机。使用一台计算机来修正纵向任何振荡。这个在现代飞机里很普遍,比如F-18里边就有。计算机加入的前提是要具备很多传感器做计算机的判断依据,各种速率传感器、空速、g力、高度等等。许多例子除了纵向外,在其它方向上也有计算机。自动驾驶系统上,这个东西是必需的。纵向振荡所有飞行器里都很普遍,固定翼、旋翼、巡航导弹等等,计算机控制+自动导航+全球定位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巡航导弹,兔子碰到的麻烦不少,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补充一个真实的例子:F-100军刀,也有这个毛病,被人起了个外号叫“军刀舞”。最后在量产500多架时解决问题,加了一个纵向修正仪器,每台1万,那是50年代的美元,麦当劳汉堡卖1毛五。

家园 自控系统公司的模型team大多是隔靴挠痒

他们能解决的,现场工程师只要不是彻底的猪脑子,都能解决。真正的模型和算法是用户端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指望系统公司做这事。用IT做比方,微软只能提供Word,写文章还是靠用户。

不过100%同意中国不重视自控理论的实践问题。我认识一个做自控咨询的,他们的小公司一共几个人,但遍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业内超级精英级的。但他们到中国,人家只要求他们设计光鲜的控制室,完全不从人机效率考虑,先进自控更是免谈。稍微争辩几句,“我们外面排队要进来的人多得是呢。”

个人感觉,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上,还处于粗放运作的初级阶段。只有劳动力成本红利吃掉了,才会有动力推动先进自控和管理精细化。

家园 一张照片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拍这张照片的是Victor Goddard爵士,他曾做到英国皇家空军的元帅。二战的时候是英联邦空军在太平洋的领导,在哈尔西手下打了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战役,得了美国海军的勋章。他的飞行事故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

这张中队合影拍摄的时间是一战的时候、1919年,Victor当时还是要开飞机的小喽罗。照片最上边一行,左起第四个,躲在后边的叫Freddy Jackson,是一个机械师。拍照片的前两天由于事故被飞机螺旋桨打死。这是Freddy最后一次参加中队合影

家园 ?
家园 您这些方案和您故事中的方案有本质区别么?

假设您说的故事确实存在,您的方案用上去,您的设备装上去,问题就能百分百解决?而不需要一遍遍的飞?

又或者有了模型算法就不需要一线技术人员解决问题了,还是有了模型算法就不需要试飞员了?

如果您敢说按您的方案做百分百就能解决问题,而不需要试飞员一遍遍的飞,那您就是神人了,而不需要在西西河贴这种春秋笔法的文章了。

同样的例子,美国人量产了500多架才把问题解决了,还是在50年代一架飞机花了一万美元外加了一个设备才解决的。这个美国人的例子在您眼里是一个很平常的例子,而假设您的故事确实存在,怎么在您故事里,同样的例子咋就变成军工怪事了?这是怪事么?

讲白了您既不懂军工又不懂技术,更不懂保密。如果纸面上的方案说出来就能解决问题,要现场一线的工程师干嘛?您在一线干过么?您有一线的技术经验么?难道军工企业内部有着十几年、几十年产品研制经验的工程师还不如您水平高?

家园 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要实验验证

如果这个故事也是存在的话,故事里的事就是实验验证的过程,而实验验证的过程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因为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完美。之所以你看不到详细的论证研究过程,只是在编故事的时候故意忽略了而已,而为什么要忽略这个部分,那就要去问编故事的人了。当然,也可能是故事在传来传去的过程中把很多事件都传丢了或者传变形了,传到楼主这里就成这样了,这也不能怪楼主。

军工企业都是现代化企业,不是谁家的作坊。这几个故事中,都是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和详细过程,而把某些人和某些事脱离具体的背景单独拎出来说,是不是有意要把军工企业说成作坊,这咱也不能随意猜测,或许楼主也是听来的,对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楼主既不是业内人士,也没有保密意识。我个人还是建议楼主不要贴这种所谓的故事。

家园 您过誉了,我是个粗人,想到什么说什么罢了

这几个故事太违反常理,如果没有准确的消息来源,妄下论断说什么军工怪事,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且,在保密制度的约束下,军工企业业内人士不可能在网上说这类故事。所以我认为在西西河谈论这种故事,其实并不合适,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争议,谈的越多,争议越多。而且谈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谈到最后基本上会演变成国内如何如何,军工企业如何如何。这对西西河有好处么?我想这也不是楼主贴这些故事的本意吧。

其实西西河里绝大多数网友都在现代化企业待过,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去衡量这些故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这些故事说白了都是春秋笔法,故事本身就是褒贬,而不是为了讨论问题,就事论事。

就是
家园 赞同你的意见

楼主确实是道听途说或者是断章取义。(刚才敲了一段话,想想后又给删了,楼主莫非是来钓鱼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